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第一狠人(校对)第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9/1206

  朱由榔展开来看,一目扫去排版十分精美整洁。
  不愧是文安之编纂出来的东西,美观度是不需要质疑的。
  再细看内容。
  报纸的头版头条就是朝廷奇袭重庆,收复西南重镇。
  文章洋洋洒洒写了数百字,可谓是鞭辟入里。
  最关键的是文章还从侧面写出了重庆百姓如何欢迎王师的,这彰显了皇明深得人心。
  也许大明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但在和东虏作对比的时候,百姓们还是会毫不犹豫的站在大明这一边。
  “这篇文章写得极好,深得朕意。”
  朱由榔夸赞道:“看文风,应该是文阁老的手笔吧?”
  文安之那可是崇祯年间做过祭酒的。
  祭酒是什么?那是大明官立大学的校长啊。
  能够做到这个位置上的人,文笔自然是没得说。
  朱由榔甚至觉得文安之来写这篇文章有些杀鸡用牛刀了。
  不过万事开头难,文安之应该也是想要皇明日报有个好的开始,这才亲自执笔。
  等一切步入正轨,趋于稳定之后,估计文安之就要退居二线,让年轻人接棒了吧?
  毕竟总编纂只需要负责大局,具体的版块可以给后生们去做。
  若是事事亲力亲为,以文安之这个年纪真得累坏了不可。
  “陛下谬赞了,老臣不过是信手偶得之。”
  文安之还是很谦虚的,和声解释道。
  朱由榔接着去看,有一些版块讲了朝廷一些政策。
  譬如迁都成都,鼓励百姓到四川定居。对来四川定居的百姓给予免除赋税一年,以及按照人数分发田地。
  至于盐政等等也有提及。
  朱由榔微微颔首。
  对于报纸的内容他很满意。
  有了政策宣传,朝廷的意思便能让更多的人知晓。
  越来越多的人向四川迁移,朱由榔的目的便达到了。
  至于皇明日报的内容有些过于严肃,朱由榔倒认为问题不大。
  既然是朝廷官报,就要有个官报的样子。
  过于关注那些花边事件,反而会降低报纸的权威性和形象。
  “文阁老,这报纸很好,就照这版本刊印吧。”
  “老臣遵旨。”
  文安之拱手领旨道。
  稍顿了片刻,文安之接道:“老臣此来还有一事。”
  “请讲。”
  朱由榔对文安之很是客气。
  “老臣想去做太子殿下的老师。”
  额,这个……
  这个朱由榔还真是没有想到。
  照理说皇明太子应该接受最好的教育。
  不过太子朱慈煊却是个例外。
  由于出生在乱世,朱慈煊一直跟着朱由榔跑路,根本没有时间认真系统的进行学习。
  也就是李定国拥护朱由榔进驻云南之后,才勉强得到两年喘息之机。
  朱由榔拥有部分记忆,文安之这么一提就全都记起来了。
  这么看来,朱由榔这个父亲确实有些不太称职。
  往大了说,这是没有尽到天子的职责。
  太子是皇储,是未来大明唯一的合法皇位继承人。
  虽说如今朱由榔正值春秋鼎盛,但总有老去的那一天。
  到了那时接班人的素质如何变显得尤为重要。
  以太子现如今的素质,显然不太合适。
  “这个确实是朕欠考虑了。”
  虽说朱由榔有强行背锅的成分,但既然代入了角色便要适应全套。
  朱慈煊这个便宜儿子还是要好好培养一番的。
  只是朱由榔有些担心文安之的身体。
  毕竟文安之已经七十余岁了,除了担任内阁首辅外,还要兼任皇明日报的总编纂官,若是再加上个太子老师的工作,会不会太累了一些?
  ……
  ……
第0096章
皇太子拜师
  似乎看出朱由榔在想什么,文安之和声道:“陛下,老臣也是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多做一些事情。老臣年迈不能披甲上阵执剑杀敌,但教书育人这种事情还是能做的。太子殿下是大明的未来,老臣愿意倾囊相授,还望陛下准许。”
  文安之这番话说的极为真诚,朱由榔听了直是十分感动。
  这种忠直赤诚的臣子,大明还是太缺了啊。
  “文阁老,朕准了。”
  朱由榔微微颔首,转向韩淼吩咐道:“去把太子叫来。”
  “遵旨!”
  韩淼躬身领命退出殿去。
  过了约莫半炷香的工夫,皇太子朱慈煊便被带到殿外。
  经过至奉节抚军一事的历练,他的眼界与胆识已经有了不少的提升,再不是那个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金丝雀了。
  在内侍的唱诵下,朱慈煊躬身进殿,冲朱由榔跪倒行礼道:“儿臣参见父皇。”
  朱由榔清了清嗓子道:“朕唤太子来是为了拜师一事。文阁老躬忠体国,才学满腹。朕欲让你拜文阁老为师。”
  朱慈煊来的时候就听韩淼提醒,心中早已有了准备。
  “儿臣谢父皇恩典。”
  说罢他转身冲文安之拜道:“请文先生收孤为学生。”
  文安之满受此礼后起身将皇太子朱慈煊扶起,感慨道:“太子殿下言重了,臣必定竭尽所能倾囊相授。”
  朱由榔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十分欣慰。
  有明一代尊师重道的礼节还是执行的很到位的。即便是皇家也不例外。
  除了拜师时皇太子需要向恩师行跪拜大礼外,臣子给皇太子授课时,皇太子是要站着听课的,以此表示对先生的尊重。
  而在清朝,这却是彻底反了过来。
  臣子给皇子讲课要下跪,没错要下跪!
  这简直颠覆了华夏几千年尊师重道的传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9/12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