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3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6/949


正如黄台极和多尔衮那边内线提供的情报一样,多尔衮还是在春天时出兵了,春天是蒙古人最虚弱的时候,饿了一个冬天的战马牲口都极度的虚弱,这是进攻草原最好的季节。
当然,为了促成这一切,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朱国强一再的以平虏大将军的名义请求派兵入关,尤其是在张献忠攻克襄阳后,襄王被杀又让他找到了入关理由。
面对他接二连三的请求,朝廷的态度是坚决的——平虏大将军不得入关,甚至禁止他私回山东。
好吧!
一边是朝廷的拒绝,一边是他的不断请求。
几个月来,这件事闹腾的可谓是天下皆知,似乎所有人都看到了平虏大将军的“野心”,但这恰恰也促成了多尔衮的征蒙。
从最初的三万,到六万,现在,多尔衮又一次调动援兵了!
“……自从多尔衮进攻草原以来,土谢图汗的衮布就利用蒙古的特殊地理,和建奴周旋,建奴攻来的时候,他们就利用草原的宽阔到处逃亡,等到建奴粮食不够以后,就会自动撤走。”
当陈无敌介绍着地图时,朱国强只是一方不发的盯着地图。
在满清兼并了漠南蒙古,并且,黄台吉继承了蒙古大汗的尊号。这在蒙古的历史上,虽然不能够说是史无前例,但是有一点必须承认:那就是黄台吉创立了新的规矩。因为按照蒙古的规矩:在蒙古各部,只有铁木真的后人才能成为蒙古大汗,并非出于铁木真家族、还具备大汗尊号的人也有,他就是蒙古历史的也先。不过,也先因为坏了规矩,最终遭到了刺杀。而黄台吉是第二个不是铁木真的后人却敢于当蒙古大汗的人。
并且,黄台吉的蒙古大汗尊号,确实得到了漠南蒙古的承认。不过,在黄台吉时代,满清皇帝的蒙古大汗尊号,也只有漠南蒙古承认,其余的蒙古部落,对于这种情况也是不承认的,比如漠北蒙古。在满清入关的第五个年头,他们就不可避免和漠北蒙古发生了冲突。当时漠北蒙古不断派人前往漠南蒙古进行游说,劝说漠南蒙古各部断绝和满清的联系,回到蒙古人的圈子里。
这就有了多尔衮亲自带兵讨伐漠北蒙古。他之所以在南明尚在抵抗时,如此兴师动众,是因如果不能够做到杀一儆百的话,很有可能导致漠南蒙古背叛满清,如果漠南蒙古选择背叛的话,明朝军阀会背叛,南明也会大规模反攻。因此,征伐漠北蒙古甚至关系到他们生存。
建奴前后进入漠北蒙古两次,都给了漠北蒙古一定的打击,毕竟在军事上,漠北蒙古确实无法抵抗清军的进攻。但是漠北蒙古和过去一样,打的是敌来我退,敌退我进避免会战的战术。毕竟满清不会恋战,因为南方的南明还在和清朝打仗,如果满清两头开打的话,他们很可能在漠北蒙古和南明的夹击之下陷入崩溃。
最后多尔衮是如何选择呢?
禁止贸易!
这是历代中原王朝最擅长的手段,多尔衮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没有足够的兵力用在蒙古。这也是他为什么会不断增兵的原因。
“……得益于漠南蒙古的支持,多尔衮自领兵攻伐草原以来,一路沿水草进攻,所以尽管蒙古人不断退缩,试图避开决战,但实际上,他们的损失却在不断的增加,他们已经失去了大量的牧奴、牲口,毕竟,人和牲口都需要水,都需要牧场,所以,只要建奴不断进攻漠北的牧场,令其没有牧场放牧,那么漠北蒙古的崩溃不过是早晚的事情……”
看着世子爷,陈太极手指着草原上后世库伦的位置说道。
“世子爷,现在多尔衮已经领兵攻入漠北腹地,但是蒙古太大,他想要逐水草而击,迫使蒙古人向其投降,就必须要投入更多的兵力,目前他在蒙古的的兵力多达六万人,而这次他又调了三万人马,增援蒙古,倒不是因为他的损失很大,实际上,我们的情报显示,他们的损失极其轻微,主要是因为蒙古太大,他必须要投入足够的人马,才能达成目标,否则根本无法对蒙古人造成致命的打击……”
“那么现在,多尔衮在沈阳一带,还有多少兵力?”
石磊答道。
“回世子爷,最多五万人,其中有三万以上的汉军!”
汉军。
在建奴的序列中是个极为特殊的存在,过去他的主要来源是的投降的明军将领率领过去的官兵,但现在无论是多尔衮也好,黄台吉也罢,都通过征召汉人包衣的方式,以为汉人为兵。
当兵力不足的时候,那怕是奴隶也成了他们补充的兵源。
“到目前为止,有多少蒙古人臣服他们?”
“目前掌握的来看是七万户……”
“七万户,差不多就是七万兵马了,这么算的话大约也就是多尔衮的兵力差不多有二十万了……”
略微点了下头,朱国强的心情颇是复杂。
尽管自己重创了满清,可是他们的兵力反而进一步增强了,黄台吉练起了新军和高丽八旗,甚至还劫掠日本,至于多尔衮一路北伐生女真到黑龙江入海口,招降了几万户生女真。然后又一路征讨蒙古,收降七八万户蒙古人。再加上他将汉人奴隶编成汉军,现在麾下的兵马居然接近二十万。
这只蝴蝶的翅膀扇得可真够厉害的啊!
“是时候解决了他了,要不然恐怕就真的尾大不掉了!”
“世子爷,夏天要到了,这时候,可不适合打仗啊!”
钱德功提醒道。
古代战争一般选择在秋收之后。一则农闲征兵易,不影响生产;二则粮足,军队的物资容易调集和征集,且进入敌国之后,可以很方便的从敌国地方上抢得粮食草料。三则天气凉爽,士兵不会产生厌战情绪,并且天热容易滋生细菌,军营里一大堆人挤在必定会导致瘟疫流行。
所以夏天,绝对不是打仗的好时机,但……那是过去。毕竟,夏天时所谓的瘟疫流行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野外卫生条件的恶劣,只要做好卫生就行,毕竟绝大多数传染疾病都是因为军营里的卫生条件恶劣所引起的。
“那是过去,可不是现在,咱们现在天天在夏天进行演习,也没见得有有疾病流行,放弃夏天只是不适合打仗,不是不能打仗!抓住这个机会,争取在冬天来之前结束战斗,干掉多尔衮,让大家伙儿好在春节的时候回家过年!”
顿了顿,朱国强说道。
“灭了多尔衮回家过新年。”
行了这就是这次出兵的口号了。
第409章
盖州城下
战略上的决策已经做出决定,接着便是整军准备出征。
“处心积虑”的准备一年多,大连这边已经为战争作好了准备,经过一年多的整合,朱国强现在手里的部队足足十二万多人,这还不包括水师。
作为成祖之后,第一个执掌军权的宗室,包括“平虏大将军”这个职务,都是临时的,至于其它的职务……一个没有。
还有,平虏军现在还没有朝廷的编制,仍然是乡兵,就像是晚清的团练一样,属于没有“编制”的临时工,可这个“临时工”却拥有实打实的十几万大军。
而这样的临时工,却又是由平虏大将军统领,他并不是正规军,但却像正规军一样卫国戍边。类似的事情,或许翻遍中国历史能找出来,但是在大明朝却是蝎子粑粑独一份。
尽管平虏军是没有“编制”的临时工。可是他却是这个时代唯一一支日夜操练的部队,不过即便是如此,从动员到出征,仍然用了足足半个月的时间,才完成准备。
崇祯十四年六月初九,平虏、平狄、征虏、虎贲、鹰扬五镇再加上将军府的直属部队,六万大军向盖州出击时,作为前锋的梅春率领着虎威镇近一万两千官兵,已经抵达了盖州。
尽管盖州城内只有不到五千清军守军,但是此时的盖州城最不是旧时的那座中式的城池,而是一座棱堡化的城池。厚重的棱堡工事保护着这座要塞化的城市。
“这城墙可真够厚的啊……”
从望远镜中,看着已经变了模样的盖州城,梅春自言自语道。
表面上看似镇定的他,心里其实正犯着嘀咕,毕竟,这可是他到平虏军中的第一战啊。
过去他是孝陵卫的指挥使,现在他是虎威镇总兵,作为九镇总兵之一的他,内心深处极为渴望通过一战来证明自身,毕竟,于外界而,他这个总兵唯一的功劳就是南京的“献城”。
而现在就是证明自己的机会。
只是眼前的这座城……
这可是建奴在两军对峙前沿最重要的据点了,如何才能拿下他?
“厚,不是关键。”
盯着盖州城,李云昆神情严肃的说道。
“根据咱们在战前搜集的情报来看,建奴特意吸取了四方山城炮击的经验,除了城墙加厚,修筑缓冲坡用于抵挡实心弹炮击之外,还在城墙后方筑了营垒,营垒全部用腿粗的大木搭建,上面覆有厚达一丈的厚土,门前有土坡抵挡破片,除非炮弹直接打进不到三尺宽的门洞里头,否则炮弹即便是打进城中,也不会给建奴造成什么伤害,要不然,就得直接打到城头上!”
建奴的反应非常迅速!
无论早黄台吉还是多尔衮,面对威力强劲的高爆榴弹,建奴的反应极快,甚至超过了世人的想象。
其实,就挨打之后的反应来说,建奴的反应确实很迅速,甚至两百多年后的鸦片战争结束后,修建大沽炮台时,鉴于英军榴弹的杀伤,他们特意把营房修建成了半圆形,如此一来,榴弹击中营房时,就会滚落到地上,而且营房之间也相隔丈许,即便是滚到营房边的炮弹爆炸,也不可能一次炸塌两间,况且两尺厚的土墙,本身就足以抵挡黑火药榴弹爆炸时的冲击波。
现在,他们干脆直接把营房变成了工事。这样的反应速度就是朱国强在知道后,也是叹为观止,能够在历史上留下赫赫之名的人,又有几个人是好相与的?
“难不成咱们要用人命强冲硬攻不成?”
在梅春满面忧色的道出这句的时候,在盖州城内,置身于城墙上的浑塔盯着城外的明军,颇为得意的说道。
“这些明军,他们想要夺城就非得拿命换不可,我城内有守军五千,他们想要下城非得让明军死五万人不可!”
作为佟佳扈尔汉这个满清所谓的“开国王大臣”的儿子,浑塔倒没有他爹那么出色,尽管按辈份来说,因为他爹被努尔哈收为养子,赫赐姓觉罗氏的他,也算是半个皇亲国戚,但扈尔汉家在他这一切,最就没落到,现在多尔衮用他守盖州,用得是他绝不会投降明军。
此时的浑塔倒是显得信心十足,他相信自己能守得住盖州,当然,现在他和许多满清的将领一样,不再动辄用“明狗”来称呼明军了,其实,这大概就是一种心态上的变化,就像当年努尔哈赫造反时,言必称“官军”,后来占了上风,就改口称“明军”,萨尔浒之战后,他们就轻蔑的称明军为“明狗”了,现在,接连被打痛的他们,又一次改口称“明军”。
其实甚至就连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语气中的变化,这种变化即便是当事人,也无法体会得到。
“大人,明军现在就在城外,虽说咱们盖州城城坚墙固,可一味的死守总不是办法,这还是得请王爷立即派兵过来啊!”
听着赵安东的禀报,浑塔只是哈哈大笑道。
“给王爷的信早就送过去了,不过援军一时半会肯定过不来,咱们只管守,就放手让明军攻,我倒要瞧瞧是他们的炮猛,还是咱们城坚!”
就在他话声落下的时候,炮声突然响了起来!
立于城头上的他们远远的就能看到在城前的壕沟里喷吐出一团团白烟,烟雾弥漫中,只看到数十个黑点掠过半空,呼啸着飞了过来。
和过去一样,第一轮打过是十八斤臼炮,相比于野战炮的平直弹道,它的弹道弯路更适合攻城,而且射速快,不过最大的问题就是准头太差,但是这并不妨碍它是除了九斤山地榴弹炮之外,明军最喜欢的大炮,毕竟,它的重量轻、射速快,而且发射榴弹时,极其的致命。
无论是在南京城下,还是金州防线上,它都一闪又一次的证明着自己的能力一次次的将建奴的阵营炸的粉碎,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变成一块块的碎肉。
现在,它再一次怒吼着,试图再一次证明它的威力。
在它呼啸着落在地面的瞬间,万向引信里的铁质重球就直接滚动着挤压下面的击针击发火帽,十八斤的炮弹瞬间炸出一团团炸焰,不过只是瞬间的功夫,盖州城就被一团团猛烈的炮弹所笼罩,有的炮弹直接落在城墙上,有的落到城墙后方,也有落进城中的,不过,即便是如此,明军倒也不担心会对平民造成伤亡这城里并没有什么汉人百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6/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