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第一狠人(校对)第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1206

  “哦,宣晋王觐见吧。”
  朱由榔放下手中的笔,和声说道。
  这些时日来朱由榔和文安之之间的交流很多,反倒是和李定国一共只见过一次面。
  朱由榔也不希望因为政务繁忙疏远了和李定国之间的关系。
  这个时候李定国主动觐见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稍稍整理了番仪容,朱由榔调整好了状态。
  伴着韩淼的尖声唱诵,李定国疾步走入殿内,冲朱由榔行臣礼道:“臣李定国拜见陛下。”
  “来人给晋王赐座。”
  对李定国朱由榔丝毫不吝啬,尽可能给到所有礼遇。
  “谢陛下隆恩。”
  李定国抱了抱拳,在韩淼抱来的锦墩上小心翼翼的坐下。
  “陛下,臣此次来是有一要事禀告。”
  李定国咽了一口唾沫道:“陛下来自北面暗报,东虏伪帝将派鳌拜统率精锐前往贵州接管一应事宜。”
  朱由榔惊诧道:“怎么得来的消息。”
  “启禀陛下,北面有不少我们的暗桩,其中京师最多。只是为了安全起见和他们都是单线联系。这个消息是刚刚传来的。”
  朱由榔恍然大悟。
  想不到李定国、文安之背后做了这么多工作。
  前有重庆城中王贺年作内应开城门,后有京师中暗探弄到重要情报。
  不得不说这个消息十分关键。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顺治皇帝坐不住了。
  如果他充分相信洪承畴,完全不会再派一个鳌拜去分洪承畴的权。
  而且以鳌拜这个嚣张跋扈的性格,恐怕不会满足于只是分权,而是想要大权独揽。
  洪承畴虽然老谋深算,未必会和鳌拜硬碰硬,但对于清军内部肯定是起分化作用的。
  啧啧,鳌拜……
  朱由榔第一次知道鳌拜这个名字还是在一个历史论坛里,此人的形象实在是太脸谱标签化了,以至于人们谈起鳌拜就是一个权臣的形象。
  事实上鳌拜是一个很能打的武将,如今也正当盛年。
  顺治皇帝命鳌拜来贵州,肯定是急于夺回重庆找回面子。
  这个小皇帝还是想要毕其功于一役,毕竟这么无休止的打下去,对清军是极大的消耗。
  就说吴三桂的那只大军在贵州人吃马嚼都得地方供给。
  对朱由榔来说眼下首先需要考虑的自然是应对清军可能到来的进攻。
  至于攻打缅甸的计划就得往后放放了。
  “鳌拜此人朕也略有耳闻,是个有勇无谋之辈。”
  朱由榔沉声道:“他率军来到贵州对东虏未必是什么好事。不过还是不能掉以轻心,应该尽早完成布防事宜。”
  “臣明白!”
  李定国分析道:“既如此兵力布置得做一些调整,不然云南那边臣怕黔国公不一定能顶得住。”
  朱由榔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这次明军奇袭重庆抽调了太多的兵力,如果鳌拜真的虚晃一枪去打昆明,朱由榔还真的不太放心。
  “这件事晋王便着手去做吧,朕相信你。”
  面对天子的信任,李定国感动不已,当即抱拳道:“臣定不辱命!”
  “既然来了,便随朕走走。”
  “遵旨!”
  ……
  ……
  “旭子哥,听说李晋王的大军明日一早就要离开重庆。”
  午饭的时候,李石头凑到赵旭身边,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说道。
  “你又是从哪里听到的消息?”
  赵旭对李石头的八卦早已习惯,放下筷子问道。
  “这你就别管啦,保准没错。”
  “我们也要跟着走吗?”
  “那应该不会。我们是天子亲军,陛下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
  “你还别说离开家乡那么久真有些想家了。”
  “好男儿志在四方嘛,等立了大功衣锦还乡不是更好?”
  二人正自聊着,便响起一阵急促的鼓声。
  二人一个激灵跳起来,拔步就往外跑。
  按照新军军规听到鼓声,无论士兵在做什么都必须第一时间赶到校场处集合。
  若在行军途中,集合地便是辕门之外。
  “这他娘的饭点敲什么鼓,不是存心找不痛快嘛。”
  李石头嘴里骂骂咧咧。
  赵旭闻言斥责道:“闭上你的臭嘴,若是让韩将军听到了,非得打你五十军棍。”
  李石头混不吝地说道:“我就这么一说,你不说他也不会知道嘛。”
  二人很快赶到校场,见袍泽来了七七八八,心道还好他们跑的快。
  要是慢一些恐怕就赶不及了。
  大约过了盏茶的功夫鼓声停止,二人只见一个身着金甲的人在一众亲随簇拥下走上点将台。
  在大明能身着金甲的只有一人那就是天子。
  看来是天子亲临,怪不得这么急切的敲鼓!
  “陛下这时候来一定是有要事……”
  “闭嘴!”
  李石头自讨没趣,悻悻的耸了耸肩。
  “听着就行!”
  像李石头这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他们都伸直了脖子想要一睹天颜,看看天子要说点什么。
  ……
  ……
第0081章
收拢人心
  “凡古帝王以天下为忧者,唯创业之君、中兴之主,及守成贤君能之。其寻常之君,将以天下为乐,则国亡自此始。何也?帝王得国之初,天必授於有德者。若守成之君常存敬畏,以祖宗忧天下为心,则能永受天之眷顾;若生怠慢,祸必加焉。可不畏哉!”
  朱由榔扫视了一番众将士,沉声说道。
  “这是太祖皇帝亲自编纂的《皇明祖训》中的一段话,朕每每看到这段话,都会感同身受。”
  朱由榔顿了顿,继而接道:“如今国事艰难,朕更是一日三省,唯恐因为朕个人的言行导致国家的灾难。所幸祖宗庇佑,国势渐有起色。为了抵御东虏,兴复大明。朕与众位臣躬商议过后决定迁都成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12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