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第一狠人(校对)第10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54/1206

  郑经也道:“是啊,若非是亲身经历,本世子也不会相信倭寇已经到了这个规模。还是让他们钻了空子啊。”
  “既然如此,我们不妨联名上书向朝廷和陛下禀明情况吧。”
  “好,本世子也正有此意。不过还是等到了泉州府再说吧。这里的环境条件实在是太差了。”
  二人一番合计,便打算启程返回泉州府。
  好在何守义带来的船足够多,挤一挤,还是能够把困在小浪屿上的明军悉数带回去的。
  ……
  ……
  得知世子殿下被救出,倭寇尽数伏诛的好消息后,最高兴的人莫过于梅知府了。
  若是郑经在他的地盘上有什么三长两短,他便是有十条命怕是也不够赔的。
  不过现在好了。世子殿下安然无恙他也就能放心了。
  “梅知府,本世子觉得泉州一代的倭寇应该已经除的差不多了,想去别处看看。”
  郑经此番肩上的胆子可谓很重,不仅仅要负责除掉泉州府的倭寇,整个福建、广东沿海都是他的治下。
  他必须要保证这些地方倭患尽除,否则就会被皇帝陛下问责。
  被问责还是其次,关键丢的是郑家的脸,这个责任郑经可是背不起。
  梅知府却是感到有些惊讶。
  “啊,世子殿下这就要走了吗?也不急于这一时吧。您剿灭倭寇如此辛苦,不妨在泉州多休息一段时间,下官也好聊表心意。”
  郑经当然明白梅知府的意思,梅知府是想要通过行动来弥补自己的过失啊。
  但是郑经真的很赶时间,他摇了摇头道:“这件事本世子心意已决,梅知府就不要再劝了。不过你那边我会替你美言的,你放心,不会牵连到你的。”
  郑经把话说得这么明白,梅知府要是再不知趣就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了。
  “那好,那好。下官为世子殿下送上盘缠……”
  他话音还未落,郑经就摇了摇头道:“切莫再说这些话,本世子为民平倭,怎么好再拿民脂民膏。梅知府请回吧。”
  梅知府自讨了个没趣,只好十分尴尬的离开。
  郑经经过这一战可谓是收获良多,他经历过十分凶险的时刻,开始明白身为一军主帅肩上的责任之重。
  今后他再也不会忙碌的作出决定了。
  ……
  ……
  于七回到山东可谓是感慨万千。
  尤其是回到登州城时,往日的种种一齐涌上心头,使得他心中的滋味十分不凡。
  古人已矣,往事不堪回首。
  许多当初和他并肩作战的兄弟如今都已经化作一捧枯骨。
  许多不该死的人死掉了,所幸的是于七没有辜负他们的信任,襄助朝廷匡扶社稷。
  那些兄弟们在九泉之下应该也能够安息了吧?
  当然于七返回登州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到这些死去弟兄的坟头拜祭。
  之后他去看望了这些阵亡将士的遗孀遗孤。
  虽然朝廷给了他们足够多的抚恤,但是家里突然少了一个顶梁柱,日子肯定还是很难熬的。
  这些遗孀遗孤看到于七之后又勾起了惨痛的回忆,一个个嚎啕大哭起来。
  于七命人给他们每一家五十两银子,这是朝廷给他的赏银,他悉数拿出来了。
  好兄弟就该是这样互相照顾。
  于七没有在他们生前照顾好他们,只能把爱传达到他们的遗孀遗孤身上了。
  只希望他们能够安息吧。
  结束了这一切后,于七便前往登州巡抚衙门。
  如今登莱巡抚一职暂时空缺,于是乎于七就成了登莱毫无疑问的最高官员。
  皇帝陛下授予他山东、北直隶沿海剿灭倭寇的总权限,他自然要竭尽全力,不能辜负了皇帝陛下的信任。
  其实在他看来山东的倭患要比浙江福建广东的轻很多。
  在向当地官员、百姓一番了解后更加证实了他的想法。
  其实道理很简单,倭寇抢掠的都是相对富庶的地方。这样抢一次,捞到的油水会更多一些。
  从这个角度看浙江、福建、广东当然更为富庶。
  山东的话就差一些,北直隶的话就差的更多了。
  而且北方毕竟是朝廷所在,尤其是直隶更是天子脚下。
  倭寇多多少少也是有忌惮的,不敢过于肆意妄为。
  当然,倭寇少并不代表没有。
  一开始听到自己要负责这两片防区的时候于七还是感到有些失望的。
  但失望过后他便明白,自己的职责就是执行天子的命令。
  所以不管天子给他的命令是什么,他都应该不折不扣的完成,而不是叽叽喳喳个抱怨不停。
  所以他立即向当地官员了解情况,确定倭寇肆虐最严重的区域。
  在确定是文登这个地方后,于七不禁心中大喜。
  文登,文登营。
  这可是当年戚继光发迹的地方。文登一出天下知!
  作为戚继光的外孙,他当然要努力的剿灭此地的倭寇,给戚继光长脸了。
  ……
  ……
第0986章
文登倭患
  作为戚继光的后人,于七不仅继承了戚继光勇武的那一面,还继承了戚继光聪颖的那一面。
  来到登州城之后他没有急着盲目的剿倭,而是先暗中派人调查情况,以图弄清楚文登的倭寇到底有多少,是什么规模,盘踞在什么地方。
  在他看来,只有把这些问题弄清楚了,才能较为顺利的剿灭倭寇。
  于七的下属王二麻子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王二麻子跟这一代的百姓本就熟悉,他也利用自己的这一优势最大限度的调查事情的真相。
  在王二麻子看来,比起通过官府的渠道去打探消息,许多民间的消息更有效率更加真实。
  这不问不知道,一问却着实让他吓了一跳。
  原来据当地百姓所说,盘踞在文登附近的倭寇实际上是和文登当地的富商罗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据说罗家和倭寇达成了协议,罗家会按时给倭寇纳贡,作为回报倭寇不但不会伤害罗家的人,还会护送罗家商队出海,保证他们的安全。
  这一听闻让王二麻子震惊不已。
  震惊之余他又感到十分的愤怒。
  如果真像老百姓所说的那样,那这个罗家人当真是人神共愤了。
  明明自己就是大明子民,却跟倭寇暗通款曲达成什么狗屁协议。
  为了一家私立,不惜养虎为患,祸害自己的乡亲,这种人也太可恶了吧。
  当然王二麻子并没有被冲昏头脑,而是立即返回登州城向大哥禀报情况。
  此刻的于七仍然坐镇在登州城中,一面训练士兵,一面思考着接下来的计划。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54/12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