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3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8/949


当然那么宽的鸭绿江不可能游过去。随着一声令下,上千工兵立即忙活着筑建起了浮桥。浮桥的历史记载以中国为早。《诗经·大雅·大明》记载:“亲迎于渭,造舟为梁”,记载周文王姬昌于公元前1184年在渭河架浮桥。
几千年来,别说是临时筑建浮桥,在许多地方还有长年累月使用的浮桥,所以对于筑浮桥,国人根本就是轻车熟路,不过只用了半天的功夫,一座由几十条小船搭载木板组装而成的浮桥就出现在鸭绿江上,宽达丈许的浮桥横跨两岸,尽管根据命令第二天才过江,但是当天就有一镇骑兵到了对岸,在对岸构建纵深警戒,为大军过江作掩护。
而与此同时,平虏军上下都在为过江做着最后的准备,尽管大家都知道,朝鲜是大明的朝鲜,但是对他们而言,朝鲜仍然是异域。
明天就要出征了。坐在帐篷边,宋老丁有一口没有一口的抽着烟袋,尽管他是平虏军的一员,可他和其它人不一样,他是流民!
流民,对于弃家舍业离开河南老家的他来说,从来没想到有一天会成为了官军,他甚至想过自己可能会成为匪寇,看着饿死的媳妇,吃着人肉的时候,他不止一次的想过——只要有带头造反,他肯定会跟着造反。
反正横坚都是死。
死!至少那样,不至于饿死。
但一路上,却没有胆大的带他们造反,那些胆大的、力强的能不抢他们,就已经是老天保佑了。就那样吊着命,眼瞧着快饿死时,他带着儿子进了山东的地界,在安置所里终于吃上了几顿饱饭。再然后,他就到了工地上,在工地上任劳任怨的干着活。
修路的时候,他没有工钱,可却有粮食,粮食足够他和儿子吃的。几个月下来,儿子甚至还变胖了些。
而那时候,他和其它人一样,每天都在那里想着另一件事——去台湾。
台湾不同于河南,那里一年到头雨水充足,就像江南似的,有几十亩的水田,种上几十亩稻子,打个一两百石粮食……
那日子可就舒坦了。
可是现在呢?
突的一下子,他就成了兵。
成了兵!
哪怕是直到现在,他还是觉得有些恍惚,毕竟,是压根儿就不在他的计划之中。
“老哥,一年三熟啊!”
突的,旁边传来一个声音,是孙铁匠。他叫什么名字,他自己都不知道,小时候被人叫“小铁匠”,长大了,他爹老了,他就成了“孙铁匠”。
“啊?”
“我听人说啊,河口城,一年能三熟!”
“什么?”
“河口城啊!”
孙铁匠咪着眼睛说道。
“从台湾往南一千里,也就是几天的水路,然后就到了河口城,咱们世子爷在那天了个新城,比台湾还好呢,河口、河口,知道什么河口吗?”
就着宋老丁的烟袋点着烟袋,孙铁匠乐呵呵的说道。
“河口,就是大河口,到处都是河,那样的地方还能旱得着?一年能三熟,一亩地能收七八石粮食……”
种种与河口城有关的传闻,孙铁匠的口中被道了出来,他也是流民,这些都是在他在安置所、在工地上听说的。
也正是这些传闻,让工地上的流民对“海外的鱼米之乡”充满了各种想象,那怕是他们习惯了种旱田,但是并不妨碍他们想象着海外的富庶,想像着大米饭管饱、管够的日子。
那可真是好地方啊!
可是那样的好地方,不是谁想去就能去的,要排队、要等上一些日子才能有去那里的船。
他们为什么不再等下去?不还是因为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你说将来,咱们要是到了那,种上五十亩地,那日子得多舒坦啊!”
瞧着孙铁匠的那副模样,一旁什长伍扬哼了一声。
“铁匠,你就做你的白日梦吧!”
“白日梦?怎么就是白日梦了,有人都去过那了……”
孙铁匠正在辩白时,伍扬用手一拍枪身,然后轻哼道。
“瞧瞧你手里拿的是什么?就是想过那样的日子,也得先打完仗再说,到时候,那可就是一两百亩军田,岂不比你说的那些强?”
“可不是,军田免赋,军户免差,这样的好事,也就只有咱们平虏军才有!”
“你们训练的时候,没瞧见嘛,那些授田的军户,日子过的那是一个舒坦啊。”
“舒坦啥啊,地太多了,根本就种不完。”
一旁立即有人接腔说道。
“种不完?种不完可以种草啊,种草养马啊,一匹马能卖好十几两银子呢,家里养个五六匹母马,一年至少能挣个百十两银子,那日子过的,别说是一般人了,就是一般的小财主都比不上!”
在众人的你一言我一语中,充满了对于军田的渴望。
军田!
对于平虏军的将士来说,“军功授田”是很多人战斗下去理由,他们相信只要打赢仗,就可以按照大将军的许诺——按军功授田,毕竟,在此之前,已经有很多人授田了。
当然,这一切要等到战争结束之后。
他们并不眼红那些已经授田的军户,毕竟,按平虏军兵丁“正勇”、“士卒”、“兵士”、“上士”的级别,最低的士勇,只能授一百亩,而上士却能授田两百亩,而服役时间和军功是他们晋升的唯一的标准。
对于读书人来说,他们梦想着“金銮殿传胪唱名”,可是对于军人来说,他们渴望着“军功晋级”。
“一百六十亩!”
伍扬用一种颇为得意的语气说道。
“我是兵士,”
摸着胸甲上大漆兵士标识,他得意道。
“只要再立上几次功,就能晋级为上士,两百亩地啊……”
抱着枪,坐在地上,伍扬不禁憧憬起了他的将来。
“两百亩地,不当差不纳粮,到时候,一百亩地种粮食,一百亩地种草,然后再养上几匹母马,每年卖公马、留母马,等到家里有十几匹母马的时候,一年卖马都得卖个一二百两银子。”
对于所有的老兵来说,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期盼,那种期盼是实实在在的,因为他们看到别人已经享受到了那一切,而他们的将来只会更好!
“其实,不养马也行,养牛也一样,一样的挣钱……”
“哎,我说啊,就不要说养什么了,只要咱们打仗立下军功,然后就有地,有了地,还愁没有银子?”
说话的功夫,伍扬了拍了拍宋老丁的肩膀。
“我告诉你啊,我十七岁吃兵粮,前后跟了五六个总兵,也就是咱们世子爷拿咱们当人看,别的不说,就是冲着咱们在平虏军没有被克扣过一文钱的军饷。这条命就卖给世子爷了,况且,世子爷待咱们是那一个厚道啊!跟着世子爷,肯定没有错的。”
看着什长,宋老丁的眼睛睁得很大,他当然知道什长讲的这些事,也知道对他们来说,这确实是个好事儿。
可是这样的好事儿,能轮到他们吗?宋老丁的心里没有底。
家国天下!
小人物有人小人物的家国梦,其实,对于他们来说,所思所想的也就不过只是吃饱饭,过上好日子而已……
“夜深了……”
突的伍扬笑了起来。
“明个就过江了,只要再打上几仗,咱就能升上士了,到时候,就能分更多的田了……”
在说出这番话的时候,他憧憬的看着远处,他的心里都想的非常简单,无非就是现在自己好好的拼命,将来世世代代都能过上好日子……
第448章
时代的碾压
夜色已经非常深了,在鸭绿江畔的一片宁静,十数里的大营分散在沿江一带的平原上。江面上数十艘炮舰泊于江畔。点点篝火中,隐约可见来回巡逻的明军的,而在几座木制的塔哨上,电石探照灯的光柱时而掠过营外黑洞洞的天地区。
家国天下!
普通人有普通人的家国天下,上位者,同样也有上位者的家国梦,与普通人稍有不同的是,作为上位者所看待问题的出发点并不是几亩军田或者一个两个年青小妾。
夜间的中军大帐同样很静,电石灯发出吱吱的响声,明亮的灯光将大帐照的通亮。
坐在桌案前的朱国强,仍然在翻阅着刚刚收到的军情。
这些所谓的军情,都是由各地的朝鲜人提供的,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越来越多的朝鲜人主动的向平虏军提供情报,而“内卫”正是根据他们提供的情报,对清军加以分析。
盯着这些刚刚送过来的情报,朱国强慢慢的分析着它们,他自知自己不是个将才。无论斗智还斗勇。恐怕都不是这个时代那些历史留名的帝王将相们的对手。但凡是能在这个大历史中留下浓重的一笔,甚至开创一个国朝的人,又怎么可能是轻与之辈呢?
无论是多尔衮也好,黄台吉极也罢,他们都是一时的人杰。与他们相比,朱国强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呢?
绝对不是聪明才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8/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