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4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0/949


“坐,”
这时众人才纷纷坐下,待众人坐下后,朱国强才说道。
“今天请诸位过来,一来是因为大家现在都是我麾下将领,一起共事自然应该加以熟悉,二来,也是因为要对诸营的编制做出调整,不知诸将意下如何?”
朱国强的话音刚落,身旁的阎应元就捧着一大摞文书纷发给众将领。
“这是本将军拟定的镇守陆营章程,关于镇守陆营编制、配置以及人数都有说明,大家先看一看!有没有什么意见?”
所谓的镇守陆营,其实就是借鉴了晚清的“混成协”,由步兵、骑兵、炮兵、工兵等各种兵混合编成的独立旅。兵力约六千人左右,兵力比平虏军一营兵多,但远少于一镇。
按照朱国强的设想,未来的陆军除了十几个类似师的“镇”作为骨干之外,六千人左右的“混成营”,才是真正主力,毕竟,在这个时代,兵力有限,但是训练有素的混成营就足够形成压倒性的优势。再多就有些浪费兵力了。当然,降军、降将,也要加以防范,对他们掌握的兵力当然要加以控制。
“回大将军,我等没有意见!”
连看都没看,马进忠便立即答道。
对此朱国强只是点点头,然后说道。
“兵贵精而不贵多,原本武昌有原左氏诸营兵十万、民壮十万,这几日原西军诸营十三万。看似浩浩荡荡数十万大军,但以我看来,不过只徒壮声势而已。所以必须要加以裁撤,汰弱留强。”
对此大家自然是早就有了准备,毕竟,几十万大军驻满了武昌周边,本身就不是长久之计,只有马士秀试探着问道。
“不知大将军以何标准进行裁撤?”
“年龄十八岁以上,四十岁以下,身高四尺八寸,无不良嗜好的,不带暗疾者留用,其它人等一率裁撤,当然对于裁撤者,也不是一率不问,被裁撤者,发给田地三十亩,银饷十两。”
流寇糜烂地方的代价就是十室九空,数百万百姓惨遭杀戮,但这也让朱国强有了大量的无主土地可以安置遣散的兵丁,不过这些兵丁倒不是“新军户”,只是和官府招揽流民的待遇差不多,三年免税。要说有什么优待,那就是额外给了十两银子的安家费。
不过即便是如此,众人闻言无不是一阵愕然,无论是否赞同,他们的心里都明白,三十亩地、十两安费费,意味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好日子,这一切可以满足绝大多数人对将来的一切想象。
而这也意味着,只要大将军把这件事传遍各营,营中官兵必定乐意被裁撤,况且他们之中,很多都是心不甘情不愿被强征或者掳掠过来当兵的。现在有机会过上太平日子,他们又怎么可能会拒绝呢?
“大将军,这,这,是否包括原来西营降兵……”
李定国试探着问道,尽管那天投降时,大将军曾说过,除了留用的戴罪立功外,其它人都要裁撤,但听到被裁撤的兵丁居然有这么好的待遇,自然有些意动。
“嗯……”
沉思片刻,朱国强说道。
“当日你等率兵“阵前起义”,也算是将功折罪,本将军又岂会不念当时大家起义之功,不过……”
盯着李定国等人,他又说道。
“在岳阳除了王复臣麾下兵马阵前起义、弃暗投明外,其它兵卒都是战俘,除少数新掳百姓外,被就地释放外,其它人等就地屯田,等以后流放海外,当然他们要是在屯田的时候立下功劳,留在内地也不是不可以。”
朱国强的话音刚落,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等西营将领无不是纷纷起身行礼道。
“多谢大将军恩德!”
看着他们那副感激涕零的模样,朱国强的心底颇有些得意,不过用根胡萝卜,就成功把几十万“大西军”给瓦解了。其实,对于他来说,真正最担心的就是“大西军”,现在的大西军正是兵强马壮的时候,与其它的流寇军中充斥着老弱妇孺不同,张献忠掳人只掳十五岁以上二十岁以下的壮丁。这导致其军中大都是青壮劳力。
也正因如此,如何安置他们就成了最让人头痛的问题。流放海外,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几十万人要运到什么时候,这些人总不能一直关在军营里养着吧。
还是先分别对待员,李定国等人麾下的算是“起义”,算是将功折罪,至于岳阳城下的是俘虏,是俘虏,当然要流放。
如此一来,就把看似兵强马壮的大西军给“一分为二”了,把不稳的苗头降到最底,剩下的就直接编成民壮,一边继续给军队效力,一边等待着船只到来,然后随船运往海外。
解决了裁军的问题后,更重要的问题是怎么样把兵士们留下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待遇——平虏军的军户待遇一出,众人一阵哑然,如果说他们先前内心深处还有抗拒整编,那么在得知“一月一两军饷,退役后百亩免赋军田”的待遇后,也就只能死了那份心思了。
对于军中的兵士来说,他们的眼里只有这份待遇,而没有所谓的将领,要是他们敢有异心的话,估计立马就会有人拿下他们的脑袋换军功。
在这样一系列的操作下,二十万左家军,不过只留下了八万人,剩下的十二万就地安置在湖广各地。十三万“阵前起义”的大西军流寇,经过整编后,只剩下了不到五万精锐,其它人与左营裁撤官兵一同安置在湖广各地。
至于剩下的十几万战俘,则被分散在武昌、承天等地就地屯田。他们开垦的那些无主田地是作为官田,将来用予赏赐军户的。甚至朱国强还特意将这个消息告知的正在进行整训的各营官兵。
这些人一旦有人作乱的话,第一个上去和他们拼命的,就是这些正在整训的“新兵”,毕竟,这事关他们的自身利益——有没有“百亩军田”,就看他们老实不老实了。
当然,除此之外,朱国强特意将骑兵分别部署在长江两岸屯田地区,一但他们稍有异动,骑兵就会尽量诛杀逆乱。
信任并不代表放纵,监督并不代表不信任。只有对他们严格的监督,才能够避免将来发生一些让大家都不愉快的事情,其实,朱国强也想多了,毕竟,只要李定国他们不背叛,即便是有几个乱兵,也成不了什么气候。
第502章
大明祖制
平虏大将军南下平寇!
当这个消息通过朝廷的邸报传到各地时,整个湖广大地,都是为之一振,无不是官民百姓都对其翘首以待。对于他们来说他们可在乎什么所谓的“不臣之心”,什么“清君侧”,什么这也好,那也罢,对于深受献贼之苦的他们来说,他们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下好了,献贼横行不了多长时间了!
随后,大家都在那里数着日子过,期待着平虏大将军的到来。
就在这样期待之中,武昌被“左良玉”克复,还不等人们反应过来,突然又有一个消息传来了——献贼于岳阳和其伪朝一同被炸弹袭杀,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等贼将纷纷向平虏大将军投降……
曾经横行十数年的献贼就这么被剿灭了!
这些消息有如腊月里的惊雷一般在天下回响着。
横行天下的献贼降了,甚至就连曾洗劫了武昌的左良玉,也一并被平虏大将军斩于军中!
天下太平了?
对于刚刚经历过兵火之劫的湖广百姓来说,他们无不是被这一连串的消息惊得回不过神来,待到平虏大将军来到武昌时,自然是万人空巷……其实,武昌城里早就没多少百姓了,经过张献忠的掳掠杀害,城中早就是十室九空。甚至就连城外百里,都鲜有人烟。
看着眼前富丽堂皇的楚王府,朱国强的神情显得有些凝重,这是他见过的第二个王府,和德王府一般的富丽堂皇,因为张献忠部将逃离的仓促,并没有放火焚城,只是宫城被毁而已。
“大将军,去年,献贼先陷汉阳,随后全军从鸭蛋洲渡江,攻陷武昌,抓住楚王,将他放进竹笼,沉入江中,尽杀楚王宗室。随后又将男子二十岁以下、十五岁以上录用为兵,其余的全部杀掉。从鹦鹉洲到道士洑,沿路浮尸遮蔽江面,一个月后水面上人的脂油仍然厚达几寸,水里的鱼鳖都不能食……”
跟在平虏大将军的身边,堵胤锡轻声说道。身为武昌、黄州兵备道的他,是在武昌城陷后,接任的这个官职,抵达黄州后一直在黄州操练兵马,试图收复武昌,在得知武昌为左良玉克复后,便匆匆赶到武昌,而接下来的消息,更是惊得了瞠目结舌,简单有些不能接受。
过去他只听说过平虏大将军如何能征善战,而现在,不过只是区区几天的功夫,为患多年的献贼居然让他就这么轻易平定了,他又怎么能不惊讶,他甚至相信朝廷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将会是何等的惊愕。
只以为大将军是因此楚王的遭遇而失落的堵胤锡急忙开口道。
“大将军不必过于伤怀,下官这就命人寻找楚藩宗亲,待到……”
“楚王实在是死有余辜!”
朱国强冷冰冰的说道。
“虽说左良玉心怀异志,但勉强也算是忠臣,要是当初他撤到武昌时,楚王能妥善对其加以安抚,招揽,又何至于落得这步田地,只是可惜了满城数十万百姓,尽遭献贼杀戮。”
大将军的话,让堵胤锡惊讶道。
“大将军,宗室有不得结交武官的规矩。”
“那规矩是太平盛世时定的,现在都是什么时候了,还守着这样规矩,守着等死吗?成祖要是知道子孙们都是这副模样,会气的踢棺材板的!宗室,宗室是要拱卫中央的,乱世时还不拿起高皇帝的规矩,还守着藩禁的规矩,不是蠢就是坏,堵胤锡……”
扭头看着堵胤锡,看着这位历史上南明的兵部尚书,朱国强反问道。
“以你看来,我以宗室领兵,是不是坏了祖宗的规矩?”
堵胤锡这位南明的兵部尚书,曾强烈主张联合大顺军和大西军抗清,最后的吐血死在率领忠贞营出征的路上,这个人能够在那个时候主张联合农民军,能把民族大义放在诸事之前,由此可见他绝对不是个迂腐的人。这也是朱国强会这么问的原因。
“这……”
沉吟片刻,堵胤锡答道。
“大将军,以藩王领兵也是祖宗的规矩,就像大将军所说,乱世有乱世的规矩,恢复太祖高皇帝的规矩,亦是时之所需也!”
堵胤锡的回答让朱国强颇为满意的点头说道。
“堵胤锡,你可否为本王上书朝廷,请旨恢复高皇帝祖制!”
啊!
睁大眼睛,堵胤锡的心里苦啊,他不反对恢复高皇帝祖制,以宗藩领兵拱卫中枢,可是让他带头上书,这根本就是等于把自己架在火上烤啊!
如果上了这份书,可以肯定的是,自己必定会被打上“德党”的烙印,可是天知道,自己今天才第一次见到平虏大将军。
“大将军……”
面对堵胤锡的犹豫不决,朱国强笑道。
“其实上不上书,现在都已经来不急了……”
“什么?来不急了?”
诧异的看着大将军,不待堵胤锡发问,又听到大将军说道。
“我准备北上讨伐占据襄阳的闯贼,堵胤锡,你以为大军是否可以成行?”
堵胤锡立即陷入了沉默,朝廷的旨意非常清楚,是让平虏大将军平定献贼,至于闯贼,没有朝廷的旨意,擅自发兵的话无功有过!
面对堵胤锡的沉默,朱国强苦笑着朝着楚王府走去,一边走一边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0/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