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949


“世子爷,现在府里的大小事都是世子爷您当家,至于大王……”
压低话音,陈长庚轻声提醒道。
“有大王在,至少世子爷行事也方便一些,不像大王,甚至就连出个王城,也有不知多少眼睛盯着,不像世子爷您总自在一些,毕竟“藩禁”禁的是藩王,世子多少还有那么点出入的自由。”
陈长庚委婉的建议,让朱国强哈哈笑道。
“长吏,你多虑了,无论如何,他总归是孤的父王,孤当初请出高祖皇帝的牌位也是迫不得已,往后有机会,总还得和父王谢罪的,好了……”
摆了摆手,朱国强并不愿意在这个话题继续谈下去,对他来说,现在的局面反倒是最好的,只要德王安心的呆在后宫,继续痴迷于书画,好好的当他的王爷,那么两人自然是相安无事,如果不然的话……哎,既便是再不愿意,到那时,也只能让他们父子团聚了!
“接下来要见的是谁?哦?是专门做建筑的?正好,现在重建也离不开这样的人,让他进来吧……”
第64章
火神赐物
建奴败退后的济南,就像是一座工地,作为一个工地的济南,凌乱而嘈杂,街道两边,到处都是忙活着的工人。这既是“以工代赈”的为了让百姓维持生计需要,同样也是战后重建的需要,
除了木材之外,像砖块之类的建筑材料都是现成的,毕竟大火只是烧毁了木材,并没有烧毁砖块,有了现成的砖块,建筑的速度自然快了许多,就像巡抚衙门,这样官厅建筑骨架已经有了一点模样,其实,第一批重建的,也就是官衙之类的“官厅”,毕竟,这些房子都是由官府支出,至于发放的工钱,本身也就是“以工代赈”所必须的。
工地上有建筑工人正在忙着,工地边沿处,一块木牌立着,不知是不是被什么撞了到了朝一旁歪着,上面写“巡抚衙门”四个大字。
就在工匠们忙活着的时候,一行人已经骑着马到了工地上,领头的正是朱国强,宋学朱等人也跟在他的身后。
下了马,宋学生就上前去把“巡抚衙门”的牌子重新扶正插好,然后,才瞧着工地上已经砌好的墙体说到。
“再有几天的功夫,这衙门差不多就修好了。”
“旭初,你这里建的挺快的啊!”
朱国强笑眯眯瞅着衙门说道。
“其实,盖房子最费工费实的就是打地基,那场大火虽说烧掉了房子,可是地基大都完好无损,只要把断墙推倒,然后在旧地基上重新翻盖就行了,几个人一天就能重新砌出一面墙来……”
“墙是好砌,就是屋架梁斗不好办,不单是木匠少的缘故,就是一时间制抬梁架斗的木头也不用,所以总归还是要耽误一些功夫。”
“抬梁架斗?”
疑惑中,朱国强看到墙内工匠们正在那里忙活着,他们将正往撑梁大柱上着屋架,跨度不过只有六七米的屋子,居然需要四根粗大木柱作为支柱,上面的屋架也需要大量的大腿粗细的木料,瞧着这些木料,朱国强疑惑道。
“怎么不用桁架?”
话音刚落,朱国强就恍然大悟——这个时代桁架还没有传入中国!
中国古代建筑并没有发展出桁架结构,近代以前也没有后来常见的木桁架屋架,和近代桁架结构相对应的是中国的抬梁式结构和穿斗式结构。不过即便是如此,无论是抬梁式或者穿斗式结构,都浪费了大量的木料。
“桁架?”
宋学朱疑惑道。
“世子爷,什么是桁架?”
“就是三角桁架。”
随手从地上折一截树枝,朱国强在地上画着它的结构说道。
“三角桁架形状与简支梁跨中受集中荷载的弯矩图一致,它比梁结构的效率更高,且不会像拱那样对支座产生推力……”
作为一个工科生,朱国强当然知道“三角桁架”的种种优点,中国古代房屋建筑的两大特点:使用土木材料和使用框架式结构。中国文明发源地黄河流域有着大面积的森林和厚厚的黄土,而裸露的石材倒是不多见。所以最常见的建筑材料是土和木,因地制宜地发展出夯土墙和木结构房屋。由于习惯的力量,即使是后来在桥梁和城墙上使用了砖石材料,房屋建筑也一直以木结构为主。宋代以后,又有如《营造法式》规范性的文件,规定了木结构建筑的形制和工艺,进一步限定了建筑形式的发展方向。
同时,中国古代建筑的框架式结构使得室内空间的限制比较少,除了那几根细细的柱子不可移动外,所有的隔墙都可以变化,也能够任意增加跨数。这样也能营造出中国特色的的大空间效果,这种带有柱子的大空间能够满足宫殿、庙宇等需求,所以没有特意追求大跨度。
但是,这种框架式结构并不适合民居,甚至太过浪费木料,而且费工费力。这正是近代时,在极短的时间里,三角桁架就在大江南北迅速取代传统框架梁斗的原因。
“你看,像这样的三角桁架,只需一根中间的立柱和两根隔撑,就能把屋顶给撑起来,甚至就是连接,也只需要几根铁抓钉固定就行,既省工,又省力,当然更省料……”
瞧着世子爷在地上随手勾勒出来的图样,宋学朱等人顿时看傻了眼,他们压根就没想到梁斗可以造的这么简单。
“这,这样的梁能撑起房顶吗?”
恰在这时,一个工匠正从他们身边走过,见状停步,走过去瞧着地上随意绘出的图样,他站住了,似乎是在想着什么。
“对,对,没错,就是这样……”
这个工匠一边自言自语,一边还用小树枝比划着什么,见状朱国强倒没有打扰他,而是好奇的看着他。
突然,这个工匠就像是想通了什么似的,惊喜的叫喊道。
“这可真是绝了!”
“哦,怎么说?”
“你看,这根立柱,还这两根短撑,它们正撑拉着主梁,这样一撑一拉,这梁可是那个结实啊,不说别的,这料子至少得省出一半开外……”
赞赏地瞅着这个工匠,朱国强问道。
“你能看出它的好处来……”
“怎么看不出来……”
工匠奇怪地瞅着这些人一眼,然后试着问道。
“这是那个先生寻思出来的,这东西可真不简单,就是鲁班再世,也不过如此……”
工匠的话让众人无不是一阵惊讶,有人走过去对工匠小声说道。
“这是世子爷弄的。”
“世子爷!”
那工头惊奇地看着地上的图样,他压根就没把一身布衣的朱国强和世子爷联系在一起,而是盯着地上的图样激动道。
“哎呀,难不成这是世子爷从天宫里带来的?柱子,快,快喊大家伙一起过来……”
瞧着工匠激动的模样,朱国强的心底却是一阵无言,就是一个“三角桁架”而已,居然又成了天宫里来的了。
接下来的一幕似乎有些荒唐,只见那个工匠小跑了过来,后面跟着几十个工匠模样的人。
只见他们在那块空地上,摆开了一张桌子,放上一些吃食,然后居然……上起了香来,甚至嘴里念念有词道。
“多谢“火德真君”世子爷大恩大德,赐小民仙梁……”
眼前的这一幕,让众人一怔,他们瞧着这些磕头上香的工匠,再看着世子爷,那目光可谓是复杂至极。
尽管不知道往后如何?
可瞧着这一幕,哭笑不得的朱国强知道,这三角桁架肯定会在济南扎下根了……
第65章
父与子
当济南城大兴土木的时候,在看似平静的王府里头的,却有一股不为人知的暗潮涌动。
作为德王次子的朱慈赏(1),只感觉过去的两个月,有点儿像是做梦,以至于直到现在,他仍然有些不太相信所发生的一切。
大哥是火德真君下凡?
这可能吗?
对于一直秉持着“敬鬼神而远之”的朱慈(火)赏而言,他压根就不相信有什么神仙下凡,对于什么天火之类的说辞,同样也是嗤之以鼻。
但是怎么解释所有的一切呢?
顺手拿起桌上摆着的一张纸,朱慈赏皱起了眉头问道:
“这真的是世子爷写的?”
那宣纸是他命人从世子宫书房的垃圾桶里顺手拿过来的。
“是啊,是小的看见世子爷写过后,然后丢到一旁的。”
“硝酸铵……柴油……木屑……这都是什么意思啊?”
什么意思朱慈赏看不懂,但是看着纸上的字,心头微颤之余,他的眉头越皱越紧,神情也是不时的变幻着,最后他又皱眉看了几眼,然后,对起身朝着王府后宫走去。
内官通禀后,朱慈赏来到了书房,看到父王正在和往日一样,于书案前里作画。
“儿臣参见父王。”
“慈赏来了,免礼,你过来看看,为父这副画如何?”
现在的朱由枢已经没有了早先的惊惶,又像过去一样,终日醉心书画,对于王府外的事情,也是不闻不问。顶多只是偶尔问上一句“世子怎么样”,仅此而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