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1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2/949


“好好养伤,这些天,你只管好好养伤,最多半个月,南京周边肯定会有所异动,到时候,你再站出来,你不用讨伐他们,只管让他们知道,你已经养好了伤,领着几千虎贲就在南京等着他们,先让他们知难而退后,等我回来了,再收拾他们!”
江南的那些官员有多么大胆?
朱国强并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投机之心会让他们想去夺回南京,同样,当他们发现陈无敌领兵在这里的话,必定会灰溜溜的逃回去。
“那万一他们不撤呢?”
“杀!”
冷冰冰的丢下这句话,然后朱国强冷哼道。
“杀了他们!一个不留!家中女眷一率贬为奴婢,赏给有功将士!”
身处于这个时代,就要用这个时代的规则去处理的一些事情,现在入乡随俗的朱国强已经能够心安理得的去处理一些决定,比如,作为胜利者去享用一些战果,比如将在辽东掠来的女子赏给有功的将士。甚至就是在南京,将那些将虏的勋臣杀死后,也将他们的房产以及妻女赏给了将领。
这不仅仅是胜利者对失败者掠夺,占有,同样也是粉碎旧阶级,建立新阶级的必定,也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大势所趋。古往今来大抵上都是如此——一个新的权贵阶层的崛起必定伴随着旧权贵的毁灭。毕竟,资源总是有限的。
当然,这也是笼络人心、巩固政权的必须!
古往今来,利益的捆绑从来都是巩固政权最简单的手段。就像朱国强在济南把土地赏给那些只是协助守城,甚至战都未战的壮丁一般,说白了,就是为了笼络人心,就是为了用土地把他们捆绑起来的,然后,他们自然而然的会成为他的支持者,毕竟,他们的宅田土地都是世子爷赏赐的,任何人与世子爷为敌,他们的潜意识里都会担心,为敌人的人在将来会不会收走他们的宅田土地。这种利益上的捆绑,让他们无不是乐意为世子爷效命,为其而战!
世子爷的吩咐,让陈无敌应声道。
“臣知道该怎么做了!不过,有句话臣不知道当说不当说。”
“你说!”
看着世子爷,稍微犹豫片刻,陈无敌劝说道。
“世子爷,臣,臣以为世子爷志在天下,不应该只重杀伐,也应该施以德政,对那些人加以笼络,要是那些人都能给世子爷效命,自然也就可以成就世子爷的大业了。”
陈无敌的话,让朱国强的一头皱了皱,有些不悦的问道。
“比如呢?”
“呃……”
世子爷的反问,让陈无敌感觉到他似乎有些不快。
“世子爷,臣……”
“我知道,肯定是有人和你说了什么,我不想追究,也不会问你是谁说的,但是我可以告诉你的是,别听他们的!”
拍了拍陈无敌,朱国强笑道。
“无敌,你只管好好养伤,等到养好了伤,就随我一起征战四方,我对你有大用,至于其它的事情,你就不问了,”
有些事情确实不应该是陈无敌这样的武将来问的。文武殊途,文官不是和插手武将的事情,同样武将也不适合插手有些事情。
很定是有人看到自己对陈无敌格外的恩宠,想要借他的口来游说自己。小气的人的如意算盘显然打错了。
“世子爷,臣错了,请世子爷责罚。”
尽管世子爷并没有发火,但是陈无敌还是听出了世子爷语气中的不满,于是连忙陪起罪来。
或许他是武将,但他并不傻。绝对没有持宠而骄的念头。甚至连这个念头动都不敢动。毕竟,有些事情,他确实不应该问。
“什么罪不罪的,无敌,你好好的养伤就行。”
朱国强随后又笑着和陈无敌聊了一会儿,然后才离开陈府,不过出门后脸色却显得有些难看……
第246章
为奴当如曹尔玉
只重杀伐!
离开陈府后,坐在马车上的朱国强的禁不住冷哼一声。
尽管不知道是谁给陈无敌灌的迷魂汤,但大致可以猜出来,肯定是有人把心思放到了刑部大牢上,那里面可是关着一百多个文官,那些文官里既然像钱谦益这样的东林钜子,也有像谢升这样的一部尚书,这些人的门生故旧何其之多。外面肯定有人想要营救他们,至于内部当然也有人希望自己放了他们,以笼络人心。
当然,这种笼络人心有可能是为自己,也有可能为他们自己,即便是在自己人这边恐怕也有不少人和那些人有着说不清的关系。
恩师,座师,同窗,同年,同乡,亲戚。自从有了科举考试,那些人就利用这样关系生成了一个几乎涵盖所有人的复杂关系网。
而这种关系网恰恰是文官群体发展壮大的原因。也是他们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能够处于不败之地的原因,毕竟,无论是贵也好,武将也罢,它们的关系反而相对简单一些,要么是亲戚,要么是同乡。至于什么座师同年之类的关系,当然也是没有的。
数量上的都是再加上密切的关系。让文官在官场上占尽了优势!即便是在自己这边,看似和大明的官场没有什么联系,但是,通过所谓的士林,还是和他们扯上了关系!
当然,如果自己一开始的时候直接杀了那些人,这一部的那些人绝对不会说什么。那现在之所以会有所异动,恐怕还是因为看到那些文官被留在了大牢里。
难道世子爷想要用那些人?
朱国强相信,在内部这么想的人肯定还不少!
如果不是想用那些人,为什么留他们的性命?
他们自然而然的也就看到了机会,这个机会不仅仅是帮自己笼络人才,恐怕也是为了他们自己。他们自己同样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收得人心。
“可惜,你们全都想错了!”
目光中闪出一道狠色,朱国强自言自语道。
“留他们一条命,是因为还不到杀人的时候,仁义?”
哼了声,朱国强冷笑道。
“要是仁义管用,还要什么法律!”
冷笑着,想了一会,朱国强便寻思着,要不让回头让府中的人写一篇文章,专门给“京观”贺彩呢?,哼哼,说老子杀伐太重,我倒要让你们瞧瞧,什么是以杀伐为荣!
其实,朱国强还真是以杀伐武功为荣!
或许,这正是他与这个时代人们最大的不同,尽管他也深受文明礼仪的熏陶,可是,学习过历史的他,自然知道17世纪后的几百年间,其实就是文明与野蛮的分水岭,大家一边玩命的文明,一边玩命的野蛮,文明是修练自身,对自己的文明,至于野蛮,则是对异族、野蛮人的野蛮,按照西洋人后世的说法就是“文明世界遵从文明规则,对野蛮人自然应该用野蛮人的规则”。
或许,这正是西洋世界近代崛起的根源——他们分得清!分得清什么是文明,什么是野蛮,什么是入乡随俗,什么是以彼之身还彼之道!
教化仁义有用的话要刀剑何用?现在他们不习惯。不过是因为自己杀人杀的太少了,杀多了。他们也就习惯了。到时候,自然也就不会说什么教化仁义了。
其实,那天在孝陵献完建奴的脑袋,彰显完军功后,朱国强还是按习惯把上万具建奴的尸体堆在南京城外,筑起了炫耀武功的京观。
不过半天的功夫,在驯象门外,一座占地数亩的方型京观,就出现在南京百姓的面前,百姓们站在这个炫耀武功的京观前面,他们的心情可谓是复杂至极。
他们固然满是自豪,但同样也是心惊胆战。
这可是万人冢啊!
这是聚集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冢!
单就是往这一站,百姓们似乎也呼吸到了空气中的血腥味!
对于民风柔弱的江南百姓来说,这座京观带来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凝视着高达数丈的京观,他们在感觉畏惧的同时,同样也感受到某种自豪——看吧!即便是建奴猖狂,可又能怎么样?最后还不是被世子爷筑成了京观!
在这一瞬间,似乎柔弱的民风也发生了一些改变!
很多时候唤醒野蛮需要用血,要么是自己人的,要么是敌人的!
只有血才能真正的唤醒野蛮!
而只存于史书中的东西,同样也给那人群中的读书人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
“德世子实在是暴虐的古今罕见,听说他在济南、在辽东、都筑有京观,德世子如此爱筑京观炫耀武功,实非天下之福!”
“是啊,我大明讲究以德服人,如此暴虐又焉能……”
不等那人说完,就有人大声反驳道。
“德华兄所言诧异,以德服人,于那东虏蛮夷,如何修德政?如何以德服人?要是他们施以之教化,又岂会杀戮我百姓?”
“正是,正是,东虏,蛮夷也,对蛮夷,就要用蛮夷的办法,以德服人,施以教化,那也得分人……”
不得不说,有明一代在“华夷之辩”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绝大多数明朝人还是能分得清得,大明的政治正确是什么?就是杀鞑子。那怕就是到了国家摇摇欲坠的时候,也是不改初心,杀鞑子可以,与鞑子和谈……绝对不可能!
在这个巨大的京观附近,围观的人群中,不仅有普通百姓,有官员士人,当然少不得也有慈悲为怀的出家人,在京观筑成后,就有和尚到此为其念经超度亡魂,不过,谁都没有注意到,在这些和尚中,却有一个人用异常复杂眼光打量着这座京观……
长江边,穿着一身僧袍的和尚,凝视着长江,似乎是在那里念着经,也许是在那里超度沉于江中的建奴,出家人慈悲为怀,即便是建奴也得超度一二。
“贝勒爷,奴才说过,汉人狡猾,万万不能相信,可是您……”
置身于江边,曹尔玉不禁长叹口气,那天在贝勒爷决定上船离开时,他就留了一个心思,在别人上船时,他剃光了头发,然后穿着僧袍,得亏他是汉人,说着一口流利的汉话,这几天冒充着和尚的他,并没急匆匆的逃过江去,而且寄宿于城外的寺院中,因为父亲研读经文的关系,经文他倒也能说上几句,所以也没人注意他这个逃难来的和尚。
躲了几天后,直到现在风声不紧后,他才离开寺院,但是在过江前,他还是来到了江边,祭奠死难的几万大清国将士,甚至就连同贝勒爷也沉入了江中喂了鱼——他在寺中藏身的第二天,就听人说贝勒爷一行上万人,四十艘大海船刚过镇江就被天雷劈沉了,那一带水流湍急,以至于船上的上万将士,甚至连挣扎的机会都没有,就沉入了江水里!
天雷!
这世上难道真的有神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2/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