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第一狠人(校对)第8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6/1206

  刘兴明对李定国很有信心。再怎么说,李定国也是身经百战的名将,怎么可能会在这种地方翻船。
  “那就好,那我就跟弟兄们说了,叫大伙儿做好动手的准备。”
  刘兴明微微颔首。
  风雨欲来啊,真不知道这场仗要打多久。
  不过他已经做好了长久作战的准备。即便这场仗耗时耗力也无所谓。
  与收复西域的功劳相比,这点疲惫根本不算什么。
  只要能够拿下西域大明接下来百十年的丝绸之路就能牢牢控制在手中。
  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善事,为此做点牺牲,刘兴明觉得很值当。
  既然没有人愿意来打头阵,就由他来吧。反正也不是第一次了。
  ……
  ……
  李定国所率大军的行军速度并没有想象中快,这主要是受到了准噶尔人的拖累。
  用刘体纯的话说,准噶尔人似乎一点都不着急一样。
  照理说,叶尔羌内耗,准噶尔人作为死对头应该很急着上前补一刀的啊。
  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准噶尔人并不着急。
  反倒是李定国显得很急迫。
  毕竟对于明军来说这是一个破局的良好时机。
  但是准噶尔人不动,李定国就没法动。
  若是他动了就等于授人以柄,很容易被人做文章。
  李定国此番来西域是代表朝廷的,并不是他自己,所以每走一步都必须要小心谨慎,绝对不能有丝毫的大意。
  不然丢的可不是他李定国一个人的脸,而是整个朝廷。
  李定国愈发觉得肩上的责任之重,时刻和一干将领合计着接下来的计划。
  “晋王殿下,依我看我们就跟着准噶尔人算了。只要他们不动,我们就不动。”
  “对啊晋王殿下,反正准噶尔人这帮狼子野心的东西肯定没安好心。我们不能被他们牵着鼻子走,只要我们不先手他们也奈何不了我们。”
  “他们不急着进攻,我们更没有必要急。我们急什么?只要他们前去攻打王都,那时候我们再动手。”
  见一干将领争论,李定国无奈的摇头苦笑。
  他何尝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
  可从目前看来,如果继续拖下去的话,说不定叶尔羌的内战就结束了。
  无论是阿卜杜拉哈汗还是尧勒瓦斯任何一方获胜,局面都会发生极大的易变。到了那时或许就已经不在李定国的控制中了。
  而且还有一点……
  到了那时恐怕刘兴明的安全也得不到保障。
  这一点恐怕是刘体纯最在意的。
  毕竟他就刘兴明这么一个独子,老刘家的香火可就指望着刘兴明来续了。
  “要不,我们先派出一支偏师先行一步前往叶尔羌王都,暗中布置一番?”
  李来亨的这个建议说到了李定国的心坎里。
  遇事不决,就分兵好了。
  这支军队不需要人数太多,但至少要能够完成李定国交待的任务,保证战争的进展不会太快。
  这样李定国和准噶尔人抵达叶尔羌王都时的时机才会恰到好处。
  李定国并不是一个矫情的人,但有些事情还是得未雨绸缪,这样临到近前才不会手忙脚乱。
  “这个法子好,只是不知道哪位将军愿意领兵前往呢?”
  李定国扫视了众人一眼,见没有人响应,便清了清嗓子道:“郝将军,不知你可愿意领兵前往?”
  李定国知道夔东军诸将在担心什么。
  毕竟已经有刘兴明先行前往,这功劳肯定是刘兴明的。
  后去的将领说白了就是接应刘兴明的。
  既然捞不到功劳,自然没有人愿意去做这接应的活儿。
  李定国清了清嗓子道:“此番前去的将领可与刘兴明同等功劳。”
  话说到这个份上了,等于已经是挑明了。
  郝摇旗闻言哈哈大笑一声道:“既如此,末将请自前往。”
  “哦?”
  李定国看了郝摇旗一眼,点了点头道:“郝将军真是忠义无双啊。”
  稍顿了顿,李定国接道:“好,既然如此,那就由郝将军统领五千精兵先行前往接应。”
  此番郝摇旗统兵前往,所率军队数量是关键。
  李定国仔细想了一想,郝摇旗所率军队人数不宜太多也不宜太少。
  太多的话,容易引起叶尔羌人的注意。太少的话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等于又是一个刘兴明。
  五千人不多不少刚刚好,有一定的战斗力又不容易引入注意。
  “嘿嘿晋王殿下就放心好了。我那大侄子跟我特别好,我看那大侄子就跟看我自己儿子一样。我一定平平安安的把他交到殿下手上。”
  刘体纯平白无故的被占了便宜,心里十分不是滋味。
  但这就像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事不宜迟,郝将军收拾一下即刻启程吧。”
  “末将得令。”
  郝摇旗双手抱拳,领命而去。
  ……
  ……
第0823章
波澜壮阔的战斗
  郝摇旗打小就是个混不吝的性格。
  所以从小就惹得一身麻烦。
  后来他跟着从了军,成为了闯王李自成麾下一名干将。
  因为生性悍勇,每次作战都冲锋在最前因此得名。
  郝摇旗的名号一时间传扬开来。
  人们听到这个名号纷纷闻风丧胆。
  不知有多少大明官兵死在了郝摇旗手上。
  再后来满清入关,一时间天下易主。
  原本跟明军对着干的闯军在李来亨的带领下投靠明廷,接受了诏安。
  后来他们变成了夔东明军。
  随着清军的逼近,他们纷纷竭力抵抗。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仅就这份气量夔东军便赢了。
  那个时候郝摇旗一直在想的就是尽可能多守一些时间,多杀一个鞑子。
  至于死不死的无所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6/12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