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第一狠人(校对)第3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0/1206

  每次清军攻打到附近,朱由榔绝对是第一个跑路的。
  如此一来明军自然没了心气。皇帝都跑了,还指望士兵们效死力?
  所以每次清军大举进攻,最终都能获胜。
  哪怕是李定国也抵挡不住清军整体推进的态势。
  究其根本是因为上梁不正,差了那么一口气。
  但是也就是从两年前开始,朱由榔突然变得勇猛无比。
  非但大敌当前不再跑路,甚至吃住都在军中和士兵们同在。
  历次大战,夺重庆,征湖广朱由榔基本都在。
  这种情况下士兵们的潜能被完全激发了出来,个个跟打了鸡血一样就是想输都难。
  再就是明军的新式火器。
  从卢桂生透露的信息可以看出,明军的新式火器极为强大,也是明军一路攻城拔寨屡战屡胜的重要原因。
  两个原因加在一起便导致明军近来势头强盛。
  洪承畴现在能做的是什么呢?
  似乎只能拖。
  通过拖争取时间,来让清军也仿制出类似的火器。
  卢桂生虽然没有这些火器的详细样图,但还是能够大概说出个所以然的。
  洪承畴已经命人去仿制,只是短时间内恐怕难以做出。
  另外,清廷的体量还是要比残明大的多。
  打消耗战清廷是不虚的。
  当然这前提是明军不能再继续扩张了。
  若是明军拿下了江西甚至是南直隶、浙江全境,清军积累了十几年的优势就会瞬间消失!
  这也是为什么洪承畴把主战场定在江西的原因。
  可是很难拖啊。
  洪承畴渐渐有种力有不逮的感觉。
  若是新来的这两个强援和他是一条心倒也罢了。
  偏偏这二位给自都有小心思。
  洪承畴又当爹又当娘的,一个人在这里操持实在是太难了。
  回到江西战场来。
  九江和南昌无疑是最关键的两个点。
  前者是长江重要据点,后者是江西的心脏。
  前者且不去论,但说后者洪承畴认为不能困守城中,要敢于主动出击。
  洪承畴在舆图上勾勾画画,终于下定决心把代表军队的小旗子挪到了城外。
  在城外主动跟明军寻求决战会不会好一些?
  毕竟明军的攻城手段太丰富了。
  怎么看在城中驻守都有一种等死的感觉。
  其实洪承畴本人也是不喜欢一味死守的。
  若是他年轻个二十岁,现在肯定已经率部杀了出去和明军决战。
  只是上了年纪喜欢考虑问题考虑许多,渐渐的便也瞻前顾后了。
  仔细想来主动出击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因为明军也不会想到这点。
  这样清军就占据了先机。
  在绝对兵力上清军甚至还占了优势。
  唯一的问题是洪承畴必须要提前布置好战场,使得战场对清军绝对有利,明军冲进来就像冲进了包围圈,如同陷入泥沼一样,感到处处不自在。
  ……
  ……
第0328章
洪承畴的豪赌
  洪承畴还记得卢桂生强调明军最强大的火器就是火炮。
  这种火炮不同于明军的红衣大炮,而是一种较轻的火炮。
  火炮下面装有底座和滑轮,可以由士兵们推着前行。
  这让洪承畴十分震惊。
  毕竟清军的红衣大炮是需要马匹来拉的,而明军的火炮竟然士兵来推就行了。
  这种便捷性带来了极大的战场灵活操作的可能。
  据卢桂生说,明军的火炮不同于一般的大炮只有实心弹,还有开花弹的存在。
  这种开花弹既可以在空中爆炸也可以在落地后再爆炸。
  不论是哪一种,威力都远比实心铅弹大。
  毕竟实心铅弹靠的是碾压和惯性。
  而开花弹可以对相当范围内的士兵造成杀伤。
  卢桂生说他曾亲耳听过天子说对付这种火炮最好的办法便是挖掘战壕。
  战壕就是一种地道,只是挖掘的深度不需要一般的地道那么深,但长度很长且蜿蜒曲折,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士兵。
  战壕中修建有胸墙,可以进一步的阻挡火炮和火铳的伤害。
  毕竟明军的火铳威力也是很大的。
  以战壕为基一步步推进听起来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只是洪承畴觉得挖掘战壕的工程量确实有些吓人。
  即便动用城中近十万大军要想在明军抵达前挖好也很难。
  要想在短期内挖好战壕,必须要抓壮丁来做苦役。
  洪承畴原本是不愿的,毕竟这样有些失民心,容易搞得人们怨声载道,但大敌当前也只能尝试一下。
  洪承畴是个当机立断的性子,既然决定了就立即传令下去。
  五省经略的命令还是很有分量的,至少对南昌城的大小官员来说如此。
  一时间各个衙门的衙役,清兵们齐上阵,挨街挨坊挨家挨户的开始敲门。
  凡是年龄十五岁以上的男丁一律抓走。
  一时间老幼妇人的哭泣声震得满城浩荡。
  清兵、衙役们却是不管不顾,遇到顽固的索性用铁链捆了带走。
  让这些百姓去挖战壕总好过他们自己来挖。
  何况守城的是他们,这些百姓不过是出一些力气有什么大不了的。
  “军爷你开开恩,我家就这么一个独苗啊。他还是个孩子啊!”
  一个妇人见清兵将自己的儿子捆了就要带走,跪倒在地嚎啕大哭道。
  “军爷,我儿子今年刚刚十四,还不到十五啊。”
  “放屁!老子看他长得这般高,别说十五,十六七也该是有了。你这蠢妇人再在这里聒噪,妨碍我们执行公务,便将你一起绑了带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0/12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