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3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1/949


不等阎尔梅说完,朱国强便伸手止住他说道。
“辽阳之败也算是给咱们提个醒,让大家别以为有了枪炮,就能横行霸道,轻敌的,又何止一个杨御藩啊!”
他的神情显得有些沉闷,并不仅仅是因为伤亡的惨重,在为那么多战士的牺牲惋惜。
杨御藩确实有私心,可他的私心完全是因为轻敌所致,为什么会轻敌?
“从当初在济南南下后,咱们打仗都慢顺风顺水的,甚至就是我自己,也是轻敌加自负……汉军满万不可敌。”
颇为无奈的长叹口气,朱国强的心里非常清楚,这次教训不仅仅是杨御藩的,同样也是在给自己提个醒。
有了击发枪、榴弹炮就无敌了吗?
建奴现在也有火炮,也有火枪,他们同样也在学习,一开始的那种降维打击,或许用残酷的方式展示了文明之间的巨大差异,但是现在,经历了一年的学习后,建奴已经适应了那种打法。
他们会挖战壕,会筑堡篮,当然也会用火器,造火器。除非能够一直保持武器的绝对领先,否则很快前年以来的那种“降维打击”就会慢慢的消失。
也许,建奴会变成另一个俄罗斯……想到克里米亚战争中,装备落后且制作粗糙的俄罗斯,面对英法两国的进攻,他同样给英法两国带来了极为惨重的伤亡,当然,他们付出的代价更惨重。
看来要加快线膛枪的装备速度了!
必须要保持一定的技术优势,技术优势才是汉军以一敌五的根本原因啊!
在心里这么寻思着的时候,盯着杨御藩请罪的报告,想了想朱国强还是吩咐道。
“以我的名义给杨御藩去封信,告诉他胜败乃兵家常事,再安慰一下他的丧子之痛。可惜了,那小子是个不错的年青人啊!”
即便是现在,朱国强仍然为杨玉感到可惜,他见过那个年青人,在南京初次见面时,他还不到十六岁,尽管在大连的整军过程中,朱国强通过晋升家丁等方式,把所谓的杨家将、牟家将、黄家将,其实也就是他们的亲族家丁,分散到各个部队,但是考虑一些传统,朱国强还是同意杨玉留在父亲身边,至于他的长子杨珍,一直在是大将军府的侍卫,这既是某种信任,同样也是某种程度上的人质。
当然,对于他们而言,这同样也是出身,就像满清的许多官员都是“御前侍卫”出身一样,作为某种程度上的军事贵族,怎么样保证这些世袭军官的忠心和战斗力,御前侍卫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只可惜有明一代,从来没有这样的选项。
其实,这些世袭军官如果用好了,本身就是对抗文官体制的利器,就像满清用八旗权贵平衡文官一样,最终文官驯服成了奴仆。当然他们靠的不仅仅是平衡,刀子才是驯服的根本,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只有平衡的权力才是稳固的。
也正因如此,朱国强一直在尝试着打造他的“军事贵族”,而以军官的子侄为侍卫,就是某种尝试,而这也许他对这些人非常了解。
想了想,朱国强又吩咐道。
“让杨珍过来一趟,我亲自告诉他这个消息。”
几乎是在鹰扬镇伤亡过半的消息传来的同时,祖大寿就亲自率领两万大军出大凌河城一路东征,过辽河套直指沈阳,也就是满清所谓的“盛京”,沿途所向披靡,建奴无不是“闻风丧胆”“弃城而逃”,浩浩荡荡的大军沿途驻扎城池,曾几何时,努尔哈赤、黄台吉用了近二十年攻克的辽河西诸城,先后被祖大寿“克复”,待过辽河套时,其麾下的两万人马,只剩下万五千人马,其它的兵马……都去接收诸城了。
当祖大寿的大军越过辽河套时,在伪“盛京城”内同样是一片混乱,从各地聚集过来的满清十数万军民,就这样匆匆的撤出了辽东。
置身于盛京城头,费扬果看着眼前的这座城市,城里中很多地方都是空着的,去年明军的在离开盛京时烧毁了包括皇宫在内的所有建筑,整个城市完全被烧成一片赤地。
尽管,十四哥重建了不少建筑。但是,眼下这座城池的仍然有不少地方都是一片空地,而现在却又要把这里给放弃了。
哎,费扬果忍不住长叹口气,但凡有一丝可能,谁又愿意这样把都城拱手相让呢?
可是现在对于大秦国来说,并没有其他的选择,如果十四哥不果断的做出这个决定,而是在这里和明军杀个你死我活,到时候两败俱伤,恐怕都是最轻的,甚至可能会兵败于此,辽阳的那一战让费扬果清楚地意识到现在的大清国绝对不是明国的对手,大清国要是想击败明国,就必须要不养生息,养精蓄锐,积聚实力,只有如此才能在将来击败明军,应该说是平虏军!
至于其他的明军,怎么可能是大清八旗的对手?
眼下这里的一切,说起来也就是临时交给那些人,让他们为八旗。临时看个门而已,过几年再把它拿下来。
“这城……就先交给祖大寿了!”
第429章
祖家的首功啊
二十年!
整整二十年!
手握马缰,面对眼前的这座城池,即便是直到现在,祖大寿仍然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天启元年,老酋在萨尔浒战役取胜后,又打的是沈阳,沈阳城高池深,防御坚固,老酋里应外合,以城内蒙古人内应,打开城门,砍断桥绳,放下吊桥,虏兵越壕入城,占领了沈阳城,自此之后,整整二十年啊!”
感叹一声,祖大寿的目光变得狂热。
“二十年啊!今个沈阳城总算是又重归我大明了!”
复辽!
二十多年来,自从老酋谋逆夺据辽东以来,无数辽人做梦都梦想着这一切,而今天,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
就在祖大寿感叹时,有一队骑兵匆匆赶了过来,领头的正是他的从子,也是祖家的长子祖泽润。
“禀报都督,沈阳城内已经是空城一座,建奴见都督领兵来攻,已经早早的弃城而逃了!”
话这么着说,不知道的人恐怕还真以为是祖大寿军威所致,可他们又岂不知道内情,这城是多尔衮“送的礼”,至于为什么送,他们也都心知肚明。
多尔衮只是为了争取时间而已!
他要的是时间,大家伙要的是功劳!
眼下,这复辽之功,可不就落到大家的身上了吗?
“把仪仗打出来,进城!”
在往城里走去时,看得意气风发的祖大寿还是忍不住朝着南方看去,注意到大哥似乎有些走神,祖大弼便轻声问道。
“大哥是担心泽溥?”
在大家伙往这边来的时候,泽溥就领着亲信家丁去了大将军那边,说是要亲自向大将军请罪。
“算算日子,他应该快到大将军那边了吧!”
祖大寿自言自语道。
提到大将军时,他还是忍不住长叹一声,心底自语道。
大将军啊,老祖这次是对不住您了,可……将来要是有机会的话,必定会报答大将军的!
……
在祖泽溥率领着百余名亲信家丁赶到海州卫之前,朱国强就已经通过内卫得知了建奴放弃辽东的消息,这个消息让人感到震惊的同时,同样也让人感到愤怒。
“好,好一个忠心为国!好啊,好一个祖大寿,大将军,只要你一声令下,末将就领兵把沈阳城给大将军夺下来!”
别说是其它人,就是素来脾气平和的钱德功,这会也是恼怒至极。
原本沈阳城可是大家伙的囊中之物,可不曾想却突然被人摘了挑子,他们又怎么可能不恼火。
“就是,大将军,他祖大寿不过只有区区一万多人马,只要派一镇兵过去,必定能打下沈阳!既然咱们上次能打下来,这次同样也能打下来!”
周围的人无不是满面愤慨之色,他们怎么可能不会恼火,被摘的不是桃子,是他们的军功啊!
他们的军功啊!
众所周知,平虏军说是平虏大将军麾下的兵马,可实际上他们都是无品无衔的临时工啊!
对!
就是临时工,和晚清的湘军、淮军一样的以乡兵为主体组织起来的临时工,这些总兵之中,除了陈无敌、钱德功以及杨御藩、黄得功、牟文绶之外,其它的总兵都是……私授的。
其实,也谈不上私授,毕竟,但凡有兵马就要有官佐,可问题是平虏军的官佐在朝廷那边没挂号啊,他们本质上还是乡兵啊。从制度上讲,平虏军可不是帝国的经制军队,而是济临时之急的“募勇”,也就是“临时工”。
想要官身怎么办?
只有凭军功!
只有凭着功劳才能获得官身,总兵如此,其它各级官佐也是如此,除非是原本就有官身的。
这功劳从什么地方来?
打仗啊!
复辽!
收复沈阳城,这是多么大的功劳啊!
可谁曾想煮熟的鸭子,居然就这么飞了,而且还是让一路偏师给夺去了!
这事搁谁身上,谁不恼火啊!
到手的军功就这么让人给摘了桃子。
不说别的,大家伙现在心里头就有一个念头——干他娘的!
众人的态度,让方以智不由站也来阻止道。
“大将军,万万不可意气用事,要是大将军真的出兵沈阳,那可就正中多尔衮的奸计了!”
阎尔梅也急声阻止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1/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