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第一狠人(校对)第10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57/1206

  在北伐之战中,少了任何一方都不可能轻易的成功。
  所以朱由榔才有这个自信放任二人领兵。
  因为他知道朱由榔和郑成功是打心眼里服他了。
  “赏,当赏。所有有功将士皆按照规制奖赏!”
  朱由榔知道封赏在这个时候的重要性,其可以很好的激发出将士们的积极性,使得将士们能够有更大的热情去为了朱明朝廷拼杀。
  毕竟说到底,朱由榔还是得靠人治。
  所以光靠个人魅力是不够的。
  做皇帝啊绝对不能太抠,太抠们的话谁替你拼命啊。
  这也是朱由榔前往东南督战剿灭倭寇前得到的最重要的好消息,他终于可以昂起头兴奋的去东南了。
  ……
  ……
  在拟完最后一道旨意后,朱由榔在虎贲军和锦衣卫的护卫下正式从京师出发,经由京杭大运河往南方而去。
  而太子朱慈煊则理所当然的成为监国,留守京师。
  朱慈煊出任监国的次数已经很多了,体现出了不俗的处理政务的能力。
  对此,朱由榔还是很欣慰的。
  朱慈煊体现出来的能力作为开国之君肯定是不够的,但充当一个守成之主,守住大明的基业是完全够用的。
  眼下,几乎所有的人都把注意力放在了朱由榔的身上,这样朱慈煊的压力也会小很多。
  朱由榔已经是尽自己的可能替朱慈煊缓解压力了,他当然希望朱慈煊不要辜负他的所望。
  张煌言虽然很想跟着天子一道亲征,但是朱由榔对他赋予了重任,让他辅佐太子。
  在之前这是文安之的职责。文安之退休之后张煌言理所当然的要把担子挑起来。
  所以陪伴在朱由榔左右的都是一些嫡系近臣。
  其中有锦衣卫指挥使王贺年,还有虎贲军总兵赵旭、以及司礼监掌印太监韩淼。
  可以说这是朱由榔最能信任的心腹。
  有这些人在身边,朱由榔完全可以不用担心安全的问题了。
  不管怎么说,这还是大明定鼎天下之后朱由榔第一次御驾亲征,他难掩兴奋的心情。
  自打上了船就一直在甲板上欣赏着两岸的沿途风景。
  如今正是夏秋之交,天气十分不错。
  朱由榔站在甲板上吹着风,别提有多惬意了。
  若放在五六年前,朱由榔可没有这样的心态。
  那个时候他满脑子想的就是如何把大明王朝延续下去。
  那个时候洪承畴和吴三桂的大军可是把整个云南团团围住。
  谁能想到大明会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呢?
  世事不可料啊。
  “陛下,听闻江南的倭寇要比山东多,福建的倭寇又要比江南多。陛下此去是要坐镇杭州还是要移驾福建呢?”
  见朱由榔的心情很是不错,王贺年不禁也开始打趣。
  按照他对朱由榔的了解,皇帝陛下一定是想去战况最激烈的地方的。
  果不其然,朱由榔沉声道:“若真是如此,朕自然要去福建了。不过朕却觉得未必浙江的倭寇就比福建少。”
  王贺年听到这里不禁感到十分惊讶。
  根据他的了解,确实福建的倭寇要更多一些。
  为何陛下会如此断言呢?
  而且陛下这两年深居宫中,又是从什么渠道了解到的这些消息呢?
  靠奏疏?这不可能。奏疏的消息太滞后了。
  还有什么比锦衣卫的消息更灵通呢?
  难道说陛下又建立了一个新的情报机构,凌驾于东厂和锦衣卫之上?
  王贺年的心里不由得开始紧张了。
  都说锦衣卫指挥使的身份尊贵,是天子的第一近臣。
  可是历史上的锦衣卫指挥使除了少数机构似乎下场都不是太好。
  这当然不是巧合,而是因为天子的猜忌。
  毕竟如此重要的位置,天子岂能轻信于人。
  ……
  ……
第0989章
天子论倭患
  所以一直以来王贺年伺候天子都是伺候的十分小心的,生怕哪个地方说错了话,做错了事情惹得天子恼怒。
  身为一个锦衣卫指挥使,如果失去了圣眷那可是十分可怕的事情。
  有道是伴君如伴虎。
  虽然当今天子英明神武,是公认的明君。
  但明君也是皇帝,明君也是会杀人的。
  王贺年便是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自己的家人后代考虑。
  盲目的自信可不是一件好事。
  “陛下认为浙江的倭寇多,臣愿闻其详。”
  王贺年作出一副聆听圣训的样子,也算是在套朱由榔的话。
  朱由榔却并不在乎这些,背负双手侃侃而谈。
  他很清楚王贺年这个人其实是比较敏感的,所以不想要给到王贺年太多的压力。
  身为皇帝,有时候一个动作都会让臣子们多想。
  “朕知道浙江以及南直隶,也就是江南是整个两京一十三省中最为富庶的地方。这些地方的豪商巨贾无数,他们居住的地方雕梁画栋,屋舍鳞次栉比,装饰的富丽堂皇。有些人甚至说比皇宫都要精致。”
  朱由榔说罢顿了一顿接道:“可有多少人知道江南为何会有如此多的豪商巨贾呢?除了这里确实人文荟萃,精英辈出以外,有没有其他的原因呢?”
  听天子似乎话里有话,王贺年不敢接话,只得垂着脑袋恭敬的听着。
  “其实朕知道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江南的地理条件更为优越。”
  朱由榔指着京杭大运河道:“就说这京杭大运河吧。自打隋唐时期挖掘以来历朝历代都有所修缮。到了大明朝,这京杭大运河更是繁华无比。其连接着京师和杭州,但要论起惠及的地方,还是杭州得到的实惠更多一些。杭州是浙江的中心,也可以算是江南的中心。靠着这条运河不少商贾暴富,奠定了基业。”
  这些王贺年也有所耳闻,只是不知道天子突然提起是为何。
  难道说天子对这些商贾不满,也想与民争利分一杯羹?
  当然,这些话王贺年是万万不敢说出来的。
  “京杭大运河很重要,不少江南的商人靠着它发家致富。但是那是大明刚刚建国后的一百年内。之后京杭大运河因为泥沙增多,疏于疏通以及税卡过多,许多商人都不愿意走了。他们不走京杭大运河,难道走陆路吗?那样运输成本高不说,消耗还更大。这当然不是唯一的选择,所以他们开发出了海贸。”
  朱由榔就像是开了上帝视角一样,向王贺年科普着。
  而王贺年当然不知道朱由榔这些信息的来源,一时间听得是如痴如醉。
  “本朝秉承祖制,而祖制是太祖皇帝定下来的那就是寸板不得下海。后来虽然有永乐大帝的郑和下西洋,但那毕竟只是朝廷层面的,民间依然难以获得许可。后来到了隆庆朝,才开了福建月港几处小的港湾并没有全面开海。那么这些商人想要走海贸就只能走私。走私是什么,走私就是没有得到朝廷的许可而擅自进行海贸。他们为此要承担极大的风险,既有被朝廷发现惩处的风险也有遇到海盗的风险。”
  朱由榔顿了顿,咽了一口吐沫,见王贺年听得如痴如醉,遂又接道:“为了防止被朝廷发现惩处,他们就花重金买通官府。只要当地的官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基本上就不会出问题。要想防止被海盗劫掠,他们有两个选择。其一是给海盗孝敬,其二就是自己变成海盗。”
  王贺年听到这里,直是大为惊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57/12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