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剑(校对)第1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9/227

  思及何僮,阮慈心中又是一跳,一股淡淡不祥之感浮现,她暗道,“难道这就是金丹境中的吉凶感应?何僮是因我之故被人擒去或是杀死,因我已筑基九层,无限靠近结丹,神识又还算强大,便有了这么一丝感应?”
  这吉凶感应,阮慈此前也在典籍中看过,并不是次次都有,也不是次次都灵,若没有修行感应心法,大多修士还是不怎么在意。不过她还在筑基境中,便有数次感应,可见自己大概也有些许天赋,金丹后若有机缘,可以试着修行感应功法,毕竟王真人所修《太上感应篇》,便是极为上乘,阮慈也颇有兴趣,至少修了感应心法,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心思,不似此时,对王真人来说,自己根本便没有什么秘密。
  说来师徒二人已是两百余年未见,阮慈在修行时,只觉得这二百余年不过是展眼而过,其中的枯燥辛苦根本不足为道,但此时想到和恩师亲友也有这许多年不见,又觉得时日已经很长,不由得十分思恋,暗道,“何僮出事,可大可小,不知会否和山下九国差使有关,不如我先出关去恩师那里拜见一番……”
  其实何僮的事,找吕黄宁便可,但王真人不曾管束阮慈,她性子也被娇惯出来,既然想见师父,那便是无事也要请见的,更何况有事?这念头偶一兴发,刹那间便炽热十分,竟想就此出关,可不知如何,隐然间又觉得这般似乎于修行不妥,待要细捉感应,却又是杳然无踪。便又将念头打消,寻思道,“常人说这感应玄而又玄,在我来看,无非是无法看破气运因果那冥冥间的联系,就像是恩师为我演示时所见,我每一动作,在这世上都会有无数回响,既然此时已修到金丹门槛之前,那强大回响,便可偶然落入我耳中。想来便是此时去见恩师,恩师也会避而不见。但即便他不见我,我出关这一举动,一样会对凝练道基有不利的影响,就不知是应在了何方。”
  “若是如此,只有闭门不出,才是有利于凝练十二道基,但我静中参悟无果,想要意修也没有时间灵物,便是从剑中索取,也是连注入灵炁都做不到,这些全都不是途径,还有甚么是我没有想到的?”
  再三寻思,终是想起一物,便从腰间取出一枚玉瓶,摩挲了一会,喃喃道,“难道……是应在此物之上?”
  这正是她在宝云海深处所取的莫名之物,为此还承受了莫大痛苦,更是将法体再淬炼了一番,阮慈当时对此物本质全然不知,也曾好奇拔开查看,那玉瓶中空无一物,仿佛莫名之物只是她的错觉。此时重新取出,却仿佛和此物有了强烈感应,知道此物为自己凝练后三层道基的关键,但几番拔开瓶塞看时,却又是空空荡荡。她心念徐转,暗想,“呼名生感,这万物的名字都是重要,在幻境之中,若是看破此境真谛、此物真名,都会令其减少几分威能。或许,我只有猜到了此物是甚么,才能启用。”
  这不断滴落的莫名之物,会是什么呢?阮慈将当时景象,几番回想,“涅槃道祖得了青君银簪相助,已从虚中之虚回到了虚数之中,依我在灵远识忆中所见,修士死后,真灵还是未曾磨灭,只是会受到召唤,汇入忘川投入虚数,那处所说的虚数,应该是一处如海如渊之地,真灵入去之后,便不会再回返。想要逃开这召唤,只能不断轮回,躲避投入忘川的渴望,但道祖之尊应当是可以抵抗这条规则,和青君一般,始终存在虚数之内,在过去世中停驻。”
  “但本方宇宙的过去世中,并没有涅槃道祖,涅槃道祖是现实之中的真灵,又因为道韵屏障同时存在于虚实之间,她只能借助道奴上使和清善真人的同时一击,从周天内逃脱,此时应当是游荡在现实宇宙之中吧,对于道祖来说,真灵犹在,她又曾是涅槃大道的道主,便是旧日宇宙的身份,只要本方宇宙的大道没有甚么改易,她想要重新合道,应该也不是什么难事。”
  这已是想远了,阮慈拉回思绪,思忖着涅槃道祖当时带走了甚么,留下了甚么,“她只带走了真灵,连道基都留下了,我想想,琅嬛周天是涅槃道祖内景天地,宝云海是玉池,恒泽天是玉池浪起时海市蜃楼一般的虚影,恒泽玉露也是虚幻产物,涅槃道祖给我的,一定是她带不走,却又不愿被清善真人得到的东西,什么东西是道祖和洞天真人都需要,也可以互相争夺的东西?法力么?不,不是这些,是……”
  思忖及此,答案似乎昭然若揭,阮慈猛地轻呼道,“是气运!”
  “洞天也好,道祖也罢,你争我夺,本质而言,全是宇宙气运!宝云海内滴落瓶中的,乃是旧日宇宙携来,经由阴阳五行道韵洗练,又还带有涅槃道祖余韵,洞阳道祖只怕无从占据的道祖气运!”
  随着她一语道破,那玉瓶猛地一跳,竟有一道白光从瓶身中射出,犹如烈日殉爆,照彻天上地下,刺穿洞府禁制,直通洞天云霄,便是连洞天小世界的大道规则都无法遮蔽,在那空寂宇宙之中,琅嬛周天那灵气濛濛的障壁之上,亦是透出亮影,向四面八方,无穷宇宙之中照去。
  “道祖气运!”
  吕黄宁蓦地睁眼惊呼,手中掐出法诀,就要激发洞天大阵遮掩。“小师妹,这——这!”
  “道祖气运……”
  王真人端坐蒲团之上,启眸轻语,双目仿佛蕴含无穷星光、无量大海,虽是端坐,却仿佛是星河横亘,不似生人,便是目注此间,也仿佛是同时观照过去将来无穷变化,逐渐有会于心,唇角微微翘起,又增秀色无伦。“竟真是道祖气运。”
  他眸光流转,伸手拂去大阵符文,“便由得他们看,让他们看得仔细些。”
  “道祖气运!”
  周天星图亮起,道官匆匆跑出大殿,正要通禀,却见星图前已是显化人影,洞天真人俱都齐齐现身,中央洲陆那提灯巨人,南株洲那鼓腹巨蟾,全都转动眼珠,淡淡瞥向中央洲东南上方,那通体绽放白光的长剑。“”
  “道祖气运!”
  无数大天之中,不知多少双眼珠望向夜空那绽放白光、骤然亮起的大星。“这是……这是哪位道祖气运?洞阳道域又起变故,看来宇宙之中,只怕量劫又起、风波险恶,这一劫鹿死谁手,尤未可知……”
  “道祖气运?”
  宇宙无穷远处,不知何方道域之中,在那无穷清净、九天云高之地,一道长长玉阶尽头的宫殿之中,突地传来疑惑轻呼,两位童子趴在一方水池边上,伸手欲要捞取池中星海绽放出的白光,却怎么也捉摸不到,不由泄气地一跺脚,起身跑过滚滚红尘,喊道,“喂,太一,又多了一股气运,那韵味有些熟悉,可却从未现身过,这……这是哪个道祖啊?”
  在那红尘尽头,一位少女拿下遮面荷叶,直起身来,笑道,“却不是道祖,也是道祖,犹是道祖,未是道祖。”
  她举步前行,身形又幻为男身、老者、稚童……往水池边的棋盘边放下一子,笑道,“你们说,究竟哪一子会落到棋盘上去?”
  童子早惯了他那含糊不清的说辞,埋怨道,“你还不清楚么?这不该是你告诉我们?”
  太一微笑摇头,“便是连我也不清楚,才有意思。”
  他在桌边坐下,随手摇着荷叶,将殿中时光扇得隐隐摇曳晃动,饶有兴致地望着棋盘,喃喃道,“趣至浓时,一瞬也是永恒,最有趣的那一刹那,就要开始了……”
第170章
道基十层
  本方宇宙,因这陌生道祖气运举座皆惊,无不仰望星辰,暗忖道祖盘算,或是高踞云端,或是隐于俗世的道祖,也正俯瞰着万古棋局,推演着对手们下一步的落子,这棋局并非二人对弈,也并非只有道祖才有资格在棋盘上落子,自本方宇宙开辟以来,所有生灵都有一丝痕迹,棋子如星数般各呈异色、变化无常,气机起伏汹涌,虽并非只有道祖有资格落子,但却只有道祖和少数洞天真人,能够一窥棋局大势,看得懂那生灭之中暗藏的过往将来。
  这道祖气机一亮,原本是光华纯一的洞阳道域顿时出现异色,又有无数星子偶然亮起,仿佛因此染上其余道祖气运,也不知有多少洞天大能,因此推算局势变化,但此时紫虚天之中,阮慈却是端坐洞府,心神沉浸在那小瓶气运之中,对一切变化懵然无知,也无暇他顾,一心只在自己修行,心中只思忖道,“气运,这气运到底是什么呢?”
  修仙一道,本就玄而又玄,只在虚实有无之间,若是没有慧根禀赋,只怕连灵气都无法觉,只道天地法则便是如此坚牢稳固,万世不易不变。不论是灵炁、气势、因果,都是在实数中难以具象之物,譬如灵气,如无功法汲取,又从修士玉池中发出,正常是难以眼见的,便是修士斗法时,也多是从气势场中悟存在,很多时候凡人见到两名修士对面而立,仿佛什么都没做,也敢称斗法,殊不知其中怕不是有多少灵气浪涌,又或是如剑如刀,早在气势场中拼出了真火。
  这气运一事,在阮慈看来也是如此,不仅对于凡人,便是对低阶修士来说,气运的含义也很是模糊,可以说是有,但你若认为人生一世,哪有这么多神神道道,那么也可以完全视为不存。它可以视作福运、命数,也可以视作己身对这世界施加影响的回馈,譬如说上清门得到了阮慈,便得到了一份气运,此处的气运,便是上清门因得到阮慈,所发生所有变化的统称。
  自然,阮慈可能会给上清门带来好处,也可能会给上清门带来坏处,这好处未必在眼前,坏处更或许在极遥远的将来,这笔账仓促间要计算清楚怕是不易,毕竟上清门也不是只有阮慈一个弟子,变化总是时时刻刻不曾断绝,恐怕非得到洞天、道祖级数,才能逐渐登堂入室,也只有到那级数之中,才会将气运视为比灵炁、宝材更重要的物事,彼此争夺。好似那恒泽玉露、寒雨花王,以宝材用处来说,并不值得诸多宗门争取,但其是恒泽天、寒雨泽所有争斗变化的中心,无形间自然汇聚了此处所有变化之机,也便成了气运之物。各宗门派遣弟子入内,将变化激发、消弥,最终结束此局,获取气运之物,本身便是一个完整的博弈棋局,也是因此,须有各门派办差弟子携出方可,护道弟子只能护道,却无法越俎代庖,像是阮慈那般,想要以护道身份摘取寒雨花王,便是觑了个空子,也不知是否能够成功。
  若是等闲筑基弟子,对气运的认识也就到此为止了,能想到这一步,都算是平日里灵慧多思,但阮慈身份到底不同,每每炼化东华剑,仿佛身化青君,便是那感悟并不能恒久铭记,但浸淫日久,总有些含含糊糊,不足以形诸于口的思绪,又曾在恒泽天受过洞天视角,对上境之密并非一无所知。此时闭目凝思,体悟道祖气运时,将所有一切受融会贯通,心中暗道,“我此思此想未必是对,但此物恐怕也没有对错之说,全看个人体会,亦是很难教授,依我看……这气运一物,恐怕便是宇宙中所有必然与偶然的统合,所有变化,尽在其中。”
  随着她思绪转动,那横纵满室,上映虚实,下照幽冥的道祖气运猛地一震,白光明暗之间,仿佛多出一股不同韵律,令那本无核心,只是无穷散射的白光,在运转之间缓缓凝练,阮慈心知这是自己的看法和宇宙规律毕竟有吻合之处,才能引发气运变化,否则若是想法荒谬无比,觉得气运是一杯茶、一朵花,又或是什么污秽难言之物,那恐怕也难引起气运呼应。
  见那白光凝练速度十分缓慢,她冥冥之中有种觉,知道自己此番认识,虽然道出部分本质,但并不足以催化气运形成种子,令自己能够采撷,恐怕时机过后,自己便是能有所得,也并非此处的全部。
  若是那求全好胜的性子,此时当要发急,但阮慈却是最为随性之人,心中忖道,“若如此,便如此好了,急什么?一起了贪得之心,心灵又多出破绽,说不准就又成了某人的棋子,我可不要。爱怎么样便怎么样,该我的,便是我的。”
  虽无人明说,但她也是渐渐知晓,道祖也无法直接更改修士思绪,便如同涅槃道祖所说,人身虽小,但却也汇聚了三千大道,若是心志坚定,便是身不由己,所思所想也终究完全属于自己,道祖也好,洞天也罢,不是没有影响心意的办法,但也要通过种种手段,亦受到修士本身秉性的影响。
  以阮慈来说,瞿昙越送给她的情种,还有那徐少微给她下的欲种,二者都是念修种子,瞿昙越在南株洲见她的化身是炼气修为,本身不能炼化种子,那情种或许便是本体炼就,而徐少微只是金丹修为,且对欲修并不上心,显然不是主修功法。但瞿昙越的情种,只在她念头里激起一丝波澜,便自然化去,很快被镇压其中,而徐少微的欲种,却令阮慈立刻失态,事后数日内都还念着那鱼羹味美,这便是阮慈在两件事上心灵破绽极为不同的缘故。是以若她对某事某物极为执着贪得,便会成为意欲在她身上落子的大能眼中的破绽。
  反过来说,若她对甚么都不执着,甚么都不牵连,那么也就少却许多是非根源,少了那许多因势利导,最终身不由己,沦为大能手中工具的危险。但在那不能成道便不可避免的败亡一日,回首前尘,是否又会觉得此生终究不曾痛快爱恨,处处自制,并不曾真正活过,以至于黯然有憾?
  阮慈既不愿被人利用,也不愿心中有憾,更知此事此时并不能有个明确答案,便索性任性由心,全凭此时心绪而为,她此刻既然不愿贪得,便也就冷眼旁观,只等着那气运种子缓缓凝结,便是最终只得了少许,也不觉得惋惜,她知道自己乃是引发这许多变化的根源,总有一部分必然会属于她,她便也只要这一部分就好了,其余气运,他人若是想要,便自来取去也可。
  或许是心意坚定,那气运漩涡速度骤然加快,俄而竟分成数团,其中最为核心,不大不小的一团,往阮慈身上投去,余下四团气运白光,从紫虚天中激射而出,将那道韵屏障视为无物,骤然穿破琅嬛周天,往无穷宇宙之中四面八方飞远。
  阮慈心中,隐然亦有视野,但却是无瑕旁顾,那气运种子一俟沉入体内,便在内景天地中卷起风暴,玉池水起,四周灵秀树木亦是随之战战兢兢,几乎被吹得倒伏在地,阮慈心中亦是隐隐骇然:只是这么一团,便掀起如此动静,若是被她全部吞没,只怕以阮慈内景天地的强度,轻易也是消受不起。
  内景天地风云卷动,玉池水不断扑打道基,如此波动,便连天命云子乃至东华剑都受不住,纷纷颤抖起来,阮慈心念一动,忙将二宝放到一旁,盘膝调息,寻找那气运波动韵律。这气运和道韵全无关系,便是她此时没有东华剑,也能察觉到气运和四周环境肆无忌惮地沟通博弈,便如同原本已经平缓的变化韵律之中,突然投入一枚重子,所有一应变化,因此全盘打乱,那气势场中必须有人为这气运让出位置,容纳变化,否则场中永远有一物孤悬在外,便永远都无法安宁徐缓,所有人也都无法将心力挪出,往别处运用心机。
  那风波变乱之中,阮慈只觉得眉间似乎有一竖眼,正在缓缓睁开,又好似双眼多出一双瞳仁,只是初生之时,视野朦胧,隐隐约约看得还不真切,只觉得那偌大琅嬛周天、中央洲陆,也不过是一处小小盆景,上空许多气势正在你争我抢,全是受她这气运沉入的影响,自然发生的变化。又有许多气势,向她冲刷而来,咄咄逼人,仿佛要将她驱逐出去,重还此处平静。
  阮慈本是气运新生,极是弱小生涩,尚不知如何应付,恍惚间似乎已要被驱逐出去,正当其时,忽觉十数强横气运在身前遮拦,便如同大山一般不可撼动,多数都极为陌生,仿佛从未打过交道,只有二三者令她有熟悉之,仿佛见到长耀宝光天秋真人,又有金枰玉真天楚真人,七星小筑林掌门等。
  其中与她最为接近的一股气势,幽渺难测,却极是熟悉亲切,将阮慈四周遮护完全,留出一道不大不小的余地,正合她此时安放气运,阮慈举目望去,正迎上王真人垂目下视,二人目光相对之时,气运亦是互相呼应,连着上清众人气势共振,散发出一道安宁波纹,向四面八方扩张而去。阮慈心中有,暗道,“原来这才是风波平磬,在洞天真人手中使出的威能……”
  在这气势场中,应的范围似乎无边无际,只有清晰模糊之分,极远处隐约还有不少眼光投注,令她心中有所应,如某幽静之地投来眼神的玄魄门掌道,北地燕只山方向,还有太微门方向等等,只是阮慈究竟修为有限,气运方才找到容身之地,和这气势场的应便飞快淡薄而去,终至有无之间,再看内景天地,第九层道基之上,一道白玉阶梯横亘,不知何时,第十层道基已是铸就,将那气运不多不少正好用尽,给人以排布完善、毫无疏漏、处处恰可之。
  阮慈于内景天地之中的化身再登一级,也只是一级而已,却觉得眼前景色陡然间已有大变,再看四周,全然不是此前模样,而那承露盘中更是已有一枚金丹虚影转动不休,竟是无需宝药,不知何时已悄然走到凝丹关口。
  她心中已有明悟,知道便是此刻成丹,也不会遇到任何阻碍,更知这后三层,每一层所需之物,均非筑基修士所能接触到的上境奥秘。且是千变万化,因人而异,全无指引,只靠自己摸索,有此凝练成自己独一无二的道途,或许对阮慈来说,气运是第十层,但对其余从洞天返回此时,修补道基的大能来说,气运又是第十一层、第十二层,并没有对错可分,只看自己的大道如何。
  但,那些大能在洞天之中返回此地,心中对上境也早已有了理解,这三层道基如何安排,想来也是千百次斟酌之后,才定下心来。阮慈却是全凭摸索,此时立足第十层上,暗想道,“我方才气运加身,已在这周天气势场中,留下烙印,此番变化,不知又会引来多少因果……看来我这气运之阶的下一级,便是因果。”
  这一念起时,只觉得眼前一亮,便见到那四团气运,往无穷深远的宇宙中飞跃而去,仿佛很快便飞出洞阳道域,道域外正有无数气势虎视眈眈,道域内却是平静异常,洞阳道祖竟似乎对这气运丝毫没有觊觎之意,阮慈心中也不由纳罕,暗忖道,“这又是为何?且不说此,便说我之得剑,显然不合道祖谋算,却始终未遇风波,直到今日铸就道基,这一位也依旧不闻不问,是他不想,还是不能呢?”
  正思及此,那四团气运已是飞过无数大天,刹那间,飞出洞阳道域,来到了无穷无尽无所遮拦,空寂至极却又热闹至极的无主虚空之中。
第171章
道基十一
  若说气运是宇宙中所有必然与偶然的统合,那因果又为何物呢?
  阮慈心中仿佛分成了数个部分,一部分正凝神思索因果的本质,另一部分则冷眼旁观,瞧着那四团气运落往无穷远处,甚而‘看’到了虚空之中,无数气势因此而起的争夺,虽说宇宙中有资格争抢这般道祖气运的,不过是极小一部分人而已,但道争之下,无人能够豁免,而洞天争斗,又怎会不牵扯到低辈修士?这气运虽只有四团,但搅动大势,真不知要激起多少风浪,改变多少人的命运。便是阮慈此刻,仿佛也能隐隐看出每个方向之中,许多修士的因缘变幻,甚至是悲欢离合。甚而有一些从前已经发生,现在无从改变之事,亦是生出因果,和这气运链接在了一起。
  “这要比恩师给我演示得更加玄妙……但也不能说恩师就未能窥见这个层次的大道隐秘,只是当时我所知还有限,恩师或许只是为我稍解其中一二,更深的奥秘,还要等我到了上境之中自行探索。”阮慈凝望那白光去向,也是心驰神往,为大道玄奇感慨迷醉,又忽而暗叹道,“宇宙奇观,如此瑰丽无量,但我琅嬛周天修士却只能坐困道韵屏障之后,便连洞天修士也不能破障而出,那大玉周天修士反而可以自如来去,洞阳道祖对我等何其不公。”
  这念头她早已有之,但怎敢随意念及?阮慈心中不知有多少大不韪的猜测,但也是深知自己在琅嬛周天之中,深受洞阳道祖道韵笼罩,便犹如处在其内景天地之中一般,便是有东华剑镇压身躯,若是本身修为太过低微,只怕思绪也经不住洞阳道祖一念探索,这才未曾多想。此时得了涅槃气运,又是最为自由自在,神游大千宇宙之时,方才稍微放松警惕,忖道,“我身无洞阳道韵,本不能修道,却偏偏得谢姐姐传剑,她走之前更斩落天下剑种,真灵尽收剑中,这是为了护持不被各方滋扰,成功拔剑,将东华剑守到她回来之后么?大概是的,但又并非全是如此,谢姐姐亦是要断绝沾染洞阳道韵的真修得剑的所有可能……除了我之外,周天之中再无剑种,洞阳道祖可能想得到,在他道域之中,却偏偏是一个未染道韵,可以随时随地离开琅嬛周天的修士,成为了这一代东华剑使?”
  谢燕还在宋国大阵内躲藏七百年,这大阵究竟是为了困住她,还是阻挡所有身具修为者进入三国,阻碍她修行秘法,谁能说得清?能布下绝灵大阵的洞天修士,又是何方神圣,此时再看,角度已和从前截然不同,阮慈心中亦是暗叹谢燕还的决断,“怪道谢姐姐说自己是琅嬛周天万年来第一流人物,她从南株洲上空离去之时,道体烧起灵火,和清善真人化身烧开通道时所燃火花一般无二,这定然也是一门秘法,清善真人用它来烧开空间屏障,谢姐姐却烧去了自己身上的道韵。若是、若是她成功回来,那么,东华剑不论在我手中,还是回到她手上,那都是没有洞阳道韵的人,来当这个剑使。”
  想要突破道韵屏障,哪有这么简单,阮慈从寒雨泽回来之后,已知如种十六那般,坠落出空间裂缝,落到周天屏障之外的琅嬛修士,也只能去到道韵香花所能链接的最远处,根本无有可能自在周游。甚而清善真人这样的洞天大能,想要走出周天,也要做好化身折损的准备,也是因为这化身已被斩落出来,和本体气运并不相连,只有随着时间衰退的识忆,因此才能进入寒雨泽,否则,洞天气运,哪怕只是一部分,也是寒雨泽无法承受之重,寒雨花将会完全凋落。寒雨泽便无法和此时一样,封闭得这么紧密了。
  她上回闭关至今,依旧没有大玉周天余孽,乃至是救出阮容之人的半点消息,但见王真人等并不急切,也知此事或许已在气运因果中露出端倪,再者此时还是以观望那四团气运为主,思绪稍一飞远,便又集中回来,见到那四团气运已飞向宇宙中极远之处,连四周星数都看不清,这本不是她能望见的视野,阮慈甚至有一丝感觉,这气运无论如何也不能在短短时间内便飞到如此远处,自己正是借助了气运之间极为紧密的联系,在窥视未来某处的景象,甚至每一处气运视野的时间,都未必一致。
  她心中一动,暗道,“难道,这……就是因果?气运是宇宙中所有必然和偶然的统合,因果便是宇宙中所有事物,横跨时空之上,最为本质的那一丝关系,无论亲疏厚薄,时之前后、空之远近,所有联系的统称?”
  这一念一生,只觉得那四团气运猛然一颤,和她之间生出一条茁壮丝线联系,再看周身上下,密密麻麻的因果之线,往外生出,却是再不分修为上下,不似王真人和她展示时一样,略去了许多无谓联系,只有值得注意的几条。以阮慈之身为圆心,往外生出无量因果,神念过处,随意拽动一条,心中便随之生出感应。譬如她身上那许多在有无之间,淡如无物的因果之线,便来自昔日被斩落的剑种,之所以在有无之间,便是因为谢燕还执她之手,斩落剑种,两人谁也没有说明要承担这份因果,因此这份因果到底算在谁的头上,且还不好说。此时或许无碍,将来两人若有谁要收束因果,少不得也还要分说个清楚。
  左右再望,有些黑色、血色线条,便是来自阮慈所杀之人之兽,还有些闪着光亮,颜色柔和的线条,则是来自友朋。只是她只能观照自身,却无法看到线条彼端的人物,想来终是修为有限,也没有修过感应心法,只能大略猜测。
  阮慈见了那些悦目线条,自然欢喜,又对一条粉色丝线三拨两动,唇边也挂起顽皮笑意,心道,“不知丝线另一端可有感应无。”
  对那些负面因果,倒也坦然接受,点头道,“该当的,杀得了你们,自然也承得了这份因果。”
  又好奇想道,“因果之力,我已觑见,但无从取用,不知又该是谁给我呢?”
  她隐隐已知,这三层只能借道祖之力凝就,涅槃道祖给了她气运之力,又借助飞出气运,领悟因果,知晓己身第十一阶由因果铸成,但七十二道祖之中,也不知谁愿将因果本源赠她,这答案亦是只能由阮慈自己琢磨,答案不出,恐怕亦拿不稳这赠礼。
  偌大机缘,换做旁人,只怕多少有些患得患失,但阮慈又怎是常人?不慌不忙,垂首思忖一番,唇边已现笑意,叫道,“我明白啦,因果之力,跨越时空,可我的视野未必能跟着跨越,令我看到这一幕的,可不就是我本经《阴君意还丹歌注》的道祖,时之道祖,阴君太一!”
  随她每一字说破,那四团气运中的一团突然大放光华,落入无穷虚空中某处星辰,星辰微微亮起,只见通天长玉阶,一节一节徐徐亮起,尽头处一尊神像宛然而立,只等气运落下,投入眉心,从上到下滚滚而落,将它一寸一寸照成生人,正是阮慈每每意修之时,所能望见的那尊太一君主!
  在她身上落子的道祖,阮慈所知的已有三人,这其中要以太一最为隐秘,说来早至她还未入道以前,太一便已落下一子,只是连阮慈都茫然不知,此时想来,虽说她也依照《青华秘闻》打熬法力,但修行关窍,还是靠《阴君意还丹歌注》,那尊太一君主是她每回和青君相会的桥梁,这一子,岂不是要比涅槃道祖所落更早得多?
  太一君主立于玉阶顶端,对阮慈颔首微笑,两人似是初会,却又仿佛已十分熟悉,阮慈想道,“这般大的动静,不怕引发洞阳道祖关注么?啊,我懂了,对因果而言,时序并无意义,便如同涅槃道祖可以令果在因前一般。或许对旁人来说,这气运才刚飞出琅嬛周天不久,要在无穷远的将来,才落入太一君主手中,但有此一因,他便可在此时将果报予我。”
  而那重重阻隔,无穷远的空间,对因果而言,也是犹如不存,阮慈一步跨出,便走到玉阶下方,与那气运光团走在一处,又或是己身便是那气运光团,眼前是无穷玉阶,昏暗中可见玉阶尽头隐隐矗立一尊神像,这一步,不但跨出了不知其远的距离,更仿佛还回溯片刻时间,回到了气运刚落之时。
  她每走一步,那第十一阶道基便凝实一点,阮慈倒也不去想何时要到尽头,只想着走出不长不远的一段,得到她所应得、所想得,不多不少的那一份便可。至于贪欲、野望、谨慎、惶恐、自满等杂念,早在气运凝结时便置之度外,视为心灵中拂过的趣致风声,心中随意逍遥之念,早已占据上风,拾级而上时,更是悠闲观望星空,早将那距离、时间抛到了九霄云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9/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