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第一狠人(校对)第7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1/1206

  很快御膳房的人便将粥送来,朱由榔微微颔首道:“二位将军快点喝吧,凉了就不好喝了。”
  二人谢恩后连忙接过粥喝了起来。
  其实喝什么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天子的态度。
  天子能够如此对他们,他们还有什么可奢求的。
  这后半生的富贵都已经保证了,他们要做的就是竭尽所能报效天子。
  征讨辽东便是最好的一个机会。
  只要他们立下赫赫战功,那长的就是皇帝陛下的脸啊。
  他们要向世人证明天子亲军并不比李定国、郑成功这样的藩系差。
  二人又和朱由榔聊了一会,便主动请求离开了。
  朱由榔望着二人的背影,感慨道:“又是一年过去了,不知明年的这个时候辽东能否平定,天下能否太平呢。”
  韩淼连忙在一旁接道:“陛下英明神武,一定能够实现的。”
  “希望如此吧,大明百姓实在太需要时间休养生息了。”
  ……
  ……
第0689章
新科进士授官
  天子迁都之后,最感激的莫过于京畿地区的寒门子弟了。
  这些读书人没有什么背景,往日里只有仰仗三年一次的大比。
  要从无数人中削尖脑袋挤破头脱颖而出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但陛下给了他们机会。
  一次恩科就相当于额外的三百多名额,事实证明寒门子弟的战斗力并不差,只是没有一个表现的机会罢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政(实习),新一批中式的进士授官。
  当然这不包括排名靠前的那一批庶吉士。
  这些幸运儿会在翰林院里一边学习一边做清流官,之后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除此之外,普通进士如果能够留在京师也是一件极为值得庆贺的事情。
  毕竟是天子脚下,随时有表现的机会,晋升的机会更大一些。
  若是外放做个州县官说的好听一点叫做天高皇帝远,可以做土皇帝。
  说的不好听一点就是做了啥皇帝也不知道啊。
  皇帝都不知道,朝廷都不知道,你还指望升官?
  能获得个中上的考评就算不错了。
  至于升官……只能慢慢熬资历了。
  但是能否留京任职全凭吏部决定,据说托关系托人都不好使。
  没被选中的官员只能灰头土脸的去往吏部办理手续,然后在三日内离京。
  吏部的文书上都写的清楚,赴任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如果错过这个时间便相当于是有责任,要被追责的。
  赵务本却不用担心这些,原因很简单,作为状元他不但能够留京,还能直接去翰林院。
  他不仅能直接去翰林院,还可以直接做官,正六品的翰林编修。
  就因为他写了一篇策论,入得天子之眼,故而人生命运便开始转变。
  其实赵务本也没想过能得状元,但如今现实就是如此。
  今天就是他去翰林院报道的日子,赵务本起了个大早梳洗。
  之后他换上了崭新的官袍。
  虽然是翰林清流,但毕竟是六品官,按照大明的规定不能穿朱色官服,只能穿青绿色的袍子。
  赵务本倒是无所谓。
  反正他现在这个出身,只要熬上两年资历,一定可以做到六部官员的,到了那时至少是五品上,甚至还可以混到四品。
  赵务本还愁穿不了绯色官袍吗?
  却说赵务本来到翰林院后,自有吏员将他引到了正堂。
  如今翰林院堂官,也就是大学时并不在,却是前往宫中了。吏员请赵务本自便。
  不然按照规矩赵务本是应该先拜见正印堂官的。
  赵务本来到官署之内很是好奇,东瞧瞧西看看。
  他见翰林院官署之内有不少藏书,随意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来看。
  这本书的名字叫泰西各国水师选编,应该指的是欧罗巴各国水师编制吧。
  名字倒是平平无奇,让赵务本惊讶的是这本书的作者竟然是大明皇帝陛下。
  陛下亲自写的?
  一时间赵务本直是惊讶的目瞪口呆。
  他素来听闻皇帝陛下博闻多识,但也没有想到皇帝陛下会懂得如此之多。
  简直是太让人惊讶了。
  这可是深居宫中的天子啊,竟然懂得如此之多。
  赵务本一时间觉得羞愧难当。
  天子尚且如此,他们这些做臣子的自然得更加努力才是。
  不然他赵务本有什么颜面面对天子?
  赵务本遂将书本展开来看,只见书本上不仅有文字,还有配图。
  譬如佛郎机人的水师是什么样的,英吉利人的水师又是什么样的,里面都描述的十分清楚。
  十几年来赵务本一直苦读圣贤书,这方面的书涉猎的极少。
  故而他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贪婪的吮吸着营养。
  不知时间过去了多久,吏员在旁边小声的喊着:“赵大人,赵大人,何大人回来了。”
  嗯?何大人?
  赵务本愣了一愣,随即才反应过来,这翰林院中除了掌印的堂官翰林大学士何闰生何大人,还有哪个官员姓何。
  开始何大人不是入宫了吗,怎么突然之间回来了。
  赵务本蹭的一下就站了起来,走到何闰生的身旁,恭敬的长揖礼道:“下官拜见大学士。”
  他刚刚步入官场,还没有完全适应这个身份。故而说起来还有些生硬。
  “赵编修,这是你第一天来翰林院吧。”
  何闰生看起来很是和气,慢条斯理地说道。
  “回禀大学士,下官上午刚刚到任。”
  赵务本生怕说错了话,小心翼翼的拿捏着措辞。
  “既然来了,就多看看多走走。咱们翰林院也不完全是朝中同僚口中的清闲衙门,还是有不少事情要做的。”
  稍顿了顿,何闰生接道:“就譬如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修史,还有编书。”
  “赵编修,你的职责也是这两项。”
  “啊,大学士,下官一来就负责这么重要的事情?”
  “这可是陛下的旨意,怎么赵编修不愿意?”
  何闰生眉毛一挑,露出一丝不愉。
  这赵务本怎么没有陛下说的那么精明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1/12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