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3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4/949


实在是不知道说什么好的他连连磕头。
“小人必定誓死报效皇上……”
看着跪成一片的绿营兵,目的已经达到的黄台吉只是微微笑了笑,然后便说道。
“起来说话,你是朕的兵,朕焉能让冻着,饿着?只要你们认真当差,大清国绝对不会亏待你们的!”
在金新达礼把话翻译出来后,他又指着长壕对面问道。
“你告诉朕,对面是不是明军。”
“皇,皇上,对,对面就是明军,现在有风雪,看不清楚,最多只有两里……”
跟在皇上的身边,朴义满只觉得心神有些恍惚。
皇上居然来长壕里看他们了,居然还问他冷不冷……这样的恩德,可真是报答不尽了!
明军啊!
站到长壕边,黄台吉的双眼盯着旷野中的风雪,心里只剩下一个疑问——朱慈颖在对面吗?
黄台吉在对面?
朱国强当然不知道,此时,站在战壕里的他,正在用望远镜就着最后的一丝光亮,观察着前方,尽管风雪挡住了视线,但是隐约的还是能看清楚清军的防线。
风雪中,隐约可以看到数道鹿砦挺立于旷野上,而蜿蜒壕沟后方,隐约可以看到炮垒堡篮,土垒坚实,鹿砦密布……
盯着清军有板有眼的长壕,朱国强的神情显得有些凝重,后人只以为堑壕战是欧洲人发明的,可是他们那里知道,明军才是堑壕战的祖宗,以壕为城,以壕守城是明军最常用的战术。而满清同样也擅长堑壕战。
“大将军,建奴在辽东攻城时,最擅长的就是以长壕围城,我军以壕守城,建奴就筑壕围城,以鹿砦、长壕等围困,然后以少量兵力围城,再在重兵围点打援,现在建奴以壕守城,我军不妨以壕攻城……”
祖泽溥在一旁解释道。
“以壕攻城,理应如此……”
略点下头,朱国强继续观察着建奴的防线。
在数道鹿砦后面壕沟曲折蜿蜒数里,那些壕沟前方都有一道土筑的胸墙,尽管被雪遮挡着,可线状的胸墙仍然隐约可现。看着不起眼,可这道土筑的胸墙却满清处于绝佳的防御位置——他们们可以站在墙后装弹、射击。
如果发起进攻的话,将士们首先面对的将是胸墙前方树冠搭成鹿砦,他们要先通过那里,然后才能进接近清军,可是在他们与清军之间,还有一段数十米的旷野。
可无论是通过鹿砦,还是通过旷野,都必须要面对战壕后方火枪手发射的枪林弹雨。
而且这样的长壕不止一道啊!
在这道长壕的后方,还有建奴的第二道防线——同样的鹿砦加战壕,接连两次攻坚,足够让任何前装枪时代的部队在进攻中遭受惨重的损失,别说是前装枪了,就是一战的堑壕,那些欧洲人也只有在堑壕前跳死亡之舞的份。
“崔孝一。”
“下官在。”
穿着明式军衣,外罩胸甲的崔孝一站出一步。
他是朝鲜人武将,可却有大明的武职,两年前,他泛海入明,先到登州,游说水军总兵陈洪范,陈洪范不用他。原本在历史上,他应该去宁远,然后吴三桂留下了他将其任命为千总,参与松锦大战。他曾想袭击辽沈,他的计策是声称自己要率舟师袭击满清,满清必然防备海口,这样辽沈空虚可取。但是满清并没有中计,后来更是杀了他全家。
满清入关时,崔孝一曾苦劝吴三桂不要求救于清军,吴三桂不听。随后清朝击败李自成,乘胜据北京,受朝贺于武英殿,令天下剃发。作为吴三桂部将的崔孝一不朝贺、不剃发,而是前往崇祯帝思陵,昼夜哭临,绝食十日而死。
这样的人,对大明绝对是忠心耿耿。不过历史却在这里发生了一些变化,在陈洪范拒绝接纳他后,他去了济南,原本是想拜会破建奴十万大军的德藩世子,可期间机缘巧合下,随世子爷一起南下驰援军,也参与了海上北伐,一直深得朱国强的信任。
而这样的信任,正是因为他对大明的忠。
放下望远镜,朱国强问道。
“这里过去都是水田是吗?”
“是的,大将军,就是我们脚下的长壕,也都是水田,世子爷,你看……”
崔孝一用手扒了一下壕沟,指着结着些许冰晶的壕沟说道。
“这土面上已经结了冻,将士们挖壕费了不少力气,要是再过半个月的话,就不一定能挖得动了,到时候,土就全都结了冻,现在只有表层冻了一尺多深,现在勉强还能挖的动,再过几天的话,真的就挖不动了。”
冻土,按照常理来说,在朝鲜这个地区是应该不会出现冻土的,但是在这个时代,在小冰河期这种特殊的环境之下,别说是朝鲜会出现冻土,甚至就在山东的冬天也会出现。
正是这种恶劣的气候环境导致了,明末的华夏沦陷,作为一个来自后世的人,对于这个冬天到底有多冷,朱国强有着特别深刻的体会。也正因如他从来不敢忽视这一切,所以在这个季节到来的时候,他才会显得有些保守。
毕竟对于他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稳扎稳打,稳扎稳打就意味着胜利。
第456章
喀秋莎
盯着满清挖出来的防御工事。思前想后,朱国强还是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壕沟来对付壕沟。
其实,也就是的土工作业。
在仔细观察了建奴的前沿阵地后,曾经看过许多一战甚至南北战争电影的朱国强很清楚强行进攻的结果会是什么。
会造成很大的伤亡!
要想减少伤亡,只有尽可能地减少冲锋距离。而挖掘交通壕前进的土工掘进作业就是好的选择了。
土工坑道掘进作业,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
事实在辽东二十几年的战事中,以壕攻壕,以壕破壕的战例早就是屡见不鲜。
随着一声令下,平虏军的战士们就准备好工兵铲,开始准备挖交通壕进行土工作业。
平虏军装备的工兵铲实际上就是仿制的另一边的205工兵铲,尽管这种木柄钢身的工兵铲看似结构简单,可仿制它也不容易,毕竟全钢的铲头,在工业社会或许很容易生产,但在这边,依靠现有的兵工厂设备批量生产出来并不容易。以至于即便是直到现在,因为成本的关系,也就只有20%的官兵配发有工兵铲,而且主要集中在工兵的手里。相比于工兵铲,铁铸的工兵锹反倒更多一些,不过它相对沉重,并不直接配发到个人,只有在土工作业的时才会发下来。
平虏军的官兵大都是农民出身,挖交通壕实际上与农活的区别并不大,在部队动员以来,开始挖掘长壕从多个方向逼近建奴的时候。
站在长壕里,朱国强用望远镜观察着建奴的防线,然后他召集了三个主攻镇所有的营总以上军官,进行战斗部署:
“现在是九月二十六,上午九时十分……明天。”
顿了顿,他又说道。
“明天下午三点,准时开始进攻。”
“首先,各炮队,用炮弹轰开建奴设置的鹿砦,打开几个口子,为部队打开进攻通道,同时构建前进平行壕。”
“一但开战后,限你们两个小时之内从平行壕挖掘进攻坑道推进到离建奴长壕五十米的位置。”
“各镇的猎兵在平行壕作好准备,掩护工兵进行土工作业,建奴敢冒出头来就反他们打下去。”
“世子爷,建奴的炮垒怎么办?”
身为前敌总指指挥的陈无敌,盯着沙盘上的堡篮土筑炮垒说道。
“部队逼近的话,炮垒可以用霰弹攻击将士们。”
“炮兵对炮兵,咱们的炮兵也不是吃素的!”
随后朱国强沉声说道。
“三镇兵分六路,同时又进攻,以两营兵连为突击队,一营兵为预备队,尽量多配手榴弹,三镇没有主攻,没有助攻,镇内三营兵也是如此,一路突破后,预备队立即投入进攻和,千万不能犹豫,总之还是那句话,冲锋的时候要坚决果断,主攻部队逼近后,立即把手榴弹全部扔进建奴的长壕里面,然后发动刺刀冲锋,掩护预备队向纵深第二道防线进攻。立即扩大战果……”
或许,朱国强并不是职业的军人,但他的心里装着别人永远也不可能掌握的东西。——那是人类整整个四百七十余年时间所积累的经验,是整整四百七十余年的历史。
也正是这种经验以及对历史的了解,让他足够的自信去指挥这场战斗。
“预备队向第二道长壕发进冲锋后,突破营在第一道长壕清扫残余敌军。未突破部队,立即变成预备队伴随进攻。”
其实,这一套打法并没有什么新鲜的,不设主攻部队,每支部队都可以变成主攻或者助攻。
安排妥当,朱国强扫视了指挥部里的这些营总们,沉声说道:
“打仗的必胜之道是什么?就是以虎搏羊!以强凌弱!所以不管敌人多弱,也要用尽全力去打,争取一次突击就把建奴的防线冲破,不要瞻前顾后担心损失。用用最坚决的进攻摧毁建奴,瓦解他们的抵抗!”
“是!”
在营总们纷纷离开时,离开指挥掩体的朱国强,看到除了整装待发的部队之外,还有征发来的几百名朝鲜民夫——在进入朝鲜后,为了保障军需,平虏军就雇佣了大量的民夫,这些民夫并不是用扁担挑物资,而是用背架背着各种物资,除了背架之外,他们还推着独轮车——上面除了装弹炮弹的木箱外,还有一些长度接近一米的弹药箱,里面装的是黑尔火箭。
而在他们的不远处,还有十几辆炮车,于普通的炮车不同它的上面架射有很多根铁管,一层五根,一共有四层,不足20根发射管!
看着那些火箭炮,朱国强的唇角轻扬——这完是意外收获。出于引进的技术的需要,朱国强为兵工厂提供了大量19世纪江南制造局等机构翻译的图书,书中除了介绍蒸汽机、机床等机器设备外,当然还有大量的武器资料,毕竟晚清的洋务运动说白就是——洋枪洋炮。
一个月前,去兵工厂时,朱国强意外的看到了这种“旋风火箭”——海勒氏造旋风火箭,使药气不全从尾孔泄出,而并从近邻处五孔泄出,一面向前,一面旋转……其实就是传说中的黑尔火箭,而且还是终极发展形。
看着那些架在地上的发射管,朱国强自然是兴致勃勃的亲自点燃了几发。在他看来这种19世纪水平的火箭很科学,射程就是近了点。其实在这个时代,射程二三公里也不算近,于是朱国强便借鉴了现代火箭炮一样的多管结构,弄出了二十管的火箭炮,它在打近距离目标的时候很有威力,适合在进行火力覆盖和心理打击。
当然,这种火箭也不是十全十美,要是自转推进喷口失灵,火箭就有可能乱飞,甚至打回自己人的头上。不过是即便是如此,朱国强还是下令制造了二十门多联“旋风火箭”发射器以及一万发火箭弹。
而眼下的平壤的建奴防线,正好充当了这种“旋风火箭”的试验场——旋风火箭,这名字不是朱国强命名的,是晚清时翻译过来的名字,或许也是根据它发射时有如旋风一般猛烈特点。
看着朝鲜苦力拖曳着“旋风火箭”发射车,阎尔梅有些好奇的问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4/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