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4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4/949


这时天色开始亮了,他清楚地看到京城的街景,看着即将离开的京城。他不禁长叹了口气。
也不知道,这次离开京城,还有没有机会再回来!
叹罢,他便在亲军的护卫中策马出了城门,径直向西北方向疾驰而去。
在李过率领着近十万顺军官兵离开京城的同时,一众明朝降官,终于长松了一口气,这下子总不用再受大顺军,不,受流贼的拷掠了,他们是真的烤啊!
于是乎这群原本投降李自成的官僚,无不是欢天喜地的自动地走出来,以五城御史的名义维持城中秩序,等待监国的兵马到来。同时又在城中到处搜捕“余贼”。而京中士民们也都在盼望监国大军速来,拥立监国登基。
在万众期待之中,保定的战事已经结束了,保定的顽抗的流贼在得知李自成逃窜后,军心纷乱下,十数万残军败将不战自溃,纷纷弃械投降。
在保定的胜局已定后,朱国强便领兵万余人北上京城,在抵达天津卫时,在即将诏见吴三桂时,那边有从保定过来的快骑传来了最新的军情:
“监国。刚刚从南京传来的八百里加急。一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哦?好消息是什么?”
朱国强眉头一皱问道。
“回监国,李自成在逃窜的路上已经为义民斩杀。”
虽然早就知道李自成绝对逃不了多久。但这个消息传来时,众人的脸上顿时就露出了欢喜的表情。顾炎武更是就激动的跪地朝叩拜起来:
“老天保佑!祖宗保佑啊!”
相比于其他人的激动,朱国强却依旧显得十分镇定。
李自成居然死了。
而且历史在这个地方发生了某种巧合,他并不是死在官军的手里,而是死在了百姓的手中。
当然,他的死对于朱国强来说,同样也是一种解脱。至少不用再考虑到底怎么杀他了。
按照律法来说,像这样的人必须要凌迟处死。但是朱国强却不愿意这么做,毕竟……现在他这么死了,就不需要再考虑这个问题了。
想了想他又继续追问道:
“那坏消息呢?”
“大同叛将姜瓖勾结逆贼李过,任由其与陈永福会兵一处,合师出关,姜瓖也逃出关外,投奔虏寇了。”
闻言朱国强足足愣了好一会儿,他没有想到姜瓖他们会做出这样的选择,逃到了关外。
其实对于他们来说,这或许是他们唯一的活路了。无论是谁做大明的皇帝,都不可能放过姜瓖他们,毕竟他们的投降直接导致了崇祯的死,这些人无论如何都必须死!
现在他们一逃事情反而简单了很多。虽然谈不上一了百了,至少眼下可以暂时不用去考虑这个问题了。
“无妨,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只是癣疥之痒而已,不足为患,现在……”
抬头昂望着京城的方向,朱国强得意的笑道。
“孤要往京城去了。”
去京城!
干什么?
当然是登基做皇帝了!
第611章
进京城,杀杀头
五月初四,人们等了整整一天,没有等到盼望中的监国。
监国并没有立即来到京城,直到次日,留守的京城的那些降官们,才总算是等到了的消息——监国将于明天进城。
初六,天色将明,朝阳门大开,全城的官绅士民便纷纷拥出城去,一个个衣冠整齐的,在五里外的路旁摆了香案。老百姓不能同官绅站在一起,分成一团一团,在旷野路边恭候。虽然大家伙起得早,可是许多人的心情倒是着实不错。
毕竟大明朝又回来了!
天可怜见,说到底还是大明朝好啊!
当初以为还可以投奔一下大顺,混个一官半职的,可谁曾想那些个流贼做了天下也不改贼心,拷掠成性,在家伙这阵子可是没少吃苦啊。
不过现在好了,大明朝回来了!
监国他马上就要登极了。
到时候,指定还是要让大家当官的!
新朝新气象嘛!
新朝总是要用人当官的嘛!
领头的明官是骆养性。经过崇祯的亡国和李自成的占领,东厂和锦衣卫的侦事机构全不存在,所以骆养性的消息也谈不上灵通。当然,他还是知道监国在保定打了一场大胜仗。要不然流贼也不会逃出京城不是?
和其它人一样,骆养性曾在李自成占领京城期间受到拷掠,逼出了许多银子。他在内心里盼着监国回来恢复大明江山,念他在闯贼占据北京期间曾吃了很多苦,既往不咎。其中他心里想的更多的是保住自己的前程,保住骆家的富贵。他打心里痛恨的是李自成,是“流贼”灭亡了大明江山,甚至夺走了骆家的富贵。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监国会怎么对待他们这些降官旧臣,这可真没有什么底,他都想好了,老老实实地办好差,不求其它,但求能将功赎罪。
问题是,谁也不知道这个罪,到底是怎么个赎法啊!
毕竟,他们降过李闯啊!
甚至还要为先帝失国承担责任啊!
就在这种忐忑不安中,他们终于看到监国的大队人马,其实,何止京中的那些降官们在想,就是朱国强自己同样也在考虑这件事。
如何对待那些降官!
是杀,还是不杀?
说杀吧,他们确实是死有余辜,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正朝纲。
可牵一发动全身,这可是几千京官,他们通过师生、同窗、同年,早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网络,这个网络可不仅仅只是东林党,也不是只牵涉到几百几千个官员,而是涵盖了大明上下所有的读书人,甚至就连来京城的路上,他们一个个的也都在劝说要“慎重”,甚至还拿李自成说事。
李自成……就是因为得罪了京官,拷掠京官才失了天下,要不是如此,他又岂会落得举国皆反的地步?
而多尔衮进京后干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就是“命原明朝官员各安原职”。洪承畴的这一招毒啊,一下子就笼络了官员士绅的人心。
千里坐官只为财!
既然是官,无论是顺朝的官还是满清的官,都是官,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
好一个目的相同啊!
心里念叨着,骑在坐骑上的朱国强,偶尔会把目光投向远处,投向京城,直到在前骑禀报京城官员士民出城五里相迎时,朱国强才对宋学朱问道。
“宋卿,你说,到了京城,那些降官孤到底是杀,还是不杀?”
面对监国的询问,宋学朱沉思片刻,然后说道。
“监国,既是弃主降臣,陷君误国之罪,按罪当杀,既然如此,那杀了倒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
宋学朱沉吟道。
“杀了他们,虽然正了朝纲,正了律法,可却乱了人心,毕竟,牵一发动全身,这些人牵涉到的士绅官员太多,京城将来有监国坐镇,自然无需考虑其它,可是江南税赋漕粮,却事关京城安定,毕竟,京城只是朝廷中枢所在,但京城所倚仗的钱粮器物,无不取自于南京,而朝中官员许多人出自南直等地,杀他们是正了国法,可肯定会激起江南士大夫的抵触,这样势必会影响到江南税赋,臣以为……”
看着监国,宋学朱长叹道。
“杀之确实解恨,可为了长远考虑,不妨加以赦免,待到将来天下平定的时候,再徐徐图之!”
朝宋学朱看了一眼,然后朱国强笑了笑,但并没有说话。
无疑宋学朱的这一招更符合大明的利益,“秋后算帐”,种事情可谓是再正常不过,就像另一个时空中,那个所谓的“圣祖”为了保住天下,对那些跟着三藩造反的将领、投降三藩的文官那也是大度极了,官居原职,赦其罪,多好,于是乎大家都重新投降了满清,可是在随后的十几年里,那位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把这些人一个个的全都杀了,人死了?不打紧,他儿子、孙子不还活着嘛。寻个理由杀了吧,要不然就流宁古塔,总之,是绝对不会放过的。
你瞧满清的手段,这手段多老辣,多狠毒。多伟光正,到最后大家都是一个劲的歌功颂德。
世人只记得“圣祖仁爱”赦免降官岂止千余。谁人记得人家早就把那些人都记在小本本上了,只等着抓住机会把上面的人一个个的砍头凌迟了。
这手段啊!
眼睛眯成了一条细缝,朱国强并没有对宋学朱的建议给予任何回应,只是静静的看着远处,看着远处迎接自己到来的官民百姓。
无论是内心激动着咱大明又回来了也好,还是心怀愧疚不安也罢,看着监国的仪仗到时,于是大家伏地跪接,有人落下眼泪,有人呜咽出声。总之场面那是一个激动。
咱大明又回来了!
似乎这是所有人的心声,面对这样的场面,按道理,朱国强应该下马好声宽慰众人,说上几句话,比如什么“我来晚了,让你们受苦了”之类的话。
可是,他就是这么打量着这些文武百官,他们之中有多少人是降官?
有多少人当初迎过李自成的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4/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