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第一狠人(校对)第1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9/1206

  只要郧阳府在手,汉水一代的清军就不敢轻举妄动。
  如果他们来攻打夷陵,郧阳的明军便可以趁机进攻襄阳。
  反之如果郧阳被攻打,夷陵明军也可以去援救。
  二者互为犄角,唇亡齿寒。
  朱由榔准备先在夷陵休整片刻,待准备妥当便进攻江陵。
  至于多出来的枪炮等到水师战船进城朱由榔便可以拿出来了。
  只要他的速度够快,把枪炮列装到虎贲军中便不会太过引人注意。
  事实上李定国都不清楚天子新仿造出来的枪炮数量,毕竟这些新式火器都是优先配备虎贲军这支天子亲军的。至于袁总第、刘体纯、李来亨等人就更不知道了。
  朱由榔的目的不在一城一池,而是整个湖广。
  要想剜下这块肉不容易啊。
  ……
  ……
  “我说什么来着二虎,我这侄儿迟早是要建功立业的嘛。这一回不就被他抓到机会了嘛。这可是在天子面前啊。今后兴明怕是前途无量。”
  袁总第一通夸耀端是把刘兴明夸的脸红心跳。
  刘体纯却是听的十分舒服。
  这臭小子还算没让他失望。
  其实当初刘兴明自告奋勇要登上热气球的时候刘体纯还是很担心的。
  毕竟这玩意从没有见过。虽然按照陛下的说法,这就是一个大号的孔明灯十分安全。
  但孔明灯可没有坐人啊。
  万一这玩意掉下来了,人还能活吗?
  不得摔成烂泥了?
  当然俗话说得好,富贵险中求。
  舍不得孩子套不得狼。
  要想在陛下心中获得位置,就得做常人不敢做的事。
  经此一战后刘兴明算是简在帝心了。
  “老哥哥你可别夸他了,再夸他他的尾巴就要翘到天上去了。”
  刘体纯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袁总第如何看不出?
  他清了清嗓子道:“咳咳,该夸还是要夸的嘛。年轻一辈里就属兴明最能干了。看看我那个不成器的儿子,真是要把我活活气死!”
  袁总第、刘体纯等人都至中年,自然要考虑扶持儿子上位的事情。
  未必需要完全接手,但至少得在人前刷刷存在感,不至于真的接手的时候出现下属不服的尴尬情况。
  至于说今后儿郎们能够走到什么程度,就不是他们能够决定的了。
  他们可以把路铺好,但终归要孩子们自己去走。
  儿孙自有儿孙福,尽人事,听天命了。
  “老哥哥,你说东虏是不是把兵力都调去贵州了,感觉湖广没一个能打的啊。”
  刘体纯不想让袁总第继续吹嘘儿子话锋一转道。
  “那倒也不尽然,可能东虏也不觉得我们会倾尽主力东征吧。”
  ……
  ……
第0152章
发兵崇明岛
  接到圣旨的郑成功与张煌言火速启程赶往舟山本岛。
  郑成功的优势在于水师,要想攻打南京自然要发挥水师的战力。
  最好的选择便是从长江朔江而上,就是郑成功前不久长江之役的路线。
  其实那次功败垂成对郑成功的打击还是很大的。郑成功一度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
  但经过在双屿这些日子的调整,他的心态已经恢复了正常,至少不会再自卑。
  攻打余姚更是让他认清了清军的本质。
  这些清军看似强大,实则外强中干。
  只要击到他们的痛处,他们就会一触即溃。
  郑成功决定再试一次。
  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
  即便爬不起来……至少也能够牵制江南一代的清军,给陛下东征争取更多的空间。
  相较于上次攻打南京,这次明军有了舟山做跳板避免了长途跋涉带来的疲惫。
  郑成功又吸取了上次兵败的教训,把士兵家属都安顿在了舟山本岛上。
  这样士兵们就不会因为顾忌家属而畏手畏脚。
  上一次郑成功败北还是对困难预估不足以及过分轻敌。
  如果当初郑成功小心谨慎一些或许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不过现在情况也不算太坏,至少明军主力没有太大损失,还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补充。
  郑成功对此行攻打金陵信心十足。
  倒是张煌言十分谨慎,不论是粮草筹措还是士兵动员都是从长期作战的角度考虑。
  在完成誓师之后,明军水师正式从舟山本岛启程奔赴崇明岛。
  ……
  ……
  苏松提督马逢知这些日子以来心情很不错。
  年初的时候郑成功率部来袭,当时镇守崇明岛的马逢知大惊。
  他派出使者前去郑成功军中表达了态度,只要郑成功拿下了南京他就会立即倒戈投降明军。
  在此之前,马逢知会采取不作为的方式,既不阻挠郑成功也不帮助。
  当时苏松总兵梁化凤领兵在外并不在崇明岛,是以马逢知可以独断专行。
  他看人的眼光还是很毒辣的,郑成功也一路攻城拔寨,甚至拿下了瓜州、镇江等重镇。
  可郑成功到底年轻,中了两江总督朗廷佐和江宁提督管效忠的缓兵之计,最终兵败金陵。
  马逢知见状也来了一副大变脸,继续做起满清的忠臣,率部阻截郑成功水师。
  但他当然不可能太过卖力也就是做做样子。谁料清廷事后论功行赏,除了朗廷佐、管效忠居首功外,马逢知、梁化凤也在奖赏之列。
  平白捡了个功劳马逢知自然很得意。
  果然在乱世手中执掌兵权就是王道。
  只要别做的太过分,事情都有转圜的余地。
  在苏松的地界,马逢知便是呼风唤雨的土皇帝。
  相比较于陆上,马逢知更喜欢待在崇明岛。
  这里天高皇帝远且与外界隔离,更方便于他作威作福。
  马逢知甚至带了一些伶人到岛上专门给他唱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9/12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