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南明(校对)第4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8/519

  从这道旨意来看,天子是对郑芝龙下了狠心了。
  在天子眼中大明只有属于朝廷的官军,而没有什么郑家军。
  ……
  ……
  十一月初九,黄德功部抵达赣州。
  此前他已经去信给袁继咸提前通气,是以袁继咸并没有感到惊讶。
  事实上能够有一支主力军队增援,袁继咸是感到很欣慰的。
  毕竟以一己之力对抗桂王、郑芝龙两股势力,多少还是有些压力。
  而黄德功来了后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他和黄德功可以一人负责一边,排兵布阵起来就能游刃有余的多。
  在黄德功休息了一夜后,袁继咸和黄德功进行了第一次磋商。
  这次磋商并没有聊到很具体的东西,但至少对双方的责任进行了初步的分配。
  那就是袁继咸对抗桂王叛军,黄德功与郑芝龙叛军死磕。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当然是因为郑芝龙叛军的实力更胜一筹。
  而袁继咸统领的都是新军,作战经验有所欠缺。为了以防万一,还是让经验更为丰富的黄德功去啃这块难啃的骨头好。
  对于这个决定,黄德功欣然接受。
  事实上他现在急于打几场硬仗证明自己的实力。
  一直以来黄德功认为自己不比高杰差。
  可高杰的运气实在是好,天子把北伐的机会交给了他,高杰也不负圣望将河南、北直隶搅得天翻地覆。
  黄德功急于追赶上高杰的身位,但苦于没有好的机会只能去等。
  如今他终于等到了机会,怎会拒绝?
  抛开郑芝龙其人不谈,郑家军的实力是毋庸置疑的。
  福建也越来越像当年的辽镇,成为了朝廷和天子的心腹大患。
  之前郑芝龙一直有所掩饰,现在终于把狐狸尾巴露了出来,黄德功便要替天子彻底解除这个心结。
  既然双方对各自任务做了分配,工作的重心自然有所偏移。
  袁继咸负责西边战场,而黄德功则需要守好江西的东大门。
  双方各司其职,也算是完美。
  ……
  ……
  而此刻南京紫禁城中,朱慈烺得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情报,那就是豪格忍不住对多尔衮发难了。
  经过一番精心的部署,支持豪格的满清贵族在朝会上公然质疑指责多尔衮,认为清军接连吃了败仗,多尔衮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石激起千层浪,弹劾多尔衮的人不计其数。
  若只有一两人多尔衮还能应付,可这厢却是十好几人同时发难。
  这些都是满清贵族,多尔衮又不能将其全杀了,只能暂且忍下。
  但多尔衮岂是好欺负的,在经过片刻的忍耐后他立即指使范文程弹劾豪格谋反。
  不得不说历朝历代,谋反都是大杀器。
  只要扣上了这顶帽子,被弹劾之人就将处于绝对的下风之中。
  不过豪格显然早有准备,他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指责多尔衮是在捕风捉影刻意构陷。
  值得一提的是,一直在朝堂之上默然无言的代善发声了。
  他公然替豪格辩解,算是站了豪格这队。
  代善的发声显然出乎多尔衮的意料。
  他实在难以理解,这个老不死的东西怎么会和豪格走到一起去。
  这样一来问题就有些棘手了。
  对付一个豪格多尔衮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要加上一个代善,双方就是旗鼓相当了。
  豪格算是正蓝旗旗主,至于正红、镶红旗都是老代善在打理。
  二人若是结盟,则八旗之中占了三旗。
  多尔衮三兄弟能够实际控制的也就是三旗。
  若真的火并,多尔衮并没有必胜的把握。
  可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多尔衮既然已经与豪格决裂,自然不可能轻易作罢。
  情急之下多尔衮去找了大玉儿,希望皇帝亲领的正黄、镶黄旗能够站在多尔衮的这边。
  多尔衮和大玉儿的私交不错。但说到底,大玉儿是福临的生母,她的利益是和多尔衮有冲突的。
  但是大玉儿并没有直接拒绝多尔衮,只是劝他从长计议。
  多尔衮十分无奈,他原本都计划好了,只要大玉儿点头,他就立刻命人包围了豪格的府邸。可现在看来,真得等等看了。
  ……
  ……
第四百六十八章
不甘再为奴
  豪格和多尔衮决裂,这对朱慈烺来说绝对算是个好消息。
  尤其是在郑芝龙、桂王反叛这个时间节点上。
  满清内讧,北面的压力就会小很多,明军可以把更多精力用于平叛上。
  待解决了桂王、郑芝龙的麻烦腾出手来,豪格跟多尔衮也一定已经斗的两败俱伤了。
  这个时候明军再挥师北上,一定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以说这是朱慈烺近来听到的最好消息了。
  而随后他又听到了另一个好消息。
  山东德州总兵秦拱明来报,一名汉军旗的旗人主动来投,声称愿意为明军做事。
  秦拱明不敢托大,立即命人将这名汉军旗人押送至南京,交由天子亲审。
  如今此人已经在押往南京的路上。
  虽然朱慈烺现在还不知道此人是什么级别,能给明军带来怎样的情报,但这肯定是一个好消息。
  八旗制度一直是满清引以为傲的一项制度。而八旗军更是清军绝对的主力。
  如今连八旗军都出现了逃兵,足以说明满清内部出现了极大的问题。
  这已经不仅仅是多尔衮跟豪格之间的矛盾了。
  朱慈烺听说多尔衮已经颁布了严苛的逃人法,但这并没有阻止大规模的包衣逃往南边。
  现在竟然连八旗兵本身都开始逃难,看来清军在北方的统治已经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
  天欲使其亡,必先使其狂。
  满清实在是太狂了。
  他们以为自己才是世间最强大的存在,是以待万物如刍狗。
  在辽东时他们奉行的就是这种政策。
  努尔哈赤将辽东汉人杀的十不存一。能够幸存下来的都是极为幸运的。
  他们入关之后以为可以完全复制在辽东时的统治方式,却发现关内的百姓反抗意识更为强烈,而且他们可以逃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8/5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