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3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4/949


不过今年与往年不同,多少年来,第一次辽东的军民不用再担心东虏鞑子“抢西”,不用成天担心吊胆的忧心着性命。
今年是个好年啊!
从锦州到大连,虽然是天寒地冻的,可是老百姓的脸上却带着笑容。甚至对于锦州等地的百姓来说,多少年来,他们第一次过了安稳且暖和的冬天——去年祖总兵在锦州城外开了一座煤矿,挖出了许多煤,有了煤自然不需要再为过冬取暖发愁了。
当然,锦州城的百姓们并不知道,这座煤矿对于隔海相望的大连同样也是极为重要的——大连的铁厂既需要位于大同江口带方堡殷粟铁矿优质的铁矿石,同样也需要锦州出产的优质煤炭炼焦。
在这个冶金技术相对原始时代,优质的原料是保证火器质量的根本前提,而低硫低磷铁矿是最好的铸炮原料,英国海军之所以能够统治大海,瑞典的低磷铁正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当西班牙、法国的炮手们心惊胆战的担心着大炮炸膛时,英国的炮手们却可以肆无忌惮的开炮。
甚至,炸膛,也是明朝鸟铳兵们最担心的事情,为了减少炸膛的可能,他们纷纷减少装药,很多人将鸟铳炸膛归咎于明朝的腐败,可事实上,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原料的质量,中国的铁矿石本身就普遍含硫、含磷较高,结果从宋代起又走上了以煤炼的“异端”,煤炭里的硫、磷等杂质进入铁水中,进一步恶化铁的质量,硫磷严重超标导致铁料变脆,自然更容易炸膛。
所以在建立大连兵工厂后,朱国强就一直没有放松质量关,先是以欧洲19世纪早期的石砌炼铁高炉为原型,建了两座周产量100吨的炼铁高炉。随后又建了简易的炼焦炉,炼焦的煤一开始用的是本地煤,后来改用了锦州煤,它的硫磷含量更低。铁矿石来自殷栗,那里产出的低磷、低硫铁矿石,质量或许不及本溪,但却远胜于国内的其它铁矿。
优质的原料保证了大连火器的质量,但是,有时候质量并不是第一位的。
“世子爷,现在外售的火炮,我们采用的是铁模,先以沙模铸铁模,再以铁模铸炮,其铸炮速度快不说,而且成本极其低廉,不过因为铸炮的铁都是外购的废铁,一斤要20文钱,一门炮铁价就要50两银子,要是换成咱们自己炼的铁的话,成本至少能降低一倍……”
在铸炮的车间里,看着工匠们将火红的炮身从铁模中取出后,随即用工具直接平整炮身、炮膛,朱国强笑道。
“咱们铁质量太好,这些炮是卖给建奴的,用不了那么好,甚至要不是为了样子,都没有必要平整炮身。”
质量太好,也是挺无奈的,为了保证“质量差”甚至不得不用价高质次的废铁,更是让人无奈至极,可这没办法,毕竟这些炮都是“外销货”。
“世子爷,咱们的铁铸的炮可以打1000发都没问题,用劣铁最多也就是三百四五十发,哎,就是成本太高了些,算起来可不划算啊。少挣了不少银子啊!”
陈于阶的语气颇有些可惜。
他不仅仅是铸炮师,同时还是兵工厂的负责人,作为徐光启的外甥,他虽然未曾获得科举上的功名,但因自幼跟随徐光启学习西学,在天文和军事上颇有建树,因此于崇祯二年进入北京的历局参与历法编修,历史上于崇祯十二年受到史可法的推荐成为钦天监博士。李闯攻克京城,崇祯殉国后,他又出任弘光朝的兵部司务,负责火器的督造。但在清军攻陷南京之后,于鸡鸣山的观象台上自杀殉国。
不过,现在他的命运却发生了一些变化,去年他被朱国强召至军中铸炮,凭借着在徐光启那学习的铸炮等方面的知识,再加上提供给他的一些资料,他很快就掌握了书中的兵器制造知识,与孙和武擅长铸炮不同,他不仅擅长铸炮,而且还擅长制造机器,不过半年的时间,就参照朱国强带来的实物和图纸,制造出了上百台各种机床,那怕是那些机床都是19世纪前期水平的,可在这个时代,也足够逆天了。他甚至带着两个侄子——徐光启的孙子,办起了工徒学校,专门教授机器方面的知识。
“没事,银子挣少点,没关系,大不了再多找几个买家。”
朱国强笑道。
为了将火炮低质化,除了劣质的铁料外,甚至还特意特意用了铁模铸炮这一“神器”,它的唯一好处就是加快了生产速率,但是铁模铸炮的产品白口化非常严重,由于冷却速度太快,虽然比较光滑,但是生成的几乎都是白口铁,导致脆性增大,火炮的性能严重下降。
这些重量近三千斤的大家伙,都只能用在船上,既便是勉强用于野战,也没什么机动性。所以朱国强倒也不担心建奴把它们用在陆地上。
当然,建奴的求购倒让朱国强找到了一个发财致富的新路子。
“买家?咱们的炮又有新买家了?”
陈于阶疑惑道。
“子升,世子爷指的应该是日本人吧,既然建奴要越海去抢倭人,只要来回抢上几回,他们必定会铸炮建炮台,咱们到时候正好把炮卖给他们,让他们和建奴打个痛快……”
孙和武的解释,让朱国强哈哈大笑道。
“不把军火卖给交战双方的军火商不是好的军火商,他们之间打的越厉害,咱们的大炮就越好卖。而且火炮的寿命低也没关系,寿命低了他们才会买更多的炮不是?”
在这一瞬间,朱国强似乎摇身一变成了二十世纪的日本商人——产品寿命?寿命那么高干什么?够用就行了!什么?有点低?不低的话,你们能经常换新的吗?
反正一句话,价高质差,这才是王道。
其实质量可真不差啊!
而且绝对比这个时代澳门卜加劳铸炮厂铸出来的炮质量要好。现在卜加劳铸炮厂的炮可是东亚有名的名牌货,别人不说,郑芝龙就曾一次就购买了150门用于武装他的舰队。
离开了铸炮厂后,朱国强朝着不远处的枪厂走去,往那边走去时,不需要抬头就能看到两座高耸的烟囱正地喷吐着煤烟,那是蒸汽机的烟囱,五个月前,在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问题后,大连兵工厂终于进入了蒸汽时代——三台本地产的蒸汽机分别安装在步枪厂和铸炮厂,尽管它极其笨重,而且动力不过只有区区十几马力。但仍然为两座工厂提供充足的动力。
蒸汽动力的使用并不仅仅只是为工厂提供了可靠的动力。最重要的是,它的出现提高了机床的转速,不仅提高了生产速度,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机床的加工精度。正得益于此兵工厂才制造出了合格的万向引信,这也让朱国强第一次不需要再从另外一个世界购买榴弹引信的配件,从另一边购买虽然不贵,可是危险啊,虽说他们不一定知道那些零件的用途,但是小心一点总没错不小心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
当然,最重要的是,加工精度的提高,让工厂生产一些工业化产品成为了可能。
“我们的新式步枪制造的怎么样了?”
第406章
世子爷要两年平辽
新式步枪,或许谈不上什么新式。
其实一直以来大连兵工厂制造的火枪,都是以恩菲尔德P1853为标准,甚至就连图纸,也是朱国强从另一边灯塔国某个老枪网站上下载的。
不过,之前的并没有膛线,只是滑膛枪而已。现在要制造的则是标准化的恩菲尔德P1853。虽然它是“老古董”,但在这个时代,无疑是种划时代武器,它的膛线配合底部凹陷中空的米尼弹,使得其精度、有效射程大为提高的。
尽管对于线膛枪的好处,很早就已经了解了,但是出于技术难度上的考虑,在他的建议下,朱国强选择了外周带有膛线的列奈克式独头弹结构的子弹,弥补滑膛枪的不足。
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对线膛枪的追求,甚至大连兵工厂从建立时,就一直在做着技术方面的准备。
滑膛改线膛不是一个小问题,这不单关系到加工硬件——车床的技术水平,更与技工有关,尽管有拉膛线的拉床,但是给所有火枪刻上规范统一的膛线一点都不好玩。事实上,在另一个世界的1850年代,英国的军工厂就因为线膛枪制造繁琐,次品率高导致罢工频繁,生产无法维持稳定,线膛枪供不应求,这也是为什么直到克里米亚战争英国使出吃奶的力气也没能全面列装线膛枪,法国则干脆墨迹到1857年。
甚至,这还是在两国从美国引进了新式机床的情况下——美国发明家伊莱·惠特尼在枪械生产中采用标准化零件,保证零件可互换。在此之前,枪支完全由人手工制造,每个制枪匠人做出来的枪都是独一无二的。直到
1851年的世界博览会上,英国人才发现,利用惠特尼的生产体系,美国人制枪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他们。而且标准化也为线膛枪和米尼弹铺平了道路。
历史上,英国是通过引进美国机床解决了线膛枪标准化的问题,但在这边显然不太可能,尽管朱国强从国外的极客网站了下载了惠特尼发明的机床图纸,以博物馆的名义委托小厂定制了一批设备,但从工人掌握生产技术,再到生出来符合标准的零件,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世子爷,要达到零可以互换,第一当然是定出每一个零件合理的公差,在最大、最小范围内,军械仍旧要能正常工作,现在我们的工人,需要熟练掌握机床的操作,生产出的零件要符合公差,这又需要校验……”
一个相同的零件,只要是同型的枪械,都可以置入使用,不仅对兵工维护系统而言,意义重大,可以大幅减轻军械维护的资源,更能提高生产速度,但是仅仅只是有机床和刀具精密到能生产出符合公差的零件还不行,最后还要有恰当的质量管理,凡是不合规定的就要退回去重做。这一连串的作业程序都必须到位,才可能生产出可以替换的零部件。
那怕就是P1853的零件公差很大,没有恰当的质量管理,也没有任何意义,况且还有工人的熟练程度,这一切都需要时间!
时间!
而朱国强现在所欠缺的就是时间。等到陈于阶说完后,他才说道。
“要尽快把第一批步枪生产出来,今年,咱们要打一场大仗啊!”
一场大战!
这是不可避免的啊!
其实,与黄台吉的合作,并不是仅仅只是向他出售火炮供他装备水师,还有情报上的合作,他向大连提供了不少多尔衮方面的情报。当然,这样的合作与多尔衮之间也有……甚至比黄台吉还早一些。
得益于此,现在朱国强可以准确的掌握他们的动向,虽然有一定的延后,但至少战略上的情报还是相对准确的,就像多尔衮那边前阵子送来了黄台吉将要越海东掠倭人的情报,至少证实了想要东掠日本的不仅仅是黄台吉,还有他麾下满清权贵们。
毕竟财帛动人心啊!
“去年,从关内撤回来后,占据了沈阳的多尔衮就开始了对江北生女真的讨伐,他们向北一直讨伐到乌苏里江入海口,向东直到滨海,山林、河边、滨海的不下30000户生女真都被其招降,并且迁移到沈阳周围,这些生女真无一不是茹毛嗜血蛮夷……”
提到生女真时,朱国强自然想到了陈无敌和钱德功都提到的“鱼皮鞑子”,那些人蛮野不知生死,他们拿着狼牙棒、斧头之类的钝器,在战场上横冲直撞,铁人军或许是人肉坦克,但是那些不知生死的“鱼皮鞑子”,可真的不知死为何物。
原本几百、几千人,就让他们觉得的头痛不已,现在多尔衮麾下足足有四万多人!
为了壮大招降生女真,甚至越海到了库页岛上,要是再给他一年的时间,还不跑到到北极圈去?
“自觉力量状大的多尔衮,已经把目光投向了蒙古,他准备在今年击败漠北的喀尔喀蒙古,而且日子也都定好了,等到春天之后,就立即出兵蒙古!”
“世子爷,他可真会挑时候啊!”
盯着地图,陈无敌感叹道。
“过了一个冬天,是蒙古人马匹最虚弱的时候,他们那里扛得住多尔衮的大军?即便是蒙古人逃了,他们也逃得不安生,没办法放牧,他们的牲畜就长不了膘,他只要沿着水草追击,蒙古人到最后,也只有投降的份。”
“就是多尔衮击败了漠南蒙古,把漠南蒙古变成了满清的忠犬,他对蒙古人了解的时候,既然要下手,肯定挑蒙古人最虚弱之时。”
钱德功顿了顿,然后说道。
“世子爷,他们出兵,咱们也出兵,只要他多尔衮,把精锐往蒙古一派,咱们就出兵,凭着沈阳的那些残兵败将,哪里是咱们平虏军的对手!”
“世子爷,现在多尔衮可谓是兵强马壮,若不加以压制,任由他夺取蒙古,有了蒙古的百万人丁,他势必将成为大明的心腹之患,这条狼,必须要打掉!”。
漠北蒙古有多少人?
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但可以肯定的是历史上,葛尔丹击败漠北蒙古后,其实力甚至可以挑战满清,而满清用了数载将其击退后,漠北蒙古王公笼络部民不下三十万,十之七八都被葛尔丹“裹胁”到了准格尔。当然那些人到最后都死在乾隆授意屠杀了。
朱国强突然说:
“今年,我们在收复辽东。”
“啊?”
刘汉仪、万寿琪、阎尔梅他们无不是一愣。
“收复辽东?”
“对,就是克复整个辽东!”
朱国强继续说道:
“今年,嗯,应该说是今明两年,我们要克复整个辽东。这么说吧,今年关内的乱相大家已经看到了,闯贼陷洛阳,福王被杀,天下震动,现在关内的乱局一天甚过一天,如果我们不能在今明两年解决掉建奴,等到关内局势完全崩坏时,我们又怎么能抽身关内?只有彻底解决了辽东的建奴,如此才能在关内局势崩坏时挥师入关,平定流寇,安抚天下!”
当然,到那时崇祯已经像历史上一样殉国了,那个时候的大明,将是一个把门向自己完全敞开的大明。
只要自己挥师进入京城,那些人就会主动的劝进,到那时大明的皇位,也就会自然而然地烙在自己的身上。但是,有时候自己必须能够从关外抽身出来,把全部的力量用在关内,只有如此,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彻底消灭流寇,结束国内的动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4/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