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6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1/949


甚至有些人还真的自己私修史书,把这件事记录在史书之中,唯恐朝廷的史官会用春秋笔法把此事儿给漂没了。
但是今天,当看完了都察院自己拿出的调查报告后,他才霍然发现,原来陛下的担心是对的,大明看似中兴了,可实际上在中兴的同时,也在慢慢溃烂,这种溃烂是缓慢的,但却是普遍存在的。
“该杀!尽然连长江堤防都有人侵吞工程款,如此事关千万人性命的工程,居然……好大的狗胆,不杀,如何能平民愤!”
包世龙激动道。
“牵涉的人太多,不能轻举妄动。并且有些事情,原本就没有法律严禁,现在追究起來有矫枉过正之嫌……”
尽管内心愤怒非常,但章旷还是以尽量平稳的声音安慰。
以他为官多年的经历,与先帝那会对比着看,乾圣朝的溃烂,只能算作疥癣之痒。甚至连疥癣之痒都算不上,毕竟这不过只是再寻常不过的权钱交易罢了。至少钱拿出去能看到东西,要是搁在过去,朝廷白花花的银子拿了出去,各级官员层层盘剥。到最后恐怕落下的也就是个空。
“那也不能就这么算了,杀鸡儆猴……这鸡总是杀一些的!”
气归气,但在官场浮沉多年的包世龙,也知道这件事涉及的人太多,有时候……法真责不了众。点了点头,咬牙切齿的说道。
“陛下给他们开了那么高的俸禄,甚至就连我等致仕之后,准咱们取禄还乡!现在,居然还有人不知足,如此煞费心机大肆敛财……这种人,绝对不能留……否则大明吏治,必定毁在他们的手上。”
过去,大明朝的官员致仕后,也是没有俸禄的,正所谓“致仕,还禄位于君”,意思就是交还权利于君王,位子还了,禄当然也要还,但君王不会让他喝西北风的,若家贫不能自存的,“有司月给米二石,修(终)其身”。当然,少数官员的特旨加恩除外。
但乾圣皇爷却是大方的很,直接下旨的发放“致仕官员恩给”,这个恩给,就是皇家特旨加恩给致仕官员发恩赏,恩赏等同于在职时的俸禄,只是少了冰赐、炭赐之类的福利。
而是这个旨,还被写进了“大明祖制”里。换句话来说,只要为大明的官、为大明吏,一直到死,都拿着皇爷发的恩给。
这待遇够好了吧!
君恩似海啊!
可他们是怎么回报的呢?
就是这么回报的!
这当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再多的银子也喂不饱那些人的贪念。贪念一起,他们有什么不敢做的?
“那也分个轻重,如实禀报是必须,但是需要劝劝陛下,现在的大明,可经不起当年“钦定案”那样的流放了………”
轻轻敲了下桌案,章旷颇有些感叹的说道。
所谓的“钦定案”,就是“钦定从贼案”以及“钦定降虏案”,两个案子被流放的士大夫足有千人之多,不知多少显赫一时的士林大家,被流放到异域,从此消失于中原士林。即便是章旷也有好友同窗同年被举族流放海外,甚至有人染疾死在异域。
这不是最大的打击,更致命的打击是什么?
其中有许多传承多年的书香门第、士林大家,他们的举族流放,甚至直接导致某些地方的文风衰退,毕竟,有不少地方的文风,往往就是靠着几大家的私熟支撑着,附近有志读书的士子,即便是不能进熟,也能过去请教文章。而现在呢?因为他们被流放,随之消失了。
即便是江南……文风也大不比从前啊!
按照有些人的说法“钢刀尽屠江南,也莫过如此!”,虽然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但“钦定案”对士林的打击,对各地文风造成的影响,却是章旷也无法忽视的,所以他才会有这样的担心。
而且他更担心这件事会不会变成乾圣朝的“胡唯庸案”,确实,这件看似不怎么起眼,但是涉及到的人太多,要是把他们通通都杀了,那到时候肯定是会出大乱子的。
包世龙忍不住长叹道。
“可,陛下他……眼睛里容不下沙子啊!”
在有些方面陛下简直严苛到了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步,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比如文官对武事的指手划脚,再比如官员贪腐,陛下的眼里那也是容不得的。
要不然当年又怎么可能会把督察院单列……
第748章
要喝酒的小公主
当章旷和包世龙忧心忡忡的担心着陛下的反应,担心着又一场风暴席卷官场的时候,身在河南的朱国强,却正享受着他治下盛世的繁华。
一行人进入河南后,又一次登上火车。直奔开封,此时的开封是河南的省府,不像历史上那样,因为铁路从郑县经过,从此河南的经济政治中心开始西移,以至于最后,提到开封,人们只知道那里有个“包青天”。
但是现在的开封城却是重建——当年李自成数次攻开封不下,最后代水代兵,挖开了黄河水掩开封,淹死百姓不下数百万人,开封城内外尽毁于黄河之中。乾圣朝仍以开封为河南省省府。花了许多时间和钱财,才将淹毁的开封城重建起来,而得益于水运、铁路的筑通,这里的繁华甚至远超过去。
来到开封后,朱国强就领着西娜拉,穿梭在开封城的大街小巷,除了她的实在太过美艳之外,倒也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因为大明的色目面孔越来越多。
作为商号云集的商埠,开封城内外的富商身边难免都跟着胡姬、胡婢,甚至不少官员的身边也有胡姬、胡婢。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古往今来,一直如此,上位者的一切喜好,都会被人们刻意模仿,从宫里传出来的事物总会受人追捧,比如说唐样的齐胸襦裙,就受到不少人的追捧,更有士子将这“粉胸半掩疑晴雪”与盛世联系在一起……
不过那种“漆点双眸鬓绕蝉,长留白雪占胸前”的香艳生动,现在还没有风行于世。但是相对应的陛下好风流,宫内胡姬为妃并不是什么秘密,从婕妤莫尼卡,到选侍安娜、杰西卡姐妹,甚至还有南京有名的富商阿德里安娜·奎娜夫人,呃,这个不能说……
但能不能说不当紧,最重要的是大明现在禁止买卖家奴、婢女啊。勋臣富绅不行,青楼妓院更不行,于是乎人们纷纷把目光投向海外,一开始是什么安南婢、高丽婢之类,后来有海商带来了天竺婢。
那时正值秦淮河的青楼被整顿——许多被强卖的婢女被官府发还自由,不知多少青楼、画舫濒临倒闭,虽然青楼里也引进了蕃邦婢女,可一时间人家不会汉话啊,什么大唱之类的东西,全都不会……
一时间,秦淮河自然也就没了意思,这时媚香楼重新开业了。
当时买来几个天竺美女,对外宣称卖艺不卖身,专门表演天竺歌舞,当天的充满异域风情的天竺歌舞,让大明的风流士人们大开眼界,一时间,天竺婢色艺双绝被人传得神乎其神,甚至有勋贵、士子为之争风吃醋打起来。
于是乎,官员和富商却纷纷挥舞着银子到处求购天竺婢,色艺双绝的再好不过。
有了需求,就有了市场,这也就形成了一种生意,这会正值莫卧尔帝国扩张,他们南侵时,会把掠来漂亮的高种姓女子卖给大明商贩,商贩将其带入大明。
一个漂亮胡姬少则数百两银子,若是能歌善舞的至少得千两白银以上,而天竺那地方,是人人开挂,有几个女子不会跳舞?色艺双绝的女子自然倍受大明富绅的追捧,胡婢有何妨,胡姬又有何碍。
随着天竺婢的盛行,波斯婢等胡女也纷纷传入大明,到乾圣九年,富绅显贵家里的没有十几二十个胡婢伶人,都不好意思出来见人。
不过,这也让带着两个“胡婢”的朱国强,在开封的街头不怎么显眼,除了……这两胡婢都是堪称国色,一路走来,不知多少人目带羡慕。
不过,却不敢有人造次,毕竟,单从其身边绝色胡婢就能看出来,这位公子爷的身份不一般啊。
至于那些地头蛇,顶多也就是拿眼瞅瞅,压根就没人敢招惹这样的富家公子,除非是想自寻死路。
带着两个绝色胡婢在开封逛着街的朱国强,倒不觉有异,他的目光偶尔会投向街道两侧,重建九年后的开封,不但街道宽阔,而且规划整齐,街道两旁各色铺面早已经连成了片。里边的货物则是天南海北,应有尽有,即便是地处内陆,也不乏异域货物。
在街道上闲逛或者购物的百姓们,则大多数脸上都带着开心的笑容。对此,即便是已经来到大明几年的西娜拉,看到百姓脸上溢满了的幸福与期冀时,也会忍不住惊叹道。
“大明确实是天朝,在德里……”
德里能和天朝相比吗?
西娜拉的脑海中浮现出那些倍受欺凌的异教徒,他们受尽种种盘剥,还有那些低贱的低种姓的人,他们甚至从来没有被当成人。
但是在大明,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大家都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官员、富人。
或许,这才是他们自称“天朝”的原因吧!
一双美眸在街上扫来扫去,突然,西娜拉惊喊道。
“呀,快看,那……那有个小贼,他在偷东西……”
西娜拉忍不住高声喊道!
她这么一喊不当紧,那个正扒窃的小偷一把夺走了那人的钱袋,飞似的朝着其远处的街巷逃去。
“有贼!”
“抓贼啊!”
……
在人们的喊声响起时,街道上响起了刺耳的铜哨声。紧跟着就有两名身穿黑色宅衣,手持藤棍的壮汉就冲了出来,朝着逃窜的小偷追去。而街上也有百姓跟着一同捕拿小偷。不过只是片刻功夫,巡捕就与街上的百姓一道按住行窃的小偷。
巡捕三下五除二就把小偷给捆了个结实。
这下,整条街道都跟着热闹了起来。百姓和商贩冲着小偷吐口水,甚至还有人冲上去试图殴打他,巡捕见状立即阻拦他们。
“多亏了大家帮忙,可还请老少爷们留点儿情,别把他给打死了。海外正缺人去开荒地呢,留他一条命,刚好去海外服个苦役,岂不是更好!”
“便宜他了!”
“真是便宜他了。这种人,搁这太平盛世里头,不缺手不缺腿的,偏偏不学好,活该送到海外服苦役!”
“也就是陛下仁慈,换成过去,像他这样的人,非关在牢里烂死不可……”
“换成过去,会有人抓小偷吗?”
“可不是,那时候谁问他们啊……”
在众人七嘴八舌的说道着的时候,巡捕已经把小偷拿走了
看了身旁的朱国强一眼,西娜拉问道:
“这些巡捕,所有的大明城市都有?”
“正是。”
朱国强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1/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