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第一狠人(校对)第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1206

  得了穷病,没法子啊。
  却说张煌言快步回到官邸之中,见郑成功对着一幅舆图勾勾画画,他便笑着走上前去。
  “大木,你猜怎么来着。四明山的何总兵派人送来了十几船粮食,够解我们燃眉之急了。”
  郑成功闻言转身,惊讶道:“这么快?沧水兄就是有面子。”
  张煌言摆了摆手道:“大木,你就别挖苦我了。大家都是为了大明做事,还讲什么面子。”
  稍顿了顿,张煌言还是说道:“大木,有件事情我想跟你商量商量。我们随军携带的粮食加上岛上存粮,以及这次从四明山运来的粮食,满打满算也就够大军吃上三个月。我觉得要不你暂时给铁人军削减一下吃穿用度,大伙儿共渡难关啊。”
  按照铁人军的标准,一个人就能吃掉三名普通士兵的口粮。
  张煌言觉得这种时候应该以大局为重,不该搞特殊化。
  谁料郑成功闻言却是连连摇头道:“别的事情我都可以听沧水兄的,但在这件事上没得商量。当初我建立这铁人军便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矩,这规矩既然是我郑成功制定的,我就得守。若是我现在坏了规矩,那么以后将士们谁还肯替我卖命?谁还会信我的话?”
  张煌言不料郑成功反应如此激烈,苦笑道:“现在毕竟是非常时期,就不能忍一忍吗?”
  “这个真忍不了。”
  郑成功态度十分坚决,毅然说道:“若是沧水兄觉得合营分粮不公平,我们可以先分营。若是我军粮食不够吃,我可以自己去想办法。”
  “现如今这个时候,你有什么办法?”
  张煌言心道,这郑大木真是个死要面子的人,太认死理了。
  “我可以干起老本行,去抢!”
  郑成功这话明显带着置气的味道,听得张煌言一愣。
  还别说,这还真是个法子。
  郑家是靠走私海贸起家,郑成功的老爹郑芝龙便是当时东南最大的海盗。
  后来郑芝龙接受朝廷诏安洗白,摇身一变成了官军。
  若不是后来郑芝龙叛变投清,这也可以算作一番佳话了。
  不过好在郑成功及时站了出来,弥补了郑芝龙的过错,扶明抗清许多年也为郑家正了名。
  “大木你真要去做海盗?”
  郑成功淡淡道:“抢是肯定要抢的,不过我可以去抢东虏的。”
  “抢东虏的?”
  张煌言瞪大了眼睛。
  “对,抢东虏的!沧水兄你且来看!”
  郑成功把张煌言拉到舆图前,指着描出的一条航道说:“据我派人打探,东虏伪两江总督郎廷佐命人将浙江各府县的赋税抽掉三成走海运运到登州,走的便是这条路线。”
  张煌言蹙眉道:“好端端的大运河不走,这厮为何要走海路?”
  郑成功冷笑道:“若是走大运河,沿途水关皆需要打点,最终到了京师能剩下一半就不错了。他总不好再抽油水了吧?但如果走海运,如果不遇到大的风浪,基本不会有漂没损耗。这样郎廷佐便可以把责任归到运河漂没上。即便算上那七成粮食运河运送时沿途的吃拿卡要,也能剩下五成,虏廷那边他也交代的过去了。”
  张煌言点了点头,似乎是这么个道理。
  “我还以为这郎廷佐是个忠心虏廷的人。”
  “郎廷佐、管效忠、梁化凤,这几个人表面上看对虏廷忠心不二,实则都有自己的小算盘。沧水兄怕是还不知道吧,我们在攻打崇明岛的时候,梁化凤这厮就曾经写了信送到我这里,表示要投诚。”
  郑成功径自说道。
  “这事大木一直瞒着我?”
  “我也是怕沧水兄知道了后乱了方寸。因为我一直就不信梁化凤会投诚!”
  张煌言细细一想确实如此。他的性格是比较愿意相信美好事物的。
  如果让他看到那封书信,他一定会劝郑成功和梁化凤合作。
  事实证明,一切都只是缓兵之计。
  梁化凤是虏廷的苏松镇总兵,到手的功名富贵怎么可能冒着竹篮打水一场空的风险选择投诚?
  “梁化凤虽然不会真的投诚,但通过这件事我认清了这几个人的面目,那就是人前一套背后一套,两面三刀无所不用其极。这种人怎么可能对虏廷真的忠心?他们所关心的只有自己的利益罢了。”
  郑成功侃侃而谈道:“是以我便命人四处打探,得知了郎廷佐倒卖浙江赋税粮食的消息。”
  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个瞒天过海的法子。
  如今京杭运河本就不算疏通顺畅,加上乱世沿河不少河匪水贼,运送粮食过程中有漂没再正常不过了。郎廷佐完全可以以此为借口,把差额吃到自己嘴里。
  ……
  ……
第0083章
老本行
  对郑家水师的那些老将来说,已经不做海盗很多年。
  但有些东西已经做了几十年,早已刻在了骨子里。
  所以当郑成功对他们提及要在海上劫掠郎廷佐偷偷运输截留赋税钱粮的海船时,这些郑家部曲纷纷表示赞同。
  他们尘封多年的记忆再次被唤醒,对即将到来的“大买卖”甚至极为期待。
  唯一不同的是,这次他们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是为了朝廷为了大明。
  从东虏那里抢钱粮怎么能叫抢呢?那叫夺,夺回本就属于他们的东西。
  ……
  ……
  八月中旬,正午。
  海面上刮起强烈的南风。
  胡可立站在船头背负双手,望着辽阔无际的海面出神。
  海浪一簇簇的翻滚拍打在船舷上,时不时的有些许浪花溅到甲板上。
  他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出海了。
  作为郎廷佐的心腹,他负责将总督大人截留赋税中的钱粮通过海运从浙江运输到登州。那里有郎廷佐安排好的人卸货,处理一应事宜。
  也就是说只要把货运到登州,胡可立的使命便完成了。
  “这风真大啊!”
  由于刮南风的关系,胡可立的船队在海上行驶的很顺利。
  基本上可以打到满帆,船速比无风时快了一多半。
  照这个速度,用不了多久就能抵达舟山海域了。
  由于常年走这条航线,胡可立对于这一代的海况十分了解。
  舟山海域有很多暗礁,稍不留神就会触礁沉船。
  像胡可立运输钱粮用的都是大号福船,木料多吃水深最怕的就是暗礁。
  “叫大伙儿都打起精神来!”
  不知怎的,胡可立总是觉得心里不踏实,好像即将有大事发生似的。
  希望是他想多了吧。
  甲板上的风实在是太大,胡可立还是决定先回船舱待一会。
  ……
  ……
  “禀告殿下,东虏的船队已经驶过双岬屿,进入了我们的伏击圈!”
  发声的是崇明伯甘辉,他统率的乃是中提督左中右镇。
  作为隆武二年就跟随郑成功在南澳起兵反清的老将,甘辉每战必追随郑成功左右,可谓骁勇善战立功无数。
  如今郑成功被封延平郡王,甘辉也水涨船高被封了崇明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12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