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3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6/949


“四石,我们早晚会跟荷兰人决裂,快则四五年,慢则七八年,还是先抓住他们的一些把柄的好,有了这些把柄,咱们才能在决裂时丢出来,现在既然他送了把柄过来,不妨先攒着,等一等,等到时机成熟时,再兴师问罪。”
和荷兰人决裂是必然的,或许现在大明需要这个“海上马车夫”,但是当大明在南洋站稳脚的时候,就是把荷兰人赶出南洋的时候,巴达维亚……那里自古以来都是大明的领土啊!
要知道,那里的土邦曾经可是接受大明册封的,甚至大明在那里还有旧港宣慰司那样的衙门,这不正是“自古以来”的名证吗?现在不过只是一时权宜之计罢了。
“可是那些武器要是落到建奴的手里,肯定会给咱们造成威胁的!”
“只是一些火绳枪而已。”
冷笑之余,朱国强反问道。
“四石,你猜,现在有没有建奴混进咱们这边偷刺探军械机密?”
“这……”
世子爷的问题,让石磊眉头皱成了一团儿,连忙说道。
“世子爷,臣这就去查办此事!”
……
每天都有人逃到大连,这些被建奴从关内掠到关外的百姓,这一路上不知遭受了多少劫难。尽管需要对这些难民甄别,可实际上这种甄别不过只是了胜于无,不过只是随意询问几句话而已,毕竟,女真建奴是不可能逃过的,逃来的肯定都汉人。
其实,倒不是没考虑过这些难民中可能混杂有建奴的探子,可是因为这些难民都是送到大连做工,倒也不担心其中有探子,至少不担心探子打开城门——因为大连没有城墙。
而且那边确实需要工匠和劳力。
曹尔玉也就是和这些人一起混进大连的,不过在这里他叫曹喜,是从建奴庄子里逃出来的逃奴。
对于当惯了主子的他来说,想掩人耳目并不容易,毕竟,奴隶就是奴隶,奴才不等于奴隶。
庄子里的奴隶是要挨打的,奴才那可都是主子面前的红人。为了适应一下身份变化,他甚至特意跑到庄子里去体验了一阵子生活,那几天他可是没少挨打,更是没少受气。到最后也是从庄子里逃出来的。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这个是爹告诉他的道理,后来更重要的是要在主子面前表忠心,吃这些苦主子可都是看到的,只要主子看到他的辛苦,就肯定会记得他,将来才会重用他。
这么一想,吃的这些苦也就是值得的。不过现在的问题是,他在大连城里招的这些苦受的这些罪,外人看不到啊。
外人看不到,主子更看不到。
“你说我这是遭的哪门的罪啊?”
头一次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曹尔玉在心里自言自语道。
对于当惯了奴才的他来说,尽管他内心千方百计的想为主子把事情办好,可是办的这些差事,总要让主子看到自己的辛苦吧。
可是在这个地方无论受多少罪,受多少累,主子他也看不到啊。
而且对于主子来说,他可记不住你受了多少累,最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办成差事。
可是这个差事难办啊!
第385章
葡萄牙人来了
已经两个月了!
在过去的两个月中,以“逃”出建奴庄园的曹尔玉一直在工地上干活,虽然是大家公子出身,可曹尔玉确实能吃了得别人受不了的苦,在工地上像普通的劳力那样,整个抬石砌墙,尽管人累得像死狗似的,可是他仍然咬牙撑了下来。
还要等多长时间?
曹尔玉不知道,直到现在他都没有机会靠近炮台,原本他以为筑铳台肯定有机会接触到明军的大炮,可谁知道平虏军却从没有给过他机会靠近铳台,更别说靠近炮弹的机会。
炮弹!
曹尔玉之所以会“逃”到这,就是想弄清楚开花炮弹的秘密。尽管回到大清国后很快就铸出了开花弹,还有那种木制的引信,可是前后多次试验都失败了,开花炮一打就炸,直接在炮管里炸开了。
为什么会这样?
前后试了几十次后,实在是没了办法的曹尔玉一咬牙,“逃”到了大连,他想在这边打探开花弹的秘密。
可两个月来,尽管他一直在铳台这边干活,眼巴巴的看着铳台上的大炮,可却压根没有机会接触上面的大炮。
总不能就这么在这干一辈子的苦力吧!
曹尔玉在心里嘀咕着,其实,这两个月他不是没有收获,比如他第一次见识到了不用火绳的“石发枪”,当然还有它的纸包装药,尽管他还没有购买“石发枪”的资格,但是他却凭着记忆,硬记住了它的模样,其实和之前缴获的那几支明军的火枪倒没有多少区别,过去一直不知道那些枪是怎么发火的,这一次倒也弄明白了原理。
可是他更想弄明白明军的大炮是怎么打开花弹的啊!要是说明军的什么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恐怕就是明军的开花弹了,那种印象实在是太深刻了,深刻到让他每每都会从噩梦中惊醒。
可越是想要得到,就越难得到,就像现在,用了两个月的时间,累死累活像条狗一样,只能每天远远的望着那些大炮。
这命啊……
难不成真的要做一辈子苦力?
可惜不能到兵工厂啊。
又一次,曹尔玉在心里暗自嘀咕着,他们这些逃过来的难民,往往都是被打发过来盖房子、筑堡,其实都是些辛苦活,这也是一种变相的甄别,这种苦日子本身就是在熬人,有几个锦衣玉食惯了的探子能在这里撑上一年半载的?
甚至就是现在,曹尔玉的心里都打了退堂鼓。
要不然就回去吧……
几乎是在曹尔玉心里蒙生退意的时候,随着铳台的施工的进展,侧墙终于接上了正墙,站在脚手架上砌墙时,曹尔玉的眼睛不时的盯着铳台上的大炮。
“这炮可真大啊!”
那炮口能塞下一个脑袋吧!
就在曹尔玉在脑子里记着大炮的外形时,突然,他的眼睛落到了远处的一个炮位上,那边炮手们似乎正在进行操炮训练,只见他们打开一个木箱,然后从箱子里捧出了一个。
那是……炮弹!
不仅仅只是炮弹!
炮弹的后面连着布包,而布包与炮弹之间似乎是……是木头!
瞬间,曹尔玉明白了,他的双眼里尽是喜色。
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炮弹之所以会在炮膛里爆炸是因为炮弹壳太脆,直接在大炮里炸开了,可要是在开花弹后面装上一层木头,那层木头岂不就像过去打开花弹时塞的那层泥?有一层木头挡着,炮弹自然就不会在膛里头碎开了。
我明白了!
终于弄清楚了其中的关键后,尽管内心欢喜非常,但曹尔玉并没有表现出来,当天下午,在他就离开了大连,不是从往北,而是走水路去了天津,从天津返回大清国沿途并没有多少关卡,况且还有晋商的帮助。
在曹尔玉登上驶往天津的船只时,在大连港内,四艘荷兰武装商船也在小舢板的拖曳下缓缓的驶出了港口,置身在盖伦船高耸的船艉上,范·迪门的心情可谓是五味杂阵,一方面他为自己能“敲”开大明的国门而得意,而另一方面,他却同样看到了来自大明的威胁。
“他们已经占领了福尔摩沙,将来他们会不会染指巴达维亚呢?”
内心带着这样的忧虑,范·迪门又一次把目光投向另一艘船,希望揆一他们的朝鲜之行,能够有一定的收获吧!
但愿鞑靼人能够拖住他们的脚步吧!
……
几天后,尽管船上没有向导,但是两艘荷兰的武装商船,还是驶近了朝鲜海岸,不过在揆一的要求下,两艘船一直与海岸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他之所以会下达这样的命令是因为在大连获得的一个情报。
“明国人在朝鲜人的海岸上设立了一个堡垒,他们在那里驻扎了很多军队,我们绝对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揆一又一次拿起望远镜观察着海岸,观察着海岸上的朝鲜人。
“可是,专员先生,我们怎么样识别鞑靼人呢?”
皮尔斯少尉问道。
“很简单!猪尾巴!”
揆一答道。
“那些鞑靼人都留着猪尾巴似的头发,就像……咦,那是……”
突然揆一不再说话了,他有些激动的透过望远镜盯着岸上的人,那些人似乎就是传说中的鞑靼人。
“我的上帝,没错,没错,他们就是鞑靼人……”
又一次,揆一郑重其事的提醒道。
“皮尔斯少尉,记住,从现在开始我们都是葡萄牙人!”
即便是直到现在,揆一的心里都很佩服总督阁下的英明,冒充葡萄牙人,这恐怕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计谋,对于葡萄牙骗来的澳门,整个荷兰东印度公司可以说是眼红至极,可惜同样的骗术只能用上一次,荷兰人肯定不可能再故伎重施,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眼红澳门那个据点。
如果明国人知道葡萄牙人居然和鞑靼人合作的话,他们肯定会把葡萄牙人赶出澳门,到时候,也许可以游说明国人把那里租给荷兰,租给东印度公司!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6/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