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第一狠人(校对)第5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4/1206

  郑成功就不用说了,当年郑芝龙是福建有名的大海贼,投诚之后被朝廷授予了总兵之职。
  之后郑家便在福建盘根错节下来。可以说郑成功从日本回到大明后整个少年、青年时期都是在福建度过的。
  虽然他后来去南京国子监做监生,但那也就是一两年的时间,和在福建的时间是完全不能比的。
  在这支明军之中,若论对福建的熟悉程度,郑成功如果说第二,那么根本没人敢说第一。
  再加上施琅投靠了耿继茂,以郑成功跟施琅的深仇大恨,朱由榔根本不用担心郑成功不出力。
  至于李定国嘛,当年他进攻广东可谓是领兵历史上唯一的黑点了。
  当年明军势如破竹,李定国也率部攻打广东,当时他声名显赫可谓是战神附体,明军也很自信能够拿下广东。
  但在攻打肇庆时明军遭遇了惨败,李定国不得不狼狈撤回贵州。
  此战明军元气大伤,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从此之后明军基本上丧失了主动出击的实力,只能被动的龟缩防守在西南,等着清军攻出来。
  但偏偏洪承畴这个老狐狸不攻,而是选择围和耗。
  这种情况下明军被逐渐消耗,要不是朱由榔穿越而来怕真是又要走上历史上的老路。
  当然这些都是历史了。
  所谓知耻而后勇,李定国这么个性要强的人自然不会允许这个黑历史长期存在的。
  只要给他机会他是一定会竭尽全力证明自己的。
  朱由榔让李定国领兵对抗尚可喜就是想要让他顺势攻入广东找回自信。
  只要李定国打出了自信,在将来北伐的过程中就能占据绝对的主动。
  在朱由榔看来李定国的统兵能力绝对是第一,郑成功和李来亨等人虽然也很厉害却是将才不是帅才。
  他们给李定国做僚机很合适,挑大梁确是有些勉强了。
  耿继茂、尚可喜,你们自己找死那就怪不得朕了。
  荡平二人之后明军北伐唯一的绊脚石就是吴三桂了。
  吴三桂这个搅屎棍确实是个不确定因素,但是攻打云南的收益实在太低,付出的代价又太大。
  朱由榔还是想北伐之后再解决吴三桂。
  不然拖得时间久了给清军恢复了元气到时消耗会更大。
  朱由榔还是想要在少流血的情况下光复大明的。
  此战朱由榔是肯定要御驾亲征的,太子嘛就留着监国好了。
  这对朱慈煊来说可谓是一个很好的历练,朱由榔想要看看经过文安之这么长时间的悉心栽培朱慈煊现在的理政能力到底如何。
  他不需要朱慈煊有秦皇汉武那样的魄力能力,但至少要做到一个守成之君该做到的吧?
  朱由榔当然还有时间,但他希望太子成长的更快一些,这样他心里也能踏实不少。
  ……
  ……
第0531章
施琅的如意算盘
  福州靖南王府,耿继茂叫来了心腹大将施琅一起商议向江西进军的事宜。
  虽然施琅投靠耿继茂的时间并不长,但已经彻底征服了耿继茂。
  不因为别的,因为实力摆在那里。
  跟施琅相比,耿继茂的其他手下简直就是废物。
  施琅不仅练兵很有一套,临场指挥的能力也很强大。
  耿继茂觉得有施琅在他能很安心的把一些具体事宜安排下去。
  刨除这些施琅拍马屁的本事也是一绝,直是把耿继茂拍的飘飘欲仙,舒服不已。
  不知不觉中施琅已经成了耿继茂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施将军,本王今日唤你来是为了商议进军江西的具体事宜。”
  耿继茂的心情很不错,微微用茶盖刮了刮茶沫,呷了一口道。
  “王爷客气了,有什么命令尽管吩咐就是。末将必定鞍前马后。”
  施琅这个人是出了名的笑面虎,甭管对谁都是一团和气。更不必说上峰了。
  他当初替郑氏效力时便大表忠心,后来改换门庭又对清廷极尽跪舔。
  等到兵败浙江逃到福建,施琅又摇身一变成了靖南王耿继茂的忠实拥护者。
  说施琅是三姓家奴一点也不为过。
  这种人有奶便是娘,但往往能够混的很开。
  耿继茂显然对施琅的态度很是满意。
  他微微颔首,放下茶杯和声道:“话不是这么说的,本王很信任施将军。这用兵之事自然是本王和你商量着来。”
  耿继茂心道施琅给足了他面子,他也得礼贤下士一番啊。
  “是这样的,本王已经和平南王商量好一起进军。最终在江西汇合。不过从速度上来说本王可能会更快一些。”
  耿继茂意味深长的拖了一个长音,施琅闻弦音而知雅意,连忙接道:“那王爷可以把速度降下来一些,没必要急行军嘛。”
  施琅最是擅长忖度人心,他知道耿继茂是担心他行军速度太快导致独自面对江西明军,这样对于实力的消耗肯定比尚可喜要大。
  耿继茂的性格属于一点亏也不愿意吃的,既然是合兵出征,那绝不可能比尚可喜早去一天。
  二人计划在南昌合兵,但耿继茂的路途更近,所以可以适当的放慢速度。
  “反正明军北伐,江西也不会有太多守军。我们只要兵锋一至用不了几日就能拿下南昌。”
  在施琅眼中,拿下南昌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
  整个江西战场都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施琅的真正关注点在南直隶。
  毕竟当初他领了顺治皇帝的圣旨南下操练水师,配合总督郎廷佐、管效忠对抗明军。
  结果现在郎廷佐和管效忠都成了明军的刀下鬼,施琅因为跑的快捡回来一条小命。
  虽然如此他也没有忘记这份屈辱,并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让明军加倍奉还。
  张煌言、郑成功、朱由榔,都被施琅列到了复仇的名单中。
  南直隶是施琅心中理想的复仇场地,一来是他要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二来南京是明朝的都城,拿下南京可以狠狠打永历皇帝的脸,并且提振士气。
  据施琅的估算,南京城的守军最多不会超过一万人。如果明军在南京留有重兵,根本没有足够的兵力北伐。
  毕竟北伐要伐的不仅是一城一地,而是整个北方啊!
  十万人不够看,二十万人勉强够用!
  比起一两年前,施琅现在对自己已经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论用兵能力,论兵员质量,他都不是郑成功的对手。
  要想狠狠压上郑成功一头,施琅只能用巧力。
  说白了就是钻空子,趁明军防备空虚搞偷袭。
  其实施琅只是打算暂时寄居在福建。然后走一步,瞧一步。
  如果耿继茂真的运气很好能够拿下南京,肯定不会再甘心在广州做个王爷,或许会动了争霸天下的心思。
  真要是这样,施琅留下来辅佐耿继茂也未尝不可。
  如果不顺利,或者因为尚可喜的掣肘不能独断江南,那施琅或许会有其他的打算。
  便是回投清廷也不是不可能。
  清廷现在也是外强中干,身子已经被掏空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4/12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