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2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9/949


“我听济南的李松说,早前,德世子制出了“压水井”,那井可深入黄泉,汲取黄泉水,那怕就是百天无雨的大旱,仍然能压出水来!”
“那是自然的,别说是百日大旱,就是数年大旱,那黄泉又岂能干得了?”
“哎呀,什么黄泉水,不过只是乡野愚夫之见而已,就是挖井也是先浸出泥水,然后慢慢变清……”
“挖井费时费工,井价高昂,且大旱井中无水,本就是长有之事,难道各位忘这两年我河南各地的大旱了吗?”
提及家乡的大旱,众人无不是一阵哑然,闻言董明宽就道。
“可是德世子的压水井,却全无此忧,我听说,山东今年也是百天无雨,可以压水井却水流不断!”
“是啊,更要紧的是,听说那压水井打起井来,只要几个人用一个多时辰就能打出一口井来!”
“是极、是极,听说那井每口成井不过区区几两银子!”
“啊,这么便宜,到底是真的假的?”
在几乎每一个人看来,这样的井对全天下的百姓来说,自然是件大好事,尤其是现在各地动辄百天无雨的大旱之年来说,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尤其是对于河南这样已经遭遇了几年大旱困扰的北方省份来说,压水井可以一扫旧井的弊端,即便是久旱也能正常使用,这岂不是可以活民百万的大好事。
或许这些读书人出身各有不同,有豪富之家,也有寻常百姓之家,可读书人总都是讲究“耕读传家”,即便是豪富之家,家里有良田数万亩,地里旱得颗粒无收,他们同样也收不到粮食。当然,他们之中还有不少人出身寒门,他们更需要压水井,毕竟,家里的地大旱之年没有了收成,到时候饿死的必定还有他们的家人。如此一来,大家伙自然对这样的事情颇为上心。
要是那压水井,真能从地下压出黄泉水,岂不是意味着,即便是大旱之年,他们也能正常收租,有收成?
这是何等的大好事?
要知道在大旱之年,他们即便是强行收租,到最后也是逼着佃农逃离,沦为流民,一斗粮食收不到不说,要是佃农都沦为流民,流散四方,会引起民乱,到时候流民化为匪盗,袭扰乡间,哄抢士绅之家杀人抢粮不说,就是佃农大量流失,来年风调雨顺时,谁去给他们种田?
没有人种田那些田就是无用的废物。
可要是那压水井能在大旱时,能正常从地下汲水,从此之后就再不用担心大旱了,至于他们这些当主家的,自然也就能正常收租了!
“听说,德世子为了这个什么“压水井”,于作坊里不眠不休数十天,才大幅改进了工艺,制出了这种压水铁井。”
“铁井?”
“对,就是铁井,水是铁井从地下汲取上来的。”
“以铁井从地下汲水,真是让人匪夷所思。造出了如此奇井,天下百姓必定可以从中受益,不过,现在却只有山东一地百姓能用,实在是可惜至极。可惜,可惜……”
就在他们说着可惜的时候,不知是谁指着门边说道。
“咦,那不是济南李松嘛,快请李松来说说那铁井的模样。”
原本被友人邀请着来河南会馆聚会的李松,刚一进门,就被人邀围着,请他介绍“压水井”,尤其是当得知他见过压水井时,更是焦急的问道。
“李兄……这压水井到底是什么模样?好不好用?”
“确实好用,只要有人压井,就可以源源不断出水,我山东父老可谓是受益匪浅啊!”
李松说话间,为了表示恭敬,甚至特意朝着家乡的方向双手揖道。
“多亏了世子造井,今年山东不少地方,必定可以安度旱年。”
“哎呀,山东百姓有福啊,有福啊……”
在旁人称赞时,忽然有人在一旁说道。
“这样的好东西,世子爷又岂会让山东一地独享,我听说世子爷早就让书坊印出了《压水井法》一书,将此井分行天下,只要各地依照井法一书铸井、打井,就能制出这样的水井来!”
“啊,世子爷居然把井法印成书了,要是如此,这对我大明简直就是天大的好事啊!”
“是啊,是啊!明儿,我们就去书坊去看看,要是有书的话,就把书送回家中,嘱咐家人按井法制井……”
“哎呀,告辞,告辞,小弟先行一步……”
原本正和大家伙聊着天的士子,突然像是想起什么似的,匆匆起身离开了,其它人见状,诧异之余,才想到,那些书总归有限,万一要是书让别人买走了,那可怎么办?
这书可不仅仅是书,那是既是能救百姓于水火的井,同样也是名望!
更是财富啊!
众人一想那里还有心情吃喝,无不纷纷起身告辞,匆匆朝着书楼赶去……
区区一册书,对于这些云集与京城士人来说,意味着太多的东西,就得到这么一本书,他们无不是想尽一切办法,哪怕是足足有几千册,可是最后依然不够用,最后这样一本书居然被炒到了几十两银子一本。
对于方以智来说,当然不在乎这么一点银子,花了高价买了一本后,他就呆在房间里看了起来。研究了几天之后,越研究,她就越发觉得这种压水井的设计极为巧妙,不禁感慨道:
“这压水井可真是巧夺天工,设计的也是极为精巧,用一根毛竹入地就能从三丈半深的地下抽水,实在是匪夷所思!最重量的还是打那种水井实在是便宜的很。”
“确实如此,压水井便宜的很,只要把铁杆插入地下就行,需要井匠挖井就能打出3丈多深的深井,电视大旱之年也不需要担心井干,这再次救人性命的宝贝啊,”
感叹之余,孙之洁又说到。
“这两天我考虑了一下,于其埋身功名不如去辽东报效,世子爷确实是我大明难得一见的贤藩,我想入他幕府,报国仇家恨!”
好友的话让方以智顿时一阵哑然,孙之洁是孙承宗的孙子,崇祯十一,东虏进攻高阳,孙承宗率领全城百姓及家人守城,城破后自缢而死,孙家几乎满门尽死,只有区区几人因为在外地活了下来。
其实,方家和东虏也有家仇啊!
“我也有此意,这功名不要也罢。”
方以智哈哈笑道。其实,他一直在考虑这件事,多年来一直忧心国事的方以智,同样一直关注着那位世子爷,虽然错过了当初投奔他的机会,可现在去也不晚。现在有人同去岂不是更好?
第353章
誓扫虏奴不顾身
虽说方以智与孙之洁等人放弃了科举的机会从京城到天津走水路来到了大连,可一般人绝对没有可能见到大将军的,毕竟他是平虏大将军而非闲散的宗室。
其实方以智他们倒也没有想要拜见的意思,他们所以会来到大连是为了应聘入大将军幕府,现在拜不拜一件大将军,反倒是其次。
当方以智与孙之洁等人来到大连的聚贤楼时,这座巨型楼里已经住满了来自各地的士人,其实各地士人对于这位世子爷的评论不一,有人觉得他是大明难得一见的贤藩,有人觉得他是当世曹操,当然也有人觉得他好杀,尤好杀文官。
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这位世子爷绝对是个能征善战的帅才,在他的幕府之中必定会有出人头地的一天。
这也是这里会聚集这么多人的原因,也就是在方以智他们进去聚贤楼时,有一个骑着快马的男子快马加鞭来到大将军府。
那人一到府门前,就丢下马鞭跳下马,这人被带进府之后,他跪地拜倒,却是王府过来的信使:
“恭贺世子爷,世子妃有喜了!”
接过家信,甚至还未展开信封,朱国强便笑容满面。
“辛苦你跑一趟,有赏!”
然后,他就这样拿着信,足足半响都没有展开这封信。
当爹了!
尽管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但是当这一切降临的时候,朱国强还是需要一些时间去适应。
“可惜了,不能回济南看看。”
心里这么寻思着,他甚至想直接穿越回济南,到李静芸身边,可是这边总是很有忙不完的尽的事情。
“哎,先能把这个客人见过了再说吧。”
……
在旅顺的双岛湾码头上驶来了一艘三桅遮洋船,与后世不同,在帆船时代,作为深水港的旅顺口反倒不适合作为港口,而后世作为海上养殖基地的双岛湾,却是这个时代最适合停泊船只的海湾,就像19世纪之前的澳门一样。
在船经双岛的时候,坐在船上在船的祖泽溥,偶尔会把目光投向湾口的双岛,当年东江镇总兵毛文龙就是在岛上为袁崇焕娇诏杀死,也正是从那时起,对于辽东的将门来,心里就只剩下了两个字——自保。
船入双岛湾,湾中泊着数十艘大小不一的海船,虽然谈不上桅帆如林,可这样热闹的港口,在辽东也是少见的很。
“看来,大将军理政确实有那么几分本事!”
祖泽溥有心里自言自语道。
因祖泽溥一行人上岸后,很快就港口的官员相迎,在得知他们来意后,便后港口的官员就派来数辆马车供他们使用。
车,是四轮大马车,对于这种四轮马车祖泽溥倒也不陌生,毕竟,早在几个月这种最早时兴于济南的马车就已经被商人卖到了锦州,不过与锦州年久失修官道不同,从旅顺往大连去的路却是碎石路,虽然有些颠簸可马车行进的速度很快。
“二少爷,小的听说这几个月,德世子的平虏军,整天就是修路,估计修的就是这样的路,先前小的还不太明白,现在想想,平虏军用路把各地联在一起,要是以这样的大马运兵,一天可以行军百里……”
感受着这种弹簧马车的轻微的颠簸,费明杰颇有些感叹的说道。
“好像这种四轮弹簧马车也是从济南专出来的,再加这个官道,哦,对了,好像山东那边也在修路吧!”
四轮弹簧马车出自于济南,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一开始是为了工地间运输材料,需要大量重载四轮马车,后来自然扩散到各个行业,甚至就是南下的时候,南下大军也是搭载着大量四轮马车。至于山东各地修路,那也是“以工代赈”的需要。
心不在焉的祖泽溥,只是轻应了一声,然后把视线投向车窗外,透过车窗的木格,他看到远处的山坳间一阵黑压压的马群正在那里奔腾着。
“居然有这么多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9/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