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第一狠人(校对)第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1206

  自打八旗入关以来,战斗力就直线下降。
  如今能打的八旗士兵数量十分有限,死一个少一个。
  一开始朱由榔还想带队冲杀,在李定国的拼死劝谏下还是作罢了。
  毕竟他是天子,御驾亲征已经是极限,真的上阵杀敌那怕是得成祖朱棣才能做的出。
  而现在朱由榔显然还没有朱棣的威望。
  威望这个东西需要慢慢培养,有一个积累的过程。
  就比如上次昆明大捷后,朱由榔的威望大增。
  此次御驾亲征若是能够大获全胜,他的威望势必又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依晋王之见,吴贼可能组织起反击?”
  虽然前世酷爱读些古代战争的书,但毕竟是纸上谈兵。
  朱由榔现在在拼命学习战场经验,何时该出兵,何时佯攻,何时总攻,何时收兵,个中都是学问。
  而李定国久经战阵,显然是个最好的老师。
  朱由榔丝毫不在乎面子问题,有不懂的地方就问。
  崇祯倒是死要面子,最后生生把自己搞死了。
  要是他当初主动去南京哪怕叫太子去南京监国,大明的形式也不会这么惨。
  “回禀陛下,依臣之见吴贼便是有通天本领也不可能做到反击了。”
  李定国顿了顿道:“东虏昆明战败后,吴贼之所以能够收拢溃兵是在于他还有一定的实力。溃兵们看到旗子会本能的往那个方向靠拢。哪怕他们原本是赵贼的部下。”
  李定国观察了一下皇帝的表情,见猜不出喜恶来,继续道:“如今情势却是大为不同。东虏士兵尚在睡梦之中,被象兵踩死无数,士兵心中已经极度恐慌。这种情况下莫说是吴贼了,便是天王老子也没救了。”
  说着说着李定国就恢复了昔日做农民军时的用词习惯,话一出口才觉得不太合时宜,尴尬的笑了笑。
  朱由榔倒是不太在意。
  他这次主动出击目的就是告诉将士们清军野战并非是无敌的,一旦培养出了信心后面的仗就好打了。
  不然总有这一个心魔在,仗还没打就已经输了大半。
  毕竟不是每次作战都有这么好的运气,有坚城可以倚靠。
  事实上此次御驾亲征,朱由榔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抢掠清军的财物粮食。
  清军本身的军饷也很低,战兵一个月只有一两银子。
  这种情况下额外收入全靠抢。
  毕竟抢没有任何成本可言,抢到了就是自己的。
  清军士兵的战斗力就源于此,一直抢一直爽。
  就说吴三桂大军一路行来,劫掠无数钱粮。
  粮草嘛可能消耗的差不多了,但银子着实抢了不少。
  云贵虽然穷,但若是掘地三尺还是能够搜刮出不少银子的。
  之前永历朝廷之所以收不到太多钱是因为明廷是把云贵当做根据地来发展的,自然不能做竭泽而渔的事情。
  但清军可不管这些,大军所至十室九空。
  朱由榔不能明着抢自己子民的,但可以抢吴三桂的啊。
  这样一来不但可以看犒赏将士们,还能积攒一笔不小的财富以备不时之需。
  “陛下请看,吴贼中军帅帐已经乱了!”
  李定国眼睛极尖,一下就发现了端倪。
  照理说中军帅帐是核心中的核心,一般情况下是不会乱的,而现在连吴三桂中军营帐附近都乱了,证明情况已经到了失控的边缘。
  朱由榔不由得大喜,高呼道:“天佑大明!”
  ……
  ……
  清军阵中到处都是惨叫声。
  他们中既有被大象踩死的,也有被乱马踩死的,甚至有被慌乱的同伴踩死的。尸体散乱一地,空气中弥漫着血腥的气味。
  许多清兵被踩成了肉泥,只剩下一些断碎的白骨。
  由于皇帝陛下严令不许纵火,以免烧了粮食。这些粮食虽然不多,但将来都是明军士兵的口粮。明军将士们便通过一次次的冲击来搅乱清军的阵营,把他们试图聚集起来反抗的计划扼杀在萌芽。
  手榴弹只用了十几枚,起一个造势的效果。
  据说是因为手榴弹所剩数量不多了,要省着些用。
  倒是皇帝陛下从泰西购买来的新式火铳(德莱塞步枪)用起来十分过瘾。
  这玩意相较于老式火铳,非但不会炸膛还十分精准,许多清军小头目军官都被直接射杀。
  当然明军的作战主力还是象兵。
  这玩意在野战中就是无敌的存在。
  清军曾经试图组织反抗,向大象射箭。
  但这玩意就是给大象挠痒痒,大象皮糙肉厚根本伤不到要害。
  “杀虏报国的时候到了,弟兄们跟我冲啊!”
  在象兵冲开一条血路后,白文选率领骑兵队发起了冲锋。
  如今清军已经是一片散沙,再难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他要做的便是尽可能的杀敌,完成陛下和晋王的命令。
  “杀虏报国!”
  “杀虏报国!”
  “为了大明!”
  “为了陛下!”
  ……
  ……
第0023章
摧枯拉朽
  吴三桂是在睡梦之中被惊醒的。
  他甚至来不及披挂甲胄,就在亲兵的催促下出了营帐。
  放眼望去到处都是溃逃的士兵,吴三桂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大帅,是敌袭!”
  亲兵赶忙跟吴三桂解释道。
  “便是敌袭,也不该乱成这个样子!”
  吴三桂气的直吹胡子。
  诚然清军刚刚大败,但在野战中明军未必是自己的对手。
  眼下清兵们真是成了惊弓之鸟。
  绿营兵和吴三桂的本家兵是分开扎营的。绿营兵在外围,本家兵在内里。
  眼下溃兵大都是从西边来的,说明明军的主力在西边。
  吴三桂匆匆扫了一眼,发现本家兵的军纪还算严明,至少没有像绿营兵那样丢盔弃甲抱头鼠窜。
  念及此,他生出了整顿兵马与明军一战的念头。
  “传我将令,整兵列队备战应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12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