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3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3/949


这可是当世大明最大的军功啊!无论是谁,只要能收复盛京,那就是可以封爵的大功!而且还是泼天大的功劳!
虽说现在大明的爵位不值钱,连个太监也能封爵,可总归是与国同休的爵位啊!
“没错!”
洪承畴解释说:
“只要我们派人将这件事告知祖大寿,他祖大寿又怎么可能错过这个泼天大的功劳?收复盛京,这可就是复辽的奇功啊!他祖家虽说是辽东第一将门,当年大凌河诈降后,虽然崇祯皇帝没有治他的罪,可是这几年朝廷却一再重用吴家,其实就是以吴家克制平衡祖家,祖大寿又岂能不知?有这样复辽的奇功。他又怎么可能拱手相让?况且,盛京在祖大寿的手里,总好过在朱慈颖的手中!”
“可,不是说祖大寿是他朱慈颖的岳丈,他女儿不是许配给了朱慈颖了嘛?他又怎么可能会夺盛京,惹恼朱慈颖?”
多尔衮的眉头紧锁道。
“哼哼,祖家族党甚强,就是他祖大寿不想要这个功劳,祖家的其它人也想要这个功劳,祖家,可不是只有一个祖大寿啊,况且……”
洪承畴说:
“要是祖大寿真是投靠的朱慈颖,又岂会不把女儿送过去成亲,他那个女儿可是已十五了,早就到了成亲的时候了,祖大寿……他看重的还是祖家,至于朱慈颖那边,不过只是一个选择而已!”
思索片刻,多尔衮道:
“那咱们把盛京让了出去,咱们怎么办?”
“王爷,你看……”
手指着苍穹下的大草原,洪承畴说:
“以蒙古之大,自然可以作为我大清临时安顿的地方,况且,这几日奴才问过其它人,过蒙古就是西域,那里有漠西蒙古,就是当年的瓦刺蒙古,他们当年被明国屡屡重创后,又在喀尔喀部打击被迫西迁至西域,其人丁不下数十万,既然咱们能收伏漠北蒙古,自然可以收服漠西蒙古,纳其人丁为我大清所用,这样一来自然好过困守辽东,辽东当下不过只是死地而已,皇上为什么弃辽东入朝鲜,就是因为辽东左右皆有强敌环视,只要咱们让出盛京,自然有祖家在盛京替咱们挡着朱慈颖,如此,咱们既能图谋蒙古,也能在将来实力强大后,再谋辽东!”
“这,这倒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洪承畴的建议,让多尔衮愈发心动:
“不过,洪承畴,这西域距离辽东可是有几千里之远,即便是咱们征服了漠西蒙古,再往辽东这边打过来的话,到时候,行军数千里,又谈何容易啊!哎,把盛京让给祖大寿倒也没有什么,可这事实在是不好办啊,现在丢的容易,将来再想收回来,可就难了!”
望着多尔衮的面孔,洪承畴心下暗自钦佩他的当机立断了,能够这么果断的放弃盛京,这样的人可真是少见啊!其实,这或许就是爱新觉罗家的祖传的本事了,两百多年后,人家可是动不动的“西狩”啊,那首都丢的是那个麻利。
“主子,咱们又何必直取盛京呢?咱们跳出了东边,自然要在西边想办法,到时候,山西、陕西,可都在咱们的眼皮底下,既然过去咱们能入北直隶,那么以后就可以入山西、陕西,可以掠两省的汉人种田,天下百害,唯富一套,河套可以作为咱们的屯田之地。只要有十年经营,又何愁大事成?”
见王爷没有说话。洪承畴继续说道。
“王爷,这盛京城咱们不是白白的让出来,咱们让出盛京城的条件,就是他祖大寿必须要给咱们让出一条路,让奴才们能够安然无恙的撤到这边,如此一来,对咱们大清国来说,丢掉的无非就是几块地方。可是却保住了人。人才是最重要的。”
对大清国来说什么最重要?
是人!
是那些奴才们,只要有那些奴才们就不愁打不下地盘。可要是没有了人就全都没有了。那些蒙古人之所以会对他多尔衮唯命是从,可不是因为他多尔衮占据着盛京城。
而是因为畏惧他多尔衮手下的兵马!
如果他手下没有那么多兵马的话,哪怕是他多尔衮曾经征服了草原上的蒙古人,那些蒙古人也会立马背叛他。
这些蒙古人啊……
其实大家伙儿都是这样,谁又可能会去近卫一个手下没有一兵一卒的人呢?
只要保住了人也就保住了一切!
多尔衮突然哈哈大笑道。
“洪承畴,也就是你,在这个时候还能看得这么远?眼下的这个局面,要是没有你,可就真是一盘死棋了,可你这么一下,却又把这盘棋给下活了。”
这盘棋确实又活了!
有祖大寿横在他和朱慈颖之间,至少在未来的几年内,都不需要再担心他平虏军了,到时候,需要担心的平虏军的反倒是他的那个好四哥了!
四哥啊!
要是没猜错的话,这次朱慈颖北上,恐怕也有你的功劳吧!
想了一会儿,多尔衮问道。
“只要这盘棋活了,咱们大清国也就有了喘息之机了,可,如果他朱慈颖不顾祖大寿的面子,一路杀过来怎么办?”
“所以,王爷,咱们仅仅只是这么把盛京城让出去,也就是换个一时的安稳罢了。咱们要是想换十年的安稳,就非得和他朱慈颖很很的打上一场,只有把他打疼了,打了伤到骨头了。他才不会往西打过来。”
看似面无表情的洪承畴在说出这番话的时候,目光中闪过一道冷色。
当初要不是他朱慈颖的阴谋诡计,自己又怎么可能沦落到现在这个地步?
现在之所以会投降多尔衮,不都是他朱慈颖逼的吗?
报仇,这个仇一定要报。
虽然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对于洪承畴而言,他早就把个人的仇恨变成了对整个明朝的仇恨。帮助大清入关取代明朝,就是他报仇雪恨的目标。
当然,在此之前也可以先收点利息。
“洪承畴,你觉得派谁过去把这件事告诉祖大寿合适?”
“祖泽润最合适!”
祖泽润是祖大寿的长子,当年在大凌河随父投降,后来被授三等子,任兵部右参政,上次明军攻克盛京是,他因为随多尔衮一起入关了,所以才没有在盛京被明军解救。
“王爷,现在祖家除了祖大寿之外当家的就是祖泽溥,可他是祖大寿的次子,要咱们把他送回去,二公子回家了,又怎么可能轮得到他这个次子?到时候祖家自然而然的也就会乱起来。”
洪承畴的建议让多尔衮眼前一亮。
他当然知道祖泽溥他是大寿的次子,当年祖大寿被围大凌河时,人在京城的祖泽溥上疏,请朝廷速派亲贵大臣督兵解大凌河之围,并愿自带家丁赴辽东救父,以全忠孝,虽死无憾。
因为两个儿子都在大凌河投降时当了人质,他祖泽溥作为祖大寿身边唯一的儿子,自然是祖家将的下一任头脑,要是把大公子给放回去的话。
多尔衮想了想,然后笑道。
“只放他一个人不行,别忘了咱们的手中还有好几位祖家将哪,不能光让他一个人回去,起码得让他有自己的班底吧。”
第419章
王爷托我给你带个话
兵分两路!
向沈阳发起进攻的,除了平虏军之外,还有左都督祖大寿率领的两万大军尽出锦州。从接到平虏大将军的信后,他就开始着手准备这次进攻,在平虏军出征后,他就令祖克勇及副将杨震、徐昌永等领兵兵进大凌河城。随后他又尽发麾下的兵马出征大凌河。
终于,又一次兵临大凌河城,看着远处的那座城池,祖大寿的心情可谓是复杂至极。
多年前,他就曾兵败于此,为了求得一线生机,他甚至不得不杀何可纲,大开城门,率众将来到金营诈降。从那时起,到现在差不多十年了,十年来,他做梦都想一洗当日的耻辱。这一次必须要夺回在大凌河城,夺回被东虏夺去的国土。
“爹,吴三桂称,没有朝廷命令,他是绝对不会出兵的。”
儿子的禀报,让祖大寿的心底一沉,尽管吴三桂是他的外甥,可他既是明军事重镇宁远总兵,又是辽东提督,统率关外明军。算起来,吴三桂的地位甚至在他之上,对此,祖大寿很清楚皇帝为什么会这么安排。
当年,自己被围大凌河,月余不能解围,朝廷便紧急加封吴襄为总兵,命他率师出关营救大凌河。吴襄一下子做了总兵,成了大帅。数年后吴三桂做了总兵,吴襄又被尊称为老总兵,一门两总兵,可是荣耀过祖家了。而吴三桂能够领辽东提督,其实也是朝廷为了平衡辽东将门的举动,为了制约祖家。现在的辽东第一将门,就是吴家啊!
尽管吴襄是他祖大寿的旧部,虽说吴三桂是他的外甥,可在荣华富贵面前,他们考虑的仍然是自己,就像现在,当祖大寿尽发麾下兵马时,吴三桂却选择按兵不动。
“我知道了。”
盯着远处的大凌河城,祖大寿闷声说道。
“他来不来都没关系,咱们先打下大凌河城再说!”
骑于坐骑上的祖大寿扬了扬手中的马鞭,冲着一旁的祖泽远令道。
“立即炮轰大凌河城,最迟明早,我要看到你把城墙打开!”
“末将遵命!”
“祖泽淳,你领两千铁人军,一但城破,立即沿轰塌的城墙破城陷阵!”
“末将遵命!”
“祖泽清,你领火铳队……”
“末将遵命!”
“祖泽深,你领骑兵,散出百里,防止的建奴援军。”
“末将遵命!”
“祖泽沛……”
“祖泽溶……”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3/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