振南明(校对)第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519

  朱慈烺要做的就是在多尔衮心中钉下一根钉子。
  “陛下放心,臣一定竭尽所能,力保山东粮秣军饷供应。”
  陆振飞稍顿了顿道:“还有一事臣不知当不当讲。”
  “但说无妨。”
  “启禀陛下,徐州发来塘报,说萧县一代发现大股敌骑,有千骑之多。徐州方面判断这些人是马贼。”
  路振飞面上满是忧色。
  如今山东方面大战一触即发。这个时候后院起火绝不是什么好事。
  朱慈烺却是并不怎么惊讶,轻叩了叩手指道:“如今留守徐州的是高卿的外甥李本深吧?”
  路振飞愣了一愣,旋即道:“陛下英明,如今守备徐州的正是李本深。”
  “此人虽然武略一般,但有个优点那就是十分谨慎。所以高总兵才会在尽遣主力北上的情况下放心把徐州交给他。”
  李本深这个名字对朱慈烺来说再熟悉不过。
  在原本历史中此人在高杰被杀后与李成栋一起降了清,充当满清的急先锋一路残杀同胞,绝对当的起为虎作伥四个字。
  只是在这个时空,高杰已经收取了山东,李本深似乎暂时没有降清的动机。
  那么他突然上塘报给朝廷是什么意思?
  “南直隶不产马,一时在萧县出现上千骑,本兵不觉得奇怪吗?”
  朱慈烺颇为玩味的说道:“在朕看来,如果这个李本深没有夸大其词的话那么只有两种可能。其一这些人是清兵。其二,是二刘部众化妆成马贼劫掠。本兵以为是哪一种?”
  “这……”
  天子突然把问题抛给路振飞,这让他有些无措。
  他当然也怀疑过劫掠萧县骑兵的身份问题,但却并没有想出个所以然来。
  若是清军的话肯定是从河南方向来的。但现在清军在河南的主要兵力都囤积在豫西,和李自成对峙,怎么可能分出上千骑兵去劫掠萧县?
  再说与河南直接接壤的是凤阳府,此乃刘泽清和刘良佐的驻地。若是清军真的派出骑兵去徐州袭扰劫掠,肯定要通过凤阳府,二刘难道就没有对徐州方面发出任何的示警?
  倒是第二种可能性更大。只不过两镇总兵派部下化妆成马贼劫掠重镇,这也太耸人听闻了吧。
  “陛下,若真是二刘所为,恐怕此事有些难办了。”
  路振飞喟然一叹道:“昔日刘良佐是受凤阳总督马士英之邀进驻凤阳,沿途便烧杀劫掠。刘泽清从山东一路溃败逃入淮安时军纪也十分败坏。但那时他们都是丧家之犬,劫掠一番尚是为了吃饭活命。现在他们已经驻扎安定,再生劫掠之心也太无耻了。”
  “所以他们才化妆成马贼去劫掠萧县的嘛。”
  朱慈烺冷笑一声:“他们也知道自己做的事情不要脸,便把脸遮住以为这样就没人知道了。”
  路振飞猛然一惊道:“若真是二刘所为,他们难道所谋徐州?”
  也难怪路振飞会这么想。如今高杰主力尽在山东,徐州兵力空虚。
  刘泽清、刘良佐两只饿狼挤在凤阳府一处,难免会心生贪念。
  “他们敢想却不敢做。”
  朱慈烺摇了摇头道:“除非他们想和高杰彻底撕破脸皮。不过为了稳妥起见,还是调部分黄得功军队驻守滁州、和州吧。”
  若是手中有充足的军队,朱慈烺便会毫不犹豫的调亲军驻扎在滁州、和州。但现在神策军不过八千人,加上两千御马监的军队也就是一万人。
  一万人驻守南京尚且有些捉襟见肘,如何能够再往外调拨。
  看来扩军事宜刻不容缓了,若是手中有一只五六万的亲军,便是哪个军头也不敢把朝廷小看了去。
  之前朱慈烺之所以没有招募太多的新兵是因为担心银子吃紧。毕竟当兵吃粮天经地义。一个人一张嘴,一万人便是一万张嘴,能生生把本就不充盈的内帑吃空了。
  但现在经过几轮查抄,内帑中堆放着上千万两银子,短时间内是不可能花光的,扩军也就没了顾忌。
  等到朱慈烺和郑家的海贸合作步入正轨,朝廷仅靠海贸一项一年便能有数百万两的收入,完全养得起一只数万人的军队了。
  而眼下调黄得功部到滁州、和州驻防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黄得功是勇卫营出身,对朝廷忠心耿耿,其部又是除了高杰部以外最强大的一只军队,调一部分监视二刘可以让他们投鼠忌器不敢轻举妄动。
  朱慈烺此举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尽可能的把二刘逼去袭扰敌占区。
  河南如今在清廷手中,二刘不能去徐州、滁州、和州,那就只能去袭扰河南了。
  别管他们是光明正大的去还是化妆成马贼流寇,都会让清廷在河南本就薄弱的统治动摇。
  也许朱慈烺现在还无法像收复山东那样收复河南,但他却不介意不断的打游击战骚扰清廷后方。
  哪怕是小规模的骚扰也好,只要能够不时给清廷放一放血,他们就会陷入深不见底的泥潭之中。
  在如今小冰河的时代背景下,北方常年干旱,粮食歉收很严重。
  清廷接收了河南、京畿地区就要养这些地方的投降军队。
  而如果当兵的吃不饱饭那可是会闹事的,哗变一旦发生便会像海啸一般席卷,清廷即便是弹压下来也会精疲力竭。
  当然二刘若是能够和清军大战一场就更好了,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这也会消耗二刘的实力。
  清军和二刘拼的两败俱伤,朱慈烺坐收渔翁之利绝对是最理想的结果。
第五十二章
滇马
  比起凤阳府驻扎的刘泽清、刘良佐,朱慈烺更关心战马的问题。
  大明自立国以来素来关注军队战马的配备。
  洪武年间便有马政,永乐时期屡征蒙古也获得了不少良驹。
  这之后明廷在边境设立马市,向蒙古人买马,甘陕地区也可以养马,总得来说不必太担心战马供应问题。
  可到了明末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陕西流寇四起连年战乱,马政自然废弛。原本与明朝关系良好的蒙古各部也被满洲人打怕打服,收为跟班。
  及至甲申国变,满清入关半壁江山陷入贼手。
  此时明廷彻底失去了从西北获取战马的途径。
  虽然依靠装备精良的步兵和炮兵也可以抗衡骑兵,但朱慈烺还是想拥有一只属于自己的犀利骑兵。
  这也是为何他在组建神策军的时候单独成立一骑兵营。
  不过南明的战马来源很成问题。大部分战马都是各镇军头带来的,如高杰部、黄得功部。
  属于朝廷的马匹大部分都是各省乃至藩国的供马。
  这些马挑选凑出几百上千匹来不成问题,但要凑出上万匹是绝不可能的。
  现在朱慈烺还勉强可以给神策军天骑营配备足额战马,但等到将来扩军,增设更多的骑兵营,再想靠供马配备就不可能了。
  于是乎朱慈烺便得从别处想办法。
  让各镇军头进贡马匹是不可能的。战马在明末是极为重要的战略物资,远比士兵重要。
  黄得功、高杰或许会看在天子的面子进贡几十上百匹,但要想让他们一下进贡上千匹战马绝对是痴心妄想。
  向蒙古人买马也不靠谱。
  且不说林丹汗死后蒙古各部相继臣服清廷,便说真有蒙古小部落贪图南明朝廷给出的高价卖马给明廷,如何从北地把马匹带回江南也是个问题。
  要知道这可是上千匹马,目标实在过于明显,只要被人盯上很难安全输送到南面。
  北面不行自然只能在南面想办法了。
  朱慈烺毫不犹豫的想到了滇马。
  滇马又称云南马,是华夏历史上有名的马种。
  早在两汉、三国时期滇马就已见诸史书。《华阳国志·南中志》云:“长老传言,滇池有神马,或交焉,即生骏驹,俗称称之曰‘滇池驹’,日行五百里。”
  唐宋时期,《蛮书》记载:“马出越赕山东面一带……尾高,尤善驰骤,日行数百里……腾冲及申赕亦出马,次赕,滇池尤佳。”《新唐书·南诏传》中亦云:“越赕之西有荐草,产善马,世称‘越赕骏’。始生若羔,岁中,细莎縻之,饮以米渖,七年可御,日驰数百里。”
  宋朝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记载:“大理马,为西南蕃之最。”
  周去非《岭外代答》也说:“南方诸蛮马,皆出大理国。”
  元代,《马可波罗游记》记载:“云南省及广西高地产健马,躯小而健,贩售印度,然应知者,人抽取其筋二三条,俾其不能用尾击其骑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5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