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第一狠人(校对)第9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94/1206

  刘兴明微微颔首,随即沉声道:“晋王殿下,是这样的。奥斯曼蛮子已经抵达了诺拉河谷。这个河谷并不太出名,在地图上没有标注出来。我们也是运气好正好撞到了。当时奥斯曼蛮子在此处驻扎,我们就在河谷上方荫蔽处观察,观察着奥斯曼人的一举一动。不过我顾及到不能打草惊蛇,故而没有声张。多亏了皇帝陛下赏赐的单筒望远镜啊,这真是帮了大忙。”
  “以你之见,奥斯曼蛮子是朝伊斯法罕方向来的吗?”
  李定国沉声发问道。
  “不错,奥斯曼蛮子就是朝这个方向来的。只不过他们苏丹似乎也在军中,好像在搞什么御驾亲征。所以军队整体的行军速度很慢。”
  刘兴明说的很中肯,李定国听到却是不由得眼前一亮。
  奥斯曼苏丹也在军中,这真的是天赐良机啊。
  若是能够在此战设计把奥斯曼苏丹擒获,对于联军来说绝对是意外的收获。
  奥斯曼再强大也是一个君主制的国家,连皇帝都被人掳走了,还有什么战斗下去的欲望?肯定是筹钱把皇帝赎回去啊。这个时候李定国再提出打通丝绸之路的要求,想都不用想,奥斯曼人肯定立即答应。
  妙,真的妙哉。
  “兴明啊,你这次真的是立下大功了。”
  李定国感慨道:“若是此次能够擒获奥斯曼的皇帝,我们就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
  原本刘兴明还在疑惑他的功劳在何处,听到李定国一番话端是如梦方醒。
  “哈哈,这都是托晋王殿下的福啊,末将不敢居功。”
  刘兴明谦虚道。
  李定国闻言摆了摆手道:“是你的功劳就是你的功劳。本王又不是那种跟下属抢功劳的人。再说了,这一战还是场硬仗啊,那个奥斯曼苏丹即便是再不济身边也有二三十万大军护卫。便是一头猪,也不好擒获啊。”
  李定国稍顿了顿,继而接道:“所以本王的意思是大伙儿还得加把劲,只有三军用命才能擒获此贼。”
  “晋王殿下说的是。对了,现在防线布置的怎么样了?”
  刘兴明离开的这半个月,很多事情不知道。他现在急于弄清楚情况。
  “嗯,一共是两道防线嘛。波斯人是第一道,也是充当诱饵的。我们是第二道。不过现在看来,我倒是想设下第三道了。”
  李定国一向以用兵如神著称,他的用兵如神具体就体现在不拘泥于兵法和兵书上写的那些东西,而是能够根据战况和局势而随机应变。
  所以跟李定国交过手的将领都会评价他贼的很。
  这当然算是夸赞。
  李定国背负双手踱了几步道:“原本本王是想要做一个口袋等着奥斯曼人往里面钻。可现在看来有些难度。毕竟敌军有二三十万人,铺开了往里平推,我们的口袋便不能太小。但我们的兵力有限。如果铺的太开,肯定会有较大的缝隙。如此一来奥斯曼人突围的可能性就高了不少。所以本王在想……”
  他扫了众将一眼,见没人想要接话,便径直道:“本王在想,要不干脆直接在重要节点布下重兵,这样敌军一旦聚合起来,我们就可以把他们截成几段,各个击破。”
  妙啊!
  刘兴明闻言直是感慨不已。
  不得不说,晋王殿下的这个法子真的是妙。
  在关键节点上设置伏兵,这样每一处伏击点的军队数量都不会少。
  遇到奥斯曼大军的时候明军也不会处于劣势。
  而奥斯曼军队人生地不熟的,又与波斯人厮杀了一番,肯定是人困马乏的状态。
  这种时候明军突然杀出是很容易把奥斯曼军队截断的。
  李定国背负双手踱步,猛然转身道:“所以本王打算在这里,这里,这里设伏。”
  他在挂在墙上的地图指指点点,勾勒出几个重要的节点。
  “所以本王需要三员猛将,哪位将军愿意主动请战?”
  李定国麾下猛将可谓如云。
  像郝摇旗这种早就是跃跃欲试。
  他咽了一口吐沫,抱拳道:“晋王殿下,末将愿意领兵设伏。”
  “好!还是郝将军爽快。”
  李定国就知道郝摇旗会主动请缨,十分满意地说道:“既然如此,那就这么定了。郝将军你领五万人,在鹦鹉岭设伏。我们以烟火为号,一旦奥斯曼人进入你的防区,立即放烟火报信。”
  “得令!”
  郝摇旗毫不犹豫的抱拳领命道。
  ……
  ……
第0929章
郑成功奔赴救援
  鹦鹉岭可以算是距离伊斯法罕最近的一处要冲了。
  因为山岭形状酷似鹦鹉而得名。
  当然,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细节,最重要的是明军可以通过据守这里将奥斯曼军队截断。
  只要奥斯曼人首尾不能呼应,明军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随后李定国又把其余两处地点布置好,分别由刘体纯和袁宗第两员猛将担当主将。
  至于李定国则领亲军居中调度,但凡任何一处地方需要援助,李定国都会第一时间赶到。
  可以说整个计划天衣无缝。
  虽然明军的绝对数量不如奥斯曼军队,但是通过这种合理的分割战场,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而且还有波斯军队在后方支援。
  虽然波斯军队的战斗力远远不及明军,但多个帮手多份力,李定国是肯定不会排斥波斯军队的。
  刘兴明听罢之后心中隐隐透露出一股兴奋感。
  他现在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和奥斯曼人决战了。
  ……
  ……
  到哪里了?
  郑成功望着茫茫一片大海,眼神中满是迷茫。
  虽然他是海的儿子,但是从未来过如此遥远的地方。
  地图上的太平洋不过是那么一摊,但是真的置身其中,才会感慨其浩瀚无垠。
  接道甘辉的求援之后,郑成功便在第一时间选择了增援。
  再怎么说他也跟甘辉是过命的交情,两者的兄弟情义无需多言。
  郑成功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甘辉独自抵抗西班牙人的进攻。
  只是在海上漂了这么久,郑成功真的觉得有些疲乏。
  这种感觉他这辈子一共只出现过两次。
  一次是他的父亲郑芝龙背叛隆武帝,投降清廷的时候。
  那个时候的郑成功万念俱灰,觉得一切都崩塌了。
  毕竟他的父亲是自诩为汉臣的啊,那就一定要忠君爱国,为大明战斗到最后一刻。
  可是结果呢?
  清军一南下,他的父亲就直接投降,翻脸比翻书还快。
  好在郑成功最后振作了起来,独自拉了一套班底抗清,最终闯出了一些名堂,也算是洗刷了郑家的屈辱。
  第二次,是郑成功和张煌言举部进攻南京,发动长江之役的时候。
  眼瞅着,眼瞅着就要拿下南京,但是最后功败垂成。
  那种巨大的落差感让郑成功很久都没有调整好心态。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笑看门前云卷云舒的。
  但是在好友张煌言的鼓励下,最终郑成功还是从阴霾之中走了出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94/12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