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第一狠人(校对)第2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2/1206

  只能说何守义出现的恰到好处,在郑成功最无力最需要支援的时候杀了出来!
  “国姓爷说这些就真的见外了。大伙儿都是替朝廷效力的,还分什么彼此?鞑虏嚣张至此,若是我们再不合力抗敌,是要做亡国奴吗?汉家儿郎,誓不为奴!”
  何守义慨叹道:“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等到我们打赢了这仗好好喝一顿!”
  郑成功点了点头道:“好,就叫我们一起联手杀虏!”
  ……
  ……
  郑、何合兵一处,清军败势已定。
  哪怕施琅再不情愿,也不得不接受这个败局。
  该做的努力他已经都做了,再坚持下去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他与管效忠对视一眼叹声道:“管提督,我们撤兵吧。”
  管效忠心中暗骂了施琅一通。
  老子还以为你能打赢,弄了半天还得撤兵,这样还不如早点走。
  等到了杭州他一定要把责任都推给施琅,好保全自己。
  施琅自然也是差不多的想法,他准备向总督大人奏报,说因为管效忠轻敌冒进没有按照计划行事,最终导致失败。
  二人各怀鬼胎,但在撤退时还得保持和睦,实在是太难了。
  其实清军说是撤退,实际就是仓皇逃命。
  这种混乱的局面下很难做到井然有序,互相之间推搡起来有不少跌倒的清兵就被同伴生生踩死。
  明军自然不会放弃追杀的机会。
  落在后面的清兵轻而易举的便被追上割了脑袋。
  明军根本不去浪费时间清点首级,而是尽可能的杀掉更多的清兵。
  现在多杀一个鞑子攻打杭州的时候就可以少浪费一些力气,少死一些弟兄。
  清军绿营兵也是完全放弃了抵抗,只管闷头逃命。
  到处都是哭喊叫嚷求饶声,但明军士兵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怜悯。
  就在不久前这些清兵冲他们举起屠刀时,一心想的是把他们弄死用他们的首级来换赏钱喝酒吧?
  风水轮流转,现在轮到他们发力了!
  “弟兄们,杀虏报国啊!”
  “为死去的亲人们报酬!”
  “血债血偿!”
  “杀杀杀!”
  这一刻他们尽情发泄心中的愤懑。
  ……
  ……
  一场大战过后,满地狼藉。
  望着遍地尸体,郑成功的心情并不好。
  因为这一战他虽然胜了,但却把铁人军的心伤了。
  虽然铁人军最后仍然站了出来和清军死战,但郑成功能够明白他们心中的憋屈。
  但是回过头来想一想,如果在给他一次机会郑成功还是会这么做。
  被施琅挟持照他说的做就能救下那些家眷了吗?
  那只会让施琅得寸进尺,变本加厉!
  所以对郑成功来说他必须做出这个痛苦的决定。
  既然一定要有人来背锅,那就让他郑成功来背好了。
  将士们要戳脊梁骨就来戳他郑成功的脊梁骨,要去骂娘就去骂他郑成功的娘。
  现在打赢了郑成功还是要面对铁人军的。
  他命人去掉他的甲胄趴在地上,每一名铁人军都可以选择打他一军棍。
  一时间铁人军的士兵都愣住了。
  铁人军的士兵少说有几百人。真要是几百军棍打下去,郑成功肯定会被打死。
  郑成功这是把自己的性命交给了铁人军啊!
  郑成功趴好后就下令开始。
  众人皆是沉默,空气仿佛凝固一般。
  何守义连声叹息扭过头去不敢去看。
  沉默了良久终于有一人拿起军棍走到郑成功身后。
  他将军棍高高举起狠狠砸下,军棍抡圆了砸在郑成功的臀腿上,郑成功肌肉本能的收缩闷哼了一声。
  有人打头阵,紧接着第二人、第三人都站了出来。
  当然也有不少人弃权。
  最终选择打军棍的有七十三人,也就是说郑成功挨了七十三棍,比上一次在南京时挨的还要多。
  行刑之后郑成功忍着剧痛表示如果铁人军的将士不再想从军可以选择退出,郑成功可以给他们提供盘缠。
  令郑成功感到惊讶的是,竟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
  “冤有头债有主,我们还要跟着殿下杀鞑子!”
第0227章
郑经大摆鸿门宴
  镇江,守备府。
  世子郑经和大将甘辉及家将郑奎齐聚一堂。
  郑经清了清嗓子道:“据线人回报,前锋镇提调余新有反心,其暗中结交叛贼施琅,欲献城投虏,其心当诛!”
  甘辉闻言直是皱眉道:“这厮是国姓爷一手提拔起来的,怎么如此狼心狗肺!”
  郑奎冷冷道:“有道是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啊。有的人就是蛇蝎心肠,你便是待他再好他也会反过来咬你一口!”
  “世子殿下,消息来源可靠吗?”
  郑经微微颔首道:“是直属我的暗探奏报,确切无疑。”
  “嘶!”
  甘辉闻言倒抽了一口凉气。
  “枉我跟他兄弟一场,不曾想这厮竟然阴险如斯。真是人心难测啊!世子殿下,您决定怎么处理这厮?”
  郑经做了个划脖子的动作,甘辉心领神会。
  有一句话说的好,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个时候狠辣是对自己和军队的负责。
  况且国姓爷也给了世子一定自主权,准许他在紧急时候当机立断。
  虽然余新是前锋镇提调,但世子依然拥有先斩后奏的权力。
  像这种忘恩负义的狗贼斩了便斩了,不但没有损失反而大有益处。其军队还能打散整编,战力不降反升。
  “只是余新毕竟是前锋镇提调,手里攥有重兵,要想制服他并不容易。最好还是不要火并,不然死的都是自家兄弟。”
  郑奎的建议还是很有道理的。
  毕竟现在镇江守军都是郑家军一脉,自相残杀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我决定诱骗余新前来赴宴,然后趁机一举将其拿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2/12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