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4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9/949


是啊,可是要传承下去的圣旨啊!嗯,天下人世世代代都看着的啊!所以他几次易稿,可却总觉得不太满意,每一个字它都是反复斟酌的。到钟声停止很久,崇祯才将诏书的稿子拟好。最后又反复读了数遍之后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崇祯刚刚抛下朱笔,王承恩进来了。他现在是皇帝身边惟一的心腹内臣。现在听见帘子响动,看见是他进来,崇祯立即问道:
“王承恩,贼兵已经进了外城,你可知道?”
王承恩忙答道:
“启奏皇上,奴婢听说流贼已进外城,就赶快离开齐化门,先到正阳门,又到宣武门……”
出人意料的是,崇祯只是轻应了一声,而后对王承恩说。
“王承恩你看看朕刚才拟好的这通诏书!”
从皇上手中接过来诏书,王承恩看到皇帝用朱笔写道:
“朕以藐躬,上承祖宗之丕业,下临亿兆于万方,十有七载于兹。政不加修,祸乱日至。抑圣人在下位欤?至于天怒,积怨民心,赤子沦为盗贼,良田化为榛莽;陵寝震惊,亲王屠戮。国家之祸,莫大于此。今且围困京师,突入外城……”
当王承恩看着诏书时,刚开始的时候,他还以为这是一份罪己诏,是很快他就发现自己想错了。然后他就被诏书上的内容惊得瞠目结舌。这时,崇祯上突然站起来的,在暖阁中走来走去。片刻后向王承恩问道:
“你看完了?此诏可行么?”
面对陛下的询问,王承恩颤声说道:
“陛下是千古英主,此诏是为大明江山计!”
这句话是他发自内心的,甚至在他看来,要是陛下过去就有现在的这个肚量,大明也不至于沦落到这步田地啊,就是皇帝自己,也不至于如此啊。
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也就只能这样了。但愿一切都还来得及吧。
听他这么说,崇祯点了点头,然后说道。
“我已经让人去请平辽伯祖大寿了,朕原本听说他有数百家丁,而且他是平虏大将军的岳丈……”
顿了顿,崇祯言语道。
“所以朕要送给他一个泼天大的功劳,但是他必须要做些什么!”
已经决心殉国的崇祯,反倒是看来了生死,他又一次向外面看去,然后说道。
“走,随朕一同去见见祖大寿吧!”
此时崇祯只有王承恩跟随,一个太监牵马,在十七年的皇帝生涯中从来没有如此走过夜路。想着自己辛辛苦苦经营天下十七年,朝乾夕惕,从没有怠于政事,竞然落到今日下场:宗庙不保,社稷失守!
尽管已经看淡了生死,可是崇祯的目中还是又一次滚出眼泪,在心中接连悲呼:
“苍天啊!苍天啊!”
满怀凄怆的崇祯来到宫前的台阶上,环顾四顾,不禁又一次流出了泪。
祖宗的江山啊……
不肖子孙必定要保住这江山!
等候片刻,有内臣亲自进来禀报:新乐侯刘文炳,驸马都尉巩永团奉诏进宫,在恭候召见。
闻言崇祯轻声说;
“叫他们进来吧!”
在这亡国之祸已经来到眼前的时刻,崇祯原来希望午门上响过钟声之后,住得较近的文武臣工会赶快来到宫中,没料到现在竟然连一个人也没有来。他平时就在心中痛恨“诸臣误国”,此刻看见自己兢兢业业经营天下十七载,并没有任何失德的地方,到头来竟然如此孤独无助。
“朕身边如今也就只有这两个可靠的人了!”
心叹一声,传他们进来后,神色凄然的崇祯命他们免礼,赐坐,然后说道:
“你们来的正好,一会你们做个见证,朕有旨意要下。”
奉召进宫的新乐侯刘文炳,驸马都尉巩永团无不是诧异看着皇帝,皇帝要他们做什么见证?
就在这时,只听到有内官禀报道。
“平辽伯祖大寿宫外侯见。”
终于,祖大寿到了,在他见礼后,崇祯先说免礼,然后赐座,随后才说道。
“祖卿家,朕让你过来,是有一件事,想要你去办。”
“请陛下尽管吩咐,臣必定竭尽所能办好差事。”
看着祖大寿的时候,崇祯突然想到了另一件事,既然明知道祖大寿是军中名将,为什么当初不让他守京城呢?
哎,看来朕真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啊。罢了,罢了,但愿那小子能够力挽狂澜吧。
“祖卿家,你是军中勇将,现在京城被围,而且外城已破,内城也是危在旦夕。朕有一封旨意,需要着人送出,朕想让你把这份诏书送出京去,送给平虏大将军!”
平虏大将军!
皇帝的话让祖大寿的心头一颤,心下思索道。
皇帝这是什么意思?他要把什么送出去?
“王承恩,把诏书拿给祖大寿。”
不待祖大寿回绝,崇祯说道。
“祖卿家可以先看一下诏书,再作决定!”
展开诏书,看着诏书的开头,和王承恩一样。祖大寿也以为这是封罪已诏,可是再往后看去时,他险些没把诏书丢到地上。
“……至太祖皇帝创立基业尽毁朕手,然祖宗江山非朕一人所有,各藩各宗理应共保祖宗江山,朕身后尔等若能惕心保全,朕亦欣然安逝。德藩世子朱慈颖,人品贵重,外能御敌,内能安民,必能克承大统,保全祖宗江山。著德藩世子朱慈颖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这、这分明是……就在祖大寿看着诏书心惊肉跳时,皇帝的话又飘了过来。
“诸卿,祖宗江山非我朱由检一人之业,而是当年祖宗一刀一枪打下来的江山,朕不能为了一己之私害的祖宗江山不保,宗庙不保。各藩各宗理应共保祖宗江山,所以朕已经决定把皇帝位传于德藩世子朱慈颖,让其好生保全祖宗江山,……”
话从崇祯的口中道出时,新乐侯刘文炳,驸马都尉巩永团无不是被吓了一跳,尽管被惊得瞠目结舌,但看着皇帝,他们也知道,这兴许是最后的选择了。
皇帝已经保不住大明的江山了。兴许大将军还能保住大明江山。想到这儿,他们突然长松了口气。
是啊。
大将军手下精兵强将那么多,连那么厉害的东虏不是他的对手,更何况是流寇,
哎,可惜了。要是皇帝早一点想通这一切。又何至于沦落到现在这步田地啊?
这么想着所有人的心里都是充满了苦涩。
毕竟原本他们是不用死的。而现在……
没有理会众人的惊讶,崇祯继续说道。
“祖大寿,你愿意替朕把这份诏书和玉玺给平虏大将军送去吗?”
皇帝的话在祖大寿的心里掀起一阵阵波涛,这份诏书是什么?
是祖家的世代荣华啊!
只要把这份诏书送出去,大将军继位后,祖家可真就为大明立下天大的功劳了!
皇帝为什么要让自己送这份诏书出去?不还是因为祖家和大将军之间的关系。
有了这份诏书,又岂需要……
又一次,祖大寿想起之前与刘振奇制定的那个计划。现在还需要那个计划吗?
再也不需要了!
要有了这份诏书,大将军将来就可以光明正大的登基做皇帝。
把这份诏书和玉玺护送出京城的主家,那可就是新朝的第一功臣啊。
“臣,臣……”
面对这份泼天大的功劳,一时间祖大寿甚至不知道如何言语。这件事儿皇帝是第一次做,他祖大寿当然也是第一次。
现在应该说什么呢?
要谢恩吗?
当然不能这么说,哪怕就是泼天大的功劳。也不能谢。因为接过这份诏书的同时,也就等于要看着皇上去死呀。
咱祖大寿可是大明的忠臣哪能说出这样的话来。
就在祖大寿为难着不知道应该说什么时,只听皇上继续说道。
“祖卿家,除此之外,朕还有一事相求,就是请卿家送几位皇子出京,朕已经下旨废除太子国本之位,当今天下只有平虏大将军能保祖宗江山,至于他们……但愿将来保全江山后能做个安乐王爷吧……”
看着目中带泪的皇帝,祖大寿立即跪地磕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9/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