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第一狠人(校对)第2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7/1206

  这种颓势换做是谁也不会高兴。
  如果鳌拜能够成为第一个阻止明军推进的人,那么顺治皇帝肯定会对其大加嘉奖。
  “只是万一明军不进攻长沙怎么办?那本官岂不是白去了。”
  “鳌大人不信我还不信这封信吗?”
  说罢洪承畴把一封信递给了鳌拜。
  鳌拜取来展开来看,看罢面上却是露出不悦情绪。
  “洪经略你这里有信为什么不早说!”
  原来这是高天爵写给洪承畴的求援信。
  高天爵劝说胡全才不成,便偷偷给洪承畴写信,向洪承畴借兵说明军马上就会对长沙发动攻势。
  洪承畴之所以没有一开始就把这封信拿出来是因为想要把鳌拜的胃口吊起来。
  最后拍出这封信可以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鳌大人误会了,本经略也是刚刚收到的信。”
  “若是如此倒是真的可以出兵长沙。”
  鳌拜憋的一肚子的气正愁没有机会发泄呢,这却是个不可多得的良机。
  “如果鳌大人要去长沙,本经略可以一通前往,贵州便让赵良栋驻守好了。”
  洪承畴这一出鳌拜是万万没想到的。
  “洪经略你年纪这么大了,确定还要奔波吗?”
  军旅生活可是很辛苦的。
  虽然洪承畴肯定会有最好的待遇,但光是骑马这一项就有些让人挠头了。
  “本经略也到了该出手的时候了。这一仗很是关键,本经略要让永历小儿明白姜还是老的辣。”
  洪承畴看时机的眼光很毒辣。
  在他看来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要一击致命。
  “也罢。洪经略要来便来吧,明日一早大军便启程!洪经略今日早些休息吧。”
  鳌拜现在是一刻也不想多待,他已经迫不及待的要用明军的人头来立下战功了。
  至于洪承畴,分他一杯羹也无妨。
  ……
  ……
第0251章
疟疾发作
  在酉阳老兵的引路下,明军穿越大水泽的过程异常顺利。
  听张柱国说这一代有不少水匪,但也许是听到大军行进的动静都躲了起来。
  水匪虽然凶狠,但也就欺负欺负过路的商贾和平头百姓。
  真跟大军对上他们基本没有什么胜算。
  朱由榔会时不时的问这些老兵一些往事。
  从他们口中朱由榔了解到一些在历史书上了解不到的细节。
  毕竟史书上记载的只是一个大概,像这种普通士兵的生死根本不会提到。
  但真正要了解历史还得从这些普通士兵身上着手。
  明军的行进速度很快,照着这个速度,再过两日就能走出大水泽。
  不过就在这时疫病出现了,士兵们一个皆一个的病倒。虽然总体比例不算太高,但如果不加以遏制照着这个势头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朱由榔第一时间和李定国前去视察。
  一来是安抚兵员,二来是弄清楚这究竟是什么病。
  只不过在视察的过程中朱由榔下令所有人必须用一块布围住口鼻,起到防护的作用。
  毕竟从现有情况来看,不能排除传染病的可能。如果是人传人的就很麻烦了。
  朱由榔来到那些病倒的士兵附近,虽然隔着几米的距离李定国还是很担心。
  天子乃千金之体,身份何等尊贵。
  若是出了什么闪失后果不堪设想。
  天子实在不该亲自来探视病员啊。
  不过事已至此李定国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能期望疫病不会传染到天子。
  经过朱由榔的一番悉心了解,所有染病士兵都有间歇性全身发冷、发热和多汗症状。
  这个症状很容易被误认为风寒,直到朱由榔发现有的士兵面色苍白才断定事情不是这么简单。
  这是贫血的表现啊!
  若仅仅是风寒不会贫血的!
  朱由榔并非学医出身,但他也知道这症状是疟疾的表现。至于间歇性的全身发冷、发热以及盗汗也是疟疾的表现!
  疟疾一般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
  沼泽里潮湿的环境有利于蚊虫繁殖传播。
  可谓是疟疾传播的温床。
  加之古人的卫生习惯不好,行军时又十几个人住在一起,往往会集中感染。
  但疟疾本身并不是人传人的。之所以会出现集中感染,是因为蚊子叮咬了一名感染疟疾的士兵,然后再去叮咬一名没有感染疟疾的士兵,这些没有感染疟疾的士兵也会被感染。
  而十几个士兵住在一个帐篷,往往一个被咬其余也难幸免。
  疟疾的死亡率很高,如果不加以控制后果会很严重。
  最后朱由榔还准备进行一下确认。
  “这些病倒的士兵是不是经常腹泻?”
  “回禀陛下,确是如此,往往一天闹几回肚子。”
  听到这里朱由榔心里已经十拿九稳了。
  患病士兵所有症状都跟疟疾吻合!
  “朕知道这是什么病!”
  当朱由榔斩钉截铁的说出这句话时李定国直是惊呆了。
  天子竟然还通医术?
  “取纸笔来。”
  沼泽里虽然条件简陋,但朱由榔的随身太监还是带着纸笔的。
  韩淼迅速取来纸笔恭敬的伺候在一旁。
  朱由榔迅速画了一种草药,就是臭蒿。
  所谓臭蒿其实就是黄花蒿。
  其整株带有香气,茎直立,有纵纹,质地略硬,整体呈现暗绿色或者棕绿色。
  其干燥地上部分又叫青蒿。
  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宝藏药,而青蒿素就是从黄花蒿中提取出来的。
  “命人四处找寻朕画的这种黄花蒿,此物可入药治疗此病。”
  古人应该是没有青蒿的概念的,故而朱由榔一直说的是黄花蒿。
  听到黄花蒿的名字,众人确是一脸茫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7/12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