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第一狠人(校对)第7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7/1206

  当亲兵将遏必隆和索额图的首级割下来送到李定国、郑成功的面前时二人总算是长松了一口气。
  虽然未能生擒二贼,但随着遏必隆、索额图身死一切也都结束了。
  剩下的少部分俘虏直接关押起来,押送京师献俘阙下,相信皇帝陛下一定会很高兴的。
  宁远是辽东重镇之一,拿下宁远对明军意义非凡。
  这意味着明军在辽东有了桥头堡和中转站,可以较好的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下一步就是攻打松山、杏山、锦州了。
  这几处地方和宁远的位置差不多。区别就在于更靠近沈阳,距离山海关更远。
  这就意味着清军对于这几座城池的支援会更快。
  这就要求明军必须用闪击战快速的解决战斗,一旦拖得时间久了,很可能会夜长梦多。
  当年清军打锦州的时候,采取的是阻隔粮道,围城打援的方式,效果很不错。
  李定国和郑成功一番商议之后觉得可以效仿。
  至于具体的方案还得仔细筹划一番再做计较。
  皇帝陛下那里……应该不会过问具体的细节,只要李定国、郑成功他们能够保证拿下几座重镇,皇帝陛下就会替他们庆功。
  “拿下宁远之后觉华岛水师也可以继续北上了。”
  这话却是李定国对郑成功说的,毕竟在水战中郑成功远比李定国在行。
  行家面前李定国没必要班门弄斧。
  李定国说罢,郑成功便点了点头道:“可,我这便去和于七、何守义等人商议。”
  ……
  ……
  宁远大捷!
  消息传到京师,京师百姓欢欣鼓舞。
  至于天子朱由榔更是龙颜大悦。
  这是明军重返辽东后的第一战,赢得如此干脆漂亮,可谓士气大振。
  此战过后明军的信心大增,对接下来的战斗大有裨益。
  作为大明皇帝,朱由榔自然要颁旨奖赏有功将士。
  普通士兵们自然好说,论功行赏即可。
  但高层将领就有些麻烦了。
  尤其是李定国、郑成功这两位。
  二人都是一字亲王,可谓是位极人臣。
  再封赏朱由榔实在不知道封赏什么了。
  总不可能朱由榔把皇位让出来吧,再说一个皇位也不够分啊。
  朱由榔自嘲了一番,暗暗思忖道。
  加封太师太保?还是多赏赐些金银。
  恐怕也只有如此了。
  随着辽东战役的步入正轨,朱由榔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考虑向辽东增派人手驻防了。
  宁远只是第一步,之后还有松山、杏山、锦州。
  这些地方原先都是明军的地盘,现在朱由榔要一个个收复之。
  再之后才是攻打沈阳、辽阳。
  这两地目前是清军囤积重兵之地。
  可以说清军的家底都压到了这两座城池。
  如果能够拿下辽阳、沈阳,才是真正意义上拿下辽东。
  之后一路平推拿下赫图阿拉,便彻底完成了几代帝王未完成的事业。
  大明能够走到今天殊为不易,朱由榔自然会好好珍惜。
  这些都是大明将士们用鲜血换来的,朱由榔不会忘记他们。大明也不会忘记他们。
  大明真的要中兴了吗?朱由榔觉得十分激动。
  ……
  ……
第0721章
民心所向
  宁远失陷的消息传到沈阳,孝庄直接昏死了过去。
  御医好不容易才把她救活,孝庄情绪彻底崩溃,直是嚎啕大哭停不下来。
  她也顾不得威严顾不得失仪,就像一个孩子一样发泄着情绪。
  群臣们也不敢多说一句话。
  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太皇太后如此失态。
  不过也难怪,太皇太后在宁远城耗费了太多的心血,甚至派了遏必隆、索额图两名重臣数万大军驻守。
  一招失守,全部心血付诸东流。
  有道是一处守不住,处处守不住。
  明军已经拿下了宁远,便在辽东有了据点。
  靠着这个据点为跳板,明军可以很好的向北推进。
  虽然还有松山、杏山、锦州等地,但多半也是守不住。
  这口气没有咬住,多半是要一泻千里了。
  其实清军虽然元气大伤,但也不并不是完全丧失了战斗力。
  毕竟清军八旗主力也只是折损了两成,剩下的还有七八万人左右。
  七八万八旗兵就是满清皇族的安全保证。
  只要他们在辽东就翻不了天。
  可是明显可以看出太皇太后已经没有多少底气了。
  接连的失败让大清自上至下都弥漫着一股颓败的气息。
  这种状态下清军基本打不了硬仗。
  但现在的情况是现实推着你往前走,让你不得不陷入到泥沼之中。
  你不想打也得打,不打就是等死。
  哎,希望太皇太后能够尽快的从阴霾之中走出来。大清不能没有她啊,若是太皇太后倒了大清也起不来了。
  沈阳城的氛围并不怎么好,这是自上至下传导出来的信号,城中百姓人人自危。
  有门路财力的都在想怎么改换门庭,提前逃出去。
  毕竟如果明军真的打过来,作为战败方他们是没有任何议价权的。
  而如果能够提前投靠明军,待遇肯定是要比战败的时候再被迫投降来的好。
  至于清廷方面会怎么想他们根本就不在乎。
  自古以来就是能者坐江山。
  当年崇祯末年风雨飘摇,朱家江山不稳,百姓们还不是都跟着剃发易服。
  如今朱家有了上天垂青,气运占了绝对的上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7/12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