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第一狠人(校对)第8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94/1206

  “太子殿下在南京监国期间勤政自律,得到诸公一致夸赞,都说有陛下年轻时候的样子。”
  朱由榔听到这里不由得有些感慨。
  是啊,他已经四十了来岁,太子都快要加冠了。
  时间过得真快啊。
  “过些日子把太子接到京师来吧,朕要亲自教育他。”
  太子处理政务固然能力不错,但有些事情还是要朱由榔亲自传授的。
  譬如帝王心术,一般都是不足为外人道的,也就是关起门来父子二人唠唠家常。
  “遵旨,奴婢这就命人传到南京司礼监,请太子殿下回京。”
  韩淼听到这里是打心眼里高兴,太子返京,皇帝陛下心里也是美滋滋的吧?
  ……
  ……
第0830章
西域移民
  昨日朱由榔接到了一封从西域发来的急奏。
  急奏是李定国发的,但却并不是报捷,而是一封陈书。
  李定国在奏报中提出,希望以朝廷的名义大规模的向西域移民。
  理由李定国给的很足,仅仅靠二十万大军在西域驻扎,也许可以一时震的住蛮夷,但一旦这支军队主力老了,立刻就会被蛮夷卷土重来,就如死灰复燃一般。
  只有通过不断把汉家儿郎移民到西域,在那里扎下根来才能真的有统治力。
  换言之,朝廷在西南不还是改土归流了吗?
  任何一个大一统的王朝都不可能放任土司世袭罔替的绵延下去,那不成了所谓的国中之国了吗?
  所以才有了万历三大征之征讨杨应龙。
  如今西域的局面要更棘手。
  毕竟西域已经被异族统治了几百年,几百年间汉文化几乎在西域没有任何的影响力。
  这出现了很大的断层。
  要想把断层修复并不是一年半载就能完成的。
  或许需要十几年、几十年甚至是几百年。
  这就需要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才能完成。
  换言之大规模向西域移民的效果不会当时就出现,但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当然这就需要朝廷下定很大的决心。毕竟诸如湖广填四川这样的事情要耗费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若非下定决心,基本上很难成行。
  如今等于李定国提出了方案,把难题摆到了朱由榔的面前。
  如何决断就看朱由榔的了,毕竟他是大明天子,没有人能够代替他做决定。
  本能告诉朱由榔,大规模向西域移民绝对是利大于弊的。
  只是可能前往西域开垦的移民本身不太情愿。
  毕竟汉家儿郎骨子里是有着很强的乡土情结的,轻易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
  许多人一辈子去过的最远地方就是县城,有的人甚至连县城都没去过。
  一下子让他们不远万里去到他们完全不熟悉的地方,作为朝廷总该给出一些好处和甜头。
  毕竟只有这些人心安,愿意在西域继续待下去,才能把这个政策执行下去。
  政策是政策,要想落地,还是离不开人的执行。
  朱由榔当即召见了张煌言。
  作为如今永历朝的首辅,张煌言在朱由榔的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许多大的施政方针都是由张煌言提出的。也有一些是由朱由榔亲自提出,张煌言丰富完善的。
  总之,不知不觉间朱由榔已经习惯了有张煌言替他分忧。
  很快张煌言就奉召入宫,在乾清宫面圣。
  来到暖阁之后,张煌言当即拱手行礼。
  这也是朱由榔给到他的特权。
  毕竟张煌言可谓是追随朱由榔北伐文官中的元老。除了已经老的走不动路的文安之,就属张煌言的资历最老了。
  朱由榔要做出礼贤下士,君臣和谐的表率,自然要选张煌言。
  “给张阁老赐座。”
  朱由榔轻点了点示意道。
  韩淼立即命一小太监把锦墩端到了暖阁正中。
  “臣谢陛下隆恩。”
  张煌言十分拘谨地说道。
  “哈哈,张卿不必拘束,你可是陪伴朕多年的老臣了。”
  朱由榔顿了顿道:“朕今日找你来是为了一件要事。晋王刚刚从西域命人送来了奏报,你也看看吧。”
  朱由榔话音刚落,韩淼便把奏疏用托盘托着来到了张煌言身边。
  张煌言接过托盘上的奏报展开来看,一边看一边频频点头。
  “妙策,晋王这真的是一出妙策啊。”
  他欣喜之余不忘对朱由榔赞叹道:“其实臣一直也有这样的想法,只是没有说出来。此番晋王可算是把臣想说的话都说出来了。”
  “这么看来,张阁老也是支持向西域大举移民的了?”
  朱由榔眼眸一亮。
  “回禀陛下,在臣看来向西域大举移民,百利而无一害。毕竟西域乃是丝绸之路能否通畅的关键。我大明能否实现万国来朝就看西域能否攥在手中。”
  张煌言说的慷慨激昂,但在朱由榔听来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激动。
  张煌言虽然优秀,但毕竟没有超出这个时代的认知。
  其实朱由榔发展西域的想法并不是因为他想要什么万国来朝,而是希望东西方文化可以在一个十分和谐的环境下进行交流。
  “既然如此,那朕就下定决心了。”
  朱由榔顿了顿道:“拟旨吧,就从各布政司州府抽调民壮往西域移民吧。至于政策,就免税五……十年吧。”
  听到这句话张煌言直是吃了一惊。
  一般来说免除农税是朝廷给出的最大程度的让步。
  一般都是免税一年,能够免税三年的已经是顶天了。
  至于免税十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张煌言连忙拱手道:“陛下爱民如子,实乃万民之福,大明之幸矣。”
  “哈哈,张阁老什么时候也会拍马屁了?”
  朱由榔捋着胡须笑道:“哈哈,不过朕确实被拍的很舒服。”
  张煌言是一个直臣,能够说出这种话确实有些出乎朱由榔的意料。
  “其实只要西域通过几十年能够稳定下来,能够充分的汉化,那这大规模的移民就是值得的。”
  这是朱由榔的心里话,也是他的期望。
  朱由榔侃侃而谈道:“朕这辈子不求别的,只希望能够国泰民安。希望在张阁老的辅佐下这一切可以尽快实现。”
  张煌言直是十分激动和骄傲。
  “陛下请放心,臣便是豁出去也要为陛下肝脑涂地。陛下乃是百年难得一遇的明君,百余年后世人们一定会争相称颂这盛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94/12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