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南明(校对)第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519

  辽镇面临的强敌只有一个东虏,而楚镇面临的强敌不光是白旺,还有李自成、张献忠,甚至是东虏。只能说白旺部是楚镇面临的最直接威胁。收复四府,统一湖广只是第一步,距离光复神州还远的很。这种时候朝廷自然不太可能直接翻脸。
  换句话说,朝廷不是不想过河拆桥,但在天下平定之前不会。
  这么看来若能在不折损太大兵力的前提下收取四府,即便不能在封爵之事上更进一步,获得一番金银赏赐也是不错的。
  “即便有内应,大军调动也是要消耗巨大的。粮秣之事何抚台可能保证?”
  左良玉的态度终于有所软化,何腾蛟听在耳里,喜在心中。
  “侯爷请放心,粮秣之事包在本官身上。至于破城之后侯爷如何行事,本官不会干预。”
  左良玉闻言不由的眼前一亮。
  何腾蛟是在暗示破城之后可以肆意抢掠吗?
  毕竟如今四府是在顺军统治下的,那么破城之后纵兵抢掠也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一直以来左良玉也是这么做的。
  他麾下各营成分太过复杂,仅仅靠军令很难约束。故而左良玉便想出了这么个法子,让各营士兵随意抢掠百姓。
  对于朝廷治下的百姓,左军尚有些顾忌。但对那些顺军治下的“逆民”,左良玉当然可以毫无顾忌,随意抢掠。
  怪就怪他们生在了顺军治下吧。
  既然何腾蛟答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左良玉便可以完全放开手脚去做。
  反正湖广就是他二人的天下,只要何腾蛟不说,朝廷也不会知道发生的一切。到时候把所有责任推到白旺身上,岂不美哉。
  左良玉做事完全看利益,经由方才何腾蛟的一番分析,他渐渐发现这个计划能够给他带来的利益远远高于维持现状,心中已经把主意拿定了七八分。
  “且容左某再想一想。”
  左良玉闭上眼睛分析了一番,最终下定决心道:“纵兵劫掠三日,左某要何抚台保证允准军队破城后劫掠三日。何抚台若是答应,左某便干了!”
  ……
  ……
第七十二章
李自成的心结
  西安,原秦王府承运殿中,一个面色黧黑,身着龙袍的中年男子咒骂道。
  “贼你娘,这帮鞑子真是贼心不死!竟然还敢打山西的主意。”
  “陛下,为今之计只有不惜一切代价守住山西。只要鞑子不渡过黄河,就不可能威胁关中。”
  一个身材微胖,书生面相的男人恭敬献策道。
  此对答二人便是大顺朝的皇帝李自成与丞相牛金星。
  如今虽然形势严峻,但大顺政权还拥有关中、山西以及湖广四府的土地,未必没有翻盘的机会。
  要想死中求活,最重要的便是保住关中。自古王图霸业兴于此,牛金星坚信李自成只要以关中为根基,迟早可以重新打回北京。
  “恩,这个额……朕当然知道。朕已经在山西留下大部兵马,鞑子要想偷鸡摸狗,朕便叫他有来无回!”
  另一位年纪较轻的谋士宋献策则沉默不语。自打山海关、定州、真定几场连败下来,大顺军的士气已经低到了谷底。
  这种时候李自成不但没有安抚人心,反而听信了牛金星的谗言,冤杀了制将军李岩。
  对此宋献策十分失望,在政事上已经不怎么发声,任由牛金星和另一位当红谋士顾君恩献策。
  李自成当然也察觉到了宋献策的变化,不过他却不打算像当年一样说一些掏心窝子的话,让宋献策重新为他尽心尽力的卖命。
  因为宋献策犯了一个他不能容忍的错误——公开支持李岩并替其求情。
  “齐候怎么看?”
  李自成直接跳过了宋献策,转向了顾君恩。
  在攻克北京后,顾君恩曾被封为齐侯,但李自成通常还会以‘顾先生’相称。是以他突然喊顾君恩齐候,反倒让顾君恩有些不适应。
  “启禀陛下,臣也认为关中乃是帝业根基,守关中则必守山西。不过除此之外,还应该尽可能的拿下武昌。如此粮食便不用愁了。”
  李自成听得频频点头,大手一挥道:“朕早就说了,湖广必须用心经营,马上下一道旨意给白旺,叫他图谋进取。”
  顾君恩见李自成虚心纳谏,便继续道:“陛下,白将军所部不过七八万人,守住四府不在话下,但要攻打武昌恐怕兵力有些不足。不如派汝侯领兵五万增援,将武昌一举拿下!”
  顾君恩说的热血沸腾,本以为李自成会立即采纳他的建议,谁曾想这位大顺皇帝却摇了摇头道:“捷轩(刘宗敏的字)不能走。他是朕的左膀右臂,若是他领兵去了湖广,万一清兵真的渡过黄河,兵临潼关,朕又能用谁?”
  顾君恩大失所望。富贵险中求,这么简单的道理李自成怎么就不明白呢?
  原先做流寇的时候都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和官军拼命,也没见着有啥害怕的啊。怎么人一当了皇帝,胆子就变小了这么多?
  “关中有陛下坐镇,已是稳如泰山。汝侯带兵增援白将军出其不意,定能打那左良玉一个措手不及!”
  顾君恩仍然不肯放弃,据理力争道。
  “不用再说了,朕意已决!”
  李自成不耐烦的挥了挥手:“捷轩必须留下来。”
  顾君恩咬牙道:“即便汝侯不能带兵前去增援白将军,也该派员大将增援。不然白将军要想拿下武昌恐怕不易。”
  见顾君恩退了一步,李自成也不想搞得太僵,遂也让了一步道:“那便叫宗第带领右营的兵马增援襄京吧。”
  绵侯?
  顾君恩见李自成最终挑中的是袁宗第,心里有些没底。
  相较于李过所部后营、刘芳亮所部左营,袁宗第所部右营的战斗力较差。而且袁宗第本人的性格也较软,在军中属于老好人的类型。
  派这样一个人统兵增援,能够对白旺部提供多少支持?
  可李自成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顾君恩不好再行反驳。
  毕竟已经不是当初一口锅里抡马勺的日子了。
  政权一旦建立,君是君,臣是臣,泾渭分明。
  从李自成把秦王府改为大顺皇宫的那刻起,便已经和当年打天下的弟兄们拉开了距离。
  “陛下英明。”
  顾君恩十分无力的冲李自成拱了拱手。
  无论如何,他现在已经不可能回头了,只能期盼着袁宗第硬气一回,和白旺部军队一起拿下武昌。
  只要拿下了武昌,形势便会立刻好转,到时不管是和南明朝廷谈判联合抗清,还是形成默契三足鼎立,大顺都有足够的本钱。
  ……
  ……
  离开承运殿,李自成立刻返回了后宫。
  一见到皇后高桂英,他便急切的摆手道:“快把小鼐子宣进宫来,额有要事吩咐他。”
  高桂英见李自成这般急切,连忙问道:“陛下为何这么急着见小鼐子?”
  “哎,桂英,不瞒你说,额这些夜里总是睡不踏实,常常做恶梦梦到捷轩提着刀砍掉额的脑袋。额想让小鼐子帮额盯着他些。”
  李自成口中的小鼐子便是他的养子张鼐。因为无嗣,李自成一直都把养子当亲子看待。他的另一名义子李双喜在山海关战败后因为替大军殿后被杀。是以李自成对张鼐便更为看重。
  “陛下怕是多心了吧?捷轩不过是说了几句玩笑话,陛下不要放在心上。”
  高桂英见李自成怀疑起了刘宗敏,便好言宽慰道。
  李自成却摇了摇头道:“那可不是几句玩笑话,捷轩是不服额哩。”
  原来李自成进入北京后想要立即登基,刘宗敏却说:我与他同作响马,何故拜他?
  后来李自成对刘宗敏拷掠原明官员的凶蛮手段不满,刘宗敏直接回应道:皇帝之权归你,拷掠之威归我,无烦言也。
  四月吴三桂降而复叛,李自成决定派刘宗敏出兵山海关讨伐吴三桂时,刘宗敏在殿上又说了句:大家都是做贼的,凭什么你在京城享受,让我去前线卖命?
  李自成无奈之下只得御驾亲征,刘宗敏这才跟随李自成一同前往。
  虽然双方并没有产生实质性冲突,但裂痕却已经形成。
  共患难易,同富贵难。
  刘宗敏曾是李自成最要好的兄弟,也是大顺军中第一骁将。也正是因此,刘宗敏在大顺朝的威望仅次于李自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5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