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4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2/949


这是什么天理啊!
朕敬天法祖,可最后却落得这步田地,难道这就是敬天法祖的下场吗?
王承恩劝解道:
“陛下!贼兵已经进了皇城,大事已去,此时呼天不应,呼地不灵,不如及早殉国,免落逆贼之手,羞没了祖宗。”
悲愤交集的崇祯这才重新镇静下来,冷笑道:
“你不要担心,朕决不会落人贼手!”
“奴婢担心万一……”
“你不用担心!朕到这里来,正是为从容殉国,但是有些话,朕不得不对苍天倾诉!”
“皇爷,事已至此,全是天意,请不要太难过了!”
崇祯忽然又捶胸顿足的仰天痛哭道:
“皇天在上,我到底是昏庸无道,还是荒淫酒色,亦或是不理朝政?我是软弱无能,愚昧痴呆,或者年幼无知,任凭奸臣乱政么?自我继位以来那天不是虔诚敬天?恪守祖训?励精图治、勤于政事?……苍天!苍天啊!你是何等不公,何等无情?居然如此待我……”
恰在这时一声有些沉闷的春雷声于空中响起?依然带着些寒意的风雨吹来时,吹动着树梢发出阵阵呼啸声?这风声那里是风声,分明就是哭声?似乎是天地有灵?在那里为他的亡国而哭!为他的身殉社稷而哭!
是了,苍天有眼,可文臣贪财,武将怕死?这国能焉能不亡啊!
焉能不亡?
“贼人已经进入大内?皇爷不能再迟误了!”
他已经明白皇上是决定自缢,又说道:
“皇爷,既然已经决定自缢殉国,可否就在这个亭子中自缢?”
崇祯没有回答。他此刻从站立的最高处向正南望去,望着远处的奉先殿和城外的太庙?他的眼睛盯着那里。失去了祖宗留下的江山,又有何面目对着祖宗的庙宇上吊呢?
还是换个地方吧!
尽管亡国之痛?让人痛不欲生,但是崇祯的神智倒也不乱?他忽然想开了,甚至有种从苦海中解脱的感觉?想着十七年来终日为国事辛苦备尝?到今天才得到休息?到阴间去再也不用操心了。
他又回想他从十七岁开始承继的皇位,那时就已经是个国事崩坏的烂摊子,这些年他苦苦挣扎着,结果只使大明江山延长了十七年,却不见梦中的中兴。想到十几年中日里想夜里梦的想要成为大明的“中兴之主”,而现在竟然丢掉了祖宗的江山,不觉叹口气说:
“十七年……不曾想最后一切成空啊!”
好像大梦初醒的崇祯,再也没有发出无用的控诉,也不再痛哭了,叹息了,什么都没有了。
他带着王承恩离开了煤山主峰,往东下山。又过了两个亭子,又走了大约三丈远,下山的路径断了。这是一条年久失修的山间小路,他来到了一株槐树的下边,这里看不到奉先殿,也看不到太庙。
“就在这吧!”
崇祯说了一句,随即叫王承恩把布带绑在槐树枝上,他又吩咐道:
“系向南的枝上就好!”
向南的横枝比较粗壮,只有一人多高,在那自缢比较方便,并没有别的意思。但他同王承恩都同时想到了南京,想到了高皇帝的孝陵就在南京。但谁都没有说话,还有什么面目面对祖宗呢?
无颜面对祖宗啊!
惨然一笑,崇祯叹息道。
“今日亡国,实在是天意,非朕之罪。十七年惨淡经营,总想中兴。可气数已尽,处处事与愿违,无力挽回。十七年的中兴之愿不过只是南柯一梦!”
心中十分悲痛的王承恩,并未做声,只是从荒草中找来几块石块垫脚,替皇帝将布带绑在向南的槐树枝上,又解下自己的腰间衣带,在旁边另一株树上上绑好另一个上吊的绳套。
做好了这些准备后,他向皇帝躬身问道:
“皇爷还有何吩咐?”
崇祯摇摇头,惨笑道:
“没有事了。皇后在等着,朕该走了。”
对于死崇洋并没有任何恐惧,也没有多余的话需要倾吐,而且他知道“贼兵”已经占领了皇城,他们很快就会来搜煤山,万万不能再耽误了,要是落到他们的手中,可就真的对不起祖宗了。
神情镇静的崇祯走到槐树旁,手扶树身,登上了垫脚的砖堆。他拉一拉布带,觉得很牢,正要上吊,王承恩哭泣道:
“皇爷,让奴婢为皇爷理理一下头发!”
“算了,让头发披在面上好啦。朕无面目见列祖列宗于地下!”
任由头发披散于面前的崇祯,想了想他又取出笔,沾着墨在衣袍上写道。
“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写下这个绝笔后,崇祯又一次看着京城,在心里念着,但愿贼寇能不伤我百姓一人,不伤我百姓一人……
接着他就将头插进布带中,然后他的双手抓着布环,只要他的脚蹬倒砖堆,身体就会落了下来,剩下的一切只需要交给时间就可以了。
在皇帝准备自缢时,满眼是泪的王承恩向皇帝叩头道。
“皇爷,请圣驾稍等片刻,容奴婢随驾前去!”
这一瞬间,雨停了,风止了。
鸟儿不鸣,树枝不动。
煤山一如平日一样,静寂非常……
第540章
狗皇帝别逃
千余骑兵分成数队,像一阵风似的穿过京郊的旷野。其中十数辆四乘的四轮马车被骑兵护卫着,与骑兵保持着相同的速度,一路向东逃去。
尽管已经出京数十里,但是祖大寿一行仍然不敢放慢步伐,用火箭点燃流寇大营后,他们就趁乱杀出了京城,凭借着上等的辽东良马,远远的把流寇甩在身后,可是谁都知道,这种甩开不过只是暂时的,只要他们稍微松下一口气,流寇必定会追上来!
回头往后看,这会已经看不到了京城的城墙了,当然也听不到大炮的轰鸣以及流寇的呼喊声,甚至就连流寇都看不到了,至于京城那边现在是什么模样?
说实话,祖大寿并不在乎,内城有没有陷落,也无所谓,毕竟李自成的追兵,就一直在他们屁股后面追着……
“捅了马蜂窝了!”
想着身后的追后,祖大寿的心里只剩下了这么一个念头,从他们趁乱杀出京城后,数千流寇的骑兵就一直在追着他们,说到底原因不外其它——流寇肯定是以为皇帝在马队之中,所以才会拼命追过来。
“伯爷,”
祖明三高喊了一声。
“再这么下去不行啊,后面的流寇紧追不舍,要是再这么跑下去,咱们的马累死了,到时候吃亏的还是咱们啊!”
祖明三是祖大寿的本宗侄子,虽然是远房,可是打起仗来却是悍勇的很,这也是会派他来京城的原因,就是希望他率领这一千家丁护着祖大寿等人离开京城,可却不曾想会是现在这个结果。
就像捅了马蜂窝似的?
从他们离开京城后?
那些闯贼就紧追不舍。这一千多家丁,虽说都是祖家军的精锐骑兵?
但毕竟兵力有限?
不过只有千余人,这么一点人马?
杀流寇一个出奇不意可以,可一但陷入重围?
蚂蚁多了啃死大象啊。
而且这一千骑兵还被分散出了数队?
有一百余骑在充当前锋哨探,还有300骑兵在后面垫后。余下的六百骑则由祖大寿控制,护卫着的皇子皇女以及祖家女眷搭乘的马车,那些人都不会骑马?
幸好四挽的四轮马车速度够快。要不然非得拖累大家伙不可。
可即便是如此?
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安全了,毕竟,流寇就在后面追着他们!
更要命的是,流寇现在误以为皇帝在马车里,这一路紧追不舍的?
压根就没给他们喘气的功夫。
这可真他么的……
这倒霉催的,尽管对于突围并不陌生?
但是祖大寿压根就没有料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过去只是将军逃跑?
敌军能追就追,不一定会拼命的追?
可是现在不一样?
流寇认为皇帝在这边?
有这样天大的功劳搁在这,他们又怎么可能不追上来呢?
其实,就是换成战场逃跑专业户,肯定不会弄这么浩浩荡荡的大队人马出逃,他肯定选择小股出去,四散而逃。
可问题是这事,没几个不专业的啊!
哦,不,有专业的,二百多年后的慈禧,人家逃的是那个专业,非便不用兵马护卫,甚至直接用镖局,你看这逃得多专业啊。
“不用担心,流寇也就只是追一时。”
作为众人的主心骨,祖大寿知道这时候最重要的是人心,人心一乱,肯定就得出问题。到时候大家争先恐后逃命,乱成一大团,那就别想走了。在战场逃命,讲究的是运气不假,可更多的时候,还是要先笼住军心。
一般情况下,像这样率领的铁骑那是很少有人会猛追的,穷寇勿追说的就是他们这种,这些拼命逃走的,为了逃命,肯定是不惜代价,个个战斗力爆表,只要追上必定是恶战。
一般情况下,除了谁吃饱撑的,否则谁会追杀这样的人?那怕就是东虏也不会主动找硬茬去寻不痛快?
那里是不痛快,分明就是去送命。
可眼下却不同,他们是硬茬不假,可他们的队伍之中,有一块肥肉吸引着流寇——皇帝!
有皇帝在他们中间,闯贼就会拼命的追过来,这事难办啊!
只是一股逃兵,他们肯定是追一时,可有“皇帝”在,他们恐怕会追到天涯海角!
其实在祖大寿制定的计划中,这支大队人马,甚至包括他自己的家眷,其实都是随时可以充当弃子的存在。一旦遇上大队的追兵,他就会率领心腹家丁护送着几位皇子、皇女突围而出,至于其它人都不重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2/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