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第一狠人(校对)第7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3/1206

  “臣失态了。”
  “无妨。”
  朱由榔不以为意的摆了摆手,和声道:“朕其实在意的是能够早些抵达京师,也好拜谒历代帝陵。”
  “原来陛下是有如此想法,臣惭愧。”
  张煌言确实没有考虑到这点,毕竟十三陵在京畿。身为大明天子如果不能在京畿已经光复的情况下前去拜谒确实有些说不过去。
  这就和当初天子在南京光复之后急着拜谒孝陵是一个道理。
  “不过臣还是有一点担心。毕竟朝廷运转都在南京,如果陛下迁都怕是一时间容易造成百官不适应啊。”
  其实张煌言说的已经很委婉了,百官倒在其次,张煌言担心的是没了天子坐镇,这些南京官员会心慌啊。
  毕竟大明一直都是两京制,说白了是两套官员班底。
  南京的官员基本就是备选,皇帝陛下这么一迁都,那么有多少南京的官员可以跟着去京师?
  剩下的是留在南京做备胎还是有其他什么安排?
  这些皇帝陛下不挑明了,群臣肯定不能心安啊。
  朱由榔也不傻,自然知道他话里有话。
  “张阁老放心,朕会留下太子监国。”
  朱由榔这一句话也是给张煌言以及朝中百官吃下一颗定心丸。
  毕竟太子是皇储,是大明皇位的法定继承人。
  有太子坐镇南京这些朝臣心里多少舒服一些。
  其实朱由榔也没有要大换血的意思。
  毕竟京师刚刚光复,朱由榔又要迁都,维持稳定是首要需要做的事情。
  若是连稳定都维持不了,乱象频出还谈什么治世盛世,还谈什么文治武功。
  “陛下英明。”
  果不其然,张煌言听到天子的话后长松了一口气。
  身为内阁首辅他乃是百官之首,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利益,还有百官的利益,百官的想法。
  天子能够让太子留在南京监国,完全可以安百官的心。
  “既如此就着手去做吧。完全可以并行走起来嘛。”
  见终于说通了,朱由榔长松了一口气。
  “既如此,臣告退。”
  “老臣告退。”
  二人相继退下,朱由榔冲身旁的韩淼吩咐道:“去把太子叫来吧。”
  “奴婢遵命。”
  太子病情已经痊愈,朱由榔也可以放心把南京交给他了。
  约莫过了一炷香的工夫,太子朱慈煊便来到了乾清宫。
  “儿臣给父皇请安。”
  朱慈煊依着礼仪给朱由榔请了安,朱由榔便命人给太子赐座。
  “煊儿这几日身子可爽利些了。”
  “托父皇的福,儿臣这几日觉得好多了。”
  “朕叫你来是有个好事情告诉你,京师光复了。”
  朱由榔和声说罢,朱慈煊难以掩饰自己的激动,兴奋道:“恭喜父皇,贺喜父皇。这真是天大的喜事啊。皇明果真受到了上天庇佑。”
  “朕欲迁都京师,但有担心一下子离开百官心里不踏实,你就留下来监国好了。”
  朱慈煊也不是第一次监国了,故而朱由榔不担心会出什么问题。
  只要该交待的都给朱慈煊交待了,应该不会出岔子。
  “儿臣遵旨。”
  朱慈煊连忙答道。
  其实他是最喜欢监国的。
  能够脱离父皇的监管,自己一人决断国家大事,这是再爽快不过的事情了。
  随着年纪的长大,朱慈煊现在迫切的需要朱由榔下放权力来历练。
  这次监国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他一定要把握好。
  ……
  ……
第0672章
天子北上
  张煌言和礼部安排好一应事宜后,朱由榔便在虎贲军的护送下起驾北上前往京畿。
  护驾的将领乃是虎贲军指挥使赵旭,至于副将李石头则留在了南京保护太子朱慈煊。
  老实讲,朱由榔在北伐一开始的时候就想御驾亲征,只是群臣们极力劝阻才没有成行。
  毕竟那个时候大明已经是一片大好形势,乃至是盛世。
  朱由榔仔细一想确实没有必要以身犯险。
  这种时候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他真的有什么三长两短,年幼的太子能否担起重担犹未可知。
  现在好了,三军用命,诸将勇猛替他打下了这大好江山,朱由榔移驾北上总归是不会有人反对了吧?
  天子圣驾先渡江换船,再经运河北上。
  一路上见运河两岸渐渐显露出生机,朱由榔的心情很欣慰。
  虽然眼下还是萧瑟的很,但总归让人看到了希望。
  一个太平稳定的朝廷对于百姓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驱逐鞑虏之后朱由榔首先要做的就是轻徭役、薄赋税,恢复民生,让百姓们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
  作为一个穿越者他深知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总归得有人尝试去做。
  朱由榔愿意做这个先行者,若能开万世之太平,也不枉他这几年的努力。
  ……
  ……
  却说郑经山海关前饮恨后无奈之下选择和甘辉汇合,折返回京畿。
  进入京畿后他发现父王郑成功已经先一步控制了顺天府,如今的京畿地区治安十分有序。
  虽然不能说百姓们夜不闭户,但至少不会出现乱兵在街上行凶、贼寇祸害坊市的情况。
  郑经拜见了父王之后也得知,天子即将北上进京,大明朝廷也会以最快速度完成迁都。
  这总归是个好事情。
  能够完成迁都说明王朝的秩序趋于稳定,一旦如此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恢复民生了。
  当然,北逃出关的清军绝对不能宽恕。
  有道是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郑经相信皇帝陛下一定会犁庭扫穴,以绝后患的。
  却说这日郑成功把郑经叫到身边来悉心吩咐道:“经儿,为父一直有句话想对你说,但一直没有机会。”
  郑经见父王如此郑重,连忙抱拳道:“父王尽管吩咐,儿臣自当聆听教诲。”
  郑成功满意的点了点头道:“我儿应该知道皇帝陛下之前说过一句话,不平东虏不祭太庙。”
  他稍顿了顿,继而接道:“如今虽然东虏尚未彻底平定,但也算是平了大半。天子既然迁都,必定会找个机会祭太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3/12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