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帝(校对)第4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7/525

  慈宁太后将家人都留在宫中,准备好酒好肉,金银珠宝堆在地上,随众人把玩。
  四更时分,皇后等人离宫,受命不得前来告辞,集中在一起,向慈宁宫的方向磕头。
  过后不久,宫女通报,王翠莲又来了,她没走,将儿子交给出宫的太监,自己来见太后。
  慈宁太后再不相劝,也留在宫中,与几位女眷一块闲聊,回忆不多的往事。
  天亮之后,慈宁太后终于困倦,倒在榻上入睡,王翠莲亲自看护。
  皇宫里人数众多,不能都跟着皇后离开,大多数人仍然留下,等候接下来的安排,两位太后不管事,中司监刘介比平时更忙碌,送走了皇后等人,开始指派第二批、第三批人员以及要携带的物品。
  他自己不打算走,要与皇宫共存亡,事实上,他也是宫里最镇定的人之一,做事仍然井井有条,任谁也挑不出毛病,有人想讨好他换取一个出京名额,见到他之后也都放弃了。
  一天过去,直到傍晚时分,刘介终于闲下来,要了一桌酒菜,命人去请景公。
  景耀是刘介的老上司,两人相识已久,一直是上下级,直到几年前才反转过来,关系说不上融洽,但也没有深仇大恨,刘介亲自相迎,请景耀入座,举杯道:“请景公满饮此杯。”
  景耀也不客气,做势相请,随后一饮而尽。
  刘介喝过之后,又连请两杯,然后道:“有件事我要请问景公。”
  “现在你是中司监,不必说请。”景耀道。
  刘介笑了笑,“景公有什么事情必须告诉陛下吗?”
  景耀明白这个问题的意思,如果说有,他就能进入第二批离京名单,如果说没有,则要留守京城。
  景耀端起酒杯,也不相请,自饮一杯,回道:“没有。”
  “痛快。”刘介又连敬三杯。
  景耀来者不拒,问道:“刘公又为何不肯去见陛下?”
  刘介笑道:“与景公一样,我没有什么事情非要去见陛下,既然于陛下无益,我还是留下吧。实不相瞒,跟随陛下巡狩的时候我就在想,今后尽量不要再离开京城,最好能死在宫里。”
  景耀大笑,两人推杯换盏,越聊越觉亲近。
  酒过三巡,刘介屏退服侍的太监,已是半带醉意,说道:“宫中的规矩,至死不可多嘴多舌,今天我却要问一句,景公究竟替慈宁宫查到了什么?”
  景耀微笑道:“刘公也有好奇之心?”
  “当然。”
  “你真想知道?”
  “死前的最后愿望,我知道这必定与思帝之亡有关。咱们都服侍过思帝,如果思帝还在,也会是一位好皇帝,而且大楚不会出现那么多的内乱,或许也不至于被外敌入侵,连京城都保不住。”
  景耀收起笑容,面容倍显苍老,“规矩就是规矩,就算大楚亡了,规矩也还是会延续下去,我已将所知都告诉了慈宁太后,太后怎么处理是她的事,但是秘密绝不会从我口中透露出去。”
  刘介大笑,“景公说的对,我还是不够资格担任中司监啊。”
  景耀又喝一杯酒,“但是有件事我可以告诉你。”
  “什么事?”
  “思帝不如当今陛下,远远不如,思帝若在,可能与大臣的关系更融洽,可能不会出那么多内乱,但是思帝担不起大事,更没有远见卓识,面对强敌,大楚将毫无准备,更没机会绝地逢生。”
  景耀了解许多真相,他说的话极具权威,刘介也喝了一杯酒,说:“我与大臣一样,希望一切稳妥,希望能有万世基业,时间久了,把希望当成了事实,真以为永远都不会有乱子。景公说得对,当今陛下虽然有点……但是也只有他能承担起这样的危机,大楚是存是亡就看陛下了,咱们都帮不上忙,不添乱就好。”
  “两个半死不活的老太监,竟然背后议论皇帝,真是坏了规矩,该罚。”
  “该罚!”
  两人一杯接一杯,直到昏昏倒下。
  次日一早,刘介醒来,只觉得头沉如山,景耀已经不见,不知是自己走的还是别人抬走的,他努力晃晃头,叫来外面的小太监,洗脸漱口,穿戴整齐,准备继续履行中司监的职责。
  将近午时,有太监来通报:“宰相在勤政殿有请。”
  刘介知道,事情该来了。
  勤政殿里的大臣比平时更多一些,卓如鹤看到刘介,也不客套,直接道:“小周城、满仓城皆已失守,敌军正急速南下,不日即将到京,前锋义军估计挡不住,宫里还能再撤一批人,然后城门、宫门都要封闭,再不会打开了。”
第五百二十一章
逃难路上
  元九鼎一家最早出城,可他忘了,城门虽然关闭,城外却还有不少百姓,一部分人逃进城里,另一部分却早早地选择向函谷关以东逃亡。
  走出没有十里地,吏部尚书家的马车陷入人群、车群、牛马群之中,只能跟着一点点向前蹭。
  元夫人又急又怒,掀开帘子向外面望了一眼,扭身对坐在车厢最里面的丈夫说:“尚书大人,给咱们开条道呗。”
  元九鼎惊慌失措,急忙道:“别说‘尚书’两个字,小心惹来麻烦。”
  元九鼎没敢带太多人,只有一妻两子三孙,儿媳被留在京城,美其名曰看家,还有一名随从以及五名车夫,五辆车上载着不少贵重之物,由不得他不小心。
  他原计划一路顺利到达洛阳,自有新家、新仆,没想到会被困在半路上。
  一个儿子探头进来,刚要开口,元九鼎严厉地说:“不准对任何人提起我,明白吗?”
  儿子点头嗯了一声,放下帘子,什么也没说。
  走得虽慢,终归还在前进,元家人心急火燎,却又无可奈何。
  次日下午,从京城来了一队士兵,命令百姓全都移到右侧通行,让出半幅路面给“贵人”,士兵们很急,遇到不听令者,挥刀恐吓,甚至直接将车辆推到路外。
  逃难的百姓慌忙让路,本来就拥堵的道路,更是挤成一团,原来还能缓缓前行,现在都站在路边旁观了。
  “肯定是皇后迁宫。”元九鼎猜道。
  “哎呀,太好了,你亮出身份,咱们去见皇后,跟着大队走,胜过夹杂在百姓中间。”元夫人大喜。
  元九鼎高兴不起来,压低声音道:“我是私自出城,怎么能亮明身份?”
  元夫人柳眉倒竖,“你不是说过,宰相大人一定会给你补发一份出城之令吗?有什么可怕的?”
  “当时觉得很有把握,现在一想,可能有些托大……”
  “真是没用,我去说,只要找到王翠莲,我就不信她敢拒绝。”
  “王翠莲是太后亲信,太后不走,她怎么会走?”
  元夫人冷笑一声,“太后做做样子而已,我就不信她真敢留在京城。”
  元九鼎沉吟片刻,“把老大叫来,我跟他说。”
  元家长子探身进来,听父亲面授机宜,很快转身挤出人群,寻找能说话的军官。
  开路的士兵不是很多,做不到处处有人,但是常有骑兵在路上往返驰骋,百姓们怕官都习惯了,谁也不敢越线。
  元家长子不认为自己是百姓,于是迈过道路中间,来到左侧,向一队驰来的骑兵挥舞双手,吸引对方的注意。
  骑兵马上就注意到了这名胆大的“刁民”,其中一人快马加鞭而来。
  “请问带队的是哪位将……”
  元家长子话未说完,骑兵一鞭甩来,喝道:“退后!”
  元家长子劈头挨了一鞭,脸上火辣辣地疼,惨叫一声,急忙退回右侧,双手捂脸,气急败坏,管不了许多,大声道:“我父亲是吏部尚书冯大人……”
  骑兵又是一鞭甩来,“不得喧哗。”
  元家长子手上再挨一鞭,放下手一看,手背上多了一条长长的血凛子,眼看着就要往外渗血,他哪受过这种苦,惊恐地看了一眼士兵,想要发出威胁,对方一瞪眼,他先怯了,立刻又后退两步,进入百姓群中。
  骑兵归队,继续前行维持秩序。
  一名老者对元家长子说:“孩子,第一次出门吧?民不与官斗,忍一忍吧,等贵人通过,咱们就能上路了。”
  “我不是民,我父亲是官,大官!”元家长子怒喝,转身挤向父亲的马车。
  老者摇头,向其他人道:“一看就是外地人,在老家是个小官儿,到京城还以为自己很大呢,结果也跟咱们一样,陷在这里走不了。”
  听到的人都笑了。
  元家长子笑不出来,掀开轿帘的时候,全身都在颤抖,“我挨打了,母亲你看,脸上,还有手上。父亲,我认得那是虎贲营的士兵,您得给我报仇……”
  元夫人既心疼又着急,元九鼎却只有恼怒,“没用的家伙,连句话都说不明白,滚开。”
  元家长子讪讪地退下。
  “儿子挨打,你竟然不管!”
  “我管得了吗?这里没人认得我,再等等,队伍通过的时候,咱们多看看,见到熟人喊一声。”
  元夫人无法,只好点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7/5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