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3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5/949


猛然站起身来,祖大寿愕然的看着传令兵,半晌都没有说出话来。
大凌河城降了!
“爹,现在大凌河城已经降了,接下来往沈阳的一路上,只要爹愿意,大可一路长驱直入夺沈阳,沿途各城的建奴都会弃城而逃……”
祖泽润笑道。
“只要三五日功夫,就可以为朝廷收复沈阳,立下不世之功了!从此之后辽东平定,我受了几十年苦的辽民也能重新过上太平日子了!”
对于大凌河城投降,祖泽润并不觉得奇怪,毕竟,在他来这的时候,就已经有信使往大凌河等地送去了王爷的亲笔信,令他们弃城撤往草原,当然,也不是不战而逃,总还是要象征性的打一打的。
这不但是祖家的荣华富贵,同样也是他祖泽润重归祖家的垫脚石,有了这块垫脚石,有了复辽之功,他才能再次在祖家站稳脚,至于二弟,朝着面色极为难看的二弟看去,祖泽润心说。
“对不住了,老二,大哥才是祖家的大公子啊!”
“传令下去,发兵沈阳!”
终于,在反复权衡后祖大寿做出了他的决定,他的话音刚落,祖泽溥就激动的质问道。
“爹,我们这么做的话,如何能对得住大将军!”
面对儿子的质问,祖大寿闷哼道。
“我等食君之禄,自当为君分忧,收复辽东是朝野期盼之事,我又岂能因私废公,为一已之私毁掉了我大明朝野数十年来的复辽之愿。”
面对父亲的决定,祖泽溥愣了好一会,看着帐中众人那副欢喜模样,他最终还是长叹口气,相比于将来,眼下复辽的功劳才是泼天大的功劳啊,人人都能得到封赏的奇功!他们又怎么可以不能欢喜?
“爹……”
伸手示意止住祖泽溥,祖大寿说道,
“不要再说了!”
直到众人都离开之后,祖大寿才仍然留在帐中的祖泽溥说道。
“泽溥,为父知道你心里想的是什么,但是……”
顿了顿,祖大寿没有说下去,而是吩咐道,
“你去一趟大将军那,告诉他让他择吉日娶你小妹过门吧。”
说罢,他又拍了拍祖泽溥的肩膀道。
“泽溥,你都这么大了,应该明白的,祖家……我得先考虑祖家啊!至于大将军那边……”
摇头长叹后,祖大寿便朝着帐外走去。
沈阳城啊!
那可是祖家上下百余口将来的前程啊!
几乎是在祖大寿挥师直指沈阳的同时,沈阳城内的费扬果看着手中的信,脸色却是变幻不定,尽管他只有二十岁,但作为先皇最小的小儿子,他仍然被多尔衮任命留守盛京,在得知平虏军北上后,他就开始加强城防,并且多方打探平虏军的动静,但是现在,十四哥的信却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十六叔,十四叔是什么意思?”
见十六叔半晌都不说话,邓什库便直接问道。
他是多罗贝勒德格的儿子,当年因为莽古尔泰谋反一事,被削了宗籍,也就是多尔衮与黄台吉决裂后,才重新得到重用,当然,邓什库并不知道,眼前的这位十叔,在历史上,应该在去年就因为不知名的大罪,被凌迟处死。但历史的变化,却让他保住了性命。
“十四哥,让咱们让出盛京城!”
“让出盛京城!”
邓什库惊讶道。
“让给谁?”
“让给祖大寿!”
“十四叔怎么了?难道疯了不成,怎么能把盛京城让给祖大寿,那咱们呢?”
别说是邓什库会惊得口不措言,费扬果的内心同样也是惊愕不已。
“城内外所有八旗一率西迁至草原!”
“什么?到草原上,十六叔,十四叔到底在想着什么?他们怎么能不守盛京城了?那可是咱们大清国的都城啊。”
“就想的是要把这仗打赢。想的是保住咱们大清国的天下,而不是区区一座盛京城。”
尽管这样不太能够理解十四哥的这个决定,但是费扬果仍然选择相信死十四哥,并在这么多兄长之中只有他是真心实意的待自己,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出身而轻视他。
况且在信中十四哥个已经告诉了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现在的大清国已经不再是两年前的大清国了,两年前,大清国压着明国打,但是现在,却是明国压着大清国打,如果不好好谋划的话,就是这么死守死城,到最后根本就是死路一条。
大清不是大明。于大明来说,哪怕死个十几万人,甚至十几万人都没有什么大不了。道可要是换成大清,损失个几万人,那可就不仅仅只是伤筋动骨了,甚至可能是要亡国的。
为什么去年要你上去招抚那些生女真。不就是为了增强实力吗?就是因为盛京是大清的都城在这里死守的话,到最后不定就会赔上几万人马。
那样的话,大清可就全完了。
当然,这一切,费扬果并不需要和邓什库解释,毕竟这事关十四哥的计划,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心里这么盘算着的时候,费扬果直接烧掉了那封信。
十六叔的举动,让邓什库知道他可能再解释什么,于是便问道。
“那我们什么时候走?”
“现在!”
费扬果说道。
“咱们,去东京!”
第421章
好学的鞑清
所谓的东京,就是辽阳,早些年曾经是建奴的伪都城。
几乎是在费扬果率领两万大军离开盛京,增援辽阳的同时,潜伏在盛京城的内线,就将大量的情报送到了大将军府,送到朱国强的面前。
盛京、辽阳等地正在尽量迁移军民撤向草原。
撤向草原……
盯着地图上的辽阳,朱国强的眉头锁成了一团。
多尔衮打的是什么主意?
难道他有什么阴谋?
实在是想不出一个所以然的朱国强还是决定谨慎一些,立即命令道。
“给杨御藩传令过去,让他谨慎一些。”
崇祯十四年六月二十,辽阳城外。
费扬果回头朝着辽阳城看去,长长的出了口气——他已经放弃了守城,如果要痛痛快快的打一仗。
那就在这里打吧!
堂堂正正的和明人打一仗,向明军,当然也是向那些兄弟们证明,他同样也是努尔哈赤的子孙。
费扬果身边的旗手高高举起了大纛旗,一众巴牙喇亲军拱卫在他左右。很快,就有传令兵过来禀报道。
“贝勒爷,约莫万余明军,正在接近大军!”
真的来了!
费扬果心说:这一仗来的正是时候。既然十四哥想让自己给明军一个教训,那正好了!
“传统下去,让奴才们都好好地休息,吃些肉干。”
费扬果传令后,辛苦了大半个白天的八旗兵丁们也不多话,纷纷坐下休息,吃着随身携带的干粮,也就是肉干,这是他们与蒙古人学的,战时吃肉干更顶饿。
第一次指挥这么大战阵的费扬果也没休息,而是带着自己的巴牙喇亲军在阵前不时的奔跑着,要是看到那一处炮垒堡篮筑的不对,就会跳下马,然后直接丢下几个竹子编的篮子,吩咐奴才们一会往里的可填入沙土,这种类似现代的沙包的堡篮,在野战中的作用很大,可以在短时间内构成一座“城堡”。
就在他于阵前奔跑时,突然隐约的听到火铳发射声音从前方传来。跟在他身边的一个白甲兵胯下的战马猛的惨叫一声,将那个白甲兵摔下马去。
一旁的白甲兵见状立即护着他,大声对说道:
“贝勒爷,前面危险,尼堪的在打火铳,快躲起来!”
他的话音刚落,费扬果就大声说道。
“胡说,这么远的距离,他们打个鬼,他有火铳,咱大清国也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5/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