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第一狠人(校对)第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1206

  “那我们虎贲军岂不是天下无敌了?”
  虎贲军是这支新军的名字。有意思的是一开始新军并没有得名。
  天子还是在新军随驾抵达奉节后才赐名虎贲。
  虎贲并不是一个新词,在历史中频频出现。
  其最早出现是在周礼之中:
  夏朝设‘虎贲氏’一职,专门负责执掌如老虎般勇猛的将士八佰人。皇帝外出打仗,虎贲军就和军队一起出征;皇帝住在外面,虎贲军就负责守卫。
  换句话说,虎贲军就是天子亲军啊!
  而且和锦衣卫那样的花架子不同,虎贲军是真真切切要上战场的。
  赵旭和李石头皆以能成为虎贲军的一员而自豪。
  “哈哈,这个话还是别说太早。毕竟这一次都没打过瘾。啥时候跟八旗打过,才好真的判断咱们虎贲军的战力如何。”
  赵旭倒是很实在地说道。
  “嘿嘿,我就那么一说。”
  李石头耸了耸肩道:“那改成大明天下无敌总成了吧?毕竟咱大明有战神李晋王!”
  “那倒是!”
  赵旭淡淡道:“我听说陛下准备迁都成都,伴驾文武肯定也得跟着动。如此一来,百姓们估计也得迁来一批。”
  李石头挠了挠头道:“是啊,咱们一路行来四川的人也太少了。真是可惜了这大片沃野了。听说四川的土地肥沃,特适合种庄稼。”
  “民以食为天,云南适合种地的地方少,要养活十几万大军不容易。”
  李石头叹道:“不过四川也不是没遭过天灾。但只要朝廷政令能够持续下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是啊,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呃,对了。那岂不是说咱虎贲军也要跟着留在四川了?”
  李石头忽然一拍脑袋道。
  “那是当然了,天子在哪里咱虎贲军便在哪里。”
  “这次东虏吃了大亏,估计虏酋心里不痛快,很快就要找咱们麻烦。”
  “怕什么,就他们那点花架子,叫他们放马过来好了。小爷我还没打够呢。”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聊的兴起,直到听到号角声才想起来天子今日要来检阅,连忙整理了一番衣物冲了出去。
  紧赶慢赶总算赶在第三遍号角结束前抵达校场。
  按照军规,三遍号角声后还没有出现的士兵按照军规处置,最轻也要打几十军棍。
  这可真是把他们吓出一身冷汗!
  却说朱由榔一身戎装英姿飒爽的抵达校场,在一干将领的簇拥下登上点将台。
  重庆大捷,有功将士自然要封赏。
  以往都是各部将领报一个清单,皇帝走流程按照清单来批。
  这一次朱由榔准备换一个模式,他会亲自来到军中表彰有功将士们。
  一来可以拉近皇帝与将士们的距离,使得皇帝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虚无缥缈的符号。二来,也利于皇帝了解将士们的诉求。
  朱由榔早有腹稿,慷慨激昂地说道:“重庆大捷,功劳不在朕不在晋王,在于各位。正是因为各位舍生忘死,竭力杀敌,重庆才能这么轻松的收复。”
  朱由榔顿了顿,扫了众人一眼:“有功自然当赏,朕决定虎贲军每人当赏五两银,杀敌者按首级数额外赏赐。”
  片刻的沉默后响起一阵欢呼声。
  “陛下万岁!”
  “陛下万岁!”
  “陛下万岁!”
  这个赏赐可谓是极为丰厚了。
  哪怕是没有杀敌的辅兵、伙兵也能得到奖赏。
  至于战兵,根据杀敌数还能拿到一笔丰厚的赏赐。
  这个赏赐方式非常公平,不管是辅兵还是战兵都能够接受。
  天子真是圣明啊!
  李石头心里已经乐开了花,直是把今上比作尧舜一样的圣君。
  对朱由榔来说,自然不可能凭空变出来一笔钱。
  这些钱都是从重庆府库中抄来的。
  朱由榔留下来一些充入国库,余下的皆发给将士们。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府库中的银子,大部分都是来自城中豪商巨贾的“孝敬”。
  可惜高民瞻银子还没有捂热,就被明军割了脑袋。
  他辛苦搂来的银子也就送给了明军。
  朱由榔既得了名声又得了银子,可谓是两全其美。
  对将士们尤其是虎贲军朱由榔是不会吝啬的。
  要想马儿跑,就必须给它吃足草料。
  培养忠诚感更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情。
  士兵们凭什么对你效忠?
  不是就凭你天子的身份,而是要真的信服你。
  想明白这个道理许多事情就顺理成章了。
  朱由榔双手向下压了压示意众人安静下来。
  他清了清嗓子话锋一转道:“朕决定迁都成都,虎贲军作为随扈禁军亦要迁到都府。朕会分给你们每人五亩良田,可由家人耕种。免除一年赋税,一年后三十抽一。”
  朱由榔的这一套其实就是汉文帝的那一套,汉初土地很多可以随便赐予。
  现在的情况也差不多。
  四川久经兵祸,人口损失严重,很多土地都是无主之地。
  放着这么多无主之地不去分配岂不是浪费?
  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光是分给将士们是分不完的。
  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朱由榔准备从各处移民来填平四川的空缺。
第0071章
迁移人口
  对大明来说,人口迁移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以四川现在的空虚程度,即便再迁来几百万人也不是问题。
  屯田,练兵,发展科技树……
  只要有了人便有了无数发展的可能。
  否则一切设想都是水中月镜中花,是虚无缥缈不切实际的。
  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并不容易。这个时代的人对土地的情感很重,哪怕家乡再穷,不到揭不开锅一般也不愿意背井离乡。
  朱由榔想要把云南百姓迁到四川,就需要给百姓们足够的好处,许以厚利令他们心甘情愿的来。
  仔细一想如今朱由榔能给的除了土地就是政策了。
  土地自不必说,如今成都附近有的是土地。
  而且这些都是无主之地,想怎么分就怎么分。
  至于政策,自然是免除赋税之类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12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