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4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0/949


按大明的定制,重大案件应该由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三机关组成三法司会审,遇有特大案件,则由三法司会同各部尚书、通政使进行“圆审”,而皇帝亲自交办的案件,由三法司会同锦衣卫审理。
可问题是,杀“从逆降官”也好,杀卖国晋商也罢,都没有经过三法司会审。这事按理来说是不符合法度,可问题是……谁敢说啊!
李建泰之所以会这么上心,倒不是为了其它,而是为了被流放晋商九族的田宅土地啊!
三百余家晋商九族涉及范围之大肯定不下万户,涉及到的田宅门市必定也是天文数字,按照常理,这些人的田宅门市都是许他们变卖折现的,这么多田产、房屋一下子涌到市场上,那价格……肯定低得让人发指,正好可以趁机收上一批,弥漫先前的损失。
李建泰的那点小心思,即便是有人看穿了,也不会有人戳破他,这种事情……甚至都谈不上徇私。不过只是正常的买卖而已,其实,碰到这样抄底的机会,但凡是人都会心动。
可心动不等于什么都不顾,宋学朱立即摇头道。
“括苍,这件事必须要经三司会审,“从贼案”也好,“通虏案”也罢,都是陛下以军法治,乱世用重典,就是这个道理,可往后,不能事事都随着陛下的性子,国朝还是有律法在,“通虏谋逆”按律是应该流千里,可必须要有三法司会审,这程序上乱不得!否则大明律法何在?”
作为从龙功臣的宋学朱,确实得到了他应有的回报——成为乾圣朝的第一任首辅,作为辅臣的他,自然是深得陛下的信任。可这并不代表着他没有自己的想法,他或许曾对崇祯心怀不满,但并不代表他愿意作乾圣皇帝的应声虫。
文官同样有文官的底线,那怕是宋学朱知道,皇帝对于文官是极不信任的,甚至是充满敌意,也不妨碍他想要把大明的政治拉回正轨,而不是陛下出口成宪的一言堂。
“先前,陛下以军法治事,但是现在却不能以军法治天下,想要改变此事,就必须要有一个契机,而三法司会审,就是最好的契机,无论是“从逆案”亲眷,还是“通虏案”亲眷,都必须要先经三法司会审,以大明律法为准,非如此,不能流放,只要陛下同意了,将来,你我才不至于伴君如伴虎啊!”
长叹一声,宋学朱的语气显得颇有些沉重。
伴君如伴虎!
尽管为官者都曾说过这样的话,可有明一代,真正做到“出口成宪”的有谁?
也就是今上了,现在做这些事情,今上能高兴吗?
宋学朱心里没有底,而李建泰则是麻利的把眼帘一垂,不再言语了。
开什么玩笑。
他宋学朱疯了是不是?
居然想要从乾圣皇爷那夺权?他就不知道,这位爷登基的当天,下的第一道旨意是什么?
就是把六科给事中并入都察院,与监察御史合称“科道”,同为言官,有进宫谏诤之权,可明眼人都瞧出来了,给事中的职言大不如从前了,科道言官,恐怕也将是风光不再了。
宋学朱疯了吗?
他当然没疯,他所作所为不过只是想把一切拉回正轨。而他的目的同样也是为了巩固大明的政权,至少在这一点上,他与皇帝是一致的。
相比于他,有的人无疑现实一些,对于身为内务大臣的陈长庚来说,他就非常现实,出身德王府长史府官的他,就把所有的一切都看得很淡,他过去是世子爷的人,现在是皇帝的人,其实,从皇帝重设内务府,设立内大臣的那天起,陈长庚就已经找准了自己的位置——皇家亲信。其实设立内务府就是为服侍皇室,作为的其最高主管的总管内务府大臣,当然应该是皇帝亲自简任的亲信。
而明眼里都能看出来,这个位置是的特别之处,毕竟内务大臣是少有的几位可以随时进宫觐见的重臣,虽然这个重臣不过只有二品。
御前觐见……这个特权,别说,也就是几位内阁大臣能与之相比,再加上其参与军机权力,甚至可以说,内务大臣几乎就是没有内阁辅臣之名的内阁辅臣。
但在大多数时候,身为内务大臣的陈长庚,还是尽职尽责的以服侍皇室为已任。
就像这会,从山西刚解来的抄没晋商的东西,刚清点入库,他就满脸欢喜的进宫禀报了。甚至还特意带了一幅画,毕竟有了好东西当然要第一时间过来呈现给皇帝了,要不然还算是哪门子家臣的。
当画作展开时,看着这幅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国宝,朱国强惊讶的足足愣了好一会……
第617章
什么家奴,分明都是家贼
“清明上河图?”
看着展开的画卷,片刻的惊讶后,朱国强问道。
“这是从晋商家中抄来的?”
“回陛下,此画是从晋商梁嘉宾家中抄没的,据说是其家中祖上在神宗年间的偶尔购得……”
听着陈长庚的禀报,朱国强冷笑道。
“你看这上面的长跋,早年间归华盖殿大学土徐溥所有。徐临终时,赠李东阳。后来,图又归兵部尚书陆完。陆作题记。后来又流落归严嵩、严世蕃父子之手,严嵩败,家产被籍没,图入宫廷。再往后,到神宗年间归司礼监冯保,冯保败后,此图下落不明,流失于民间……”
抬头看着陈长庚,朱国强反问道。
“陈卿,你说这明明是宫中的典藏,怎么就流落到的了冯保的手中?要是神宗赏赐倒也罢了,可是神宗赏赐的吗?大抵上就是宫中出了家贼,连冯保这样的人都当了家贼,更何况是其它人?”
冷冰冰的反问之余,朝着门外的内官看去,太监尤其好盗卖宫中之中,明朝如此,历朝历代都是如此,毕竟,对于太监来说,财色两样东西,他们能贪的也就只剩下财了。
“那些人说是家奴,可实际上就是家贼,甚至有些宫中的大火,就是宫里的太监为了掩盖盗卖,特意放的,所以,朕才不愿任用内官。”
顿了顿,朱国强沉声说道。
“现在用他们,是因为他们大抵都是一群可怜人,所以朕重设内务府后,才将宦官并入内务府体系下,由内务府来统管,制订严格的条例来管制宫中的宦官,以防他们掌权生乱,当然,这些内官,应该是我大明最后一代内官了,往后……”
往后大明不会再有太监了。
其实,要是现在有生计安顿的话,朱国强倒不介意现在就把太监统统送出宫去,至于宫里,用女官、使女也就足够了。
对于陛下的心思,陈长庚早就了解于胸,甚至在设立内务府时,陛下就已经说道了他的想法,对此陈长庚倒也不觉得的异样,随口附和几句话后,他才又继续禀报道。
“陛下,除了字画、古玩、珍玉之类的器物抄入内库外,另外还有七百余万亩田地以及上万间房宅,这些田宅处置,按户部的说法是希望将田宅入官,亦可发卖部分田地于无地少地的贫民……”
陈长庚的禀报,让朱国强的眉头一挑,反问道。
“发卖予贫民呢?到最后卖给谁了?”
贫民能买走多少?
“这,虽然难免有地方士绅趁机自肥,可原本承租的佃户,还是可以买得一部分的。”
“他们能得一两成,就不错了,长庚,你是府里的老人,朕问你一句话,现在于世人眼中,朕是明君吗?”
陛下的反问,让陈长庚一愣,尽管不知道陛下为什么这么问,但他连忙答道。
“陛下自然是明君,若不是陛下力挽狂澜,我大明……”
说着话看到陛下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冷,陈长庚还是理智的打住了,改口道。
“这总归在看在谁眼里吧。”
“在很多人眼里,朕是动辄杀人的暴君,听说在南方不少有都害怕朕迁都南京,他们不是害怕迁都,是害怕孤过去会杀人!”
冷笑一声,朱国强说道。
“他们说的没错,朕是暴君!这个暴君,朕还当定了!”
站起身来,朱国强沉声道。
“要是没有朕这个暴君,他们早就把这天下拱手让给流贼,甚至让给东虏了,有他们在,朕那怕就不想当暴君都不行,他们不想朕迁都?为什么?是害怕朕会杀人,可朕什么时候,无缘无故的杀过人?他们不想看到朕杀人,就不要给朕杀人的理由!”
真不是朕想杀人啊!
他们一个个的都误会朕了!
其实,每次上朝的时候,看着那些战战兢兢的官员们,不知多少次,朱国强都想把他们拉出来,拉着他们的耳朵告诉他们——孤不好梦中杀人,更不好随意杀人。
可问题是,你们一个个的像投胎似的,非他么的自己往刀口上撞,朕能不杀人吗?
甚至有时候,朱国强想着他们的时候,都会想——你们一个个的怎么都他么的那么贱呢?
既然怕死,又何必找理由逼朕杀你们呢?
“他们在南京的时候,要是不降虏,朕会杀他们吗?在京城的时候,他们要是不从贼的话,朕闲着没事干,非砍他们的脑袋,听响啊!还有那些晋商,他们要是不勾结东虏,朕又何必杀他们,朕又不差那几两银子,军中红帐里头也不差那几个营妓……”
说出这番话时,朱国强的心里是那个堵啊。
这个世界上,有几人理解他的委屈呢?
早先吧,世人以为他性似孟德好人妻,却不知那是为了国家,为了打击皇太极。现在吧,一个个又都以为他好杀人,却都不在死人身上找问题。
他们啊!
“哎,”
长叹一声,朱国强摇头道。
“他们以为朕是暴君,虽说是不白之冤,可朕做事又何需解释,又何必向他们解释?可……”
话声顿了顿,朱国强踱步朝着门外走去,走到暖阁前景色颇为单调的院子里,抬头看着天空,他整个人都沉默了下来,
皇帝做事是不是需要向臣子解释。
既然都决定要做暴君了,做独夫了。又那里有什么必要解释?
但是……做暴君,做独夫,也要考虑怎么样巩固自己的统治吧。
朱老四是厉害,从北平一路打到南京,在南京也是大杀特杀了一通。手腕是够狠的。可然后呢?面对周围的江南士大夫,面对周围的敌意,他最后不还是以“天子守国门”为借口把首都搬到了北平,回到自己的政治根据地。
相比于朱老四,自己非但没有选择政治基础更为稳固的根据地——比如山东,比如辽东,甚至还直入虎穴,选择了迁往南京,亲自下阵压制江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0/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