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3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0/949


天朝大军来了!
在几十年不见天朝大兵后,在屡屡遭受胡虏的欺凌后,这些朝鲜人的心里一直心存着一个念想——大明爸爸在,他不会不管朝鲜的!
而且过去的一年里,面对国家被胡虏占据的现实,唯一支撑着朝鲜人的恐怕就是大明爸爸没有忘记他们——天朝大兵在大同江口建立了带方堡,他们在正方山城击败了胡虏。
大明爸爸会来赶走胡虏的!
不是今天,就是明天!
终于,今天念念不忘着大明爸爸派来了天朝的大兵。
率领着一哨骑兵作为大军前锋的杨珍,出现在朝鲜的年久失修的道路上沿途警戒时,他们迎面看到远处黑压压的过来一阵人,中秋的风已经带着些寒,被风一吹,盯着黑压压的人群,杨珍不由打了个冷颤。
“全体警戒!”
就在他们抽出短枪警戒时,他的部下说道。
“杨哨长,这是什么架势?”
过来的却是上千名个衣裳破旧的朝鲜百姓,领头的是个穿着素色儒袍的有些年长的读书人,看到他们后,领头之人二话不说,立即率着众人跪在路边磕头相迎,一时间,黑压压的上千人就那么跪倒一片。
“我大明朝鲜国士子李在道,恭迎天朝天兵!”
也许是因为过于激动的关系,跪在地上的李在道说话,花白发须颤扬,脸色也因为过于兴奋的有些发红。
居然是这样的大礼啊!
勒着马缰,杨珍惊讶的看着跪成一片的朝鲜人。
“这位将军,东虏这一年多来于下国横行霸道,把我们害惨了,现在将军带来天朝天兵过来平虏。救我等小民于水火之中,自此之后,我朝鲜百姓又能重回母国,过上安稳日子。”
看着面前的朝鲜士子,愣了愣,杨珍急忙下马扶起李在道,同时哈哈大笑道:
“各位乡亲放心,我定不会放过一个东虏,必定让他们有来无回。给诸位乡亲报仇!”
李在道让人抬来的一个大木桶,木桶里是喷香的肉食。
“将军,朝鲜是地瘠民贫,百姓都是穷苦人家,也没什么可以犒劳天朝天兵的,小人特意命家人备一些狗肉,请将军不要嫌弃。”
一桶狗肉,只有些许菜叶,狗肉的香味逼人。
面对这些狗肉,再看着这些衣衫破旧的朝鲜人,杨珍推辞道:
“大家的好意,我等就心领了,这些狗肉且端回去,我等天朝大兵,奉命过江平虏,是为解救朝鲜百姓于水火,诸位贫苦如此,又怎能忍心让诸位劳军。”
那些朝鲜百姓尽管听不懂汉话,但是通过李在道的翻译知道后,无不是齐刷刷跪地,无不是感恩戴德说天军爱民如此,死活都要犒军,大有一副要不是犒劳天兵,就要以头抢地。
面对朝鲜百姓的热情,杨珍和手下士卒,便感动的收下了狗肉,但所有人又心里感觉有些别扭的。
“杨哨长,小的当了二十多年的官军,只见过百姓躲兵灾,视我等大兵为匪盗,什么时候有百姓像朝鲜人这般视咱们为天兵,如此这般犒军,甚至不惜以头抢地,非要犒劳我等……这心里难受啊!”
“是啊,难受啊……”
旁边立即有人附和道,也难怪他们这么感叹,毕竟,他们在国内的时候,别说是百姓犒军了,甚至就连路过的城池,也拒绝像他们提供粮草,从来都不拿他们当人看,甚至视他们为匪盗。可这边呢?却把他们当成救命恩人,两者一比较,心里自然觉得有些怪异。
“哎,朝鲜真是我大明的忠义之地啊!”
一时间,众人无不是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甚至感叹着,要是大明的士绅百姓都像朝鲜人这么仁义那就好了。
其实,他们那里知道,这些朝鲜人之所以会如此,完全是因为被建奴祸害的太厉害,有时候,人也就是被祸害的时候,才会想起别人的好来,过去这些朝鲜人可是视明军为敌寇——明军也抢粮啊。
可现在被东虏欺负了一年多的他们,总算是明白了相比于胡虏,明军是多么的文明,多么的仁义,明军顶多就是抢粮,再不然就是玩几个姑娘,可胡虏不仅抢粮,而且还杀人,一杀就是一个村,至于女人,人家不是玩,而是直接抢走,当娘的、当女儿的、当姐妹的,直接抢走当奴隶,甚至被欺凌致死。
天朝天兵好啊!
仁义啊!
有比较才有伤害嘛!
没有比较那里有伤害,就像明末的那些士绅百姓为什么一开始愿意降,但却又突然毁家反清,甚至流寇到最后之所以愿意聚集在大明的旗帜下与满清作战到最后,说白了,也就是因为他们有了比较。
因为有了比较他们才知道满清真的没有拿他们当人,或许大明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至少还拿百姓当人,没有想杀便杀。
第450章
精神中国人
天朝天兵来了!
就像是平地惊雷似的消息,在崇祯十四年中秋前后在朝鲜北部传开了,进入朝鲜北部的平安道后,就没有继续向南进军。
不过尽管大队人马没有继续向南进军,可是明军的侦骑却是四处出击,作为前锋的骑兵,甚至一度越过了大同江,他们是在进行侦察,以确定大军南下的道路上的障碍。
和往日一样,在向南查探建奴虚实时,总是会碰到争相犒劳天兵的朝鲜民众,对此杨珍他们自然是越发的感动,甚至就连长官们都被他们感动了,一再向官兵们说道,不能强抢朝鲜百姓东西,一句话——吃饭要给银子。
呃,朝鲜人不用银子,他们用铜钱,得,大家伙出门在外还要带上铜钱,可那怕就是在他们在朝鲜人那吃饭时,随手丢上几文铜钱。换来的自然是一阵感激涕零,一时间仁义之师,威武之师的名声传遍大半个朝鲜。
这天在一阵感激声中,杨珍他们刚离开一座朝鲜市集,就在半道上遇到了一队朝鲜人,领头的是个朝鲜文官。
那文官看到他们立即满面欢喜的走过来,长揖道:
“下官见过各位天朝天兵,天兵辛苦了!”
虽然出身将门,可杨珍也就是一个哨长而已,尽管知道朝鲜是藩邦,可是被文官这么恭维着,他还是受宠若惊道:
“不辛苦,不辛苦,先生客气。”
“诸位天兵不远千里,来救朝鲜,天朝如此大恩大德,两度救朝鲜于水火,让我等如何报答啊!。”
那文官有些激动的说道:
“诸位天兵为救朝鲜,不惜舍家弃子出征,还请天兵务必保重身体啊。”
对于这样的叮嘱,杨珍等人自然是连连点头。这些天来,他们已经习惯了朝鲜人的各种恭维,对于这样的嘘寒问暖当然也是习惯了。
杨珍忍不住问道:
“不知先生大名?”
那文官笑道:
“下官林庆业,得知天朝大兵来援朝鲜,特意携粮草犒劳天兵。”
林庆业?
对于这个名字,杨珍自然不知道,如果毛承志在这里的话,一定会骂上一句——老狗!
当年满清攻皮岛时要求朝鲜发兵协助其攻击。朝鲜派出了水军支援,就是以林庆业为元帅。那一仗清军获得胜利,明军伤亡惨重。就这一点来说,皮岛的沦陷,确实有朝鲜人有他林庆业的责任。
历史上,崇祯十三年,松锦之战时,林庆业再次作为朝鲜支援军的元帅支援满清。但这一次,他派遣一名僧侣再次前往明军,透露满清的计划。此战之中,朝鲜军没有真正地与明军冲突,后来林庆业下属的一员将领投降了清朝,透露了他与明军的关系。满清立即遣使赴朝鲜,强迫朝鲜交出林庆业并押赴沈阳。他便在黄海道逃脱,进入了一座佛寺削发为僧,次年逃亡到了明朝。
到达大明时李自成刚攻陷北京,崇祯自杀殉国,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林庆业便与明将领马腾高并肩作战。尽管后来兵败被俘,但是以朝鲜人的身份为大明效命,也算是个忠臣。
在他得知天朝大军越过鸭绿江后,立即携带着几千石军粮前来犒劳天兵,不曾想却在这里碰到了杨珍他们。
得知这些天兵是在执行任务,林庆业自然又是一番关心,叮嘱,随后才领着兵丁力夫离开,往义州方向赶去。
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林庆业和手下士卒,瞬间陷入沉默,心里总是有那么些感叹。
“朝鲜人真是遍地义民啊!”
“就是啊,昨日我等借宿时,朝鲜人居然让侍女前来侍奉咱们,给我们送食不说,而把侍女丫环送来犒劳我们,这样的遍地义民的地方,可真是好地方啊。”
“就是啊,多好的百姓啊!”
……
整个平安道里,到处都是朝鲜官民百姓自发的犒军,既有官员,地主,也有书生,即便是寻常的百姓,碰到大明的士卒时,那怕是拿不出什么东西犒劳大军,也会跪在地上毕恭毕敬的磕头表示感激。
只三五天的功夫,平虏军上下,就已经是尽知朝鲜人的“忠义”了。以至于全军上下,谈到朝鲜人时,无不是竖起大拇指来,顺便夸上一句“忠义之邦”,得,这样的褒奖倒是让朝鲜人倍觉荣幸,甚至更发的感激起天朝大兵。
当然,这一切,绝对出乎朱国强的意料,毕竟,原本他以为只会得到朝鲜士人的支持,可谁也没有料想到,现在在满清的“帮助”下,朝鲜人居然对天朝天兵推崇到这种地步,这也难怪啊,一边杀人抢女,一边不打不骂,甚至买东西都给钱,这样么好的大兵,那里是大兵啊,分明就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
在过江后的第五天,率领着几百朝鲜兵和上千朝鲜力夫的林庆业终于来到了天兵大营,在表明身份后,自然得到了召见。
刚一见到平虏大将军、德世子,他就立即跪下的请罪,为他曾经迫于王命领兵进攻天朝天兵请罪,对于这样的旧罪,朱国强自然选择了原谅,毕竟,像林庆业这样的“中华原教旨主义者”确实是他所需要的。况且,在历史上,他确实也算是为大明尽忠了,眼下正是用人之时,在吞并朝鲜的进程中,离不开他这样的“精神中国人”,其实他们并不仅仅只是精神上的中国人,他们不仅在内心认同自己是中国人,在行动上同样也是如此。
至少对中华来说,迷途知返的精神中国人来说,确实是大明所需要的。
对于世子爷的原谅,林庆业自然的感激涕零,接下来对世子爷的询问,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甚至还主动说道。
“……王上在“丙子胡乱”后降清,此举已经是“得罪天下”,虽说王上当日投降迫于无奈,但身为大明的臣子理应“舍身取义”,焉能为一已之私降清事虏,目前于朝鲜内部,许多官员皆认为王上理应退位,甚至有人主张“废昏立明”……”
在说出这番话时,林庆业看着面前的世子爷,语气显得有些犹豫。之前已经对朝鲜大臣做了一番功课的朱国强自然知道,林庆业在历史上曾参与过废朝鲜王,回归明朝的“政变”,对此了解于胸的他立即说道。
“李王虽是迫于无奈,可难挡背华弃明的之罪,朝鲜为我大明藩属三百年,世代忠义,如此忠义之邦,又焉能以此等背信弃义之人为王?当废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0/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