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2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0/949


“世子爷,当年范复粹丁忧返乡时,曾途径济南,在王府里逗留时,曾指点过您文章,与世子爷也算是有半师之情。”
作为二十几年的老长吏,陈长庚对王府里的事情,自然了若指掌,当然也知道范复粹与王府的旧情。
“长吏,搁官场上这半师之情算不了什么,搁沙场上,更是毛都算不上!这可是要掉脑袋的!”
话糙理不糙,尽管知道那点情谊算不了什么,但是朱国强也算是想明白了一件事——范复粹压根就不想打!
估且不问他有没有军事才能,他既然下令兵马回营,而且又只身过江,只能说明一件事,他不想打!他想谈!
范复粹确实想谈!
他想谈的原因并不仅仅是他相信朱慈颖绝不会反,更重要的原因是,朝廷没钱了!
其实朝廷一直都没有钱。只不过现在更困难一些,但是真正的苦日子还在后面。
毕竟现在南京让眼前的这位德世子给占了。他不仅占了南京,而且还掌握了扬州。
只要她愿意,今年南直隶就不可能有一文钱的税银解到北京,甚至于就连江南的漕粮也无法起运——杭州正好卡住了大运河!
这对于本身就穷困莫名的大明朝廷来说,自然是再致命不过的打击。
从崇祯元年进京,期间虽说巡按江西,陕西两地,但是回京后先进大理寺,后直接升任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已大理寺之职代理刑部,进入内阁,可以说是大明朝罕见的提拔。也正因如此,对今上他一直怀有极深的感情,这也是他主动请旨督师的原因。
因为他很清楚,一旦逼反朱慈颖,朝廷恐怕连三个月都支撑不住,现在的情况是朱慈颖占着南京、据着扬州,死死卡住了朝廷的命门!
漕粮断绝、饷税断绝,还怎么打?
甚至于,通过私下的几次试探,他相信陛下也知道眼下的困境,但他在硬撑着。可这些事情,不是硬撑的啊,朱慈颖再怎么着也是宗室,虽说行事偏激,可大抵上还是在框子里的啊!
当然,打从朱慈颖在黄河岸边止兵不前后,范复粹就明白了他的心思,他不想反!
同样也在等待着朝廷做出选择,到底是逼反他。还是做出其他的选择?
逼反他对于大明而言,没有丝毫的好处。
好吧!
既然众人皆醉,那就由范某人出面吧!
于是乎这才有了范复粹的主动请旨督师,当然,那篇《讨建奴檄》也让他明白了德世子的初心。
宗室清贵,身份超然,按道理即便是一品大员也得向宗室行礼,可实际上那都是旧黄历了,搁现在就是“封国”知府拜见,也是平礼相见。但今日亦非往日,尽管范复粹贵为辅臣,可也是他主动行礼,而朱国强只是淡淡的说了声“范先生是我大明辅臣,一路辛苦,不必拘礼,请坐。”
如此就算是见了礼。
“谢世子赐坐。”
看吧,按礼辅臣在世子面前也没有坐的份,不像现在,一个知府就敢于王爷平起平坐,说白了,都是替皇帝弹压宗室。宗室不贵,皇家又能贵到那去?
坐下后,范复粹也没有和德世子套近乎,而是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
“下臣昨夜诵读《讨建奴檄》,此文笔力雄肆,鼓舞人心,其作用当不亚于一支千人劲旅。但愿辽东之地,凭此一纸檄文而定。”
对此朱国强自然点头表示赞同。
“倘能真如范先生所言,则实为国家之福,万民之幸了。”
看着十几年未见的德世子,范复粹很难相信,当年那个喜好山水书画德世子,居然长成了杀伐似二祖的性格,感叹之间,他不露声色的摸着胡须,正色说道。
“大军出师,颁发讨伐檄文,以振人心而作士气,自古为统帅所重。故当年汤王伐桀,有《汤誓》传世,武王伐纣,先作《泰誓》,后作《牧誓》。征讨有罪,恭行天罚。徐敬业起兵伐武媚,骆宾王为其作《讨武氏檄》,一代名文由此千古传诵。世子爷出师伐虏,亦将永载史册,《讨建奴檄》一文配上此次出师,自发布之日起,便已传遍南北两岸千家万户,日后也定当如《讨武氏檄》一样流传下去。但可惜的是以今日之处境,世子爷恐怕是有志而不能展吧!”
这个马屁拍的朱国强自己都有些脸红,毕竟这篇文章基本上是他半抄半改过来的。
当然尴尬之余,同样也注意到他最后的那句话,于是便皱了皱眉头。。
见德世子眉头微皱,范复粹心知自己已经经说到他的心底,便继续说道。
“所以,老朽抵达清河后,才下令各营兵马回营,让出北岸,给世子爷让出北上击虏的去路!”
什么!
朱国强的心里吃了一惊,坐在一旁的陈长庚等人也感到意外。范复粹的这几句话,如同石破天惊般震动了屋内众人。朱国强坐在椅子上,睁大眼睛,想将眼前这位阁老看个清楚,他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他这是什么意思?
震惊之余,朱国强微笑着说道。
“阁老让路予我,就不怕陛下怪罪吗?”
其实他心里更想问的是——你就不怕我去清君侧吗?
现在这么大么,大量的把路给让了出来。难不成真的想要投奔我?就是说当年咱们之间的交情有那么深?
“陛下怪罪?”
范复粹先是哈哈大笑,然后又沉声说道。
“东虏暴虐,行同禽兽,所过之处,杀戮劫掳,无恶不做!据我辽东,尽戮辽东之民,侥幸不死者,亦为奴为婢,受尽欺凌,剃发易服,变我衣冠,辽东遍地腥膻!东虏屡屡入寇,糜烂畿辅,老弱杀尽,丁壮为奴,丁女为婢,接连数次入关,糜烂畿辅于前,杀掳南直于后,杀我百姓岂止千万!毁我宗祠寺庙何止千百!如此,但凡稍有血性之男儿,又岂能坐视?世子爷身为高皇之后,自然不会坐视如此夷狄禽兽暴虐,世子爷领兵抗击鞑虏,保卫家国,陛下又怎么可能会怪罪呢?”
怎么可能怪罪?
他崇祯的肚量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豁达了?
他要是个豁达大度的皇帝,估计大明的天下都不至于到这个份上!
现在范复粹的话又是什么意思?
莫非是崇祯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不对啊,按历史上的说法,那位可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的主。这样的人在路又怎么可能会变得那么快?
想到这朱国强的眉头微微皱了起来,对于崇祯的态度他确实是深表怀疑呀。
见状范复粹心知德世子的心里必定有些疑惑,便说道:
“还请世子爷屏退左右,范某尚有几句话要与世子爷说。”
第267章
范复粹的大礼
屏退左右!
这是要说悄悄话了!
他范大阁老有什么悄悄话要和自己说的?
一旦说出这样的话,那接下来的事情肯定都是见不得光的。
见不得光的事情往往肯定是有那么点……草多少对自己总会有那么点好处。
“你们先下去吧!让卫兵离帐一丈!”
朱国强冲着帐在众人吩咐道,在众人离开后,范复粹压低声音对朱国强说道。
“世子爷,我知道你必定不信我先前说的话,今上确实曾有意圈禁世子爷于中都高墙,甚至就是现在,若是有可能,亦会如此!”
呃!
你不说我都知道!
那位皇帝在历史上可是有名的心眼小。而且多疑。就他这样的性格,又怎么可能容得下自己?
甚至朱国强非常肯定,只要这边自己被送进中都高墙,估计连半年都撑不了,小命就得丢在那!
心里这么想着。朱国强瞧着这位阁老,您老可真坦白啊!
难不成你是想劝我清君侧?
这黄河和对岸的十万勤王大军就是你的“投名状”?难不成这就是所谓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这个念头不过刚一涌现,就听范复粹继续说道。
“可今日之时局,世子爷清楚,天下人也清楚,外有东虏为祸,内有流寇为患,年年天灾不断,百姓游离失所……”
下面是什么?
是不是劝我清君侧?
余光打量着已是老朽的范复粹,朱国强的心底不禁好奇着他接下来会说什么。
现在该差不多直入正题了吧!
“此次,世子爷虽遭他人构陷,却仍尽发麾下兵马北上伐虏,更出《讨建奴檄》以表初心,世子爷拳拳赤子之心,天下谁人不知,只是我大明自靖信起,历代都对宗室防范甚严。世子爷今有水陆十万众,且皆为世子爷一人所招,兵强马壮,训练有素,此为我朝从未有过的事。朝廷对此,亦是会一喜一忧一惧。今上亦是如此,喜则,世子爷麾下精兵悍将无数,外可抗虏内可平寇,忧则……靖难旧事,群臣又岂能不忧?今上又岂能不惧?”
范复粹说的都是实话,甚至从他过河以来,说的就没有一句虚言,其实,做官做到他这个地步,官场的门道,他摸的很清楚,自然知道什么时候应该说假话,可是和眼前的这位说假话,他会信吗?
非但压根没用,甚至还会适得其反,与其如此,还不如说真话,反倒更容易达成目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0/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