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第一狠人(校对)第1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2/1206

  “谢延平郡王!”
  何守义亦举起酒杯冲郑成功礼道。
  二人仰脖一饮而尽,相视一笑。
  其实何守义之前对郑成功是心存偏见的。
  在他看来,郑成功抵抗清军并非是为了大明好,只是为了家族的利益。
  毕竟他父亲郑芝龙降清之后遭到了屈辱的对待,在京师和软禁也没什么分别。
  郑家是不可能效忠清廷的,那么只能效忠大明了。
  但通过这段时间尤其是酒席之上的畅聊,何守义发现郑成功真的是一个有理想有担当的人。
  他或许有一部分私心,但人活一世谁又能一点没有私心呢?
  只要保证私心不影响家国天下事,那私心便没有问题。
  便说郑家拥护的唐王一系和当今圣上乃是死敌。现如今皇上不是还封了郑成功为延平郡王,郑成功不是也效忠于当今天子吗?
  现如今所有心向大明的人只有一个共同的敌人,那就是东虏!
  张煌言也是来了兴致,朗声道:“战罢秋风笑物华,野人偏自献黄花。已看铁骨经霜老,莫遣金心带雨斜。”
  何守义粗通文墨,能够认识一些常见字,但要说赏评诗词就真的有些难为他了。
  他望向张煌言苦笑道:“张本兵,这诗是什么意思?”
  张煌言捋须笑道:“本官经过江南一处小村庄时,一些乡亲们赶来送给我们一些吃食、蔬果。其中有一人送给本官一只黄花。本官见那菊花虽然饱经风霜但根茎依然坚挺,当时便写下此诗告诫自己要像菊花一样铮铮铁骨,不畏艰险。”
  何守义闻言恍然大悟,原来张本兵这是在借咏物抒发志向啊!
  “张本兵高义,末将自愧不如。”
  何守义对张煌言一直是十分敬重的。或者说浙江的百姓提起张煌言没有一个不敬重的。
  于危难之际奉鲁王监国,据守浙江十余载,这份毅力绝不是常人能有的。
  何守义本人也是因为受到张煌言精神的感召这才起兵抗清。
  可以说没有张煌言,就没有今日的何守义。
  “何总兵,本官与延平郡王打算经营这双屿港,不如你便带着部众来岛上吧。”
  张煌言思忖片刻还是沉声说道。
  在他看来如今的双屿港正是缺人手的时候,何守义部怎么也有一万人,能够来的话是最好不过了。
  谁料何守义却摇了摇头道:“张本兵的美意末将心领了。只是一来弟兄们在四明山已经近十载,早已有了感情,恐怕有些人放不下。二来,末将也希望替张本兵守好这片明土!”
  何守义的意思张煌言听明白了。
  如今明军在东南实际控制区域只剩下四明山区,其余地方也就是舟山。
  但舟山毕竟是在海上,真要认真说起来,四明山区确实是明军控制的东南唯一陆上区域。
  这块飞地若是失去了,明军少的不仅仅是一个据点支点,更是一口气。
  何守义守护四明山,就是在守护这口气。
  只要这口气不断,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儿郎们前仆后继抗击东虏。
  总的来说四明山区还是要比岛上危险的,何守义甘愿把自己放在危险的境地也要去守护这口气,张煌言直是感动不已!
  “既然如此,本官便不强求了。这次何总兵多带一些铳炮回去,也好抵御东虏。”
  “多谢张本兵!”
  何守义闻言大喜,抱拳告谢道。
  如今四明山不缺粮不缺衣,缺的就是铳炮。
  何守义此来就是想要厚着脸皮讨要一些铳炮回去。不曾想张煌言竟然主动开口,却是免了许多的尴尬。
  张煌言说罢方意识到这件事似乎他一个人说了不算,又转向郑成功。
  见郑成功点了点头,悬着的一颗心才算是放下来了。
  “来人呐,接着奏乐,接着舞!”
  郑成功发动长江之战时是带了全部战兵家眷的,这些家眷除了日常缝补衣物浆洗衣物外,还有一个作用便是表演歌舞。
  这也让将士们紧绷的神经可以放松一下。
  这次来双屿郑成功便带来了几十名女眷,听闻何守义来了便唤她们来起舞助兴。
  ……
  ……
第0099章
顺治的野望
  京师。
  顺治皇帝的心情十分烦躁。
  他刚刚接到洪承畴和鳌拜的奏折,皆是弹劾吴三桂擅专跋扈,目无朝廷的。
  据他们说,目前吴三桂已经离开了省城,率部前往安陆。
  名义上是剿匪,实际就是避开洪承畴和鳌拜,和他们不相往来。
  这个奴才胆子怎么就这么大呢!
  虽说在顺治皇帝的心目中吴三桂向来就不是什么安分守己的人,但吴三桂这一次的举动还是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这等于是公然不把朝廷放在眼里了啊!
  鳌拜是什么人?那可是议政大臣,是顺治皇帝的心腹,是代表朝廷的钦差!
  吴三桂不把鳌拜放在眼里就是不把顺治皇帝放在眼里,不把清廷放在眼里!
  往大了说,这和通敌叛国也没什么分别了!
  细细品之,吴三桂确实有这么做的迹象。
  不然为何在鳌拜去贵州前他就找出各种理由拒不出战。不然为何在鳌拜去了贵州后他就立刻愤而出走。
  如果说这一切不是早有预谋的可能吗?
  若是吴三桂早有归降明廷之心,这一切就能解释的通了。
  吴三桂此人是一个反复无常之人。
  从他当年降顺又降清就能看出。
  便是这么一个人竟然能在多尔衮主政时期风光无限,足以见得多尔衮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只能说二人是臭味相投,是一丘之貉。
  但是现在时代变了,是顺治皇帝亲政了。
  他自然不能准许吴三桂这种嚣张跋扈的汉臣继续这样下去了。
  奴才就该有奴才的样子,冲主子甩脸子,谁给你的勇气?
  诚然吴三桂有功于大清,但那都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
  任谁也不能躺在功劳簿上一辈子。
  朝廷曾经承诺吴三桂,如果他打下云南就把云南作为封地赏赐给他。
  但就吴三桂现在的表现,顺治皇帝决定收回成命。
  天下奴才这么多,多吴三桂一个不多,少吴三桂一个不少。
  堂堂大清皇帝怎能被一个奴才裹挟?
  真要是那样传出去岂不是叫天下人笑掉大牙?
  顺治皇帝冷笑一声,在鳌拜的奏折上朱批了四个字:便宜行事。
  便宜行事的意思就是授予鳌拜决断大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2/12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