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3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7/949


还真以为用了火枪,就天下无敌了!
冷笑余之余,当此时对面的一面大旗忽然引起了他的注意。虽然隔得很远,而且战场上又是硝烟弥漫。但杨御藩依然看清了那面大旗上的镏金大字,尽管那字并不是汉字,是建奴的仿效蒙古文弄的字。可那也是建奴的帅旗!
多罗贝勒费扬果!
瞬间杨御藩觉得自己的内心在沸腾着。
击败两万建奴!
活抓费扬果这将是件什么的功劳啊!
不对,不是活抓,是全歼建奴,杀了费扬果!
对,世子爷说了,此战不留俘!
这是老天爷给他杨御藩的机会啊!
他黄得功立过功,他牟文绶也立过功,三总兵里头,也就是自己寸功未建。要是错过了自己必将抱憾终身。眼见建奴已经损失惨重,于是他毫不犹豫的命令道:“传令全力进攻!全歼建奴!”
几乎是进攻的号角吹响的瞬间,与杨御藩的相对站着的费扬果,此刻的他置身于一片堡篮泥垒间冷眼看着对面明军,看着奴才们在炮火中挣扎着,在炮火中,不是没有人逃,只不过他们刚想逃跑,就有骑兵冲过一箭射死,或一刀斩于马下。
大清国的军法严苛,砍头都是最轻的。
“敢后撤者,本人斩首,家人分赏披甲为奴!”
每一次,斩杀逃兵后,都会有人大声吆喝着,身后的惨叫和督战队的喊声,让李定财吓的头皮有些发麻,只能站在泥垒后面,麻木的装弹,射击,尽管身前身后的泥垒挡住了不少弹片,可难免还是会有崩飞的破片在空中呼啸着,然后将那个倒霉蛋的脑袋打碎,要是有个炮弹落到泥垒之间,附近的倒霉蛋肯定会被炸的粉碎。
“轰”的一声,隐约的伴随着一声巨响,在感觉到气流袭来的瞬间,在一阵尘土落在身上的同时,李定财看到一截血肉模糊的手臂落到眼前。
紧张的咽口唾沫,李定财匆忙的给火铳装弹,好不容易装好子弹,用通条压实后,他看到明军正步步朝自己的大本营逼近,他急忙端起火铳瞄准,射击。尽管他击倒了一个人,可是明军却仍然端着刺刀不管不顾的朝着他们冲来。
一旁的邓什库见情势不妙连忙说道:
“十六叔,这,这快撑不住了,咱,咱们撤吧……”
“邓什库!你再敢胡言乱语,小心军法无情!”
费扬果大声嚷嚷道。
“别忘了,你也是努尔哈赤的子孙,别给太祖皇帝丢脸!”
费扬果大声嚷嚷道,对于他来说没有比战场更能让他兴奋的地方了,从十几岁的时候,他就随军出征,只不过在黄台吉从来不愿意用他,那怕是每次出征时他都会身先士卒冲锋陷阵,黄台吉顶多也就是说一句“知道了”。
五年前,黄台吉破长城领兵南下,在延庆大败明军时他又一马当先,甚至险些被明军一炮击葬,可事后黄台吉却训斥他只知武勇,不知谋略,如果不是十四哥站出来为他说话,指不定鞭子就落到他的身上。
同样是太祖的儿子,凭什么他连个贝勒都不是?
归根到底,既是因为额娘的出身卑微,也是因为黄台吉不想让自家的兄弟立下什么战功。
甚至就是这个多罗贝勒,还是去年十四哥为他“请”的,这么多兄长中,就只十四哥拿他当兄弟,既然十四哥要给明军一个教训,那就是拼着死,也得报答十四哥。
“可,可,十六叔,再,再这么下去,咱咱会都死在这的!”
但费扬果只是满不在乎的笑道:
“死!死了又有何妨,要是当年你爹他们一个个都怕死,又那来的咱们大清国的天下!况且,咱们不一定会死!”
这次费扬果并没有带头冲锋。因为他知道这次冲锋是不会有任何结果的,上一次阿济格就硬冲了过去,结果呢?几千精锐就那么死在明军的铳口下。
或许费扬果非常年青,但是在兄长们的打压下,他一直在学着怎么打仗,而每一次冲锋陷阵后,皇上的训斥,同样也会让他不断的反思,反思自己是不是真的犯了错,也正因如此,尽管才二十岁,他在战场上的表现却极为老辣。
甚至于,他还一再的抛出诱饵,一个令明军将领心动的诱饵!在整个过程中,他不断的隐忍着,一直在那里等待着等待的时机的到来。
现在,明军终于倾巢出动出了!
这正是他期待已久的机会!
拿着望远镜冷冷的扫了一眼战场,盯着已经倾巢出动的明军,费扬果冷笑道:
“况且输赢还没个定数,你怎么知道咱们就败了,眼下仗才刚开始。”
目光微微收敛,费扬果对邓什库说道。
“打信号给聂克塞,他可以出动了!”
所谓的信号,实际上就是响箭,当数支响箭划破长空,朝着辽阳城的方向飞去时,战场上几乎没有什么人注意到它们,可是在两三里外的辽阳城城墙上,号兵一听到响箭,就立即挥起了令旗。
在狭窄的街道上,早就按奈不住的聂克塞大声吼道。
“杀光明狗!”
作皇四子汤古代的长子,年过四十的聂克塞十三岁时就随军出征,从来不觉得明军有什么厉害的,尽管这两年大清国在明军身上吃了大亏,可是他还是和过去一样,张口就是“明狗”。
他一直在等着这一战,尽管是皇家宗室可他不过是去年袭了父镇国将军爵,阿玛是皇四子,可却只是一个镇国将军,阿玛的爵位为什么越来越低,不还是因为黄台吉。
只要打赢了这一仗,就能够一雪前耻,为阿玛正名!
其实,这几年聚集在多尔衮身边的大都是他的兄弟、子侄,因为黄台吉的继位后对兄弟们的打压,至于所谓的“独爱多尔衮”,更多的是因为多尔衮会做人,会把所有的一切都掩饰在内心深处!
可其它人不同,只要稍有表现,动辄削牛录、削爵位,甚至直接处死。也正因如此,当多尔衮与皇台吉决裂后,才会有不少兄弟子侄都站在他的一边。
擅长用骑兵的聂克塞一直被费扬果当成“奇兵”掩藏在后方的辽阳城内。既然是奇兵,那就要在最恰当的时机投入战场,而现在,当明军全阵投入战场的时候,就是费扬果等待多时的机会,
一直隐藏在辽阳城内的六千骑兵随着聂克塞的一声令下,像闪电似的冲了出去,他们在城外,一边冲锋一边聚集成一股洪潮,随后又分别从左右两翼绕围过清军的主阵,朝着正在进攻的明军飞驰而去。
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这一大片浩浩荡荡的八旗骑兵手里挥舞着各种兵器,有长刀,有骑枪,当然也有他们最擅长的骑弓,满清不一定是骑射立国,但是蒙八旗肯定擅长骑射。
他们手中的兵器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他们就那么纵马奔驰,不过他们的队列显得有些凌乱,根本就谈不上什么队列,瞧,模样倒是有点像是三五成群,不过,即便是如此,这一只浩浩荡荡的骑兵奔驰时,仍然掀起了一大片在喧天的尘烟。
这些骑兵一出现,就成为了改变战场态势的一支生力军,而他们同样也是费扬果埋伏下的伏兵……
第424章
瞬息万变
闪亮的刺刀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与其它任何一支明军不同,平虏军尽管是一支近乎纯火器化的部队,但是每个官兵训练中,都被灌输了“敢于刺刀见红”这一思想,毕竟在这个“子弹是笨蛋,刺刀是好汉”的时代,刺刀突击决定决定战斗的最终胜负。
当进攻的命令的下时,这些在训练场上每天都要练习千百遍刺枪术的战士们,立即以右手紧握枪托,枪口向上,左手握着枪身,然后长官的命令和哨声,就像训练时要求的那样,坚决且勇猛的发起了冲锋,他们一边冲锋,一边呐喊。
一时间,战场上尽是一片喊“杀”,在气势上堪称是勇猛至极,毕竟,这一切都是经历了上百年血战积累的经验,在冲击肉搏时,首先就要在气势上压倒敌人!这种义无反顾的气势,正是刺刀冲锋的核心所在。
这样的气势如果换成一支意志不紧的军队——比如一百多年后的清军,他们必定会丢盔弃甲往后逃窜,但是现在的建奴,正是事业上升期,不,刚开始进入下滑期,这些刚从山林里出来没几年的蛮夷,那点蛮不畏死的勇气还是有的。
那怕就是八旗的汉军,那也是如此,毕竟八旗该有的待遇,他们统统都有!田产、包衣、女人,该有的他们一样都不少!况且还有严酷的军法约束,往后退一步,那可是真的会砍脑袋的。
可以世袭给子孙的待遇再加上毫不留情的军法,让他们在炮火中坚持了下来,同样让他们在勇猛的有如排山倒海的刺刀冲锋中,坚持了下来,不但坚持了下来,甚至于他们还上起了刺刀,准备要和明军肉搏。
肉搏!
咱大清国没怕过谁啊!
肉搏!
这可是咱大清的专业啊!
尤其是那些去年刚归顺而来的生女真,他们中甚至有不少都是相貌与他们截然的不同的苦夷人,也就是所谓的“阿伊奴人”,多尔衮招抚生女真部落甚至一直朝福到了库页岛。
他们穿着厚重的盔甲,拿着狼牙棒、斧头、虎枪之类的兵器叫嚷着。
或许后人并不知道,在建州崛起之后,满清用来陷阵的重步兵就是所谓的“生女真”,甚至努尔哈赤都形容他们是“力可搏虎”,而在明军的记载中“鱼皮鞑子”,就是满清招降黑龙江两岸的生女真,无一不是悍不畏死,以一敌十的狠角色,每战,这些不知生死的“鱼皮鞑子”必定都是用来陷阵破阵。
一人拼命,十人难挡。而这些生女真……是真不知道死啊!甚至在长达百年的时间里,满清还刻意的让这些人保持贫困,以维持他们的战斗力,征召他们投入到各个战场,从大小金川到新疆,这些从穷山恶水中走出来的生女真,从来都是满清的一张王牌。
明军义无反顾的气势让这些人也跟着兴奋起来,他们叫嚷着,嚎叫着,甚至双眼通红,满面期待的等待着主子的一声令下,杀尽敌人,然后主子自然会赏赐给他们布匹、铁锅……
可让他们失望的是主子并没有下令,面对明军的冲锋,尽管他们的气势足以压倒一切,可费扬果的目光变得亢奋的同时,却又露出冷笑,在明军冲近泥篮筑墙的瞬间,他大吼道。
“发炮!”
随着一声令下,垒篮后方那些操作佛郎机的建奴,立即点着药捻“嗤……”药捻窜出一团火星,伴随着一声声巨响,巴掌大的孔洞间,突然喷射出一团团白烟,而白烟中和着有如雨点般的铅子。
建奴开炮了!
建奴的炮手打的是霰弹,有如雨点般的散弹,当头盖脸的迎面而来。
在过去的战争中,建奴曾缴获过不少的佛郎机,因为火器不足所以费扬果特意把这些佛郎机下发到军中。不过他并没有任由炮手随便开炮,在火铳兵射击时,他们一直在等待着,直到明军挺着刺刀逼近时才突然打响。
这些佛郎机打出的3钱霰弹或许在远距离击不穿重甲,但是在区区十几丈,甚至几丈远的近距离上,对于仅只有胸甲的火枪兵而言,成千上万的霰弹仍然是极为致命的。
一阵硝烟之后,徐临川看到身边的弟兄,瞬间被放倒了三、四十个。每一个人身上至少都挨了好几个弹丸,腥红的鲜血顺着铁甲上的弹孔涌冒出来。
瞬间,就倒下的一片!
一下子,原本正在冲锋的明军就全被打懵了,不少人都用惊愕的眼神地看向还在冒烟的炮口,而与此同时,建奴迅速换上子铳,佛郎机炮又一次也打响了,轰地一声,从炮口喷出了三十多两三钱的铅弹,就像许多文人描述的那样,佛郎机一出横击数十丈,将冲近的战士们连人带甲都打成了筛子。
瞬间,猛烈的冲锋就是为之一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7/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