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6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6/949


乾圣朝什么最多?
银子啊!
甚至都不需要五军都督府会同兵部计算开支,面对内阁询问后,海军都督府直接回禀道。
“海军有军舰于南洋巡航,可会同河口、南天门舰队,前往暹罗问罪!”
会同河口、南天门舰队?
内阁随口问道“兵够吗?”。
在得知两地舰队居然不下三十艘各式兵舰后,便突然沉默不语了。
乾圣朝的百万大军,可不是摆在纸面上的,那是实打实打的百万大军啊!
于是乎,当天海军都督府的军命就通过日光信号发射器传到了广东,广东随即派出快船传达军令。六天后。从南天门、河口驶出的十六艘悬挂着日月旗的大明炮舰,就出现在暹罗海外,直接把湄南河入海口给堵上了。
这十六艘大明炮舰,都是一色的快速巡航舰,虽然只是巡航舰,但是船体结构非常坚固,所载的火炮数量不多,但都是五十斤以及百斤的重型酒瓶炮,射程远,威力大,这十六艘军舰一起开火的话,足够摧毁一座城市。
况且,在他们的面前,只有暹罗的竹楼,这样的建筑,都不需要直接命中,炮弹爆炸的冲击波就足以将其摧毁。
相比之下,人家暹罗的就可怜的很,只有几艘船头上架着九磅炮的小船,这大炮还是进口货。
在南蛮地阿瑜陀耶王朝的军事实力并不太弱,至少现在还真不弱,半个多世纪前在“一代雄主”纳黎萱大帝的努力下,趁着缅甸被大明重创的机会,暹罗得已重振旗鼓,纳黎萱一边重整的萨克迪纳制,一边整顿军队,数度打到缅甸都城阿瓦,然后……在城外染病身亡。不过,现在暹罗的国家体系运行良好,贡赋、兵员充足,而且通过和西方人的贸易,暹罗国也拥有不少洋枪洋炮。甚至宫廷中还有来自法国、英国、葡萄牙等国的官员,妥妥的国际化十足,毕竟,人家可是亚洲最早西化的国家之一,国王甚至还热衷外交,派遣使团往欧洲访问,N多年后,周影帝还拍了一部“安娜与国王”,家庭教师都是西洋人。
怎么样,够开化吧!
不过,屁用没有。
那怕是暹罗从对外贸易中获益匪浅,而且还早早的就对西方人敞开国门的国家,可是他即没有心思建立一支西式的火器化部队,也没心思建立海军。
甚至都没有心思建立一支西式的职业化军队。即便是十几万的大军去攻缅甸,也就是大规模的村斗现场直播而已。
不过,作为与西方接触的象征,在湄南河河口,他们建有一座西式的炮台,炮台上有二十四门12磅、24磅等各种大炮。
可是这样的火力对上大明的军舰,那肯定是不够看啊!
在大明海军浩浩荡荡的堵住人家暹罗王国最重要的出海口时。有几艘吨位不等的盖伦船,匆匆的驶出了港品,当然,他们不是为了暹罗王国撑场面,而是为了避免误伤,在一旁友好的转悠。
他们不敢不友好啊!
这可是大明舰队啊!
把葡萄牙从亚洲赶出去的大明舰队。
荷兰人都害怕,你们暹罗人怕不怕?
这是怎么回事?
港口的暹罗官员,紧张到了极点,身为本地领主的披拉,一边派人向王城禀报,一边筹集劳军的物资。
天朝大军远道而来,不能不劳军啊。
而且还不能用什么咸鱼之类的东西劳军,得用牛、用猪,用鸡!
得,赶紧筹措吧!
于是乎,披拉立即派人到各村征集劳军的物资,临了他还特意强调,不要从明人家中征集。为啥?害怕他们和明军告状啊。
当舰队出现在湄南河的入海口,封锁了湄南河时。要河口的渔村上,一群暹罗人站在那边看着热闹,而其中还有几个人是明人模样,他们身边大都站着五官周整精致、身形窈窕的暹罗女人。
他们和暹罗人一样,神情呆滞的看着入海口外的大明军舰。
“天朝的战船,过来干什么?”
其中一个穿着一身长袍的移民疑惑道。即便是大明的移民,也分几种人,有种田的,也有经商赵祖德就是在各地行商,其实,他来暹罗没多久,也就才三年而已。
三年前,他随同乡来到暹罗时,变卖了随身携带的东西,换了点本钱的同时,在本地找了个身材窈窕、相貌标致的女人为妻,那女人他爹就是明人,所以肤色倒也白净。
因为暹罗的男人都需要服兵役、劳役,所以他们一生都禁锢在土地上,作为外来移民的明人,反倒非常便利,可以四处走动行商的,不过三年的功夫,赵祖德就在城里开了一家商号。
这家商号,专门从事米粮生意。
因为大明每年都进口上千万石“南洋米”,其中有不少都是“暹罗米”,这些米粮需要商贩从各地购买,然后再运往沿海的港口。这种生意本地人肯定做不了,他们离不开自己领主,所以不少明人都以贩米为生,赵祖德同样也不例外。
不过,他并不是直接拿银子买米,而是从港口明商那里买来铁器、棉布、针线等货物,然后再沿河到暹罗各地换取大米,再把大米运到港口卖给的明人米商,这样的生意,挣不到大钱,但却可以保证他衣食无忧,而且还有些结余。
虽然只是在暹罗做小买卖,可是这三年,他非但娶了妻生了子发,甚至还在行商的时候,和几个暹罗女子勾搭上了,那几个女子还给他生了孩子,甚至于有三个孩子还是暹罗人替他养着。
这种人生,让读过几天书的赵祖德,真的觉得愧对圣贤,每以至于每每只能用“尼山之德”来安慰自己。什么是“尼山之德”,就是明人和土人生子,以教化四夷。
换句话来说,他和暹罗女子“野合”,是为了“教化”,是符合“儒家精神”的。毕竟,孔圣人他老人家……的爹就是这么对的他娘,所以才有了圣人。
要是没有“尼山之德”,又焉能有圣人,“圣人不出万古如长夜”,这“野合”也是大功业啊!
而且这暹罗国因为男子要服很重的兵役、劳役,女子一个人在家种田,虽然是广种薄收的不费什么力气,但是身边缺男人啊,所以女子投怀送抱的那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这……这样的日子,是个男人都喜欢啊。这里的日子,绝对是让人乐不思蜀。此间乐,是个男人都懂得。
可是眼下这浩浩荡荡过来的船队,让他傻了眼。
难不成是要打仗了?
要是打仗的话,他们这些个明人肯定是第一个遭殃。万一要是万户侯——一个官职而已,让他们明人滚蛋怎么办?
大明这么厉害,打暹罗人跟玩似的。
可问题是,大明打过了一通,然后走了,最糟糕的事情是什么?
是暹罗人肯定会记恨他们啊!那些暹罗人一个个看似和善,可是实际上一个个都是小心眼。要是真的动起手,他们在战场上吃了大亏。他们肯定是会记恨起来的,那样的话将来大家伙儿在这边的日子可不好过呀。
……这是要打仗了?
将来的日子可怎么过?
哎!
这世道,还让不让人好好过日子了?
第791章
拳头硬就是用来欺负人的
其实对于这些小民百姓来说,他们压根儿就不知道。大明既然敢形势问罪就根本不怕他们会记恨,
记恨!
他们的先有那个本钱。
甚至那些大明移民压根儿就不知道,就是为了让他们好好过日子,天朝才“劳师远征”的。对于朝廷的深意,寻常百姓当然是无法体谅的,毕竟他们现在还没有感受到那种直接的好处。
不过相信他们很快就能够感受到这一切。
毕竟帝国主义列强那也是一步步的打出来的,也是通过不断的教训,别人教训出来的地位。
刚开始的时候,那些帝国主义列强又那怎么可能知道那些国家其实一个怂过一个,不过都是一群怂包哪?
在赵祖德抱怨着好日子头到的时候,那边明军已经上了岸,大摇大摆的,直接当着暹罗人的面,在入海口炮台台旁边占领了了一块地盘,其实,也就是河口的一块小平原,因为这里靠近港口,作为明人来此的第一站,这里不但居住着不少明人,而且还有很多人是明人的后代,大部分居民都会说一点汉语,不过大都是广东话或者闽南话,对天朝军队当然也不会排斥。
至于炮台上的暹罗军官来说,他们也不敢阻拉,毕间从法理上说,暹罗是大明天朝的藩属!
大明是宗主,暹罗是藩属。藩属国无理驱逐宗主国天军的,要是开了炮,那就是形同造反啊!
况且,大明天军这么浩浩荡荡的杀过,谁会没事找死啊!
于是乎,登陆后的一千明军变得无所事事起来,闲着没事,那就安营扎寨吧。
恰好在这个时候,万户侯披拉带着劳军的物质过来了——牛十头,猪百头,鸡数百只,酒百坛。恭顺的让你都不忍心找事儿了......
咱过来可不是来找事的,是过来讨公道的。
劳军的物资收下来,但事情还是要照办的。
南天门总督府的责问公函先交给暹罗官员,让他有禀报的时间,第二天一大早,负责交涉的李汝璨就率领一百卫兵,雇佣了本地的数艘木船,沿着湄南河逆流而上,朝着大城驶去,大城就是明人口中的阿瑜陀耶城,也是暹罗的国都。
坐在大船上,李汝璨偶尔会把目光投向河两岸肥沃的土地,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说起来,他也是“龙子凤孙”之后,是吴王李恪十三世孙李阑支下二十世裔孙,万历辛酉科的举人,崇祯元年戊辰科进士,曾官至兵部给事中,甲申天变时,他曾写了一道《祈死文》祈死,最终绝食而死。
不过,历史却在这里发生了一些改变,“德世子屠戮南六部”后,一批不受待见的京官被踢到了南京,而李汝璨就是其中之一。
到乾圣朝后,兵部尚书不再由文官出任,而改为五军都督府举荐现役勋臣出任,兵部官员也必须由现役军人担任,身为兵部官员的他,就此离开兵部,身为理藩院协理的他因为身在广东自然要亲自过来,毕竟,理藩院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得控制和管理藩属国所设,而他在广东的目的,也是是为了更快地进取南蛮地。
现在……机会来了!
南蛮地可不仅仅只是一个缅甸,暹罗、真腊,安南……都是南蛮地。
“你是明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6/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