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3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1/949


在长江上一只船队正浩浩荡荡的朝着武昌驶来,这只船队昼伏夜出,每天都是泊于江边的芦苇荡里,只是在晚上才会再次启航。
不过得益于几十台柴油挂浆机提供的强劲动力,船队的速度倒也不慢,腊月十三,船队就过了武昌,和往常一样,在过武昌后船队就泊在距离武昌几十里外的芦苇荡里。随后就派出了探马去与城中的内卫情报站取得了联络,从而掌握了张献忠的动向。
在船队过武昌后,朱国强便下令派出上百骑侦骑,沿途打探流寇的动向,之所以会如此谨慎,是因为在历史上,左良玉就是在嘉鱼被张献忠的伏兵击败。
在派出侦骑半天后,就有侦骑回来禀报道。
“在嘉鱼县以东发现流寇,正在乡下四处劫掠,并在未攻打县城。”
“再探!”
想了想,朱国强沉声令道:
“命令苏三领一营骑兵上岸,沿途剿杀流寇!另外,何浩博领一营步兵上岸,不要穿甲,不要打旗号,省得吓跑了他们!”
这些流寇是真把官军视为无物,他们压根就没有理会官军的存在,每到一地就四处抢劫,苏三他们上岸后半路就撞见几十贼骑在四处抢劫乡村。
这些贼骑都是哨探,专门的打探官军消息,不过与官军的哨探侦骑不同,他们见到村镇就冲过去抢。也不裹挟青壮,抢了财物就跑。
苏三让部队下带着百余游骑追击,尽管凭着战马的优势很快就追上了这些哨骑,但结果一阵追击,却只砍了十几个脑袋回来,剩下的贼骑全都四散而逃溜走了。
尽管只是初战,但通过这次初战,朱国强总算是对流寇的打法有了些了解——这些的就是属泥鳅的。
打不赢就跑。
要都是这样的敌人,这样的打法,这事可就有些难办了。
也就是在这时候,何浩博禀报称有嘉鱼士子前来劳军。
高言鸿原本是国子监监生,去年父亲被流寇杀害后,就从南京的返回家中主事,为了防犯流寇,除了征募壮丁外,还在村外修建了围圩,眼下正被流寇惊得心惊胆颤,听说官军来了,自然喜从天降,亲自押着两车粮草过来劳军。
“不知道是领兵的是那位朝中大将?”
高言鸿恭敬的问道。
“平虏大将军!”
啊!
如雷贯耳的五个字,惊得高言鸿半晌都说不出话来,当初德世子南下时,他可就是南京,又怎么不知道德世子麾下是何等悍勇。
有了他们就再也不用担心流寇了,这下总算能睡个安稳觉了。
“平虏军可真是神兵天降啊!居然来得这么快!”
高言鸿一脸开心道。
“有大将军在此,湖广百姓又能重享太平了!”
待高言鸿上船后,朱国强直接问道:
“可见流寇主力?”
高言鸿摇头说。
“听说献贼就在岳州,在临湘也有数万流寇,但学生不知其这个消息准不准,但目前四下都有小股流寇,已经毁了无数村镇,十数万百姓尽被流寇劫掠。”
要是换成其它的将军,高言鸿恐怕早就跪地求大将军发兵救湖广百姓了,可眼前的这位大将军与其它人不同,高言鸿相信他用兵必定有他的用法,眼下绝不是给大将军添乱的时候。
“嗯,我知道了,嗯……”
想了想,朱国强说道。
“高言鸿,我要你办件事,待你上岸后,立即四处散播消息到各地,就说,左良玉亲率十万大军发兵岳州!”
“大将军,这是为何?”
梅春等人诧异道。
“我是怕把他们给吓跑了,还是先用一个左良玉的旗号吧!”
朱国强颇为些无奈的说道。
他是真得不敢让人打出旗号!
害怕把流寇吓跑了,更担心把他们吓逃到四川,“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万一要是把他们吓到了四川,那可就麻烦了,万一他们再往大山里一钻,那想要平定他们,可就不知道要多长时间了。所以朱国强甚至让自己的人马都换上了官军的衣裳,也没有穿胸甲,所以很难被流寇们认出来。其实即便是穿上胸甲那些人也不一定就知道他们的身份,但是万事小心点为妙。
人是名,树是影。
那些流寇都是欺软怕硬的主,万一要是被自己给吓跑了呢?万一要是把他们吓跑了,到时候那可就不是一个月就能结束的战斗了,不仅会签字自己的军力,甚至还有可能影响到自己下一步的大计。甚至这也是他为什么要夺左良玉兵马的原因。
毕竟,想让左良玉乖乖的听自己的不太可能,不过相比于让他听话,杀了他更简单。而且也更容易。
有时候杀人并不一定能够解决问题,但绝对是最简单的办法。甚至杀了他,还可以促成另外一件事。如果成功的话,这次剿寇基本上也就有任何悬念了。
第492章
大王要跑路了
数十里外的临湘城,和岳州一样,当地的官员军民在得知献贼袭来后,便逃之夭夭。现在临湘城就驻有数万流寇,每天兵卒四出,到处掳掠百姓为兵。不过只是区区几天的功夫,临湘城内外兵马就多达十万之众,就这还不包括每天趁夜逃散的。
冯双礼半夜接到消息,连忙问道:
“究竟有多少官军杀来?”
被百余骑兵杀退的马兵头目,虽然没有看到官军有多少,可仍然夸大其词道:
“恐怕有上万余人马。”
上万人马!
冯双礼又问道。
“可知道是谁人统军?”
马兵头目说:
“官军没打旗号,没分出来。”
想了想,冯双礼点头说道:
“你先去休息吧。”
狄三品说道:
“应该是武昌过来的官兵,这才一万多人马,就凭咱们也能吃得下。”
一旁立即有人附和道:
“就是,大王让咱们尽量掠人,万一要是他们趁着咱们掠人的时候打过来,到时候,吃亏的还是咱们,咱们先把这股官军给吃了,到时候,有多少官军都不敢乱动。”
冯双礼反驳道:
“现在不是吃不吃他们问题,别忘了,武昌城里还有左良玉的二十万官兵呢。咱们打掉了这一股,万一他的二十万大军扑来了,吃亏的还是咱们。”
狄三品好笑道:
“他左良玉有啥可怕的,又不是没和他打过交道,这天下官兵是什么模样,大家伙又不是没见识过。全都是窝囊废,就是他左良玉,收的武昌不也是咱们丢给他的,要不是皇帝老儿下了严旨,他又怎么敢出城打武昌?精兵?官军是什么模样?咱不知道,反正咱见过的官兵全都是孬兵!”
这话说得好有道理,而且属于实情。
虽然是实情,可冯双礼却仍然颇为谨慎的说道。
“我担心的不是,眼前的这一万多人马,这股人马,咱们想吃就吃了,有什么大不了的,可万一要是左良玉的先头呢?他麾下可是有二十万人马!立即派出探马,四处查探一下。”
这些流寇流窜大明腹地多年,早已经被沿途官军“惯坏”了,根本不把朱国强的几千士卒放在眼里。
在他们的眼里,只有左良玉的二十万大军主力,才能让他们高看一眼,非但冯双礼如此,在张献忠眼里同样也是如此。
在得知左良玉率领十万大军朝岳州杀过来时,听到军师徐以显他们似乎有些担心,张献忠便哈哈大笑道:
“有什么好担心的,他老左是咱手下败将,他咬不了咱老子的鸟!”
他咬不了咱老子的鸟!
无论是狂妄也好,自信也罢。
尽管张献忠瞧不起左良玉,但还是作些准备,毕竟,左良玉手下可是有十万大军呢。
军师徐以显提到要在一些岳州附近的路口派兵把守,以防止官军偷袭。作为张献忠部的军师,徐以显一直很受张献忠器重。而且他的政治野心很大,想要辅佐张献忠得天下,也以诸葛亮自比。历史上他应该原本应该在克取岳州时溺水身亡,但是在这里,却发生了些许变化。
非但没死,还好好的活着。在得知左良玉领兵过来时,自然也就劝说大王小心一些。
听着军师的建议,张献忠哈哈大笑道:
“老徐,你不用过于担心。左良玉这龟孙子,你不知道,上次咱们靠着银子和一封信,让他网开一面,你还没看清他做派吗?依我看,老左这家伙,这次也就是做做样子而已,这次皇帝派来的是平虏大将军,虽说朝廷轻易不敢杀手握兵权的大将,可是,军师,那个平虏大将军可不一样,不定正找机会杀个大将为自己树威呢?他想下手还怕无机可寻?所以我估摸着,老左也明白这点,他要是按兵不动,就等于给了平虏大将军借口,现在他动了,也不敢冒险深入。如今朝廷大将,谁不是只想着保持禄位。他们的上策是拥兵观望,下策是实打硬拼。老左可没有鬼迷心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1/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