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5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7/949


朱自强自言自语道。
现在的大明,在某种程度上,差不多与晚清是类似的,尤其是在教育上,晚清在科举之外,兴建了一批旨在服务洋务运动的新式学堂。民间的教育仍然是儒家理学教育。
现在的大明同样也是如此,但是有所变通的是,国子监正在日益大学化。民间的教育除了传统的私熟之外,还有官办的学堂,比如中央有国子监,分别设立于南京和北平,他们差不多相当于后世的大学,而在府州设有县学,基本上等于高等中学,还有就是以街坊、村落为单位设立的社学。基本上仍然沿用着旧时教育体制。
和过去一样,大明的百姓,无论男女大抵上都可以接受社学教育,社学的学生的入学年龄一般在十五岁以下,入学时无需经过考试,招生数额没有无限制,凡愿读书者均可入学。学生入学后,一切费用自理,不过,无论是这个时代,还是过去,这个费用都是极为低廉的,毕竟他们没有教科书,而且往往只在沙盘练字。社学的师资大都由官方出面从民间聘请而来。这些由官方聘请来的社学教师被学生尊称为“师训”,而官方则通称他们为“秀才”,很多时候,都是本村屡试不第的秀才。
过去社学教师的地位不高,因为社学教师即没有官衔,也没有工资或者其它经济补助。但是乾圣二年,迁都南京后,漕粮北运就失去了意义,在每年五六百万石的漕粮是存废上,朝中官员争持不下,许多官员都主张废除。毕竟,对于百姓,尤其是南直隶百姓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面对朝野的争论,最终,朱国强提出漕粮折银,用于教育,部分用于国子监、县学以及社学的修建,部分发给师训训作为薪俸,以鼓励他们教书育人。
“奠定牢不可破之国基者唯在于人,而期望人才千载相继无穷者,唯真正在于教育而已!漕粮理应折银用于教育,以令大明人才千载相继无穷。”
面对陛下的决定,官员们尽管是表情各异,可是却都不敢出言反对,因为这事涉及到数十万秀才啊,那些落榜的秀才再是没有官职,可也是士林同道,要是他们反对的话,估计会被同道们喷死。
这种断“友”财路的事情,不仅会对他们自身造成损害,甚至就连同子孙也会身受其害,万一那位同道将来要是考中进士,成了他们的上官呢?
于是乎,几百万石的漕粮摇身一变成了教育基金。全天下的县学教谕,社学师训,无不是感念圣恩,每天都背诵着忠君爱国的《教育敕语》。
反正一句话,几百万石漕粮当年有什么用,朱国强不知道,但是在过去的七年里,这几百万石漕粮折银,却收买了天下寒门秀才的心,顺便还收了天下百姓的心——你家的孩子能读书,那可是沾着皇帝的富气。不忠君爱国,那是人干的事吗?
你瞧,大明的百姓就是如此的容易满足。
其实,古往今来,华夏的百姓从来就没有什么过多的要求,无非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至于其它的,并不重要,而且他们还知道感恩。
“也许,应该让社学里的孩子多少接受一些现代知识。”
闭着眼睛,朱国强默默的寻思着。
“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
现在的大明或许离此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再有个十几年也该差不多了,不过那些“小学”仍然是传统的,尽管他们同样学算术,但是却只是基本的算术而已,还有,在大明已经大踏步的迈入蒸汽时代的时候,总不能,对蒸汽机一无所知吧!
可是谁去教授他们呢?
想到这,朱国强不阵觉得的头大,归根结底,还是人才啊!
工程人才不足,教育人才同样也有不足,而这些可不是拔苗助长,能拔出来的。
得,什么事情都得一步步的来。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
嘴里这么念叨着,朱国强懒洋洋的在车厢里的软椅上伸了个懒腰,然后颇为自得的寻思着。
现在大明已经领先于其它国家一个半世纪了,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慢慢来,不急……
第743章
煤矿?银矿!
乾圣九年火车依然很慢,顶多也就是二十五公里的左右的速度。以后世的眼光来看,根本就是“龟速”。不过,在1653年,这绝对是个奇迹。这可是真正的日行千里啊!
当火车东倒西歪地在轨道上绕过一处弯曲路段时,车厢里的人们显得都有些紧张,他们害怕列车会不会翻过去。后来,火车车厢再次摆正时,并且开始加快速度,时,他们重又放松起来。
轨道上的铁轮有规律地嚓嚓作响,甚至就连车厢都有些摇晃,在餐车里用餐的时候,朱国强打量着这节头等餐车里的客人,他们的身份各有不同,穿着生员衫的读书人,也有锦衣华服的显绅。
显然,在这种车厢里,是不会有普通百姓的存在,在这节车厢,一碗米饭都要一钱银元,昂贵的餐费和车票,直接把普通人给淘汰出局了,不过,对于富人们来说,这从不是什么问题。
身份各异的乘客们,有的在默默地吸着烟斗,有的在看着书,有的在享受着餐点。
如果不是因为他们身上的服装,朱国强甚至有种身处十九世纪东方快车上的错觉,不过,这里是大明,这是大明的东方快车。
就在朱国强吱吱地享用着雪茄烟的时候,一个话声传到他的耳中。
“老爷,请问您的对面有人吗?”
话声是南京官话,但有些生硬,不像是明人……抬起头,朱国强看到一个漂亮的天竺婢女站在自己的面前,态度非常恭敬。
朝着天竺婢女的身后看去,朱国强不觉愣住。
漂亮!
原本他以为天竺婢女是那个显绅的婢子,可不曾想主子也是天竺人,而且还是个让人惊艳不已的美女,印度女人的美自成一派,浓颜的长相下有一种大气柔媚的感觉,在阳光下,她的皮肤就像是白瓷器一般,非但白净非常,而且又极为细腻。
肯定是婆罗门了,可能连婢女也是婆罗门。
身份不简单啊。
“老爷,如果您这里没人的话,那我们就坐下了。”
其实,卡芙娜也不想让小姐和陌生的男生坐在一起,但是……整节餐车里,只有这里有空位。
对此,朱国强当然不会拒绝。
“谢谢。”
西娜拉在道谢时,雪茄味还是让她皱了下眉,或许,火车很快,但是车厢里的味道并不好。
“抱歉,我正好已吃完饭了。”
朱国强笑着起身离开了餐车,不过在离开时,他还是忍不住看了几眼那个天竺美女,甚至颇有些失落的暗想道。
“平王可真是的,难道就是知道给朕进贡几个天竺美女吗?还有郑芝龙,难道忘记朕好风流吗?”
这种事情还真没办法下旨,朕不下旨,你们当臣子的,就不知道巴结巴结朕?
失望啊!
这个众正盈朝可不是什么好事啊。
没有人能想朕之所想,急朕之所急啊。
有时候,朝廷里还是需要几个奸臣的,能揣摩圣意的奸臣的。
要不然,今个就强抢个民女先?
这不过只是玩笑而已,几个小时后,火车终于来到了他此行的目的地——九龙岗。
也就是后世的淮南。
经过多年的发展,当年淮河南岸的那片荒山野岭,已经变成了一座拥有十数万人口的城市,与普通的城市不同,这里是算是大明的第一座矿业城市,整个城市都是因煤矿而兴。到过这里的人,都会感到这里的煤烟气味很重,煤矿上那几柱大烟囱,不分昼夜的“咕吐、咕吐”喷吐着黑烟,棉絮似的烟雾,在山样的煤堆上空团团乱转。
附近的烧焦炉也到处冒着烟。还有矿上的运煤车和铁路的火车,不住的向天空喷着一团团的白云。四下升起的浓烟密雾,把淮南笼罩起来,以至于在矿区一带很难看到晴朗的蓝天,吸到清新的空气,走到哪儿都是雾气腾腾。风从北岸的平原吹过来,吹在像山一般高的煤堆上,带着煤灰到处飞舞,煤灰扑在路人的脸上,不一会就染黑的他们的脸。
从街上走一遭回来,用毛巾往脸上一抹,白毛巾顿时就是一片黑灰。衣服两天
不洗,恐怕就变成灰的了。下窑的和装卸煤车的工人,在露天劳动的脚夫,就更不用说了,他们整天在煤里滚来滚去,不仅手脸染成了黑色的,就连吐出的痰都是黑的。那怕是矿上有浴池让他们能够常去擦身和洗衣,可即便是如此也很难洗干净。况且,衣服也很黑,也就因为他们一年到头手也脸也黑,穿的也是黑色的,人们才会叫他们“煤黑子”。
这些煤黑子们来自全国各地,正是这些来自“煤黑子”们,从地下挖出了像小山一样高的煤堆,他们把煤炭装上火车,经铁路、水路运往各地,尤其是江南——江南数百万户人家的日常烧用以及工厂蒸汽机的,都是靠着淮南煤。
以二十一世纪的标准来看,年产量不过一百五十万吨的淮南煤矿简直不值一提,但是在这个时代,却是大明产量最大的煤矿,它既驱动着沿江的数百台蒸汽机,同样也是江南百姓最重要的燃料来源。
当然,这里也是皇家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这里最大的煤矿,就是属于老朱家,没办法,谁让最早的时候,是朱国强的御指一点,他们在就在这里挖出了煤,然后这里就有了大明最大的煤矿。
这次,朱国强之所以会来这里,是因为乾圣八年的冬天,南直隶第一次发生了煤荒——多次发生的市场缺煤的现象。
“陛下,自从乾圣元年,煤球以及煤球炉取代普通炉灶成为市井百姓的主要燃料起,百姓对于燃料的需求就在不断的增加,而且从武昌到上海,沿线有两座大型铁厂,二十三家机器棉纱厂,十二家机器缫丝厂以及其它机器行业,都需要用煤炭,而且现在,沿江一带,新建的机器工厂,预计今明两年会有200台以上的蒸汽机投入使用,而且百姓现在烧煤的也越来越多,一边是百姓的需求增加,一边是工厂的需求增加……”
面对突然造访的陛下,身为矿业公司经理的李卓为显得颇为无奈,他出身于济南的遗族学校,这些年一门心思扑在采矿上,研究出了多种采矿机械,甚至还是国子监的采矿学客座教授。
“相比需求的增加,这几年,淮南煤矿的产量却一直维持在一百五十万吨上下,目前想在技术上取得进步提高产量的是不太现实的,想要提高产量,就是建新的矿场,雇佣更多的矿工,经过和凤阳巡抚协商,今年会在淮南新开四个矿,这些矿以五十万银元起拍,不设上限……”
现在的大明朝鼓励开矿,当然,开矿必须要缴税,和当年神宗皇帝派出矿监不一样,想要开矿就必须要拍开矿许可证,而且还需要缴纳高额的税款,就像煤矿基本上就是一吨煤一两银子的税。放在这个时代绝对是高税,可即便是如此,大家对于开办煤矿,那也是趋之若鹜的,毕竟,众所周知,煤矿一开,那就等于挖出来了白花花的银子,这样稳赚不赔的生意谁不愿意做?
想做这门生意,行。只要你有足够的银子去竞标拍卖许可证就行,低价五十万两起步,在这个年代绝对是天价。可即便是这个天价,那也不过是起步价而已,淮南的煤矿是距离南京,长江最近的大煤矿,有铁路,有水运的便利,谁不想要?
想要,准备好银子就行!
百万起步……
第744章
微服私访遇美记
火车!
纺纱机!
蒸汽机!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7/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