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3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6/949


这样一来,使用者就可以把整枚纸壳定装弹直接塞进弹膛,然后扳装填杆将弹丸压到枪底,甚至可以直接用枪托在地上震几下也行,然后再火帽座上安装上火帽即可。击发时火帽产生的火焰会将易燃纸外壳一并引燃,并在发射过程中随火药烧尽,大大加快了装填速度。
使用这种子弹后的前装枪射速,甚至不逊于使用金属弹壳后装枪,当然,金属弹壳才是未来,也正因如此,它才像昙花一现似的,在发明后不到十年内,就被金属弹壳所取代,进而消失于历史之中。
但是对于17世纪的大明来说,这种使用易燃纸的纸壳定装弹,绝对是最好的选择,可以让前装枪不需要改进就能成倍的提高射速。当然了,大批量生产使用易燃纸的纸壳定装弹也是需要一定工业基础的,没有大连的工业,别人即便是得到了它,也生产不出来。
就像雷汞火帽一样——直到现在,仍然是不为外界所知的“神器”,没有现代化学知识,又怎么可能合成出雷汞呢?甚至就是大连这边,也是靠着朱国强提供的一系列的化学试验器材,以试验室的规模生产雷汞,虽说产量是以克计的,但火帽……真的用不了多少雷汞。
“有了这种子弹,咱们就再不需要担心建奴的人海战术……”
朱国强冲着毛承斗笑道。
“要是以后有机会再碰到他们用人海战术,先隔600米,甚至800米就用辽十三式齐射,一个镇的火枪兵一分钟可以打出15万发子弹,如果命中率能达到训练场上的水平,就可以打倒至少3万个敌人,有了这种武器,几分钟内就能摧毁几万人的人海,当然……这只是理想的说法,想要打人海,还是要靠这个……”
用夸张的言语讲述着新式子弹给战场带来的改变之后,朱国强说笑着,指着桌上的一枚“旋风火箭炮”。
“相比于子弹,它应该更重要,旋风火箭炮的威力大、射速快,而且精度也还凑和,过去最大的问题是射程太近,不过,现在射程的问题已经解决了,我们换成了新式的火药,射程增加了一倍,甚至就连精度也提高了很多。”
其实并没有什么新式的火药,不过就是用压制工艺制作黑火药药柱取代了过去的颗粒火药。这个工艺是朱国强从科创论坛上某位自制火箭的大佬学来的,除了压制火药药柱外,还用他的图纸上做出合格的黑火药发动机,不过整个实验过程非常漫长,前后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才完成。
那种压制成功后的黑火药药柱,外形就像塑料棒一样光滑,密度高达1.90gcm3以上,形状、密度一致的药柱保证了火箭弹道的一致性,再加上新式的发动机,实际就是新设计的喷嘴,让旋风火箭的射程、精度都上了一个台阶。在朱国强看来,现在这种新式的旋风火箭,无疑就是这个时代的神兵利器,甚至比野战炮更有效,毕竟它的威力更强,射程更远。
“线膛枪、火箭炮,有了他们,咱们就再不担心人海战术了,无论是建奴的,还是流寇的……”
提到流寇的时候,朱国强的眉头不由蹙成了一团,心情也变得有些沉闷。
“崇祯十六年……”
算算日子,还有一个多月就是到年节了,明年,可就没有崇祯的事了。
眼下流寇势大如此,可是朝廷呢?
朝廷在做着什么?
这一年,自己可是三番五次上书请旨入关平寇,可是他们却屡屡回绝,崇祯真的是防自己如防贼啊!
都到了这个地步,他还这么不知道轻重缓急,居然还撑了17年,也就是大明的天下,能让他去祸害这么长时间,要是换成其他朝代的话。别说是17年了,就是一年半,估计都撑不下来。
哎!
过去朱国强曾经非常之同情这位皇帝,可是现在……实在是一言难尽了。
见世子爷的脸色有些异样,毛承斗刚要开口,只见那边有快马奔来,还没未停稳就有信使跳下马禀报道。
“世子爷,长史请您速回大将军府……”
第486章
篡位?不,咱是力挽狂澜
崇祯答应了!
人还没进大将军府,朱国强就感受到府里的的欢喜,所有人都是一副欢喜模样。
“世子爷,朝廷同意了!”
一见到世子爷,宋学朱就说道。
“朝廷同意世子爷领兵入关清剿流寇了!”
作为山东巡抚的他,去年“终于”从任上下来了,与陈长庚一前一后来到大连,分别任左右长吏,而陈长庚则是府里的文官之首。
在这么多文官中,也就是他成天主张“入关”,入关剿匪。其实这不过只是一个借口而已,但却得到很多人的支持,毕竟在东虏远遁的情况下,流寇自然也就成了危害天下的心腹之患,自然应该加以剿灭。
入关,这是大势所趋啊!
只不过入关的最终目的是什么?除了少数几个人外,大多数人都说不清楚,他们中的很多人并没有考虑那么远,或者说是在回避这个问题,但是现在,朝廷准大将军入关,无论将来如何,但却是眼下他们所渴望的。
相比于他们的欢喜,朱国强反倒显得颇为平静。
“圣旨到了吗?”
“圣旨和中使都还在路上,是咱们的人从京城送过来的消息。”
石磊的回答,让朱国强点点头,相比于朝廷的八百里加急,自己在渤海湾那边有专门的快速帆船传递情报,从天津到大连只需要一昼夜,肯定比朝廷那边更快一些。
“朝廷那边怎么会突然作出这个决定了。”
朱国强反问道。
半年前,他们不是刚拒绝吗?而且拒绝的态度非常坚决。
怎么现在又突然改变态度了?
“因为现在的局势已经不容乐观了,月初,孙传庭在汝州兵败身亡,随后闯贼用其帅旗诈开潼关城,中原、陕西基本上已经尽数为流寇占据,再加上献贼作乱湖广,所以才有阁臣建议令世子爷入关……”
在石磊话音落下后,众人便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了起来,看着他们的那副乐观模样,朱国强倒是不愿意打破他们的幻想。
已经快到十一月了,再过五个月,崇祯就吊死在那棵歪脖子树上了。
五个月,即便是自己现在领兵南下,又岂能力挽回狂澜?
“世子爷,朝廷令世子爷领兵两万,经海路入长江,往湖广清剿张献忠!恐怕还是心存着防备的意思,按道理来说,应该让世子爷领兵去剿闯贼才是……”
张献忠,张献忠!
默默的念叨着这个名字,朱国强的心里突然又一乐,不得不说,崇祯平白送给自己一副王炸啊!
崇祯并不知道将来。可是自己知道啊!张献忠可不是大明的心腹之患。但他却祸害了大明的腹地——湖广,今年江南缺粮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湖广流寇作乱,导致当地粮食大量减产,粮食无法运出。
对自己而言,完全可以借着平定张献忠机会,为几个月后做准备。崇祯这等于拱手把江南让给自己啊!
这份礼可真重啊!
“防备就防备的,献贼也好,闯贼也罢,都是我大明的贼寇,都是祸国殃民的贼寇,此次南下,先剿献贼,待剿了献贼之后,再请旨剿灭闯贼,还天下一片朗朗乾坤,让天下百姓重新过上太平日子,至于其它的,就无需多言了,作好出兵的准备就行了!”
说罢,朱国强又吩咐道。
“两位长史留下,其它人都先退下吧。”
说罢,朱国强便把陈长庚与宋学朱把他迎迸大厅,简单的说了几句,就把他们引进内室,屏退左右,望着他们说:
“好了,现在这里已经没有外人了,朝廷的旨意既将过来,不知两位将何以教我?”
宋学朱与陈长庚两人的心中很明白,笑了一笑,间道:
“入关,是人心所向啊!”
“世子爷,入关非但是人心所向,也是世子爷的机会……”
说到这里,宋学朱深深地叹一口气,盯着世子爷说道。
“目前关内的情况,臣已经略知一二,虽说现在还没有到神京动荡的地步,可是以当前的流寇,尤其是闯贼的势头来看,不出半年,闯贼必定会向京城进军,到那时必定天下动荡,而现在陛下对是否调辽东边军入关还在举棋不定,朝廷对世子爷也是多有顾忌,即便是现在,让世子爷入关,可也是要加以掣制,使大将军不能全力应战,如此举棋不定又岂是国家之福?”
深以为然的点点头,朱国强并没有说话,其实,在历史上,正是崇祯的优柔寡断和举棋不定毁了大明,原本那怕就是在李自成北上时,在宁武关陷落前后,他都有机会翻盘的,即便是不与满清议和,直接放弃关宁,令吴三桂领兵入关,凭借着关宁军的骑兵优势,也不是翻盘的可能。
甚至就是在李自成兵逼京城时,他能出京逃到南京,大明也都还有机会,可他偏偏都没有做,甚至就是一个的伯爵的勋位,都犹豫不定,勋臣是什么?不过就是一张纸而已,犹豫着一张纸,结果丢了大明的天下。
崇祯啊……现在这世界正处于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无论如何,这皇位都不能留给他了!
“陛下那边暂时不用去问他,无论他怎么做,最要紧的是眼下这个机会!你看,这个机会咱们能抓得住吗?”
面对世子爷的询问,宋学朱与陈长庚两人互视一眼,与宋学朱久经宦海沉浮不同,陈长庚当了十几年的王府长史,是德王府的文官之首,多年来早就习惯了与朝廷勾心斗角。
“世子爷,现在关键还是要看接下来半年的处境,以目前处境来说,朝廷确实是困难重重。像这种情形,凡是稍有远见的人,都知道将来的结局如何,臣听送信的探子说。在得知皇上召世子爷入关平寇后,京城内外顿时一阵欢腾,满朝文武以及京中百万士民无人不盼望世子爷尽速剿灭流寇,以解天下之危?数年来中原大地尽遭流寇蹂躏,千百万人民为其裹胁流离死伤,惨不忍言,谁不盼望世子爷剿灭流寇,以解百姓之苦?京城内外无数百姓都对世子爷如此殷殷盼望,可朝廷却一意以世子爷南下,先剿献贼,至于闯贼,要是闯贼威胁神京,到时候局势又该如何?无论世子爷怎么做,最关键的还是这半年,局势会怎么发展,要是闯贼夺取西安后,以西安称帝止足不前,那么……”
“他不会坐困西安的!”
宋学朱直接了当的说道。
“陕西这几年大旱连年,不知多少百姓流离失所,几十万流寇进入陕西,吃什么?用什么?无论他愿不愿意,打下西安后,都只能再次出潼关,就食于河南,甚至可能会直指京城,到时候……”
将目光投向世子爷,宋学朱说道。
“也就是世子爷的机会了!”
说罢,他压低声音说道。
“一但神京动摇,世子爷应立即到南京就继承大统!”
“可,万一要只是神京动摇,皇帝仍在呢?”
“遥尊陛下为太上皇!”
“可太子尚在!世子爷又是远藩!”
“可世子爷手握强兵!再加上祖家,二十万大军在手,近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6/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