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帝(校对)第4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2/525

  “陛下谬赞,老臣毕生习文,对攻城野战之事懂得不多,不过老臣有一句话,请陛下留意。”
  韩孺子看向申明志,“宰相请说。”
  “筑城尚需数十年之功,筑人心只怕费时更久。”
  “费时再久也得做,朕不求速成,朕算是始作俑者吧。”
  申明志感到疲倦,这位年轻的皇帝竟然比武帝还难对付,微叹一声,说:“陛下疾驰在前,老臣却已驽钝,实在跟不上了,陛下……”
  “这件事回城再说。”韩孺子不愿当面与宰相讨论致仕,宁愿按规矩以奏章往来。
  “是,陛下。”申明志犹豫再三,还是说出口,“老臣是否可以为陛下点评几个人?”
  宰相要点评的人当然是宰相的候选人,韩孺子点头,“宰相请说。”
  “冯举身兼左察御史与吏部尚书,皆是治官之职,两相重叠,权势过大,不可持久。”
  “嗯,这个状况很快就会调整。”
  “冯举也是数朝老臣,武帝曾赞其有‘宰相之才’,老臣也以为如此,可是冯举为官太久,与老臣一样,守成有余,进取不足,只怕也追不上陛下的步伐。”
  宰相与皇帝若不能同步,自然当不长久。
  韩孺子没有回应,对于未来的宰相人选,他仍在犹豫,这是他为何不急于接受申明志致仕的原因之一。
  申明志继续道:“国子监祭酒、陛下之师瞿子晰,声名卓著,天下读书人皆以为他有‘宰相之才’。”
  从瞿子晰被任命为帝师那一刻起,有经验的大臣就已明白皇帝早晚会重用此人。
  “宰相以为呢?”韩孺子问。
  申明志回道:“老臣以为,声名过盛,反而是种拖累,瞿子晰能治吏、能化民、能御敌,能对读书人一视同仁吗?他的弟子遍布天下,数年之后必将成势。”
  申明志只能说到这,再说就像是在进谗言了。
  韩孺子嗯了一声,未置可否。
  申明志继续道:“郡守卓如鹤乃桓帝太子时的辅佐之臣,曾在六部任职,也是有‘宰相之才’的人,可是其人殊少变通,陛下可以信任他,却很难指望他为陛下排忧解难。”
  “卓如鹤在云梦泽做得不是很好吗?”韩孺子对申明志的这个评价不太认可。
  申明志拽住缰绳,努力让自己的马匹后退两步,“在云梦泽是奉命行事,所作所为都已事先规划,用卓如鹤正合适,宰相之职却是制定计划,而不是执行,非卓如鹤所长。”
  韩孺子沉默,卓如鹤曾有机会统领塞外楚军救驾,结果他却只带少数楚军进关,为匈奴人所俘,忠君之心天地可鉴,能力的确差了一些,缺少一点大局意识。
  “还有吗?”韩孺子问,申明志已经有一会没说话了。
  申明志摇摇头,“陛下永远也找不到合乎心意的宰相。”
  韩孺子一瞬间还以为申明志在出言讥讽,随即醒悟,微笑道:“朕也永远不是合乎心意的皇帝,宰相放心,朕只求一时之用,此三人皆可。”
  申明志放心了,拱手告退,关于“子弟军”一个字也没说,回城之后,他还要劝说那些心急的父母:还是老实一点,等儿子行军回来吧。
  韩孺子看着申明志下山,突然觉得这位宰相也不错,马上又收回这个念头,申明志必须交出相印,与能力关系不大,而是因为他与韩稠不清不楚,在关键时刻没有坚定地站在皇帝一边。
  以后的关键时刻还会更多,韩孺子需要一位能够支持自己的宰相。
  韩孺子回到宫里时已经入夜,仍去给母亲请安,在这里,他遇到了真正的说情者。
  他成功堵住了“子弟军”城中父兄的嘴,却没能让他们的母亲也接受事实。
第四百四十四章
为人母者
  一群命妇涌进宫里,或明或暗地向慈宁太后求情,说来说去,只有一个人的话打动了她,“陛下今日将我们的儿子送往塞外,以后有了皇子怎么办?”
  慈宁太后心中一动,对普通的皇帝来说,这不是问题,皇子就该享受特殊待遇,可她了解自己的儿子,他不是普通皇帝,很可能为了彰显公平,将自己的亲儿子也送入险地。
  慈宁太后送走这些命妇,寻思良久,直接向皇帝求情是没用的,而且她能感觉到,自己对儿子的影响日渐微弱,这时开口只会适得其反。
  思前想后,慈宁太后找出一个办法,立刻召见皇后、惠妃佟青娥与另一名怀孕的嫔妃。
  人来了,慈宁太后询问两名孕妇的起居,提出不少建议,呵护备至,最后命人送走两妃,单独留下皇后崔小君。
  “唉,怀孕的是这两个人,若能产下皇子,获益最大的却是咱们两人。”
  “是,太后。”崔小君在婆婆面前总是惴惴不安,不敢多说话。
  慈宁太后看着她,隐约瞧出几分崔太妃的样子,心中不喜,脸上却不显露,“我明白皇后的心事,咱们不如将话说破吧。”
  “太后……”崔小君一惊。
  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倦侯在争夺帝位的时候,宫中大乱,所有人都面临死亡威胁,唯一安全的地方就是上官太后的寝宫,皇后崔小君前去求助,却被当时的王美人无情地拦在门外。
  这是横亘在两人中间的沟壑,令婆媳二人面和心不和,崔小君以为慈宁太后永远也不会提起此事,她也没打算说破。
  “当时陛下正与东海王争位,崔家是东海王后盾,我提防皇后,也是不得已的选择。”
  崔小君行礼,低声道:“太后不说,我也明白,太后为陛下着想,我从未有过怨言。”
  慈宁太后点头,露出微笑,“咱们都是可怜之人,一心为陛下着想,对自己却想得太少。唉,时移事易,如今天下总算太平,不管怎样,陛下原谅了东海王与崔家,我又何必让陛下为难呢?因此要对皇后说一声‘抱歉’,当时是我做得不对。”
  崔小君立刻跪下,“太后万不可说这两字,太后明白我一心为陛下着想之意,我已感恩不尽,绝无它想。以当时宫里、宫外的形势,太后的选择很正常,换成我也会这么做。”
  慈宁太后示意皇后起身,笑道:“今日说破此事,皇后又这么通情达理,我心里的一块石头可以落地了。”
  崔小君也露出微笑,“是我的错,让太后忧心。”
  婆媳二人闲聊了几句,关系拉近许多,慈宁太后道:“我此前说怀孕的是那两人,获益最大的却是咱们两人,皇后明白其中的意思吗?”
  “明白。”崔小君顿了一下,“只要有皇子,太后与我将来都有依靠。”
  “嗯,不管皇子是谁生的,都是皇后之子,要称你‘母后’,也会由皇后抚养长大。”
  崔小君抬眼看向慈宁太后,真的吃了一惊。
  将嫔妃之子交给皇后抚养,的确有过不少先例,但不是必须的,此举通常意味着对皇后的极大信任,以及对皇子的极大期许。
  “太后……”崔小君有点激动,这么久没有怀孕,她已经有点放弃希望,当然愿意亲自抚养一位皇子。
  “唉,如果皇后能有一个……算了,不提此事。我会向陛下建议,将皇子送到秋信宫。”
  “可是惠妃与……”
  慈宁太后摆摆手,“又不是要将她们撵出宫去,每日去秋信宫待一会也就是了,就当是两位母亲照看一个孩子。”
  慈宁太后难得释放善意,崔小君又的确盼望能有一个孩子,对这样的安排当然不会反对。
  又聊了一会,慈宁太后终于说到了正题,“陛下将一群勋贵之子送往碎铁城,本意是好的,可是路途遥远,塞外也不安全,难免不出意外。这种事若成惯例,等皇子长大该怎么办?也要参加行军?”
  崔小君同样了解皇帝,知道这是很可能的事情,可她更明白,皇帝需要的是支持,而不是反对。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勋贵如此,皇子……或许也该如此,久在深宫之中,并无好处。”
  慈宁太后笑道:“如果皇子是你生的孩子,皇后就不会这么想了。”
  崔小君只得改口,“太后说得是,我未受怀胎之苦,想得简单了。”
  “没关系,等皇后亲自抚养皇子,很快就能明白为人母者的心情。”慈宁太后停了一会,“皇后能劝说陛下收回成命吗?”
  崔小君无法拒绝,只能说:“我会尽力。”
  这是一项艰难的任务,崔小君勉强接下,却不知该如何向皇帝开口。
  次日傍晚,皇帝回宫。
  在外面待了几天,韩孺子比较兴奋,深夜不睡,向皇后讲述过去几天里的事情,“我到现在也不是很明白,那些世家怎么敢在我的眼皮底下动用‘替兵’?是我这个皇帝还不够严厉吗?”
  崔小君坐在床上,温柔地看着絮叨不已的皇帝,笑道:“这与严历与否无关,他们想不到陛下会明察秋毫,竟然关注这等小事。”
  “小事?勋贵能够承袭爵位,是因为他们的父祖为大楚立下过赫赫战功,如今子孙连刀剑都碰不得,不肖至此,百年之后有何脸面去见先人?”
  韩孺子走到床前,微笑道:“我也是糊涂了,跟你说这些做什么?城外风景秀丽,过一阵子,咱们一块出城。”
  “我对山水风光不感兴趣,更愿意听陛下讲勋贵的事。”
  崔家也是勋贵,韩孺子总是忘记皇后与崔家的关系,“大将军说什么了?”
  “陛下想多了,我父亲伤势初愈,身体还不太好,每天只能在府里散散步,对外面的事情全不关心,才不会替别人求情。而且我父亲掌军多年,还不明白练兵的重要?”
  崔宏的一子一孙都不在“子弟军”中,的确没必要关心。
  韩孺子笑笑,“我总觉得那些勋贵不会这么平静,见谁都觉得像是在说情,我的确想得有点多了。”
  崔小君拍拍身边,让皇帝坐下,正色道:“我的确要说情,但是与我父亲无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2/5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