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南明(校对)第4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4/519

  虽然拔除汉中外围堡垒的任务比起直接攻打汉中城重要性低很多,但这个任务总归得有人去做。
  文安之肯用他们已经是对他们最大的信任了。他们自然也会投桃报李,使出浑身解数,完成好文安之交给他们的任务。
  “刘芳亮何在?”
  文安之随即问道。
  “末将在!”
  刘芳亮见文安之最后问到自己略微有些失望,不过他还是恭敬听命。
  “本抚要你率部提前赶到鞑子退往关中的山路阻击。若是鞑子想要撤退,务必将其全部消灭。”
  文安之毅然说道。
  听到这里刘芳亮不由得激动起来。
  这个任务看似简单,实则十分重要。
  万一鞑子真的打不过想要逃跑,他便是阻击鞑子的最后一道防线。
  “末将领命!”
  该说的文安之都已经说的差不多了,诸将都已经分配了具体的任务。接下来便看实际战斗中的发挥了。
  不过文安之还是决定在最后说上些什么。
  他清了清嗓子肃然道:“陛下英明神武,乃不世出之明君。陛下待我等如同国士,我等自当以国士礼报之。汉中是我们进军关中的阻碍。要想拿下关中则必先夺取汉中。本抚之前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一举拿下汉中。今日终于迎来了时机,我们务必要抓住。诸位都是有心胸气魄的人,本抚望你们在此次汉中之战中拼尽全力,立下赫赫战功青史留名!”
  ……
  ……
第五百二十章
北伐第一战
  尚可喜还是决定坚守汉中。
  虽然这个决定做出的艰难无比,但他还是得这样做。
  因为他的妻儿都在西安,在阿济格手中攥着。
  一旦尚可喜率部逃跑,很可能引得阿济格震怒,从而迁怒于他的家人。
  尚可喜遂下达了两条命令。
  其一是以最急迫的口吻向关中方面求援,将汉中清军已经到了生死存亡关头的现状说与阿济格听。他相信阿济格还是会有分寸的。
  其二是将汉中周围堡垒中的存粮全部运往汉中解燃眉之急。
  毕竟,哪怕是阿济格接到尚可喜的求援之后立即派大军运送粮食来汉中,也需要时间。
  而现在汉中清军可是到了断粮的地步,实在等不了了。
  汉中周围的堡垒有大大小小近百个。虽然每个堡垒中的存粮并不多,但凑在一起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汉中清军省着点吃半个月肯定是够吃的。尚可喜相信半个月后阿济格运送粮食的援军肯定赶到了。
  至于这些外围堡垒只能暂时放弃了。
  生死存亡关头丢车保帅是最好的办法。
  孰轻孰重尚可喜心中还是有分寸的。
  只是这些外围堡垒放弃之后,汉中就成为了一座彻头彻尾的孤城,丧失了于外围的一切联系。
  明军若是想要围点打援将会非常的轻松。
  不过这些不是尚可喜眼下需要考虑的问题了。
  他现在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守住汉中,不叫明军把他的部下一锅端。
  正当尚可喜坐镇城中,调遣兵马布置守城事宜时,突然有心腹来报说在汉中城外发现了大股明军。
  尚可喜不由得心中一沉。
  他料到明军会来却没有料到明军会来的如此之快。
  这是完全不给他准备应对的时间啊。
  不过事已至此抱怨也没有任何意义。
  尚可喜叹了一声,沉声道:“且随本将登上城头看看。”
  ……
  ……
  尚可喜是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
  他戎马半生不知道经历过多少次生死关头。
  但他都挺过来了。
  丰富的经验告诉他越是这种时候越需要保持镇静。绝对不能惊慌失措,自乱阵脚。
  冷风吹过他的面颊,如同刀子割肉一般弄得他生痛。
  尚可喜望着城下那些招展的明军军旗一时有些怅然。
  曾几何时他也是明军的一员,励志杀鞑报国光复辽东。
  可是老天爷仿佛跟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将他生生的逼向了清廷一方。
  现如今他已经没有退路了,只能跟着清军共存亡。
  他不知道百年之后史书上会如何书写他,但他知道必须先使自己活下去。
  因为死人是无法开口替自己辩解的。
  尚可喜匆匆扫了一眼,据他估算明军的兵力应该在两三万人左右。
  这肯定不是攻城明军的全部数量。仅仅靠着两三万人就想拿下汉中简直是痴人说梦。
  哪怕是缺粮少粮的汉中。
  尚可喜估计这只是明军的先锋,是用来作试探的。
  真正的主力还在后面。
  不过尚可喜并没有丝毫惊慌。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反正是拼刀子,谁拼赢了谁就是爷。
  “传我将令,从即日起全城戒严。城中所有丁壮需帮助守城,违者立即处死。”
  尚可喜的语调十分冰冷,就像一块没有任何情感的石头。
  来吧既然要战那就战个痛快,谁怂谁就是孙子。
  ……
  ……
  汉中城头之下,曾英面容冷峻似冰。
  直到现在他还是不明白巡抚大人为何会让他在正面强攻汉中,来给李定国那厮拉扯空间。
  李定国不过是一个西军余孽。即便他降了明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乱臣贼贼就是乱臣贼贼子,若不是他们大明怎么会让鞑子钻了空子夺了北方?
  不管别人怎么想反正曾应本人对李定国这些西军余孽是恨之入骨的。
  但军令就是军令。
  哪怕是曾英对李定国再不待见,也得执行军令。
  那次文安之组织的议事结束之后,曾英便点齐人马朝汉中城驰去。
  既然是正面强攻自然是无法避开清军耳目的。
  且文安之要的效果就是把动静弄大,这样清军才不会注意从背后奇袭的李定国。
  曾英没有办法只得下令大军保持最高的行军速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4/5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